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介绍
推荐文章
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介绍热度:李鸿章访美的原因介绍热度: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介绍热度:中国成立历史资料热度:黄石市名胜古迹盘点热度:
北洋水师是大清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那么你了解北洋水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
1875年(光绪元年),朝仪海防大讨论,依洋务派《筹议海防折》,光绪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即伦道尔式炮艇),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

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

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

1881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

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

又设立北洋水师学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大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

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海军。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

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

1894年,当时日本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中
日甲午战争(1895年)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进行。

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虽火力远在日舰之上,但无论航速、射速、火炮数量、弹药积累等方面皆落后于日本海军。

北洋海军因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

光绪七年(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1896年后逐渐购置舰船,大有恢复。

1909年(宣统元年)南、北洋海军被改编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从此北洋水师之名亦不复存在。

北洋水师的技术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缺乏带反后座装置的速射炮,是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

据统计:150毫米口径速射炮每分钟可5发至6发,而同口径之刚性炮架的后装炮每分钟才1发。

而日本联合舰队却拥有大量速射炮,达150多门,日本舰队充分发挥了速射炮的威力。

据统计,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

美籍洋员马吉芬说:“改良速射炮,以及能大量装填火药的榴弹效力显著”。

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

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

由于战前两年清财政困难,停止进口枪炮舰船,北洋水师弹药储备严重不足。

还有弹药不足、炮弹击中敌舰而不爆炸、所用炮弹“不合式”的情况。

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说:大东沟之战,“非兵士不出力,乃将领勇怯之不同也。

勇者过勇,不待号令而争先,怯者过怯,不守号令而退后。

此阵之所以不齐,队之所以不振也。

”来远舰帮带大副张哲濚指出:“海军经仗之后,无论胜败,其各船中奋勇者有之,退缩者
有之,使能分别赏罚,庶足以鼓人心。

我军仗后,从无查察。

其畏葸避匿者,自幸未尝冒险,其冲锋救火奋勇放炮者,尚悔不学彼等之黠能。

受伤虽住医院,而扶持之役,资派本船水手;阵亡者,衣衾棺椁出己之薪俸口粮。

领恤赏之时,亦有幸与不幸。

土卒一念及此,安得死敌之甘心?谁无父母妻子,使能给养其家,何有求生之念?”
北洋水师的战略军备
在整个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没有明确和日本联合舰队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战略,未制定出战略计划,日本海军则制定了明确的作战预案,是以夺取制海权为中心的海军制胜的方案。

从而使联合舰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导致北洋水师战略上陷于被动。

而在海军军备,战前日本联合舰队从总吨位、火炮配置、水兵数量、航速等方面,已经全面超过了北洋水师。

如果说海军方面,当时有少数人认识到:日本联合舰队实力已在北洋水师之上,但是陆军方面,几乎所有人,包括在清朝海关工作的英国人赫德也认为:清军必将依靠人数优势,在陆地上击败日军。

但是那时候的战争,已经不是单单依靠人数来决定胜负。

甲午战争前,清军正规军已经从入关时的30万发展成了70万,其中八旗25万,绿营44万;再加上勇营(包括湘军,淮军,安徽毅军,河南嵩武军,东北练军,湖南楚军,山东绥军和巩军),总数接近100万,可谓是“百万雄狮”。

但是不得不说,这其中占大部分的正规军,是不能投入战斗的无用之兵。

八旗绿营,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更是一败涂地;到了甲午战争前,这支正规军仍然保留着中古时期的战术:射箭,长矛,大刀。

八旗绿营的这种腐朽和顽固的制度,已经不能胜任当时的战争。

淮军是前期投入战争的唯一清军力量,其主力兵力5万人,除去镇守炮台和要塞的,机动部队仅仅2万多人。

而当时日军投入的是7个野战师团,兵力超过12万。

在威海保卫战中,登陆的日军超过3万人,而当时迎战的绥军和巩军却只有7000人,大都战死和殉国。

所以那些整天坐在安乐椅上面的清流言官,用“贻误战机、昏庸无能”来指责当时的清军战场指挥官,应该说是非常不客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