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高分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流星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B.锯条锯木头时发热
C.夏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很热D.钻木取火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0.2kg水从25℃加热至沸腾需吸收的热量是()
A.2.1×103J
B.6.3×104J
C.6.3×105J
D.2.1×104J
3、如图是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图中横坐标是物体温度的变化,纵坐标是物体吸收的热量.关于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
甲>c

B.c

<c

C.c

=c

D.无法判断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的水和冰,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较多
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大于固体比热容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均未沸腾),酒精的温度变化较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铝块升高的温度一定较高
6、下列与分子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晨荷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C.热水的分子运动比冷水分子运动快,因此热水内能大于冷水内能
D."花气袭人知骤暖"中"花气袭人"是因为分子的热运动
7、下表分别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熔点、比热容,某同学给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kg/m3)
(常温、常压下)物质
熔点/℃
(标准大气压)
物质
比热容
c/[J·(kg·℃)-
1]
纯水1.0×103冰0 水 4.2×103酒精0.8×103固态酒精 -117 酒精 2.4×103水银13.6×103固态水银 -39 水银0.14×103铜8.9×103铜1083 铜0.39×103铝 2.7×103铝660 铝0.88×103
A.盛500g纯净水的瓶子装不下500g酒精
B.在气温最低达零下40多度的呼伦贝尔市,水银、酒精温度计都能用
C.冶炼工业可以用铝锅来冶炼铜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8、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
9、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
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0、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11、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冰块B.乙吸收热量C.甲内能增加D.乙内能减少
12、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A.2:3 B.3:5 C.4:9 D.1:2
13、厨房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都含有物理知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电热水壶的水位计——利用的是大气压强原理
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4、(2015•山东威海中考)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15、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16、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賛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存在间隙
17、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比热容
B.热值
C.温度
D.密度
18、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1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烈日下的海边,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不怎么热,这是由
于海水比沙子的大而造成的。

沙子被晒热,这是用的方式改变了
沙子的内能。

20、油库里的储油罐如图6所示,它浑身银白,直径较大,高度
较矮(相对于直径而言),像个短胖子。

请回答:
(1)在储油罐的这些设计中,"浑身呈银白色"是为了________;"
直径较大,高度较矮"是为了________
(2)在储油罐旁还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特别是白天的中午,常用喷头向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利用水的_________较大的特性,以及水蒸发时要吸热的特性来给储油罐________,以防止油的自燃。

21、端午节那天,妈妈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这是属于
现象.煮茶叶蛋要比腌蛋时咸的快,这是由于.
22、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________.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l00kg的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________J的热量(C水=4.2×103J/(Kg•℃) ).
23、为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彰显广安新风貌,学校举行了"美化我们的家园"实践活动,同学们用砂纸擦除校园周边的"小广告".擦除过程中感觉砂纸发热,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砂纸的内能,此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还有.
24、夏天,许多人用水垫和水枕来防暑降温,这是利用水_________的较大的性质;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的_________方式改变人体内能的。

25、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2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走进很多家庭。

小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__冲程。

小汽车用汽油做燃料,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气味,这是________现象。

27、(2015·淮南质检)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都很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铝件内能增加了。

浇铸铝件需要将铝熔化,铝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水的较大的性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m3,若某家庭一个月用8m3的天然气,则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J.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探究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如图15—4所示,两个酒精灯、两个金属杯、两个温度计.对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进行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使水和干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和干沙子,谁温度升高的快?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图15—4
30、夏天,小明去海边游玩时发现:中午沙子较热,海水较凉,而傍晚沙子较凉,海水较热.对此现象小明提出了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
化得比水大.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小明实验的器材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搅拌棒、细线、火柴、天平、温度计、秒表。

在组装器材时如图23应先调节
(A/B)的高度,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沙子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沙子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这是因为________。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一盏酒精灯中燃烧前后的质
量,得出燃烧消耗的酒精质量,并记录数据、利用公式Q
吸=cm(t-t
)计算出
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酒精的热值。

