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教学课件: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校体育的目标按照结构 , 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子目标 。 ❖ 按照时间序列 , 大 致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
目标 。 ❖ 按照学段 , 可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 育目标、初等教育阶
段体育目标、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和高等教育阶段体 育目标 。 ❖ 按照性质 , 又可将学校体育目标划分为条件目标、过程 目标和效果目标 。
修课程。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一、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一)概念与作用 (1)概念: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
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作用:学校体育的改革,首先应该是目标的改革,因
为其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具有指导、定向、激励、定 位、标准、评价等重要作用。
( 二 ) 学校体育目标的层次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
一、学前教育阶段体育
(一)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体育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活动技能;体操;队形变 换、游戏。 (2)组织方式:以游戏和小型比赛等形式为主。
(二)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1)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一个重点。 其目的在于为后一阶段的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 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 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四节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2)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育养成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 的兴趣和习惯。诱导和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对体育的正 面态度。
二、初等教育阶Leabharlann 体育(一)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实践活动和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 论知识和原理。 (2)小学阶段主要采用游戏和比赛形式,教法主要是讲授法和 以动作示范为主;初中阶段逐渐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 提高。
(二)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
(2)针对学生的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要及时进行生理和心 理健康的干预,使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中等教育阶段体育
(一)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体育内容主要是各式各样的竞技、娱乐以及休闲等运动项目。 (2)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如体育课就有必修和选修,内容上的选 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3)方法上更多的是自学、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和讨论式。
(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感悟体育和理解 体育,并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如从事体育锻炼、 娱乐、休闲、欣赏体育比赛以及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等,这对培 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教育功能
(二)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如自我锻炼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运动能力等。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掌握1-2个
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比赛规则以及训练方法等。
四、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一)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体育的内容主要有:运动项目为主、兴趣性、自主性、生活 化、实用性、终身性。 (2)体育的形式表现为:丰富性、自由性、灵活性、团队性。
一、组织形式 (1)体育(与健康)课程 (2)课外体育活动 二、基本要求
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应在良 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和经验的总结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 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 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 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 的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 品德,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建设者。
(1)促进智力发展 (2)形成优良品德 (3)培养审美情趣
(二)健身功能
(1)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 (2)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3)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娱乐功能
(1)学校课余锻炼与竞赛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2)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学习疲劳。 (3)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扩大学生社会交往、表现自我、展现自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等。 (4)其他功能如文化、辐射、经济功能
目标 。 ❖ 按照学段 , 可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 育目标、初等教育阶
段体育目标、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和高等教育阶段体 育目标 。 ❖ 按照性质 , 又可将学校体育目标划分为条件目标、过程 目标和效果目标 。
修课程。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一、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一)概念与作用 (1)概念: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
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作用:学校体育的改革,首先应该是目标的改革,因
为其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具有指导、定向、激励、定 位、标准、评价等重要作用。
( 二 ) 学校体育目标的层次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
一、学前教育阶段体育
(一)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体育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活动技能;体操;队形变 换、游戏。 (2)组织方式:以游戏和小型比赛等形式为主。
(二)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1)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一个重点。 其目的在于为后一阶段的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 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 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四节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2)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育养成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 的兴趣和习惯。诱导和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对体育的正 面态度。
二、初等教育阶Leabharlann 体育(一)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实践活动和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 论知识和原理。 (2)小学阶段主要采用游戏和比赛形式,教法主要是讲授法和 以动作示范为主;初中阶段逐渐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 提高。
(二)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
(2)针对学生的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要及时进行生理和心 理健康的干预,使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中等教育阶段体育
(一)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体育内容主要是各式各样的竞技、娱乐以及休闲等运动项目。 (2)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如体育课就有必修和选修,内容上的选 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3)方法上更多的是自学、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和讨论式。
(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感悟体育和理解 体育,并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如从事体育锻炼、 娱乐、休闲、欣赏体育比赛以及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等,这对培 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教育功能
(二)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如自我锻炼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运动能力等。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掌握1-2个
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比赛规则以及训练方法等。
四、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一)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1)体育的内容主要有:运动项目为主、兴趣性、自主性、生活 化、实用性、终身性。 (2)体育的形式表现为:丰富性、自由性、灵活性、团队性。
一、组织形式 (1)体育(与健康)课程 (2)课外体育活动 二、基本要求
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应在良 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和经验的总结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 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 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 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 的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 品德,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建设者。
(1)促进智力发展 (2)形成优良品德 (3)培养审美情趣
(二)健身功能
(1)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 (2)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3)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娱乐功能
(1)学校课余锻炼与竞赛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2)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学习疲劳。 (3)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扩大学生社会交往、表现自我、展现自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等。 (4)其他功能如文化、辐射、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