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几个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几个特点
近年各地中考试题都相当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为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素质,使中考实验试题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各地对实验的命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得中考实验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认真分析近年中考实验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具有重视情景性、强调开放性、关注探究性、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下面结合中考实验试题进行分析。

一、重视情景性:
将实验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置于具体实验活动中,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应用实验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的设计为学生提供问题的背景,使得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使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此类试题能很好地引导中学开展实验教学,克服过去“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听(看)实验、考试前背实验”的不良倾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例题1、遗弃旧电池会造成污染。

某同学用废干电池锌皮制硫酸锌晶体,变废为宝。

实验过程经历如下几个操作:①加热蒸发滤液;②过滤反应后的液体;③冷却,回收晶体;④用稀硫酸溶解锌皮(含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1)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实验操作按实验先后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中,该生获得的滤液仍然浑浊。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过滤和实验操作先后设计。

考查该实验操作与技能,不是简单简单地问“过滤操作时,为什么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而是把该内容至于一定的实验情景之中——“某同学用废干电池锌皮制硫酸锌晶体,变废为宝”(这是初中化学课本中的一个学生选做实验),要求考生根据具体的实验情景作答,很好体现实验考察的情景性。

答案:(1)
Zn+H
2SO
4
=ZnSO
4
+H
2
↑;(2)④②③①;(3)漏斗中反应后的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过滤时滤纸被捅
破等。

二、强调开放性:
开放性是近年中考化学试卷实验试题的一个新特点。

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体现中考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向。

命题时,对实验三要素——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原理等没有过多的限制,从而导致实验试题具有开放性。

此类试题有往往具有条件开放性(给定多余的实验条件或者没有限制实验条件)、思维发散性(不同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惯用的思维方式及自己的知识水平,采用适合自己思维进行实验)、结论多样性(可以得到并列的多个并列的答案)等特征。

例题2:著名化学家罗博特.波义尔(Robert Boyle ) 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花瓣出现红点点。

他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你有哪些假设?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分析]试题以波义尔发现指示剂为素材,要求学生根据科学家探究过程,提出设想并开展实验研究。

素材中仅涉及盐酸和紫罗兰花瓣,结合中学化学实际,学生应该能敏锐地感知,试题旨在考查酸的性质(指示剂遇酸变色)。

此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假设存在多样性,对应的实验设计也存在多样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上述现象作出假设:1)从宏观的角度,从物质的属类出发,可以考虑其它的酸是否具有同样的现象;或者考虑中性溶液、碱性溶液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2)在微观的角度,可以从盐酸溶液中含有的微粒出发,探究变色是由H +、Cl —、还是H 2O 引起的。

对应的实验就可以依据假设来进行设计和展开。

三、关注探究性:
研究(探究)性实验试题一般以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题展开研究。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研究(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研究构成,自己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计划、拟订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等。

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试题,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探究实验试题成为近年考试的新特点。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写列问题:
(1)推断该金属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分析]根据题目给定信息,推测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本题的第一个考点,设计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本题的第二个考点。

解题的重点在第二个问题上。

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用实验验证该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很容易推测出金属的用途和活动性比铜强的性质;而探究性实验先要作出猜想,然后运用金属与酸反应快慢或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可以比较活动
四、体现综合性: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承载着化学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研究和探索的任务,因此化学实验的考查又通常和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同时,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还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方法等(如物理中的密度、浮力、压强和物态变化;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等),命题时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例题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同学用鸡蛋、稀盐酸和大玻璃筒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鸡蛋放入盛稀盐酸的大玻璃筒中,鸡蛋沉到筒底,其表面产生气泡并有部分气泡附着在鸡蛋表面。

过一会儿,鸡蛋徐徐上升。

这个实验用白醋替代稀盐酸也能完成。

你不妨回家试一试。

(1)请简述鸡蛋徐徐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碳酸钙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两个例子,说明酸跟碳酸盐反应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开放性的试题。

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是否做过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家庭小实验、对鸡蛋沉浮条件的掌握、对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掌握、能否应用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综合解释现象、以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

本题的答案为:(1)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且附着在鸡蛋壳表面,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
重力而上浮;(2)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3)用稀醋酸除出热水瓶或其他用具的水垢、用
柠檬酸和小苏打制汽水、为减少酸雨对古建筑的腐蚀而控制燃煤工业尾气的排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