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地平线——论现象学根本存在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则:数千年岁月的流逝,他的叛逆已经被遗忘,众神遗忘,鹫鹰遗忘,他自己也遗
忘。
第四则:每一个人对这桩毫无意义的事件渐渐感到厌烦。众神厌烦,鹫鹰厌烦,那创口
疲倦地拢合。
那块无可解释的巨石仍然存在。——这个传奇的出现是有它的事实依据,然而,到头来
它不得不终于那不可解释的。
——卡夫卡[1]
在上边的寓言中,卡夫卡以其特有的文笔和思考方式把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加以新的演绎 ——最初的清晰、确凿事件成为最终的无意义,不可解释的。对于卡夫卡来说,这种现象是 人间的无奈,某种绝望与悲哀的根源。在他的主要作品中也充斥着——永远也进入不了城 堡的土地计量员,莫明其妙经过漫长审判最终处决的无辜者——同样的情结。我一直再想, 卡夫卡有没有进入到这种故事的更深处,找到这种故事的本质原因。或许找到了,故意只给 我们看故事的表面。或许是他害怕找到真相的痛苦而选择了逃避。无论如何,他并没有给我 们答案。相对卡夫卡的只展现某种现象的写作方式,在同一时期,一个由叫胡塞尔的德国学 者的著作开始引发了一场以从现象出发,依靠不退缩的分析研究来进行接近问题探求本质的 所谓现象学的运动。一百年过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呢?
如果现象学的确可以被看作是蜇堂的基本思想,那么它的基本含义与意义何在?
日久月深,在100年后的今天来纪念这个运动并且回顾它的内在意义应当是一个较为 成熟的时机。,现象学运动”这个概念所指的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一再地讨论“现象学” 或使用“现象学”这个概念,但往往是在一种相当含糊的意义上。梅络一庞蒂在1945年的 《知觉现象学》“前言”中便曾发问:“什么是现象学?在胡塞尔最初著作半世纪之后。 还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显得很奇怪。可是这问题离解决还远着呢?”[2]伽达默尔也曾说, “几乎每一个可以划到现象学运动中去的学者都提出过‘现象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并 且对问题的回答都各不相同。’’[3]如今又是半个世纪过去,而问题看起来仍然没有能够获 得完全解决的迹象。在这里,所谓“哲学什么也证明不了”的“哲学的耻辱”似乎重又成 为现象学的“耻辱”。就此而论,现象学对哲学的改造和创新似乎很难说是成功的。
第二个客体是“展示性的客体”,例如那些细小的、但“有弹性、有活力的”睡莲。 胡塞尔早期也将这个客体称作“假象客体”或“假象”,但后期则只称作“图像客体”或 干脆称作“图像’’。与前面的“图像事物”意义上的“物理图像”相对应,胡塞尔也将“图 像客体”叫做“精神图像”。
第三个客体是“被展示的客体”,也就是:实在的睡莲,胡塞尔也将它标识为“实事” (有别于“图像”或“图像客体”)、“实在”或“图像主题”。
内容摘要: 西方艺术在现代历史上式样纷呈,艺术史进入20世纪后半叶更有被整体解构的架势,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不一而足。艺术被其他话语置 换,艺术与艺术史的话语权被其他众多理论占领。如何在多元的建构中关注艺术自身、研究 艺术自身史值得思考的。我想探讨的,以广义现象学为背景,以梅洛·庞蒂的意识现象学观 点为依托,通过解读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展现现象学家们所想要接近的那些现象背后的根本的 存在方式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过程及给我们创作带来建设性和可能性。
5)虽然感知构成最底层的具有意向能力的意识行为,但并非所有感知都能代表最原 本的意识。感知可以分为内在性感知和超越性感知。在超越性感知之中,我们可以区分原 本意识和非原本意识:例如当桌子这个客体在我意识中展现出来时,我看到的桌子的这个 面是原本地被给予我的,它是当下被给予之物;而我没有看到的桌子的背面则是非原本地 被给予我的,它是共同被给予之物。超越性的感知始终是由原本意识与非原本意识所一同 组成的。一
(三)现象学的范围界定
按照现象学史家施皮格伯格的说法:现象学有四个由宽及窄的不同范围界定。可以大 致地被理解为:
一、量亡竖数现塞堂概念。它包括所有那些符合现象学的公认标准,但主观上没有参 加现象学运动的人。具体地说,它将诸如胡塞尔的老师布伦塔诺、施图普夫等等也包括进 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现象学运动的成员。
