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邵逸夫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邵逸夫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金冬心汪曾祺
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龙椶仙客、苏伐罗吉苏伐罗,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
他是昨天日落酉时回扬州的。
刚一进门,洗了脸,给他装裱字画、收拾图书的陈聋子就告诉他:袁子才把十张灯退回来了。
是托李馥馨茶叶庄的船带回来的。
附有一封信。
另外还有十套《随园诗话》。
金冬心当时哼了一声。
去年秋后,冬心先生手头就有些紧。
进了腊月,他想起一个主意: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架子,四面由他书画。
过了正月初六,叫陈聋子上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
不想现在,退回来了!这个老奸巨猾!不帮我卖灯,倒给我弄来十部《诗话》,让我替他向扬州的鹾③贾打秋风!——俗!
今天一起来,很无聊。
喝了几杯苏州新到的碧萝春,念了两遍《金刚经》,趿着鞋,到小花圃里看了看。
他踱回书斋里,把袁枚的信摊开又看了一遍,觉得袁枚的字很讨厌。
顺手把《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
有的诗,还算清新,然而,小聪明而已。
再看看标举的那些某夫人、某太夫人的诗,都不见佳。
哈哈,竟然对毕秋帆也揄扬了一通!毕秋帆是什么?——商人耳!郑板桥对袁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斯文走狗”,不为过分!
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无聊。
他把陈聋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简帖。
陈聋子把脑门一拍,说:“有!程雪门有一张请帖!”
“程雪门?”
“对对对!请你陪客。
”
“请谁?”
“铁大人。
”
“哪个铁大人?”
“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
”
“几时?”
“今天!中饭!平山堂!”
“你多误事!——去把帖子给我拿来!——去订一顶轿子!——你真是!——快去!”
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
等催请了两次,到第三次时,冬心先生换了衣履,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
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
等金冬心下了轿,往里一看,扬州的名流显贵都已到齐。
程雪门正陪铁保珊说话,一眼看见金冬心,站起身来。
铁保珊早抢步迎了出来。
“冬心先生!久仰!久仰得很哪!”
“岂敢岂敢!臣本布衣,幸瞻丰采!铁大人从都里来,一路风霜,辛苦了!”
“请!”
“请!请!”
铁保珊拉了金冬心入座。
程雪门道一声“得罪!”去应酬别的客人。
大家只见铁保珊倾侧着身子和金冬心谈得十分投机,金冬心不时点头拊掌,不免悄悄议论。
稍顷宴齐,更衣入席。
正中一桌,首座自然是铁保珊,次座是金冬心。
金冬心再三谦让,铁保珊一把按得他坐下,说:“你再谦,大家就不好坐了!”金冬心只得从命。
今天的酒席很清淡。
铁大人连吃了几天满汉全席,接到请帖说:“请我,我到!可我只想喝一碗稀粥,就一碟香油拌疙瘩丝!”按扬州规矩,菜单请铁保珊过目。
头菜是清炖杨妃乳——新到的河豚鱼。
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得有炒蒌蒿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蒌蒿,那才配称。
”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
铁大人听了菜单,说“‘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他请金冬心过目,冬心先生说:“‘一箪食,一瓢饮’,侬一介寒士,无可无不可的。
”
金冬心尝了尝这一桌清淡而名贵的菜肴,又想起袁子才和他的《随园食单》,觉得他真是寒乞相,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冷笑。
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行酒令。
酒令叫做“飞红令”,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飞、红”二字。
他先说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下面有说“一片花飞减却春”的,也有说“桃花乱落如红雨”的。
到了程雪门,他说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
大家先是愕然,接着就哗然:
“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如何是红的?”
“杜撰!杜撰无疑!”
“罚酒!罚酒!”
程雪门正无地自容,忽听金冬心放下杯箸,从容言道:“诸位莫吵。
雪翁此诗有出处。
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今日,正好对景。
”他站起身来,朗吟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一听,全都击掌:
“好诗!”
“到底是冬心先生!”
“不想雪翁如此博学!佩服!佩服!”
程雪门哈哈大笑,连说:“过奖,过奖!”
铁保珊拈须沉吟:这是元朝人的诗么?金冬心真是捷才!出口成章,不动声色。
快,而且,好!有意境……
第二天一早,程雪门派人给金冬心送来一千两银子。
收下银子,金冬心叫住陈聋子:“把这灯收到厢房里去。
”刚提起灯,金冬心又叫住他:“把这个——搬走!”他指的是堆在地下的《随园诗话》。
陈聋子抱起《诗话》,走出书斋,听见冬心先生骂道:“斯文走狗!”陈聋子心想:他这是骂谁呢?
