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统编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对氯水成分的探究是在学习了有关氯气性质的基础上,分析猜测氯水的成分,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探究存在的微粒及发现和认识新物质。
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能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述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主动意识不够,还很难系统地从多个角度综合研究物质性质,在氯气的性质中,学生不易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较难理解氯水的成分,为了突破学习难度,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在学生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突破,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理解氯气与碱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知道氯水的成分及相关性质;理解漂白粉与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推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应用观察、记录、科学抽象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氯的化合物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
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水的成分分析及性质;理解氯气与碱反应的原理,了解漂
白粉、漂白液作用原理
2.教学难点:基于微粒及微粒转化认识氯水性质;主动基于物质分类、离
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
五、教学过程
老师:我们知道氯气可以以1:2的比例溶解在水中,氯气溶于水所得到的黄绿色的溶液称之为氯水,氯气溶于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假设氯气溶于水的过程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变化,那么氯水中只含有氯气分子和水分子,氯水呈现淡黄色,而氯气本身是黄绿色的气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老师: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就说明氯气没有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不可以,有可能只是少部分的氯气分子与水发生了反应,还有大量氯气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氯水中。
老师:如果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会生成什么呢?
学生:氯气作为强氧化剂,与水发生反应时,被还原生成氯离子,氯离子会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氯化氢,因此可以通过检验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和氢离子,得出氯气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新置氯水,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银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2】将氯水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老师:氯水中含有氯离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氯水中有氢离子,由此可以证明氯气与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为什么紫色石蕊试液会褪色呢?
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老师: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首先我们来看氯水中具有的成分,现已
知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水分子、氯化氢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氯离子,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显然不具有漂白性,那么氯气具有漂白性吗?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学生讨论
【实验3】把干燥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有色布条并没有褪色。
老师:这就证明了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应该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
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是什么呢?氯气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被还原,是氧化剂,那谁是还原剂呢?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都已经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不考虑水的还原性,只能是氯气本身充当还原剂,被氧化,发生了歧化反应,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如-1、0、+1、+3、+5、+7等,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优先生成相邻价态的化合物+1价次氯酸。
[板书](3)与水的反应
Cl2+H2O ===HCl+HClO
老师:注意,这里用的连接符号是“可逆符号”,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什么是可逆反应呢?
学生: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
老师:那么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这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学生:不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而水在电解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
老师:回到刚刚所做的实验,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纸条褪色,但却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老师:次氯酸中氯是+1价,能够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目前自来水厂用氯气来进行杀菌消毒就是基于此,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的气味就是余氯的味道,由此可以看到,氯气虽然有毒,但是控制氯气的用量,使水中余氯的含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还是可以将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氯气。
除此之外,次氯酸还具
有漂白性,能够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
老师:次氯酸极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在光照条件,分解为HCl和O2,次氯酸是强酸还是弱酸?
学生:弱酸
[板书]次氯酸(HClO):
1、弱酸性:HClO===H++ClO-
2、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漂白
光照
3、不稳定性:2HClO === 2HCl+O2↑
老师:液氯、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相同吗?请同学们完善下列的表格。
PPT展示:
老师:液氯是纯净物,只含有Cl2,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H+、Cl-、ClO-、OH-,随着次氯酸不断分解,久置氯水中只含有HCl,因此,氯水应该保存在棕色瓶中,并存放在阴凉处。
老师: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原理,推测氯气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若反应,其
产物是什么?
学生:产物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老师:氯气与水反应会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与次氯酸都属于酸,可以与碱反
应,因此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再根据原子守恒,产物
中还应该有水,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和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类似,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即制得以次氯酸钙为
有效成分的漂白粉,请同学们写出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老师: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不论是漂白液、漂白粉还是漂粉精都是混合物。
次氯酸也具有漂白性,为什么漂
白粉和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次硫酸盐,而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呢?
学生:次氯酸不稳定。
老师:次氯酸不稳定,难以保存,漂白效果不理想。
最初,人们是直接用氯水做漂白剂,但是氯气的溶解度不大(1:2),因此,在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上,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就得到了以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漂白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老师:次氯酸的漂白效果更好还是次氯酸钙的漂白效果更好?
同学:次氯酸。
老师:次氯酸比次氯酸盐更加不稳定,不稳定的物质更易与色素、污垢等反应,因此次氯酸的漂白性效果更好,我们在使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时,最好把次氯酸盐转化为次氯酸,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通常都是将漂白粉或者漂白液加入水中,先浸泡衣服一段时间再洗,这样衣服能洗得更干净,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次氯酸钙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漂白衣物,这个反应能够发生,也说明了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漂白粉能够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吗?
学生:不能,因为次氯酸钙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而次氯酸极不稳定,易分解。
老师:相比家用,工业生产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量大”,因此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钙反应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人为的加入酸,在工厂中漂白粉的工作原理就是向漂白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漂白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