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汇编-日本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汇编——日本篇】
(一)毛利先生(2021年湖南株洲市)
(日本)芥川龙之介
初中三年级时,教我们班英语的先生病故。

由于事发突然,学校便请时任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位叫毛利先生的老人,临时任教我们的英语课。

毛利先生,给人第一眼印象便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演杂耍的小丑。

那光溜溜的秃头与鸵鸟蛋毫无二致。

那身礼服,古色苍然,令人忘却原先曾经是黑色的。

可是在那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犹如一只展翅的蛾。

所以,在先生走进教室的同时,不期而然地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

毛利先生回答了学生们的敬礼,尖声招呼道:“诸位!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所幸的是我们还未笑出声来,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让他译读一节课文。

毛利先生不时地摸摸紫色的领带,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

他的发音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

然而,当那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

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直到响起课间休息的号声。

其后不久,有天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解英语诗歌《人生领》。

我邻座的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忽然毛利先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着正讲着的诗歌,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喋喋不体:“诸位还不了解人生。

对吧?就是想了解,也还是无法了解。

惟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

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苦恼的事也多。

是不是?苦恼的事真是不少,就拿我来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

一上学……嗯……一上学……学费怎么办?就是嘛,就得交学费。

是不是?所以苦恼的事多着呢……”
大家不由得又窃笑起来。

与我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向您学英语的,所以,如果您不讲英语,我们就没必要进这个教室。

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


毛利先生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呆立在桌旁,朝着那个剽悍的学生的脸直盯了一两分钟。

他突然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秃脑袋朝下低了两三次,说道:“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

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

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

我错了,我郑重道歉。

好吗?我郑重道歉。

”他面带着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

在先生向我们赔不是的当儿,那个柔道选手却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小说来了。

情况既然如此,一个学期过去,未再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

打那以后的七八年间,连先生存在的本身,几乎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十二月初,时值黄昏,冷空气阵阵袭来,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

没有顾客,我漫不经心地茫然打量着,忽然看见围在服务员中间的一位老者,不论是那鸵鸟
蛋似的秃头外表,还是那古色古香的礼服,还有那永是紫色的领带,一望便知,他正是毛利先生。

——先生正扯着尖嗓门忙不迭地给服务员讲解着:“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

知道了吧?然后看看这个名词……紧接着它后面——紧接着它后面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吧?”毛利先生正在教服务员英语呢。

桌上摊放着一本书。

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解着。

一如往昔。

周围站着的服务员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目光炯炯,老老实实地听着先生那匆忙的讲解。

啊,我们的毛利先生!如果说有天生的教育家的话,那的确就是先生吧。

大正七年(1918)十二月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但“我”对他的感受却不一样。

B. 毛利先生课上想以自己的人生为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 说毛利先生上课“不讲英语”,不过是“柔道选手”掩饰真实目的的借口。

D.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

15. 《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已》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他取的绰号。

从标题的不同,可以分别看出作者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什么?1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毛利先生为什么是“天生的教育家”。

【答案】
14. D (文章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我”只是作者安排的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并不是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

)15. 要点:①《毛利先生》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写“我”从无知浅薄(冒犯老师),到理性成熟(自省愧疚)的转变过程;“先生”是尊称,表达了作者的敬爱之情;②《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反映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隔膜、冷漠、冷酷)。

16. 参考要点:①治学严谨;②热衷教学;③耐心尽责;④尊重学生(宽容待人);⑤保持初心。

(二)野蔷薇
【日本】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

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

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

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侯,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
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

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

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

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

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

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

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

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

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

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

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

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

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

”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

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
发日子。

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

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

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

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

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

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

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1. 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

2. 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 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

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
..句.,写出你的疑问。

4. 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 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

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

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

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2. 示例: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3. 示例1: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示例2:选②,从上下文看,应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
示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4: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
4. 示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三)山椒鱼①
[日]井伏鳟二
①山椒鱼很伤心。

