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选项中的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得到氧气,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B正确;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故C 正确;
D、氧化铜和铁均与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
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氢能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氢钙、碳酸钙高温下均能分解,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钠能与过量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硝酸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B CO2(HCl)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C K2CO3溶液(K2SO4)加入适量 B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Fe2(SO4)3溶液(H2SO4)加入过量 Fe2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Cl3溶液和CuCl2均能与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钡难溶于水,K2SO4不能与BaCO3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Fe2O3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
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
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稍过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
氯化钡溶液⑥蒸发结晶。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②⑤③①⑥B.②④⑤①③⑥C.②⑤④①③⑥D.⑤④②③①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
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
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
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
化钡;完全反应后,进行过滤,再加入稍过量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
子,最后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⑥或⑤②④①③⑥。

故选:C。

【点睛】
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8.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B.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稀盐酸
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D.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溶液,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铜可以和稀盐酸反应,除去氧化铜,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铜,故过滤即可得到木
炭,不需要蒸发结晶,故错误;
B、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过量的氢氧化钙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错误;
C、碳酸氢钠可以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时完全挥发,故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生成了新的杂质,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时,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新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10.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氮气,能区分氧气和氮气,方案合理;
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合理;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不合理。

故选D。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和铁充分反应,得到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得到铜,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符合题意;
B、KC1中的杂质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是KC1溶解,MnO2不能溶解,过滤、洗涤、后面应该蒸发结晶才能得到KC1,不符合题意;
C、NaCl中的杂质NaNO3,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是和主要物质NaCl发生反应,没有除去杂质NaNO3,不符合题意;
D、Cu中的杂质C,在空气中灼烧,Cu、C都会与氧气反应,Cu反应生成氧化铜,C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主要物质被反应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去除氧气中水蒸气,正确。

B、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过滤后只剩下盐酸,即除去杂质又未引入
新杂质,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未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Ba(NO3)2溶液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方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BaCl2+Na2CO3=BaCO3↓+2NaCl。

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___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 21.2g;(2)13.9%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质量=80g×26.5%=21.2g
(2)从图甲中获知,当BaCl2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40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中Na2CO3与BaCl2的质量关系,可求出BaCl2的质量,进而可求解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106
x40g×26.5%
208∶106=X∶(40g×26.5%)
x=208×40g×26.5%/106=20.8g
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8g/150g)×100%=13.9%
答: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如图所示的炼铁厂。

小新想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测定产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征得工人师傅同意,带回一小块生铁样品。

称得该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滴入54.0g稀盐酸时,反应不再产生气泡(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请你帮小新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g。

(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3.3%。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知反应前样品6.0g放入54.0g稀盐酸,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质量减少了6.0g+54.0g-59.8g=0.2g,为氢气的质量,将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就可计算出样品中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铁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6.0+54.0g-59.8g=0.2g
设生铁中铁的质量是x
Fe + 2HCl = FeCl2 + H2↑
56 2
X 0.2g
x=
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答: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3.3%。

15.某锥形瓶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g。

(2)计算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

_____(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答案】20g 27g
【解析】
【详解】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0g×10%=
20g

(2)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至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100g=40g,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40g)×10%=16g;
设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22
CuCl+2NaOH=Cu(OH)+2NaCl
13580
x16g
13580
=
x16g

解得:x=27g
答:(1)20g;(2)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27g。

16.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NaOH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0 65.1 16.0%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学式量为化学式中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所得溶液的质量;
(3)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1)NaOH的化学式量为23+16+1=40;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0g+20.0g−4.9g=65.1g;
(3)设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4.9g
160984.9x g
= x =8 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100%16.0%50g g
⨯=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0%。

17.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g ,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计算:
(1) 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
【答案】80% 20%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详解】
(1) 取矿石样品40g ,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 ,则氧化铁的质量为40g-8g=32g ,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2g 100%=80%40g
⨯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23326HCl+Fe O =2FeCl +3H O
219
160x 32g
219160=x 32g
x =43.8g 故盐酸的质量分数为:43.8g 100%=20%219g
⨯ 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

18.小宇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0g 样品与1g 二氧化锰混合,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剩余固体质量(g)9.689.047.167.16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 g;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热时间t1后,9.68g剩余固体中除杂质外还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84 98% 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
【解析】
【详解】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程中,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生成了氧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加热t1、t2时,反应还没有停止,加热t3、t4后反应已经结束,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氧气的总质量=10g+1g-7.16g=3.84g;
(2)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96
x 3.84g
x=9.8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9.8
10
g
g
×100%=98%
答:样品中氯酸钾纯度是98%。

(3)加热t1时,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氯酸钾有剩余,氯酸钾分解产生了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剩余固体中除杂质外还含有的物质为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

19.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0g7.3%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10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0.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CO2的质量。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3)最后所得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2.2g;(2)78.8%;(3)13.6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减少;(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等于样品中NaOH的质量除以样品的总质量,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上一步所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样品中NaOH的质量,而后再求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根据NaOH的质量、碳酸钠的质量分别乘以它们的质量分数可求得钠元素的质量;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减少就等于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气体的
质量,所以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100 g+100 g-197.8 g=2.2g。

(2)解: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2.2g
10644
x 2.2g
解之得:x═5.3g
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25g-5.3 g=19.7 g
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9.7g
25g
×100%=78.8%
(3)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19.7g×23
40 +5.3g×
46
106
=13.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