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度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度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9九上·柳江期中) 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 . cl——氯
B . CA——钙
C . Cu——金
D . Mg——镁
2. (2分) (2016九上·厦门期中) 在今年厦门“98贸易洽谈会”烟火晚会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歌舞表演
B . 放飞白鸽
C . 燃放烟火
D . 音乐喷泉
3. (2分) (2019九上·广州期中) 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 水银、干冰、食盐水
B . 空气、冰、过氧化氢
C . 臭氧、氨气、湖水
D . 稀有气体、石墨、牛奶
4. (2分)(2017·河东模拟)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 . 牛奶
B . 食盐
C . 菜油
D . 面粉
5. (2分) (2017九上·浦东期中) 下列符号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 . 2H——两个氢原子
B . SO4——四氧化硫
C . OH——氢氧根
D . 2H2O——两个水分子
6. (2分) (2016九上·自贡期末) 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广泛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
A . 1
B . 2
C . 3
D . 4
7. (2分)(2019·柳江模拟) 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A . CO(NH2)2
B . KCl
C . Ca3(PO4)2
D . KNO3
8. (2分) (2018九上·泰州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 . 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 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 . 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9. (2分) (2018九上·宝山期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矿泉水
B . 蒸馏水
C . 雨水
D . 自来水
10. (2分) (2016九下·横县期末) 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1. (2分)(2018·嘉定模拟) 属于有机物的是()
A . 碳酸
B . 干冰
C . 甲烷
D . 碳酸钙
12. (2分) (2017九上·东平期末) 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PM10)、细微粒物(PM2.5)、SO2、NO2、O3和CO等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O3属于单质
B . 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
C . 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
D . 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
13. (2分) (2016九下·重庆开学考)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铁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Fe+2AgNO3═Fe(NO3)2+2Ag
B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HCl+CaCO5═CaCl2+H2O+CO2
C .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 2CO
D . 稀硫酸除铁锈:Fe2O3+2H2SO4═2FeSO4+2H2O
14. (2分)以下是几个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在试管中加热胆矾,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
③氯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
A . 水倒流
B . 温度过高
C . 容器破裂
D . 反应过慢
15. (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Cu2+ NO3- Na+ OH-
B . OH- Na+ CO32- H+
C . Na+ K+ CO32- Cl-
D . SO42- OH- K+ NH4+
16. (2分)(2018·回民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 .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 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17. (2分)近年来,有关PX毒性的争议源源不断,其化学式为C8H10 ,名称为对二甲苯.下列有关PX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属于有机物
B . 由两种元素组成
C .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5
D . 一个PX分子含有18个原子
18. (2分) (2020九上·兴庆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二氧化碳两瓶气体
C .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
D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种气体
19. (2分) (2016九上·秀洲月考) 某4.4g物质A完全燃烧,生成了13.2g的CO2和7.2g的H2O,对该物质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 . 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 . 含有C;H;O三种元素组成
C . 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 只含有H;O两种元素
20. (2分) (2018九上·深圳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 . pH<7的雨水为酸雨
C . 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氢气
二、填空题 (共2题;共13分)
21. (8分)(2017·河南模拟) 请用“左边”或“右边”填写下列空白.
两边同时加入金属后,哪边反应快?________.
两边同时加入固体后,哪边试管璧热________.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哪边液面高________.
取下镁带点燃后,将生成物全部放回,哪边重?________.
22. (5分) (2019九上·鹤岗月考)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1)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 P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
(3)t2℃时,在50克水中加入30克a物质,所得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提纯a可采用的结晶方法________
(5)t2℃下,将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1题;共6分)
23. (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一起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小明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锌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如图),根
据反应现象,可确定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
(2)小刚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浪费药品,于是进行如下改进:用铜片、铁片、锌片和稀盐酸,只用一支试管,取用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帮助小刚完成如下报告: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片,充分作用__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________,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________,充分作用________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Zn>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共1题;共9分)
24. (9分)(2018·翁牛特旗模拟)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图),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图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10%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双氧水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
(4)“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8分)
25. (8分)(2017·苏州模拟) 某研究性小组将某次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持续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NaOH 溶液中,测得pH值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
①NaHCO3溶液显碱性,NaHCO3溶液微热时不会转化成碳酸钠溶液.
②Na2CO3溶液转化成NaHCO3溶液时,溶液的碱性会减弱.
③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少量CO2气体时溶液仍显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刚结束时测得溶液的pH<7,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将最后所得的溶液微热后冷却至室温,溶液变________色,其原因是________.
(3)若C点为某种溶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则C点是________这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13分)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答案:22-1、
答案:22-2、
答案:22-3、
答案:22-4、
答案:22-5、
考点:
解析:
三、实验题 (共1题;共6分)答案:23-1、
答案:23-2、
答案:23-3、
考点:
解析:
四、综合题 (共1题;共9分)
答案:24-1、
答案:24-2、
答案:24-3、
答案:24-4、
考点:
解析: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8分)
答案:25-1、
答案:25-2、答案:25-3、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