(有删改)
【注】①苏伐罗:汉字“金”的梵文音译,金农别号金吉金。
②即袁枚③鹾:cuó,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金农在酒席上替大盐商程雪门解围的故事,语言平淡自然,人物形象鲜明,主题耐
人寻味。
B.小说开篇十分别致,把金农的各种头衔列了一大串,目的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以突出他与众
不同、鹤立鸡群。
C.金冬心被程雪门请去陪席,却等主人催请了三次才登轿前往,体现了他的清高和内心对盐商的
轻视。
D.铁保珊对金冬心吟咏的诗心生疑虑,拈须沉吟后恍然大悟却没有点破,体现出他胸有城府,老
于世故。
E.作品的主人公是金冬心,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袁枚文采出众、高雅脱俗、平民化的名士
形象。
(2)汪曾祺笔下的“金冬心”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反复提到金冬心感到“无聊”,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
(4)小说结尾写道,陈聋子听见金冬心骂道:“斯文走狗!”金冬心是在骂谁?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6分)金冬心是人情练达、机巧圆滑、才思敏捷、高傲的名士形象。
①接到请帖,他立即派人去订轿子,却连续等人催请了三次才出发,这种自抬身价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人情练达②宴会时对铁保珊出迎、让座、菜单等的得体答话表明他机巧圆滑③为程雪门解围,即席创作意境优美,文辞得体的诗表明他才思敏捷。
④对袁子才其人和《随园诗话》的贬损体现了文人相轻的高傲。
(形象总体特征2分,结合作品分析每答出一点给2分,四点中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制造悬念。
开篇写与众不同的名士很无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
“今天一起来,很无聊。
”引出金冬心阅读袁子才书信和《随园诗话》的内容,“不过,还是无聊。
”引出金冬心查看函件简帖得知陪席邀请的情节。
③使人物更加鲜活。
反复提到金冬心“无聊”与下文“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生动地写出了金冬心不甘寂寞、高傲的名士心理。
(共三点,每点2分:每点中作用1分,结合作品分析1分。
)
(4)(8分)观点一:金冬心骂的是袁枚。
①袁枚委婉地拒绝了金冬心帮助卖灯的请求,反让金冬心帮助其推销《随园诗话》。
②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很多倚人自重的句子,又在《随园诗话》中揄扬权贵。
③郑板桥曾评价袁枚为“斯文走狗”。
观点二:金冬心骂的是自己。
①金冬心因为手头很紧,于是托袁枚帮助自己卖灯,这不是斯文名士应该做的。
②金冬心在宴会上和盐商、官员热情应酬,这让他心生愧疚。
③金冬心在宴会上帮助程雪门解了围,事后程雪门立即回报他重金,虽然两不相欠,但金冬心内心仍产生愧疚。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2分;结合作品、论述合理:6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
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③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④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⑤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B. 作者把“真正的教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在半道上”,即,这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C. 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追求生存的境界。
D. “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并不重要,它只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大量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B. 作者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假的慰藉”。
C. 在作者看来,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
如果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D. 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阐述事理,文学性很强,既有理性的思考,也富有感染力;既善于雄辩,也善于娓娓道来。
B. “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对杰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C. 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
D. 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阅读时髦读物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所以不必读。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
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并不重要”曲解文意,原文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肯定“教养”的作用,但并没有否定“本领和能力”。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本题要求找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题中A项,“通过大量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曲解文意。
由原文“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可以推测。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
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D项,“阅读时髦读物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所以不必读”曲解文意。
由原文“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可以知道,作者病没有说“不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挽着汉字跳舞
龚志民
春天刚刚迈进校门,花草就一齐勃发怒放。
高中语文老师老于,正准备上第一堂课。
虽然这所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老于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
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如朝雨轻尘般飘落下来。
汉字浓缩了万物之象。
方块汉字,有情有义,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
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教室内外,高一高二高三,《诗经》《楚辞》《滕王阁序》,诵读声此起彼伏。
早读结束,老于慢慢擦黑板,准备上课,粉笔的轻尘在窗棂透进的晨曦中浮沉闪烁。
这个清晨,老于仿佛听到校园的露珠都在歌唱,那歌声仿佛从遥远的春秋汉唐穿越而来,悠长隽永。
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勃发时,激情满怀。
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
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
昨晚去剪头发,理发师自作主张给老于弄成了时尚的发型,这令已届中年的老于有点不好意思。
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
老于走上讲台,学生仍在全神贯注听歌。
“《狐狸叫》好不好听?”“老师居然知道《狐狸叫》?好潮哦!”全班惊呼。
老于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不分17岁和70岁。
”
上课铃响了。
老于不理学生“听完再关”的央求,关掉了音响。
全班学生这才注意到了老于的发型,掩嘴窃笑。
老于为全球神曲中还没有用汉字写的歌而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部,什么时候流行呢?
