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为著名的有四部著作,分别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E·迪尔与美国麦肯齐咨询公司的阿伦·A·肯 尼迪合著的《国际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1982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 版),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威廉·大内编著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艾迪生-韦斯 得出版公司1981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 与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 1984年出版),由美国麦肯齐咨询公司研究人员托马斯·J·彼得斯及小罗伯特·H·活特曼合著的《成功之路-美国最佳企业的管理经验》(1982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
2.企业管理的金科玉律
如果你是一位新进玛丽·凯公司的雇员,你就会得到一块刻有该公司"金科玉律"铭文的大理石。上面写着" 您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她力求公正、平等待人,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她也要求公司雇 员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3.
国际企业文化松下幸之助在松下电气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出版了《实践经营哲学》一书。松下公司现有职 工20多万人,产品1.4万种,工厂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营业额从战后至今,增加了4000多倍。松下幸之 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民族英雄"。该公司的成功得力于完善的国际企业文化。这种国际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三 个方面:
其次,松下认为,企业的运作首先要树立一定能成功的坚定信念。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教授多年来从事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氨基酸的管理新观念研究。他和麻省理工 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 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他创立了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这 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8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企业文化理论。
麻省剑桥Hammer and Company顾问公司经理迈克尔·海默(Michael Hammer)和CSC Index顾问公司执行 长杰姆斯·钱彼(James Champy)是企业再造工程的倡导者。所谓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实际上是对 企业最根本问题上的哲学思考和再认识。
企业再造工程也称企业再生工程。它是为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进行衡量 的戏剧性的成就,而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实施再造工程,首先要营造一种不带任 何条条框框的文化观念--一种完全不受旧思想束缚的文化观念。企业再造工程首先向企业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 把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省",而是首先决定一个企业必须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海默认为,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造成职工对企业的忠 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际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感谢观看
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无论是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功的、美 好的体验。全球企业正在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社会。
全球朝着学习型迈进的趋势有其更深层的社会动因。这种变化是工业文明演进的一部分。人们的工作价值观 因物质的丰富而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工具性--工作为达到之手段的价值观转变为精神性--寻求工作的内在价值和 乐趣的价值观,人们在寻求工作的意义。
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
作用呈现
学术成果
国际企业文化客观上说,自有企业以来一直到20世纪上半期,国际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 著,到了20世纪下半期,国际企业文化的作用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并涌现了一大批依靠优秀的国际企业文化而 取胜的企业。
到了70年代,鉴于国际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功能,理论界开始对它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于80年代形成 理论探索的高潮。一批专家学者花费大量精力对世界各国国际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也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论文 和专著的形式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系统特征
逻辑起点
形态统一
国际企业文化具有哲学层次指导意义,是国际企业行为的逻辑起点。
国际企业文化是国际企业全部行为的综合反映,并具有化形态与表象外化形态的高度统一。内化形态是指心理状态,外化形态是指行为习惯。
的基本特征
民族性 传统性
渗透性 地域性
基本理论
与用人之道 与实践经营哲学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 企业再造
国际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偏重于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重视对人的管理。玛丽·凯·阿什是美 国一位著名的女企业家,1984年出版了她的《用人之道》一书。充分论述了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在企业管 理和国际企业文化中占据首要地位。
1.企业应最重视的是人
国际企业文化
企业术语
01 简介
03 的基本特征 05 基本理论
目录
02 的内容 04 研究现状
所谓国际企业文化,是指受民族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系统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自然地理等诸种因 素影响,在国际企业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员工群体的心理水平状态与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
简介
内容
标准
意义
国际上关于国际企业文化的学说有多种,它们所强调的主题基本相同,但其内容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提 出并初步阐明了国际企业文化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
阿什强烈地意识到要培养独特的、强有力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始终强调"人 "的重要性,并有机的融 合到追求公司的目标中去,这就是她的独到之处。她的管理方式是坦诚的--关心、信任,并且深信每个人都有机 会获得成功。因此,这种真正的管理秘诀不仅适合于她的化妆品公司,也适合于公司、汽车公司和其他各类公司。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阿什创办的公司已拥有2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3亿多美元。
国际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家的人格化,它规定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产生 更高的效益、什么是企业干得好与坏的主人标准。
总之,它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行动指南。一个企业的价值系统虽不像机构、企业制度、管理程序那样显露 直观,似乎难以捕捉,但从其实质来看它又是十分具体的。
的内容
潜意识性
变革性
落差性
文化根植于民族性中、
文化要素稳定、延续、长期起作用。
渗透速度、渗透领域、文化融合。
大的方面:可分为东、西方文化;小的方面:国家内不同的地域、社区、生活环境、方式、习惯、性格形成 的文化差异。
要求企业文化要做出适应。
以非理性要素为主。
优劣标志:群众的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一、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二、在进行总体国际企业文化培育的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
第三、注重经营性的、丰富的国际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职工自学接受公司文化。
首先,松下认为,企业经营归根到底是为了共同幸福而进行活动,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并且根据 这种认识去从事工作。这是松下企业经营哲学的基点。企业的使命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有人认为,企业 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松下则认为利润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基本的使命是把物美价廉的产品充分地供 应给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松下一再强调,企业经营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企业经营的秘诀、不过是顺应"天 地自然的规律"去工作而已,这是松下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