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住建局十二五工作总结暨十三五工作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住建局十二五工作总结暨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十二五”规划内容,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精心组织重点项目和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成全面小康为主题,以生态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城市道路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城市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xx、品质xx”战略,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富有魅力的淮安新北城。

(一)主要成绩
1、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全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
紧紧围绕“十二五”目标任务,以打造绿色生活板块、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构筑绿色生态管网为导向,创造绿色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是园林绿化逐步提升。

“十二五”规划计划实施的项目共23项,实施了古淮河自行车文化运动公园、盐河风光带绿化建设(承德路--南昌路)、鞠通路小游园就、古黄河五期风光带、古黄河六期、七期风光带、西互通连接线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古黄河湿地公园、慈缘禅寺项目、感恩堂及韩信文化广场项目、银川路小游园等绿化重点项目61项,额外交办项目120项。

截止18年底,共新增绿化面积532.93万平方米,提升改造面积约160.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

其中黄河五期风光带、黄河七期风光带建设荣获18年度“翔宇杯”优质工程称号。

“十二五”末期,绿化覆盖率达40.35%,绿地率达37.48%,人均公园绿地达13.2㎡/人。

二是村庄环境整治顺利完成。

五年来,全区整合涉农资金2.68亿元、区财政每年配套1000万元以及21个乡镇和高新区配套资金近7000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18年,全市第一家全域整治乡镇在我区古寨乡试点成功,18年,我区首批8个乡镇通过市级验收,并于18年1月通过省级抽检。

我区自加压力,强
力推进乡镇全域整治,至18年12月底,连同首批8个乡镇共15个乡镇通过市级验收,余下7个乡镇至18年3月底相继通过市级验收,全区248个行政村共7829个自然村庄全部达到环境整洁村以上标准,成为淮安市继盱眙县、洪泽县后第三个实现村庄环境全域整治的县区,从18年4月起,我区村庄环境全面进入常态化长效管护。

为巩固好村庄环境整治成果,促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了《xx区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考评办法》(试行)。

三是污水管网日趋完善。

我区现有乡镇污水处理厂20座,每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500吨,1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3627万元,2012-18年完成77.5公里建设任务,18年省级污水管网任务是徐溜镇、渔沟镇、西宋集镇、棉花庄镇、赵集镇、码头镇共计31.9公里,奖补总额527万元,涉及6个建制镇,乡镇上报完成15.69公里。

同时,自18年以来,我区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建设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目前我区污水管网长度达到140多公里,建成区范围内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城区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85%以上。

2、以市政建设为重点,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五年来,市政建设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各项目标均按计划完成。

城区新建完成康马路盐河桥、银川路盐河桥、飞耀路盐河桥,拆除重建XX路盐河桥和淮海路盐河桥,正在拆除重建承德路盐河桥。

盐河及古黄河上桥梁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加强了与市区的融合,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

主城区新建改建了西安路北延、黄河东路一期、珠江路、长征路、长江东西路、芍药路、XX北路、XX东路、奥体中心东支路、九江路、双坝路等市政道路,进一步完善了城区路网和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了城区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出行条件。

建成区面积从18年的34.5平方公里增长至18年的40.3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由267.82万平方米增长至342.2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13.83平方米增长至16.1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从213公里,增长至295.34公里, 其中污水管道从113公里增长至144.74公里。

3、以民生工程为基础,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1)区域供水工程成效显著。

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提高居民饮用水质量,我区投资约7亿元,用于新建淮沭河自来水厂及区域供水主
干管网。

其中,淮沭河自来水厂总规模为10万吨/天,一期工程5万吨/天已建成投产。

淮沭河自来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水处理技术净化生活饮用水,居民用水水质得到提升。

区域供水主干管网已通达全区16个乡镇,累计完成铺设供水管网140余公里。

按照省市区域供水要求,我区18年年底前将完成全区21个乡镇供水管网铺设工作,实现区域供水100%覆盖。

为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供水压力,减少管网漏损率,节约水资源,全区投资2亿元用于主城区供水管网改造。

