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的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残疾预防
定义:残疾预防是指在了解残疾原因的 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途径, 控 制或延迟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的程度。
在我国的残疾人事业 中,残 疾预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 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 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 防工作,加强对残残预防工作的领 导”。
我们在残疾人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残
4、由于全民食盐加碘,这对预防由于 碘缺乏而致的智力缺陷有很大的预防作用。 5、由于妇幼卫生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加 强,先天性残疾的预防取得了新的成效, 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明确下降。 6、康复医疗加强了残疾的二级、三级 预防工作,减少了残疾和残障的发生,如 对高血压病的有效预防可减少脑血管意外 及其后遗症(偏瘫、失语)的发生。
2、失能或残疾(Disability) :指“由于 缺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 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是以功能为导向的概念,根据活动完成情况 反映残损的后果,是个体水平上的障碍。
3、残障(Handicap):指“由于残损或 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 (按照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并 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是社会的概念,反 映个人与周围环境和社区的相互作用以及他 对上述情况的适应。残障本身难以通过医疗 康复减轻,也难以定量测量。
㈥职业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㈦药物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㈧营养失调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 ㈨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致残作用及 其控制
㈠先天性致残因素
1、遗传病、先天缺陷、先天性残疾的区别 2、常见遗传病:遗传病种己达4000余种,人群 中发病率达3%~10%,常见10类遗传病 3、遗传病的预防 4、先天性致残因素的控制
残疾的预防
一、 残疾的基本知识
(一)残疾的概念
残疾是指因外伤、、生理功能的
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
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
种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囯际残疾分类》将残 疾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病损或残损(Impaiment) 这是残 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指不论何 种病因,“心理上、生理上、解剖结构或 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它是有关器 官结构和系统功能异常的生物医学概念, 是一种在器官水平上的障碍。如“关节疼 痛、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忧虑等”。
3、要有立法保证:如制定优生优育法 规,安全生产、药品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 中国的三项康复(白内障、儿麻、聋儿 语训)属于二级、三级预防,属于国家立项 的。 4、要以社区为基础:做好社区的预防 接种、妇幼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慢 性病防治、
残疾预防的措施
1、一级预防即初级预防(预防致残性 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通常称为次级预防(发生 伤病后防止出现残疾) 3、三级预防(减少病痛,积极康复, 防止残疾向残障转变)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的定义: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 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 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 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 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 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 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3、遗传病的预防
(1)预防原则:避免近亲结婚,检出致病基因携带 者,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推算发病风险。 (2)孕期致残因素: 病毒感染 孕期服药 孕期营养 (3)产科致残因素:妊娠晚期併发症、难产
4、先天性致残因素的控制
(1)优生咨询:婚前优生咨询、孕前优生咨询、孕期优生 咨询。 (2)孕产期保健:预防孕期疾病、限制孕期用药、对有习 惯性流产的处理、对发生病毒感染的处理。 (3)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通过特殊检查发现有否先天 性遗传缺陷,以便决定胎儿的去留。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 断或称出生前诊断。如半乳糖血症出生前做出诊断,生后 及时有效治疗可发育成正常儿童。
1、遗传病、先天缺陷、先天性残疾的区别
(1)遗传病:主要分为基因病与染色体病。 (2)先天缺陷:又称先天畸形、先天异常与 出生缺陷。 (3)先天性残疾:由遗传、宫内发育环境。
2、常见遗传病
(1)致盲遗传病:先天性白內障,视网膜毋细胞瘤,家 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2)致聋遗传病:先天性耳聋。 (3)运动障碍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进行 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佝偻病,重症肌无力。 (4)神经精神系统遗传病:小头畸形,脊柱裂,肝豆状 核变性,癫痫,精神分裂症。 (5)内分泌系统遗传病:垂体性侏儒,呆小病(克汀病)。
精神残疾
精神残疾的定义:精神残疾,是指各类 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 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 和社会参与。
多重残疾
多重残疾的定义:存在两种或两种 以上残疾为多重残疾。多重残疾应指出 其残疾的类别。多重残疾分级按所属残 疾中最重类别残疾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三)致残的主要原因
(6)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平衡、减轻 精神压力、避免过激反应;预防抑郁、焦虑及精 神、心理障碍。 (7)安全防护照顾:幼儿、高令、病弱老人的扶持, 预防意外伤害。 (8)遵守安全规则、养成安全习惯:使用安全帶、避 免酒后驾驶,预防车祸。 (9)维护安全环境:防火、防污染、防噪音、设置安 全设施,预防意外伤害。
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
康复功能训练
使用假肢、矫形器
辅助功能用品用具 步行用具的使用 康复咨询 支持性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 手术治疗
各种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㈠先天性致残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 其控制 ㈡意外伤害致残的预防及其控制 ㈢感染致残因素及其预防(预防接种及计划免 疫) ㈣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及其控制 ㈤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2、常见遗传病
(6)血液系统遗传病:血友病A,地中诲贫血 (7)先天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尿症,白化病。 (8)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 (9)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先天性睪丸发育不全综合 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超雌综合征。 (10)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 型),18三体综合征(Edward综合征)
早产儿护理防止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的处理重者易患核黄胆即胆红素脑病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防病毒感染及时接种乙脑和麻疹疫苗有接触史者注丙种球蛋白养猫狗的家庭应注意预防弓形虫病预防颅脑损伤避免与铅汞接触塑料用品玩具墙壁地板上油漆汽车废气等亚中毒状态即可损害智力发育加强营养缺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不足出现地方性克汀病良好的社会环境母爱和各种刺激毋亲与婴儿身体的接触抚摸摇晃说话唱歌音乐逗乐等等及与小朋友作伴游戏外出接触大自然的各种刺激缺乏刺激与外界隔离是轻变智力低下的常见原因
二级预防:发生伤病后防止出现残疾
具 体 措