②他试着从他的栖身之所——那个岩洞——游到外面去,却发现他再也出不去了。

他的大脑袋卡在了洞口。

对他来说,这个洞口未免也太小了。

③这里将成为他终身的栖身之所。

他勉强试着要挤出去,却无非是把自己的头变成塞在洞口的栓子。

这充分证明他两年来茁壮的成长,也足以让他狼狈和伤心的了。

④“我干了件多蠢的事啊!”
⑤他想试着在这仅有的范围里活动活动,就像人们在冥思苦想时在屋里走来走去那样。

不过就他的这个住处,要想活动开,也未免太不宽敞了,他只能是把身体前后左右的晃晃摆摆而已。

结果,就这么蹭着、碰着岩壁上滑溜溜的水垢,终于,他觉着自己浑身上下都长满苔藓了。

他深深地叹上一口气,然后就跟下了个大决心似的嘟哝着说:
⑥“就是出不去了,我也有好法子!”
⑦只是,他是不可能有——哪怕就一个——好法子的。

⑧岩洞顶上生满了苔藓。

苔藓的绿色鳞片像“占地盘儿”(一种小孩游戏)似的繁殖,又细又红的花茎尖儿上开着可爱的花,不时地播撒着花粉。

⑨山椒鱼可不爱看这些,他宁可离它们远点。

苔藓的花粉老是落到岩洞的水面上来,山椒鱼坚信自己的住处被污染了。

山椒鱼喜欢把脸贴在洞口看外面的样子。

从昏暗的地方窥看明亮的地方,不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吗?
⑩山椒鱼能从洞口看到一个大大的积潭。

潭底长着丛水藻,它们快活地发育着,一根根细细的茎,直直地长向水面。

触到水面时突然停止了发育,在空中露着它的小花。

很多鳉鱼
都喜欢在水藻里穿梭。

它们在水藻丛中结成群,努力不被水流冲散,也成群地左摇右晃。

如果它们中的一只搞错了方向向左游去,其它的也不服输的向左游,如果有一只因为水藻挡了路不得不朝右转,那其它的鱼也无一例外地跟着他一起朝右转。

所以,它们中的任何一只想要从同伴中自由地逃开的话,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⑪山椒鱼看着这些小鱼,不由得笑道:
⑫“这群没有自由的家伙!”
⑬积潭的水面上划过一个缓慢的旋涡。

从那片落在水面上的花瓣上就能看出。

白色的花瓣在水面上画着大大的圆。

圆越画越小,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在水面上画上一个极小的圆后,落入圆心,被吸入水中。