2)奠基关系:图像事物虽然几乎不被注意到,但对图像意识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图 像事物事实上起着一个“载者”作用。没有图像事物,图像意识是不可想象的。胡塞尔就 此曾说:“或许有必要将这里存在的关系在术语上加以确定。图像事物是基质,是图像基 质,是在特殊意义上对一个图像而言的基质,它是天生的引发者,引发起一个特定的图像 显现,这个显现正是这个图像的显现。”
-2一
学现实效应的最明显例子就是,今天的思想界已经将“认识论中心主义”看作是以往哲学的 狭隘偏见;然而如伽达默尔所说,“‘认识任务的转变’是通过现象学而取得的”。除此之 外,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与逻辑学或心理学一样,现象学如今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纳 入到哲学训练的基本教程之中。
(二)现象学基本含义:
我们首先可以说,瑰复堂意嗑羞=独基圃数接堑间厘殴友式。接下来,我们或许还可 以借用施皮格伯格的话来更为确定地说:所谓现象学方法,它的根本统一就在于: “非常 执拗地努力查看现象,并且在思考现象之前始终忠实于现象”[4]。胡塞尔对方法意义上的 现象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解:其一,瑰鏊堂挂压生金的固塞,把童接数把握亟这仝意竖土 鳆童理蚕佳是二翅翅迟笪塞遂塑拴坠二翅塑迟鳆量终拯准;其二,理鏊堂垄经验数蔓塞丝 基趟土墨塞通过直趣塞苤塑奎厦逦塞,塑苤签盈奎瘗固塞丝丞在宜们之间竣奎厦差丕笪壑 握。在现象学运动的初期,这也是为大多数成员所明确或不明确地承认并且有意或无意地 恪守的两个基本原则。胡塞尔这一时期的种种说法表明,他本人首先将现象学理解为一种 方法。例如他在1907年的一个讲座中说: “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 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 的哲学方法。”[5]据此,“现象学”一词所标识的应当是一种建立垄童蓬直理塑奎厦丛迟 基础上的芒搔的蜇堂方法。
一、关于现象学
首先,我需要尽量简单的交代下现象学的基本背景和于本文相关的一些概念。
(一)按时期发展:
现象学从它的“受洗”至今恰好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 尔在1900/1901年发表两卷本的《逻辑研究》,第一次公开而坚定地提出以“现象学”命名 的哲学理论与方法。纳粹主义在1933年的上台迫使犹太血统的胡塞尔隐居家中,断绝了与 外界的交往。以后的事态发展使得一大批思想家流亡国外。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 象学运动在欧洲基本处于沉寂状态。
(四)图像事物和图像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
.5.
1)图像事物和图像客体作为不同时显现的“双重对象性”:随情况的不同,关于图 像事物的意识,例如关于一张照片的意识,可以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例如当照片不清楚 时,或者当照片上的东西被扭曲地显现出来时,我的注意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或 者,对照片的感知始终是在背景中,因为我的兴趣主要在于认识图像客体,我并不去关心 这个客体是通过什么媒介而显现出来的。观察者可以随时在这两种境况之间跳来跳去,他 只要将注意力时而转向此,时而转向彼就可以。但只要对图像事物的感知还属于图像意识, 而不是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感知,也就是说,只要它没有转变成对一个由纸质的或木质的物 理事物的感知,那么这个图像事物就只能得到一小部分注意力。如果观察者将他注意力主 要指向图像事物,那么显现出来的就是图像事物本身。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所具有的 就不是一个图像意识,而是一个普通的事物感知。胡塞尔认为,这里的原因在于:图像事 物和图像客体具有同一个立义内容,而“在同一个感觉基础上,这两个立义不可能同时成 立,它们不能同时提供两个显现。它们或许可以替换出现,但不能同时出现,即不能相互 分离地同时出现。”
关键词: 现象学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意识结构
处境化的主体 返回现象
引言: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有四则:
