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偏头痛84例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偏头痛8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服用中药,对照组42例服用盐酸氟桂嗪片。
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中药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推广。
标签:偏头痛;中药治疗;盐酸氟桂嗪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独特而顽固的疾病,是头痛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目前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为患者减轻痛苦是临床面临的一项艰巨的课题。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探索、研究应用中药治疗偏头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18~41岁,平均31岁;对照组42例,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18~41岁,平均31岁。
两组中,病程最长19年,最短3年,平均为11年,均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疾病,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颈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排除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颅内感染、脑肿瘤、颈椎病变所致的头痛。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依据
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头局部疼痛分类诊断标准,且脑CT正常,而TED 检查均提示:“脑血管痉挛”及“脑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风)诊断标准: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头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隐痛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药物组成:川芎30 g,白芷30 g,白芍15 g,白芥子10 g,柴胡10 g,郁李仁10 g,香附12 g,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
对照组单纯用盐酸氟桂嗪片10 mg,3次/d,口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头痛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无复发,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消失,TCD检查正常,半年以内无复发;有效: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3 讨论
偏头痛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3.7%~13.5%,占头痛患者的1/4以上,此病常呈间歇性发生单侧或双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多有明显家族史者,少部分女性患者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头痛类型临床分为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型偏头痛、特殊型偏头痛三种,其中以普通型偏头痛最常见,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仍不能完全阐明,但己发现与其有关的一系列生化改变,尤其是与5-羟色胺的变化,故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血管舒缩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痉挛收缩和扩张引起血流改变和障碍,造成附近组织血液淤阻[1]。
目前,西药治疗偏头痛症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去除病根。
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关键在于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不通的根源在于气滞血瘀导致脑组织的气血不能正常畅通运行,从而引起血管的痉挛收缩而头痛。
血管的痉挛收缩,势必引起血流改变和障碍而形成瘀血,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些矛盾,在治疗上必须以调气活血通络为原则。
本组中药方剂中:川芎是血中之气药,性善走散,除活血化瘀外,兼有行气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有极强的镇痛作用[2],为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白芷辛温芳香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可增强川芎的止痛作用[3];白芍和营镇痛;白芥子涤痰散洁;柴胡和解表里;郁李仁润肠通便,同时可以防止辛散之药走窜太过;香附理气解郁;甘草调和诸药[4]。
诸药并用,共奏调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通过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中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锐时.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30(3):80-83.
[2]陈仁寿.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6-408.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56.
[4]陈仁寿,付雷.中医学习快易一本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50-65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