临下课,老于又一次挥舞手臂,狠狠地表扬了后进生坤坤。
坤坤脸颊发红,衬托得脸上几粒青春痘更加发亮。
离开教室时,老于习惯性地弹了一下教案本,粉笔的轻尘纷纷扬起,发出嗡嗡回声。
倾听他们,轻尘也有翅膀。
中午在饭堂老于主动与武汉大学翻译硕士毕业的成老师同桌吃饭,向她请教乔布斯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准确读音。
教化学的吴老师插话说,“stay hungry”应该是保持对知识的饥渴,“stay foolish”却让人费解。
难道是要人保持愚蠢?
老于笑了。
聪明人总是喜欢把事情搞复杂。
禅者乔布斯的这两句名言,直来直去,毫不费解。
“hungry”就是不要贪吃,保持神清;“foolish”就是不要过虑,保持敏锐的直觉灵感。
这一表达直观本真,干干净净,天趣盎然,增一字即成累赘。
吴老师问:你怎么知道禅者乔布斯是这个意思?老于笑笑,“不识字的六祖惠能说的。
”
盛春季节,江南岸、莱茵河岸、顿河岸、密西西比河岸,一定也草长莺飞了。
“溱与洧,方涣涣兮”,河流两畔,想来都有戴花捧花的年轻人在互赠信物,同涉爱河。
在这个蓝色星球,不同肤色的人在吟诵《论语》,老老少少抑扬顿挫地“秀”“中国好声音”。
汉字六书起于万象,“永”字八法即是大千。
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
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
虽然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
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
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
满街的招牌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
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
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
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墨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老于放下笔,从书架取出木心著作《西班牙的一棵树》。
木心的佳句有一种清凉感,一种美与真的温润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从前的许多优美自然意象和人文景观已难寻踪迹,幸好仓颉把那些遥远的意象凝固成了意蕴无穷的汉字,那些远逝的生命个体和古朴的生活方式在汉字中活灵活现。
年轻时老于用笔写诗,现在用课堂语言写,用肢体语言写,天天挽着汉字跳舞。
老于曾一本正经地要求学生:我上课,笑是可以的,但必须用汉语笑,即使是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也不能例外。
入夜,老于散步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
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
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
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
仓颉、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
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
在梦中,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
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
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
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
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选文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标题“挽着汉字跳舞”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展现出汉字灵动鲜活、富于生命力的特点,又折射出老于对汉字、对汉语文化的情有独钟、痴迷热爱。
B.文章注意描绘老于的肢体语言,如上课时蹲下身,慢慢地向上旋转的细节,这是“挽着汉字跳舞”的形象写照。
C.上课前学生听《狐狸叫》神曲、上课铃响后老于关掉音响。
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D.吴老师不理解乔布斯名言“stay foolish”,而老于却用汉语准确揭示这句话的思想内涵,这印证了老于所说“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这句话的正确性。
E.老于要求学生语文课堂上必须用汉语笑,体现了老于对汉语言地位的捍卫,也折射出他对外语学科的排斥。
9.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全文围绕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情?(4分)
10.结合全文,分析老于的形象特点。
(4分)
11.最后一段用了大量文字描绘老于的梦境,试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8分)
参考答案:
8.CE
9.老于一天的活动。
全文围绕着线索写了五件事情:老于在课堂上的活动;老于与同事讨论乔布斯名言的汉语翻译;老于对于汉字现状的翻译;老于用毛笔写对联,阅读木心佳句引发的联想;入夜、就寝后老于的意识活动。
10.(1)汉字文化的守卫者、传播者。
(2)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对汉字的奇特魅力有独到的感悟能力。
(3)为汉字的现状而忧虑。
(4)心怀梦想,期望汉字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11.(1)表现老于对汉字、汉字文化的痴迷与热爱。
(2)展现汉字、汉文化的奇特魅力。
(3)暗示老于的梦想实现,汉字文化发扬光大。
(4)与标题以及前文中老于的日有所思相照应。
8.试题分析:C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错;E项,“也折射出他对外语学科的排斥”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统观全文内容,根据“ 第一节课”等每一段的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推断本文的线索是老于一天的活动;至于回答老于干的事情,只需要结合各段的叙述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试题分析:分析老于的形象特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推断,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中学语文老师;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等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一、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
二、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三、暗示主题,强化情感等,本题可以从老于对汉字、汉字文化等的态度等反面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
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
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
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
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
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庄宗小字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
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
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
”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奴使,非为子孙计,爱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
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谄谀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
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
愿公饮此,为吾分过。
”承业不肯饮。
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
”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
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
”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蒲博:古代的一种博戏,亦泛指赌博。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病且革革:急,重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绳: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