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自控力四问四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注意力自控力四问四答
当下,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备受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所以引起家长的担忧,是因为由于孩子的不专心,影响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表现。
比如,吃饭做事三心二意,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作业拖拉、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坐不住,表现为明显的“专注力差”。
遇到这些问题,家长既着急又不得法,往往将这些问题归因到“学习态度”方面。
今天就一些家长的疑问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问:学习不专心,玩游戏专心,是不是注意力的问题?
在对待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上,不少父母存在疑问:“我的孩子只是在完成学校任务、写作业上不专心,但是看电视、玩游戏、看漫画书上还是很专心的,那么,他的注意力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注意力分为“被动注意力”和“主动注意力”;“被动注意”是指由于客观事物吸引了观察者的注意力,导致随意地、无需毅力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物上。
漫画书、电视机、视频游戏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是被动的。
而“主动注意”,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上课听讲、家庭作业,都是需要孩子实施主动注意的过程。
所以,很多孩子的问题是由于“主动注意力”不足引起的。
第二问:怎样才能提高儿童的主动注意力?
提高儿童主动注意力的“钥匙”,除了系统地训练孩子的统合感觉能力(大肢体运动与小肢体运动的协调能力等,尤其是眼、耳、脑的协调能力),还要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力。
举个例子,当孩子在课堂上课时,听到操场上学生的嬉闹声或其他的干扰声时,注意力很容易被这种嬉闹声或干扰声吸引过去,原先在听老师讲课的主动注意马上被转化为去听外面的干扰声(被动注意)了。
这时,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关注了外面的干扰声,然后把自己的思绪重新拖回到老师的讲课上来。
第三问:孩子的自控力不好,对他影响有多大?
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不过冰山一角,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在情绪、人际和生活上都缺乏竞争力。
——他们情绪控制力弱,急躁,爱发脾气,容易沮丧
——人际控制力弱,不合群,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容易受人影响——生活控制力弱,不愿等待和忍耐,无法控制欲望,无法实现目标
科学研究证明了自控力好的孩子未来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2011年4月,美国一项关于儿童自控力的研究公布其结果,这项研究覆盖1000名儿童,从出生一直追踪到32岁,该结果表明:在儿童期就能显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成人期极少成瘾或犯罪,并比那些冲动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
第四问: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要专注就要放松,通过“呼吸伙伴”帮助儿童放松,获得情绪的平静,学会控制大脑;通过感觉和运动、观察和视听知觉训练,帮助儿童体验如何运用自我控制力量;使用“觉察锚”、“信号卡”和自我对话、自我纠正等方法进行练习排除干扰和集中注意力……
针对5-12岁儿童的专注力和自控力的困扰,目前国内常见的专注力训练,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种纯粹在注意力机制上,通过感觉综合训练,改善生理机能;另一种则着眼于学习表现和学习辅导,帮助儿童改善与提高眼、耳、脑、手在听、说、读、写、算、阅读、理解思维等方面的协调能力。
在我写《先学做父母再做好家长》一书里专门提到了在改善儿童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如何强调帮助儿童增强内在力量,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