⑭山椒鱼嘀咕道:眼都要看花了!
⑮长久地沉浸于悲观失望之中有利也有弊。

山椒鱼似乎是带着“弊”的性质的。

一天,他让一只从洞口混进来的青蛙再也出不去了。

这青蛙因为山椒鱼把头塞在洞口作栓子,只得狼狈地爬上了洞壁,跳上洞顶搂住苔藓的绿鳞。

这只青蛙就是那只刚刚还快活地在积潭里游上游下惹得山椒鱼艳羡的青蛙。

⑯山椒鱼对于能把对方置于与自已相同的处境感到很痛快。

⑰“你就一辈子在这儿关着吧!”
⑱这家伙的诅咒只起了一时的作用。

青蛙小心翼翼地爬进岩洞的凹壁里。

它相信在这儿不会有问题,所以它从凹壁里露出个脑袋来,说道:
⑲“我无所谓。


⑳“你给我出来!”
㉑山椒鱼生气地叫着。

就这么着,他们开始了激烈的口角。

㉒“出不出来是我的自由。


㉓“好啊,那你就这么自由着吧!”
㉔“你这傻瓜!”
㉕“你是傻瓜!”
㉖他们无数次地重复着这种攻击性言辞。

翌日,翌日的翌日,都用相同的话贯彻着自己的主张。

㉗一年过去了。

㉘初夏的水温让岩洞的囚犯们从矿物化作生物。

然后他们整个夏天都在继续着这样的口角。

山椒鱼的大脑袋出不了洞口这回事,好像已经给对方看穿了。

㉙“你的脑袋卡在那儿出不去了吧!”
㉚“你不是也出不来嘛!”
㉛“那你出去一个给我看看呀!”
㉜“你下来一个给我看看呀!”
㉝又一年过去了。

㉞两个矿物再次变成两个生物。

不过他们今年夏天一直沉默着,小心着不让对方听见自己的叹气声。

㉟不过,比山椒鱼早了一步,凹壁里的那位,不小心叹了深深的一口气。

那只是“啊……”的一阵小小的风声。

和去年一样,苔藓的花粉纷落的样子引得它叹了这口气。

㊱山椒鱼没道理听不到这叹息。

他抬头看着上边的那位,眼里还带了友好,问道:
㊲“你,刚才是叹了一大口气吧?”
㊳对方不友好地回答道:
㊴“那又怎么样?”
㊵“不要说这样的话。

你,已经可以从那儿下来了。


㊶“我空着肚子,动弹不了了。


㊷“那,已经不行了吗?”
㊸对方答道:
㊹“好像已经不行了。


㊺过了好一阵子,山椒鱼问:
㊻“你现在在想些什么呢?”
㊼对方毫不介意地说:
㊽“我现在,已经不那么生你的气了。


[注释]①山椒鱼:两栖纲,有尾目,隐鰓鯢亚目动物的总称,虽名鱼,实非鱼类。

1. 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山椒鱼被称作寓言小说,其深刻的哲思通过“象征”得以传递。

你认为第(10)段的“鳉鱼”象征着什么?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山椒鱼与青蛙的对白看似不合理,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对白】
过了好一阵子,山椒鱼问:
“你现在在想些什么呢?”
对方毫不介意地说:
“我现在,已经不那么生你的气了。


4. 日本文艺评论家松本鹤雄评价这篇作品是“笑和哭互为表里
.......”。

这在《儒林外史》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联系《儒林外史》,谈谈这一艺术特色。

【答案】
1、①伤心⑤幸灾乐祸⑦高潮⑧山椒鱼长久凝视花瓣落入水中的全过程。

2、此处的“鳉鱼”象征的是随波逐流的盲从者。

因为它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随群体游动,即使游错了也同样盲从;它们难以脱离群体,没有突破常规寻找自由的个性,只是在群体中随波逐流。

3、青蛙被山椒鱼困在岩洞之中,逐渐失去力气走向死亡,它本该对山椒鱼充满怨怼和仇视,对问话置之不理。

但从结局可以看出青蛙已经原谅了山椒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与它握手言和。

这是因为青蛙在长久的岩洞“囚禁”生活中逐渐理解了山椒鱼,知道它是因孤单寂寞而扭曲了内心,才有了堵住洞口的行为,青蛙的理解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达成一种和解。

4、示例:《山椒鱼》一文中山椒鱼幼稚可笑的举动、他与青蛙之间如同孩童吵架般滑稽的“攻击性”对白,以及结局的落差中隐含的微妙滑稽感,这使文章充满幽默诙谐的气息,让人不禁发笑;同时文章又有着辛辣的讽刺,比如山椒鱼本身是没有自由的存在,却反过来嘲笑鳉鱼,说明山椒鱼并无自知之明,其心理是扭曲的、病态的,可见其悲惨可怜。

(单点)《儒林外史》一书中作者幽默的语言及人物夸张失常的举动带来的滑稽效果,使人发笑,比如范进中举后的发疯,周进贡院一游时哭得两眼流血等,但其文字背后也深藏着对人物和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揭露了科举制度和不良社会风气对读书人的腐蚀和危害,这些被制度捉弄的人,令人深感悲哀。