现已完成长江路、淮海路、南昌路、黄河西路等道路供水管网改造工作,累计完成供水管道改造50余公里,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保障。

(2)城区改造步伐加快。

一是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5790套。

其中公租房1890套,经济适用房360套、限价商品房1620套、棚危改安置房1920套。

实际完成6622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14%,住房保障覆盖率达18.03%;为规范我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销售和管理,出台了《xx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xx区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xx区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实施细则》、《xx区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文件。

二是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对黄河花园一组团、盐河花园、小营村1-7号楼等18个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总面积80万平方米,惠及近5000户居民。

新增停车位21000平方米,屋面维修33000平方米,绿化提升52000平方米。

三是围绕全区重点项目任务,积极做好房屋拆迁(征收)新旧条例的衔接工作。

2011 -18年,全区实施房屋征收项目204个、征收户数12709户、征收面积192.02万平方米,已完成征收项目148个、征收户数10944户、征收面积161.94平方米。

四是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

总投资约214300万元,实施佟洼小区一期、二期、桃李北苑、颐和花园等民生工程,安置总面积约73.78万平方米。

其中,佟洼安置小区建设项目一期28#、29#两幢小高层和四期8#、10#、11#三幢多层被评为“淮安市优质结构工程”。

4、以建筑行业为保障,着力打造建筑产业航母
一是规模企业求扩大。

通过引导、帮扶、促动,积极支持、鼓励企业资质升级,建筑企业总数由“十一五”末的93个上升到140个,增长51%,建筑企业结构逐步完善,形成总包、分包、专业和劳务相对适应的结构体系,积极扶持翔森公司创建特级资质,先后组建3个总承包一级企业,2个专业承包一级企业。

二是
产业延伸求发展。

鼓励规模企业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等产业领域,打造新型产业链。

同时,利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联系,积极介入,参与竞争,开辟新的经营空间。

三是新区开发求突破。

在着力拉动区内建筑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省扶贫工作队的桥梁纽带和沟通协调作用,扩大xx建筑队伍在宁承揽建筑工程领域,进一步盘大南京市场,18年我区在XX和南京的建筑队伍都在万人以上,组建山东、天津、苏州、无锡、徐州、西安等10个规模市场。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7亿元,是十五期间总量的2.6倍。

(二)经验做法
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建设工作,既有值得传承的宝贵经验,更有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的不足和问题,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城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保障有序的城建组织体系。

通过领导挂帅、健全机制、目标分工、明确责任等做法,形成了按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确保了城建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二是全区上下对加快城市又好又快建设,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等在思想认识上得到进一步升华,特别是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有一个紧抓机遇,跨越发展的思想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跨河发展”、“沿河开发”、特别是“新兴增长极”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最新定位等为我区城市建设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机遇。

三是建立了开拓创新、敢于突破、转型发展的运作机制。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面对资金筹措难题,敢于突破、开拓创新,摸索出了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在政府财力紧张、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基本保障了城建项目资金需求。

四是上下一致、凝心聚力的奋力拼搏精神,为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加快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地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的共识已经形成。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加快城市建设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滞后,项目规划研究、储备不足,城市设计、建设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拆迁工作难度、土地利用限制等要素对城市建设发展制约进一步凸现;三是城市建设对观念、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要求依然强烈;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五是城建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十三五”工作规划
根据“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强领导,把握机遇,以生态环境整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模式,变城市的简单规模扩大为功能完善的转型发展,变城市的一般性规划建设为提升品质、塑造特色、彰显城市精神的创新发展,变强调城市的相对独立建设为积极配合市、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经济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协调的跨越发展;更加注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实际出发,构建市场化、互利性、内生型的城市发展机制,推动xx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按照“新兴增长极”功能定位,继续推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城乡美、群众富的幸福xx。

进一步拓展“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和城乡布局结构,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空间形态转型,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城市形象整体提升,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工作思路
1、强化城市道路网建设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主城区“五横七纵”路网框架,启动城区现有道路改造提档升级。

