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检测和维护管理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检测和维护管理的研究
作者:景国虎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第07期
摘要:研究气体自动系统检测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从系统构成角度和工程施工角度出发,详细的描述了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检测和维护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检测;维护管理;技术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的规模逐渐增大,火灾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消防设施质量是建筑能否有效抗御火灾的关键,保证和提高建筑消防设施质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检测和维护管理在该系统运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系统的检测和维护管理技术措施,对于保障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发挥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1检测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一般设置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它同其它常规的灭火系统(如水喷淋系统、水喷雾系统、泡沫系统等)相比,气体灭火系统不但投资巨大,而且所使用的灭火药剂本身对人体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二氧化碳气体和惰性气体对人体的窒息性,以及卤代烷药剂和七氟丙烷药剂对人体的毒性。

有时,在非火灾的状态下气体自动灭火气体会发生“误喷”或钢瓶爆裂。

一旦气体灭火系统发生了误喷或钢瓶爆裂,不但会因大量的药剂喷放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由此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或重大财产事故。

因此只有加强系统的检测和日常维护管理,方能满足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在需要时的正常启动,充分发挥其灭火的作用,杜绝其他灾害的发生。

2系统构成
气体灭火系统是以气体作为灭火介质,通过气体在整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周围的局部区域建立起灭火浓度实现灭火的灭火系统。

其适用的范围是由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质决定的。

各类灭火剂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灭火机理以及灭火效率等方面虽然不尽相同,但在灭火应用中却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固体表面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灭火系统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好、耐储存、绝缘性能好、低毒性、无灭火二次污染、后无残留等特点。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由灭火剂储瓶框架、集流管、灭火剂储瓶、容器阀、高压金属软管、启动管路、选择阀、压力讯号器、减压装置、单向阀、启动气瓶、喷嘴、灭火剂输送管道等部分组成。

不同的气体灭火系统其结构和组成部件的数量也不完全相同。

2.1储存钢瓶
钢瓶用来储存灭火剂和启动气体的主要部件,分为钢质无缝容器和钢质焊接容器。

钢瓶应符合GB5099标准,工作压力、壁厚、强度、密封、超压、钢瓶标志等要求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2容器阀及其组件
2.2.1容器阀安装在灭火剂储存容器瓶口上,具有封存、释放、充装、超压排放、检漏、复位等功能。

容器阀上设有压力表(常带压显示并与容器阀直接连接)、补气接口、机械应急启动装置及安全泄压装置。

容器阀还设置安全保险机构和出口安全帽,以避免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动作和气体突喷事故。

2.2.2容器阀及其辅助的控制驱动装置动作灵活、可靠,不出现任何故障或结构损坏。

2.2.3容器阀与压力表之间采用静密封连接,确保良好的密封性能,且压力表需具有常带压显示功能,并确保压力表能够很方便地进行更换。

2.3电启动器
2.3.1用于电力操作储存瓶阀或启动瓶阀。

2.3.2电启动器具有电动开启和人工机械直接开启瓶阀两种方式。

人工机械开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配备安全保险措施,防止由于人工操作失误而导致启动容器阀被误开启。

2.4高压释放软管
2.4.1高压释放软管为用于连接容器阀和灭火剂单向阀的压力软管,用于方便安装和对灭火剂释放时冲击力的缓冲。

2.4.2高压释放软管的内管、外包编制网及两端活接头均应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性能好、耐压强度高、抗冲击振动能力强的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抗老化、密封可靠、连接牢固等特性。

高压释放软管若采用复合型橡胶,保证使用年限内不老化。

高压释放软管的耐压等级与相邻的零部件一致。

2.5集流管
集流管为连接气体灭火系统所有灭火剂瓶组和各防护区管网之间的专用部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通过柔性连接管与灭火剂瓶组相连接;另一部分与组合分配系统选择阀(或与单元独立系统出管组件)相连接。