疾病早期筛查 定期健康检查 控制危险因素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早期医疗干预 早期康复治疗
二级预防的措施
(1)疾病早期筛查:血压、血糖、新生儿苯丙酮尿 症、听力、视觉等,做到“三早”。 (2)定期健康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3)控制危险因素:戒烟、禁酒、控制体重、血脂、 减轻精神压力、补充必要的营养。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劳 逸结合、作息规律。 (5)早期医疗干预:药物、手术。 (6)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辅导、体位。
㈡意外伤害致残的预防及其控制
1、无意识伤害:交通事故、髙处坠落、跌倒摔倒、 烧伤、烫伤、淹溺、中毒、电击伤、化学品灼伤 或腐蚀伤、自然灾害地震伤、运动伤。 2、故意伤害:暴力、殴打、刺伤、侵犯性、虐待性 伤害包括自我伤害。 3、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1)车祸伤害的预防 (2)老人跌落伤的预防 (3)儿童非暴力性伤害的预防:溺水、跌伤、烧伤、 烫伤、电击伤、中毒、窒息
(二)我国残疾标准
我国制定残疾标准是以社会功能障碍的
程度为主的原则确定残疾,并与国际统一标
准基本保持一致 。
中国残疾标准

视力残疾
听力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

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 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 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 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 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 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 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 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 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1、遗传
2、疾病
3、中毒
4、意外伤害
5、有害环境
残疾是可以预防的
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 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例如全球消灭天花,又如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普遍接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等 等,会有越来越多的致残因素得到控制,从而使 更多的残疾得到预防。总之,残疾是可以预防的。 1981年世界性残疾预防会议拟定的《里兹堡宣言》 所说的,“大多数残疾的损害是可以预防的”因 此说,人类征服残疾的希望在于预防。
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 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 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 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言语残疾的定义: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 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 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3岁以下不定残)。 言语残疾包括: 1.失语:是指由于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所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 能丧失或受损。 2.运动性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主 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费力、发声和发音不清等。 3.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是指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 障碍。其代表为腭裂以及舌或颌面部术后造成的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说 话、鼻音过重、发音不清等。 4.发声障碍(嗓音障碍):是指由于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 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等。 5.儿童言语发育迟滞: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 龄的状态。主要表现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 6.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是指由于听觉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 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 7.口吃: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常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 语塞并伴有面部及其它行为变化等。
残疾预防的现状
1、一些致残性伝染病己得到控制,由 于实行扩大的免疫接种计划,小儿麻痹症 己在145个国家中完全消灭, 2、麻风病由于有效使用了联合化疗, 使100多万麻风患者免于发展为残疾。 3、由于施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 而使有致残作用的4种疾病大为减少(小儿 麻痹、麻疹、白喉、百日咳)。
残疾预防学是预防医学的 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康复医学 的一个分支,称其为预防性康 复医学(Preventive Rehabilitation), 残疾预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 合性学科。
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接种
预防性咨询及指导
预防性保健 避免引发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 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 安全防护照顾
一级预防的措施
(1)免疫接种 (2)预防性咨询及指导:婚前咨询、优生优育、预 防先天性残疾、营养、运动、慢性病等。 (3)预防性保健:围产期保健。 (4)避免引起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如避免吸 烟、酗酒、肥胖/超重、控制致伤致残的危险源。 (5)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适当运动、 限制吸烟、作息规律。
疾预防,力求致残性的伤病得到有效 的预防和避免,不使其发生(一级预 防);当可以致残的伤病发生后,能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和避免其后 遗残疾(二级预防);当出现早期和轻 度的残疾时,给予康复治疗和提供全 靣康复的服务,预防其发展为残障(三 级预防)。做好残疾人三个层次的预防, 残联系统的工作人员任务重大。
残疾预防工作的原则
1、建立“非致残环境”:武装冲突环 境是一个严重残疾环境,如地雷伤,“极度 贫困环境”也是一个致残环境。 2、抓好重点:从年龄层次来说,以预 防儿童残疾为重点。从预防工作层次来说, 重奌放在一级预防或一、二级预防,对己发 生的可致残的伤病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采取根治性或矫治性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