一是新建两座桥梁。

即承德路盐河大桥、古淮河康马路大桥。

二是城区主干路网建设。

主要抓好XX西路、新渡路、西坝路、钱江路、西安路、嫩江路、广州路、瑞林路、小营路21条城市主干路建设改造;重点抓好xx区淮海北路延伸(过铁路)、XX路道口平改立工程、黄河东路平改立工程、香港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双和村道口平改立工程5个过铁路项目改造工程。

2、加快园林绿化建设
加大城区绿化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主要实施黄河风光带(涟水界-西安路),盐河风光带六期(南昌路-合肥路),西安路北延(长江西路-淮河路),西马路游园,盐河风光带七期(合肥路-宁连路),古黄河风光带六期(西安路-华能电厂),盐河风光带八期(西安路-华能电厂),盐河风光带九期(宁连路-涟水)以及XX东路延伸(南昌路-合肥路)等项目提升工程,改造总面积约396.46万平方米。

截止十三五规划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计划达到40.4%。

3、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
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公用设施配套,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供水工程建设。

新建5座供水增压泵站,分别是:刘老庄增压泵站、码头镇增压泵站、王营镇增压泵站、西宋集增压泵站、合肥路增压泵站;扩建淮沭河自来水厂(现状供水规模5万吨/天,扩建后供水规模10万吨/天),同时做好区域供水管道巡查工作,确保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实施xx 自来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提升居民用水质量;结合城区道路建设,加紧新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减少管网漏损,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二是排水设施建设。

计划“十三五”期间新建污水管网36公里,改造老旧管网4公里,建设截污管网4公里,总投资约8300万元,继续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及截污管网,加快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步伐。

三是污水处理工程。

加快推动xx区东城污水处理厂新建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加强xx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率。

4、全力保障安居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所需,努力创建宜居xx、生态xx、幸福xx。

一是实施危房改造。

根据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录入情况,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计划,帮助住房较危险、经济较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xx区农村危房改造审批管理办法》,规范危房改造补助对象户的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棚户区改造。

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保障范围,适当调整房源位置、套型,出台各类配套政策措施,逐步消化闲置的保障性住房,到18年底前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所有棚户区改造。

三是推进房地产开发进程。

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新建项目45个,总投资220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350万平方米、竣工面
积280万平方米,建成150幢高层建筑、建成交付30个住宅小区,全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人。

四是加快“康居乡村”建设。

全面建设码头镇仲弓村小仲弓、袁集乡干庄村程庄、棉花庄镇军田村五组、古寨乡银猫村六塘美墅、王营镇杨庄村七组5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5、加大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力度
“十三五”期间,村庄环境全面进入常态化长效管护阶段。

一是参加区政府督查室牵头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每月督查考核工作。

二是结合全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各乡镇实施情况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三是着力提升全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水平。

到18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标准全面提升,着力打造“康居乡村”,全面改善村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村民生产、生活、文娱需求。

6、大力推进建筑业目标进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重点推进六大目标任务建设:一是产业规模目标: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力争达到13%,到18年分别超过400亿元;建筑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保持在25%以上。

二是结构调整目标:培植1个建筑业总产值80亿元以上、2个建筑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8个建筑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继续培育1家特级总承包企业,力争获得1个鲁班奖,培育3家一级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淮安特色的“专、精、新、特”企业,土建类企业控制在企业总数的30%以内,专业企业发展到50%以上。

三是科技进步目标:科技投入占建筑业企业年总收入的比重,一级企业不低于5‰,二级企业不低于3‰,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不低于8%;建立省级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中心3-5个;创国家级QC成果1项,省级QC成果4项,市级QC成果20项。

四是市场经营目标:建筑业外埠市场产值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要达到60%以上;新形成外埠亿元规模市场3个;外经营业额累计达3.5亿美元。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每年培养一级建造师5-10人,二级建造师10-20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0人。

完成2.5万人次的职工教育培训,特殊岗位职工持证上岗率100%、其它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十三五”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专项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