其作用为汇集各灭火剂瓶组释放出的灭火剂,然后经组合分配系统选择阀(或与单元独立系统出管组件)将其输送入对应防护区的管网。

2.6单向阀
单向阀按安装在管路中可分为灭火剂通路单向阀和驱动气体控制管路单项阀,由阀体、阀芯、弹簧等组成。

2.7选择阀
2.7.1选择阀用于固定管网组合分配式气体灭火系统中,每个防护区至少设一个,其平时保持锁闭状态。

选择阀的入口端与集流管相连接,出口端通过出管组件与管网相连接。

2.7.2选择阀具有气动式、电动式和组合启动等类型。

2.7.3选择阀具有气动开启和人工机械应急直接开启两种方式,并防止开阀时阀上活动部件对人员造成伤害。

2.8压力讯号器(气体释放反馈装置)
压力讯号器安装在气体灭火系统中的出管组件或灭火剂输送管道上。

其内置微动开关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当释放灭火剂时,由灭火剂的压力推动活塞使其闭合,将灭火剂释放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

压力讯号器的耐压等级与灭火剂输送管道相同。

2.9喷嘴
喷嘴安装于灭火系统管网的末端,用于按设计要求均匀地喷洒灭火剂。

喷嘴可分为全淹没灭火方式和局部灭火应用方式。

2.10低泄高阻阀
低泄高阻阀是为了防止系统由于驱动气体泄漏的积累而引起系统的误动作而在管路中设置的阀门。

它安装在系统启动管上,正常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只有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才关闭,其主要作用是排除由于气源泄流聚集在启动管道内的气体。

3检测措施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检测。

系统部件及功能检测要全数检查。

检查包括直观检查、安装检查和功能检查等内容。

3.1储存装置
3.1.1储存装置间门外应贴有“气体灭火储瓶间”的标牌。

3.1.2储存容器无明显的碰撞变形和机械性损伤缺陷,储存容器表面应涂红
色,防腐层完好、均匀,手动操作装置有铅封。

3.1.3储存装置间的环境温度为-10~50°C;高压二氧化碳的环境温度为0~49°C。

3.1.4储存容器表面应标明标号,容器的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型号规格、灭火剂充装量等参数。

储瓶上附有与气瓶编号相符的最近的检测证书和标明检测日期明显,气瓶瓶上贴有操作、维护和充气的指导标识牌。

3.1.5储存容器必须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建筑构件固定,要固定可靠,并
做防腐处理;操作面距离墙的距离应不小于1.0m,且不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3.1.6容器阀上的压力表无明显机械损伤,在同一系统中的安装方向要一致,安装高度不易超10mm,其正面朝向操作面。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要设置检漏装置。

3.1.7灭火剂储存容器的充装量和储存压力应符合设计文件,且不超过设
计充装量的1.5%,卤代烷灭火剂储存容器的实际压力不低于相应温度下的储存压力,且不超过该储存压力的5%,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伤不大于10%。

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伤不大于10%时,二氧化碳的检漏装置应正确报警。

3.1.8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采用挠性连接。

3.2驱动装置
3.2.1气体驱动装置无明显的变形,表面防腐层完好,手动按钮上有完整铅
封。

3.2.2气动管道平整光滑,弯曲部分规则平整。

3.2.3以重力式机械驱动的装置安装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
其下落行程应保证驱动距离,且不小于25mm。

3.2.4电磁驱动装置驱动器的电气连接线应沿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3.2.5气动管道应用护口或卡套式连接,连接应紧密;竖直管道应在其始端
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水平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管卡间距不易大于
60mm;转弯处增设1个管卡。

3.2.6取驱动气体的储存压力,以0.5Mpa/s的升压速度缓慢升至实验压力,
关断实验气源3min内压力降不超过实验压力的10%为合格。

3.3选择阀及压力讯号器
3.3.1有出厂合格证及法定机构的有效证明文件
3.3.2选择阀上有气体流动方向标志,安装时按照标志的方向将选择阀安装
在气体输送管上。

DN32~DN100的选择阀用丝口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活接头。

3.3.3每个选择阀上都安装一个应急操作的选择阀紧急机械启动器,为便于操作和维修,选择阀操作手柄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安装高度为1.5m左右,且不超过1.7m。

3.3.4每个选择阀上有标明保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如指示牌,并将标志牌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3.4单向阀
3.4.1有出厂合格证及法定机构的有效证明文件
3.4.2组件无碰撞变形和其他机械性损伤,铭牌清晰、牢靠,方向正确。

3.4.3单向阀的安装方向应与介质流动方向一致。

3.4.4七氟丙烷、三氟甲烷、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液流单向阀,其方向与灭火剂输送方向应一致。