第一则:因为背叛了众神对人类的秘密,他被钳锁在高加索山的一块岩石上,神使鹫鹰
去食他的肝脏,他的肝脏永远会再重生。
第二则;普罗米修斯因为受到那样残酷的鸟啄食所带来的痛苦的刺激,迫使自己钳陷入
岩石里愈来愈深,终至于变成群岩石中的一块岩石。
.3-
二、亡竖笪现复堂拯金。它也就是胡塞尔在1913年期间所设想和表述的方法意义上的
现象学。赞同这个现象学纲领并将它自觉地加以实施的思想家,诸如一定阶段上的尼古 拉·哈特曼、萨特、海德格尔等等,甚至包括以后的伽达默尔乃至新现象学的创始人施密 茨以及某个时期的德里达,都可以看作是这个意义上的现象学运动成员。
为了在术语上保持清晰,我在下面尽可能放弃其他的概念,而只使用“图像事物”、 “图像客体”和“图像主题”这三个术语来表述图像意识中的三个客体。
简单明确地说,我们在图像意识中有三个客体,它们以这样的逻辑顺序出现:1)图像 事物,2)图像客体,以及3)图像主题。胡塞尔这样来阐述它们的前后顺序:“物理图像 唤起精神图像,而精神图像又表象着另一个图像:图像主题。”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描 述图像意识的这个结构:这个印刷的纸或这个加框的油布等等(图像事物)是关于这个或 那个东西(图像主题)的图像(图像客体)。
三、芒揸意竖土的瑰筮堂概念。研究内容上的特殊性使这种现象学有别于广义的现象 学:它较多关注意识现象,尤为关注各种事物的主观显现方式。早期的现象学家如哥廷根 学派、慕尼黑学派,当然也包括舍勒,稍后的梅络一庞蒂、古尔维奇等等,都可以纳入到 这个范围之中。
四、量芒揸童竖土的理筮堂概念。它是指胡塞尔本人所逐渐发展起来的现象学。我 们今天常常将这个意义上的现象学特别称作“胡塞尔现象学一。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由于梅络一庞蒂和萨特的基本著作的问世,现象学精神才再次 得到弘扬。《知觉现象学》、《想象物——现象力的现象学心理学》、《存在与虚无——关 于一门现象学的本体论的论述》等等,所有这些标题都标志着现象学运动在法国的一次复兴。
六十年代以后,最宽泛意义上的现象学和现象学方法至今还在发挥效应。撇开对现象 学运动的专门理论研究和历史发掘不论,当代世界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如德国的哈贝马斯、 施密茨,法国的福柯、德里达、拉康、李奥塔等等,他们都处在与现象学的对话领域。现象
二、关于意识现象学
(一)胡塞尔对意识整体结构层次或奠基顺序把握:
1)其他所有意识行为(如爱、恨、同情、愤怒、喜悦等等)都以客体化的意识行为 (如表象、判断等等)为基础,因为在客体通过客体化的行为被构造出来之前,任何一种 无客体的意识行为,例如无被爱对象的爱、无恐惧对象的恐惧等等,都是不可想象的。
2)在客体化行为本身之中,表象的客体化行为(看、听、回忆、)又是判断的客体 化行为的基础,任何一个判断的客体化行为最后都可以还原为表象性客体化行为。例如, 对“天是蓝的”所做的判断可以还原为“蓝天”的表象。
.4一
到此为止我们知道,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据此而应当先从感知开始,因为在胡塞尔那里, 它是最具奠基性的意识行为,这点非常重要。
(二)图像意识的本质结构:
图像意识中可以区分出三种类型的客体。
这里且以莫奈的“蓝色睡莲”为例:
第一个客体在胡塞尔看来是“物理客体”:例如画布,油彩,印刷的纸张、色彩(蓝 色基调、白色物体)、点阵(600dpi或2000dpi)、尺寸(200/200cm)等等。胡塞尔也把它 称之为“物理事物”、“物理图像”或“图像事物”。一个完全的画商或鉴定专家所看到 的便是这个意义上的客体。
3)在表象性行为本身之中,直观行为(感知、想象)又是所有非直观行为(如图像 意识、符号意识)的基础,因为任何图像意识(如一幅照片所展示的人物)或符号意识(如 一个字母所体现的含义)都必须借助于直观(对照片、符号的看或听)才能进行。
4)在由感知和想象所组成的直观行为中,感知又是想象的基础。据此而可以说,任 何客体的构造最终都可以被归溯到感知上,即使是一个虚构的客体也必须依据起源于感知 的感性材料。例如对一条龙的想象必须依赖于“狮头”、“蛇身”、“鹰爪”等等在感知 中出现过的对象,并且最终还必须依据色彩、广袤这样一些感性材料。
(三)图像意识中的三种立义:
毫无疑问,图像意识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意识行为,在它之中的这三个客体原则上必 须通过三个客体化过程或立义过程才能成立:
下面将这三种客体化过程分别称作“图像事物立义”、“图像客体立义”和“图像主 题立义”,以便与图像意识中三种客体的名称相对应。这三种立义构成了整个“图像意识”, 或者说,“图像表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