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为什么?。

31、用图10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

(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0乙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t
2
时刻该物质处于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比较t
2与t
3
时刻的内能,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

(4)已知0~t
1与t
5
~t
6
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10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
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

(5)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冰熔化时的特点是:。

(6)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

3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含义是;
(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10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J.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小明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打气后,发现气筒壁的温度明显高于打气前的温度。

对于这个现象,你作怎样的解释?
34、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

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5、请你将双手掌心对准,接着压紧用劲快速摩擦,你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
36、
小华同学把一个标有"220V 1000W"的"热得快"(电热器),放在保温瓶内把水烧开,如图甲。

(1)该"热得快"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若普通保温瓶的容积为2.5L,将一满瓶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如果该"热得快"烧水的热效率为84%,用它烧开一满瓶水需要多长时间?
(4)小华同学在某资料中看到:用"热得快"插入保温瓶对水加热,利用水的对流使水均匀受热,如图乙;但是它下部的冷水密度较大,不易参与对流,致使瓶内的水难以均匀受热,因此常会出现上面的水沸腾时,下面的水还没有烧开。

①通过阅读这段资料,你认为使用"热得快"烧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②请你对"热得快"的生产厂家就其产品制造提出一点建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 C
2、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多少及通电时间都有关系
【答案】B
【点评】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变化的越多、通电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3、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的温度变化较大;而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由Q

=cm △t 可知,温度升高多的比热容
小,所以乙的比热容小,即c
甲>c


故选A.
4、 C
5、 AC
6、 C 解: A 、两滴露珠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露珠合成了一滴,故 A 叙述正确;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B叙述正确.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热水的分子运动比冷水分子运动快,故C叙述错误;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7、 AD
8、 D 【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分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
【解答】解: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就像太阳系中的太阳;而绕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就像太阳系当中绕太阳运动的行星.
故选D.
9、【解析】
试题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A、炒肉片时,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说法正确;
B、肉片外的淀粉糊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能够有效防止肉片里水分的蒸发,说法正确;
C、在炒肉片时,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说法错误;
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说法正确;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扩散现象
点评: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A
11、 B 。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甲的温度是降低的,即物体甲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乙的温度是升高的,即物体乙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物体甲是饮料,乙是冰块;故B正确,ACD错误。

12、略
13、 A
14、 B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A 选项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热量,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 B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 选项错误。

15、 B
16、 A
17、 C 【解析】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当不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相互接触物体的温度相同 . 故选 C.
18、 D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比热容热传递
20、 (1) 尽可能地反射阳光稳固油罐,增大容积(2)比热容降温
21、解:
妈妈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煮茶叶蛋要比腌蛋时咸的快,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2、升高2.1×107
23、做功;热传递.
24、比热容热传递
25、【考点】 GG :热量的计算.
【分析】(1)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热也相同,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比热容关系;
=cm△t的(2)已知物体的质量、初温和末温、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Q

变形求物质的比热容.
【解答】解:
(1)由题可知,同一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升高的快;根据Q

=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
(2)由Q
吸=cm(t﹣t
)得,乙液体的比热容:
c===4.2×103J/(kg•℃).
故答案为:小于;4.2×103.
26、压缩扩散
27、【解析】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熔化的特点。

在车床上,加工铝件时,通过做功的方法使铝件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铝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答案:做功不变增大
28、略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 (1)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2)干沙子温度升高的快;(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30、(1) A _ 使沙子受热均匀_ _
(2)不正确,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
(3)沙子_沙子的比热容较小__
(4)不可靠热量有损失(答案合理即可)
31、略
32、 (1) 甲、乙甲、丙
(2)lkg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3.0×105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气筒壁温度升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气筒内的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生热,引起壁温升高;二是由于气筒内的活塞不断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导致筒壁的温度升高。

34、 D
35、略
3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