3.4.5气流单向阀在气动管理中的位置,方向必须完全符合设计文件。

3.5泄压装置
3.5.1有出厂合格证及法定机构的有效证明文件
3.5.2组件无碰撞变形和其他机械性损伤,铭牌清晰、牢靠,方向正确。

3.5.3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3.5.4在容器阀和组合分配系统的激流管上应设有安全泄压装置。

3.6喷嘴
3.6.1释放喷嘴由铜制成,并永久性地标有喷嘴形式、尺寸、开孔孔径等,安装时与设计图纸中的喷嘴的尺寸、开孔孔径相符。

3.6.2设有吊顶的保护区内,吊顶下的喷嘴安装喷嘴挡流罩,以控制药剂的喷射方向,防止损坏吊顶或其它易损的灯具。

当保护对象属于可燃液体时,喷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3.6.3喷嘴的最大保护高度应不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应不小于300mm。

3.7操作与控制
管网灭火系统的操作方式满足三种操作方式:自动操作、手动操作和紧急机械手动操作方式。

3.7.1自动操作方式
控制系统处于自动工作状态时,系统自动完成火灾探测、报警、联动控制整
个过程。

3.7.2手动操作方式
手动操作方式是指现场手动触发电动控制。

处在手动工作模式下,系统可以不经过延时而被直接启动释放混合气体。

3.7.3紧急机械操作方式
紧急机械操作实际上是机械方式的操作,只有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均失灵时,才需要采用应急操作。

此时可通过操作设在气瓶间中灭火剂气体气瓶容器阀上(或启动气瓶上)的紧急机械启动器和区域选择阀上的紧急机械启动器,来开启整个气体灭火系统。

紧急机械操作应设置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或措施。

4维护管理措施
气体灭火系统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管理,应按类别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1应加强对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资料的管理
一些使用单位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有关资料的保管重视不足。

事实上资料的整理和保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掌握本单位消防工作方面的信息资料,对于“系统”本身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在维修中常感到资料的缺乏,甚至值班人员不能说出所管辖的设备最基本的数据。

我们至少应做到如下方面:
(1)在气体自动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用户应将设计、施工、安装单位移交的有关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各种设备使用说明书、施工中的技术记录、系统各部分的测试记录、调试开通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加以整理成册归档。

(2)设备定期检测时的消检、防火电检报告也应在归档之列。

(3)新工程“系统”开通运行前还应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值班人员职责、值班记录、建筑物内报警检测点的位置平面图或模拟图、点位表、系统运行记录表、设备维修记录等,以使相关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有的放矢。

(4)人员变更前要进行资料交接、记录交接、设备交接以确保信息完整性。

各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副本供值班人员学习、掌握。

4.2系统巡查
系统巡查是对建筑物消防设施直观性的检查,气体灭火系统巡查主要针对系统组建外观。

现场运行状态。

系统监测装置的工作状态、安装部位环境条件的日常巡查。

日常检查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系统部件外观有无机械损伤、锈蚀和镀层脱落,如存在缺陷,应及时更换。

检查电磁阀与控制阀的连接导线是否完好,端子是否松动或脱落。

每周完成对全部设备的检查,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记录检查情况。

4.3系统周期性检查维护
(1)每月检查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容器压力或重量,若压力损失超过设计值的10%或重量损失超过设计值的5%时,应予以填充或更换;检查气体灭火保护区内报警系统、气体灭火控制盘、紧急启动\停止装置、声光报警装置的运行状态;查看管道和喷嘴是否完整无损,并填写《消防设施定期维护表》记录检查情况。

(2)每年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全面检测和联动试验。

在各防护区进行探测器模拟烟温报警联动,检查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和手动控制启、停的可靠性,报警及延时的准确性和各报警控制装置、电磁阀动作的灵活性以及消防控制室的反馈信号显示功能等,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喷气实验,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3)5年后应每3年对金属软管(连接管)进行水压强度实验和气密性实验,性能合格方可继续使用,否则更换。

(4)钢瓶的维护管理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

灭火剂输送管道耐压实验应按照《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规定执行。

5结语
年度检测是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每年度开展的定期功能性检查和测试,建筑使用、管理单位的年度检测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单位实施。

参考文献:
[1]GA38—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S]
[2]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3]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验收规范[S]
[4]GB25972-2010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