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7+3+1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训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NO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日益增加的汽车会大量排放NO2、NO,从而引起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C.溶液、胶体和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是否带电荷
D.目前国内销售的加碘食盐中,加的是物质是I2,含碘量是以碘元素的质量计算的
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合成氨时,为了提高氢气的转化率采用高温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不能使溴水褪色
B.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是水解产物相同
C.人们通常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来制食品包装,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除去乙醇中的少量乙酸,加生石灰后蒸馏
10.在常温条件下,下列对醋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B.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c(CH3COOH)/c(H+)变小
C.浓度均为0。
1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CH3COO—)-c(CH3COOH)=2[c(H+)-c(OH—)]
D.等体积pH=a的醋酸与pH=b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存在a+b=14
11.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室温下,pH=7的溶液中:Na+、Fe3+、NO3-、SO42-
B.含有0。
1mol·L-1Fe3+的溶液中:K+、Mg2+、Fe2+、NO3-
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NH4+、SO42-、Cl-、HCO3-
D.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Ba2+、Cu2+、Cl-、NO3-
12。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0一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为0。
03mol/(L·min)
B。
850℃时,平衡常数K=1
C。
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不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850℃时,若向该容器中充入1.0 mol CO、1.0 molH2O,则CO的平衡
转化率不变
13.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该电池性能优良,其电池总反应为:v3++VO2++H2O
VO2++2H++V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负极有1mol V2+被还原 B.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C.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28. 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粗钢。
⑴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高温6Cu+SO2↑,反应中氧化剂为。
当生成1molCu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⑵火法熔炼的粗铜含杂质较多.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用CuSO4溶液作电解液来实现粗铜
的提纯,并对电解后溶液进行净化除杂和含量测定。
实验一粗铜的提纯
粗铜中含有少量的锌、铁、银、金等金属和少量矿物杂质(与酸不反应),电解时阴极材料为,当转移0。
5mol电子时,阴极增重的质量为,CuSO4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二电解后溶液的净化除杂
在精炼铜的过程中,电解液中c(Cu2+)逐渐下降,c(Fe2+)、c(Zn2+)会逐渐增大,所以需定时除去其中的Fe2+、Zn2+。
甲同学参考下表的数据,设计了如下方案:
试剂a为 ,(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实验三电解后溶液离子含量的测定
乙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则100mL溶液中Fe2+的浓度为。
29. 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天然气为原料制H2是合成氨的一条重要的路线。
甲烷的部分氧化可得到合成氨的原料气H2,其反应式如下:
①CH4( g) +1/2O2 ( g)=CO( g)+2H2 ( g)△H1=-35.6kJ/mol
有研究认为甲烷部分氧化的机理为:
②CH4( g)+2O2 ( g)=CO2( g)+2H2O( g) ∆H2=-890。
3kJ/mol
③CH4 ( g)+CO2 ( g)=2CO( g)+2H2 ( g)∆H3=+247。
3kJ/mol
请结合以上条件写出CH4和H2O(g)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
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2H2(g) CH3OH(g)△H 1=-116 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且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 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
升高
反应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E.使用高效催化剂
②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
下合成甲醇的规律。
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
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请回答:
ⅰ)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
ⅱ)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O(g)+ 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__。
(3)已知:2Cu2++4I-=2CuI↓+I2 I2+2S2O32-=2I-+S4O62-
某同学为了测某CuCl2·2H2O产品的质量分数可按下法:取5.000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25mL所配的溶液加入60。
00 mL 0.4000 mol·L-1的KI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
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则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三次实验耗去Na2S2O3标准溶液数据如下时
实验序号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
1 26。
20
2 25。
02
3 24。
98
此产品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30.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
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
(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
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
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观察的主要现象是,D装置的作用是。
(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操作是。
(4)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a. 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________(写名称)。
b。
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
(5)实验经改进后可制得较纯亚硝酸钠,下列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代替食盐食用
b. 常温下,0。
1 mol/L亚硝酸钠溶液pH > 1
c. 0。
1 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a+) + c(H+)= c(NO2—) + c(OH—)
d. 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O2- ) > c(Na+) 〉c(OH—)> c(H+)
3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
气态SeO3分子中Se的杂化方式为,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 ,SO32-离子中S的杂化方式为,立体构型为______ ;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Se原子序数为_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
(4)H2Se的酸性比H2S (填“强”或“弱")。
H2Se的还原性比H2S_______(填“强”或“弱")。
(5)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a cm,密度为g/cm3,离Zn2+最近的S2—个数为。
答案:1—7、B、D、D、D、B、D、D
28。
(1)Cu2O、Cu2S 6。
02x1023
(2)纯铜、16g、减小
H2O2 将Fe2+氧化为Fe3+,便于Fe2+除去
0.25mol/L
( g)+H2O( g)=CO( g)+3H2( g) H=+250.3kJ/mol 2分)
29。
(1)CH
4
(2)D、 270°C、16
(3)淀粉、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68.4%.
30。
(1)C +4HNO3 (浓)CO2↑+ 4NO2↑+ 2H2O
(2)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方法Ⅰ: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2H+=NO3-+2NO↑+H2O
方法Ⅱ: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NO2-+2MnO4-+6H+=5NO3-+2Mn2++3H2O
(4) a. 2CO2 + 2Na2O2 ===2Na2CO3 + O2,碱石灰
b。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5)b c
32.(1)SP3、SP2、平面三角形、SP3、三角锥形(2)O〉S>Se (3)34、3S23P63d10
(4)强、强(5)388/N A a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