(单点)两篇文章中作者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展开故事情节、描绘人物语言但都夹杂着辛辣的讽刺,用生动有趣的描述,表现意味深长的悲哀主题。

(联结)幽默的语言与辛辣的讽刺并用,是讽刺作品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抽象)
(四)谁也看不见的阳台(2020年浙江台州市考题)
[日]安房直子
有个城镇,住着一位心眼特别好的木匠。

不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一天,来了一只猫,“咚咚”地敲木匠房间的玻璃窗:“木匠先生,想请您做一个阳台。


木匠惊呆了。

“猫做阳台!”他叫道,“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猫摇摇头:“不,不是我要使用。

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

阳台
的大小,一米四方,颜色是天蓝色,地点是檞树大街七号,后街小小公寓的二楼。

就是挂着白窗帘的房间。

阳台要和天空一样的颜色。

然后,我念点咒语,这样一来,就谁也看不见它了。

也就是说,成了只有从里面才能看见的阳台。


猫继续说:“哎,哎,请开始工作吧!姑娘现在不在家,她白天去劳动,到晚上才回来,我们想让她大吃一惊。

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受着她很好的照顾。

那姑娘,自己不吃饭,也要给我和鸟们喂食。

我受伤的时候,她给我涂药;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候,她拾起来小心地养育。

所以,作为谢礼,我们总想给这煞风景的窗户做一个漂亮的阳台……”
听到这里,木匠已经被猫的话吸引住了:“好,我接受了。

我家有点旧木料,就用它做一个顶可爱的阳台吧。


木匠立即着手工作,他搬来木料,仔细地用刨子包好,量了尺寸,用锯来锯,再爬到房顶,“咚咚”地响起锤子。

当木匠在大楼后面不向阳的公寓窗户上,做成天蓝色阳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那涂了油漆的小小阳台,好像是玩具一样。

好了!好了!木匠想着,收拾一下,开始下梯子。

这时,房顶那儿传来猫的歌声:能开花也能收蔬菜,手儿够得到星星和云彩,谁也看不见的漂亮的阳台。

木匠急忙下到地面抬起头,想看看刚刚做完的阳台。

可是,如同猫所说,阳台连影子和形状都看不见,要说能看见的,只有房顶。

木匠摇了好几次头,揉揉眼睛,然后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来打开那扇窗户呢?
木匠在微暗的小巷,靠着石墙,点着了一支烟卷,等着姑娘回来。

天已全黑,四周飘来晚饭气味时,那窗里“噗”地亮起了灯。

白色窗帘摇动,玻璃窗打开了。

长头发的姑娘探出了脸。

一瞬间,姑娘似乎特别吃惊:“多么了不起的阳台!”
她高高地伸出手说:“第一颗星,到这儿来,火烧云,到这儿来。

”她的手好里好像抓到了星星和云似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从那以后,过了好几个月。

寒冬过去,阳光稍微暖和了的时候,一个挺大的包裹寄到了木匠家里,包裹用天蓝色的纸包着,还系着天蓝色的带子,木匠歪着脖子打开一看,哎呀,里面装满了好香的蔬菜,有莴苣、卷心菜、荷兰芹、菜花……还有这样一张卡片:这是阳台收货的蔬菜,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瞪圆眼睛,那谁也看不见的阳台上,居然能长这么多的蔬菜。

他马上把蔬菜做成色拉。

在奇怪的阳台上收获的蔬菜,甜甜的、嫩嫩的,吃上一口浑身都舒服。

到了五月,吹过的风,送来花和绿叶气味的时候,一件中等大小的包裹寄到了木匠那里,木匠打开包裹一看,里边是一箱颜色鲜艳的草莓,而且照样附着这样的卡片:这是在阳台收获的草莓,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给草莓浇上牛奶吃了。

草莓凉凉的、香喷喷的,吃一口就觉得身子发轻。

这时,木匠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呀。

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