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一节 电离平衡教案 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电离平衡
【单元知识概览】
〖内容综述〗
电离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学习方法,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因此,可以说本章是第二章化学平衡教学的继续和深化。
本章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电离平衡,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和基础。
对该节知识理解的深入透彻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后几节内容的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为第二节和第三节,主要说明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在高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部分为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从酸碱中和滴定终止时溶液的酸碱性主要由盐来决定而联系到盐类的水解,将本章的内容紧密联系到一起,使本章的知识浑然一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本章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电解和物质检验等知识的学习。
同时,本章的知识对于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学习中不仅要深刻理解这些化学理论,还要把它放到现实的情景中去理解揣摩、体会。
本章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移动;强酸弱碱
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
本章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平衡移动;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本质;有关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计算。
〖网络构建〗
〖学法指要〗
1、紧密联系化学平衡知识。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学习的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电离平衡的学习。
因此,学习本章知识时,应以化学平衡原理为依据,将它具体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来、具体到水的电离的电离平衡中来、具体到盐类的水解平衡移动中来,应用化学学习平衡移动原理指导我们分析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受外界条件影响时的变化及变化结果,并及时总结规律、联系实际与应用中提高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试验操作训练,熟悉中和滴定操作。
中和滴定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试验,同时也是高考的一个热门考点,因此,对于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要在操作中熟悉、体会、理解,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试验操作原理、过程、细节的处理原因,以及关于误差的分析方法,都要参考具体试验中的操作方法去分析。
3、注意规律总结和方法总结。
本章的知识很庞杂,要全面把握每个细节,记忆起来比较难,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比如对于溶液的pH 的计算问题,我们把不同情况防到一起比较、归纳,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就可以掌握的全面牢固;学习本章内容,要善于
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特性 外因:离子或分子的浓度、温度
影响因素
平衡状态特征:逆、等、定、动、变
平衡状态判断
概念 电离平衡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电离
弱电解质电离 水的电离 盐的水解 中和滴定
一元弱酸、弱减
多元弱酸、弱减
水的离子积 溶液的pH 溶液的酸碱性 概念 性质 决定因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影响因素:温度、酸、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碱盐)
应用
概念 原理: 所用主要仪器及药品 主要操作步骤
C A V A
V B C B = νB νA ·
把看似复杂多变的情况总结提炼,探寻其中规律,不仅有效的掌握知识,同时也达到完全消化,对于我们的学习,可谓事半功倍。
第一节电离平衡
【互动研学课堂】(名师点拨,顺利走进互动学习快车道)
质。
说明:
①电解质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导电,一定条件下,电解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
固态的强碱和大多数盐的晶体中虽然有离子;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只有在水分子作用下或加热熔化发生电离后;离子才能够自由移动,其熔融物才能够导电,如 NaOH、 NaCl 等。
固态和无水的液态酸中,只有酸分子而没有离子,所以不能导电,只有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
如H2S04、 HC1、H2CO3等酸。
②有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也只能在溶液中导电,如 NaHCO3等。
③金属氧化物和“类盐”则只能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为它们遇水会与水反应生成另外的电解质。
④某物质加到某物质加到水中时,其水溶液能够导电,但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由化合物本身在溶液里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时,该化合物是电解质。
但有时,导电的是物质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该物质本身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导电,这样的化合物就不是电解质。
比如SO3、SO2、CO2、NH3等不是电解质。
⑤某物质在水中不导电,该物质未必不是电解质。
比如 BaSO4、 AgCl 等难溶于水的盐,由于其溶解度太小,其水溶液检测不出导电性,但其微量溶解的部分却发生电离甚至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属于电解质(如BaSO4、 AgCl均为强电解质)。
其水溶液检测不出导电性是离子浓度太小的缘故。
熔融的BaSO4、 AgCl均有很强的导电能力。
⑥Cl2、 Cu、Fe 等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因其不是化合物,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的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是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H2CO3、H2SO3、HF、HClO、H2S等)、弱碱[NH3·H2O、Mg(OH)2、Fe(OH)3、Cu(OH)2等]和水。
离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生:不会,因为HCl已经完全电离!
师(激动地):很好!由于HCl是强电解质,所以其电离是完全电离。
加入任何物质都不会影响其电离程度!
生:点头(体会)!
师:如果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会改变醋酸的电离吗?
生(思考):会!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CH3COOH H++ CH3COO-,加入醋酸钠后,
会使c(CH3COO-)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
知,平衡向左移动!
师(鼓掌)很好!
师:第2题中,在各种条件改变时,醋酸电离
会发生何种变化呢?
生(讨论)小结:
归纳:电离平衡的描述对象仅限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故不存在所谓的电离
平衡问题!判断外界因素改变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时,只要把握勒夏特列原理,就可以做
出正确判断!另外就是要明确:弱电解质的
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故而升高温度会
促进其电离!
【例2】体积为0.1L,氢离子浓度同为
0.01mol/L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镁反应时,哪种酸的反应速度快?哪种酸跟镁反应产生的氢气多?
答案:体积同为0.1L, c(H+)同为
0.01mol/L 的盐酸和醋酸,跟足量镁分别反应时,醋酸的反应速度快,产生氢气多。
点拨:盐酸是一元强酸,氢离子浓度与溶液浓度相等,均为0.01mol/L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常温下,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 的醋酸溶液的电离度约为1%,其溶液浓度约为
1mol/L 。
这两种溶液分别跟镁反应时,开始瞬间两者反应速度应该相同,随着置换反应发生,盐酸溶液氢离子浓度显著下降,反应速率很快下降;醋酸溶液由于存在电离平衡,反应消耗的氢离子浓度,通过电离平衡的移动得到补充,反应速度下降缓慢。
若以平均化学反应速度计算,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相比较,醋
加热
加
NaAc
加少量
盐酸
加少量
NaOH
平衡移动向右向左向左向右
c(H+) 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压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备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描述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v电离= v结合
③定:平衡时分子、离子浓度一定;
④动:动态平衡,分子电离为离子和离子结合为分子仍然在进行中;
⑤变:外界条件改变,则平衡发生移动;
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以0.5mol/L的醋酸溶液为例:
CH3COOH CH3COO-+H+
当改变外界条件,其平衡移动方向、n(H+)和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下:
加水加冰
醋酸
升
温
加醋
酸钠
加
NaOH
平衡移动右
移
右移
右
移
左移右移
n(H+) 增
大
增大
增
大
减小减小
c(H+) 减
小
增大
增
大
减小减小
导电性减
弱
增强
增
强
增强增强
说明:
①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解释:其他条件相同时,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就越强;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一般离子电荷数越多,导电性越强。
而离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离子的物质的量n ,二是溶液的体积V,稀释时n增大,V也增大,其比值的变化趋势与电解质起始状态有关。
现在的0.5mol /L 的 CH3COOH 加水时,溶液的体积 V增酸跟镁的化学反应速度快。
体积为0.1L,浓度为0.01mol/L 的盐酸,跟足量金属镁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氢气体积为:
体积为0.1L,溶液浓度为1mol/L 的醋酸(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 ),跟足量金属镁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氢气体积为:
所以,相同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相比较,醋酸跟镁反应产生的氢气多。
【例3】(1)已知HIO显两性,其电离方程式为:,若它与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HCO3-比HBrO更难以电离,但HBrO 的酸性弱于H2CO3。
写出溴水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若通入NH3,会发现溶液中有产生,使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以上现象:。
答案:(1)H++IO-HIO I++OH-
HIO+HCl=ICl+H2O
(2)Na2CO3+Br2+H2O=NaBr+NaBrO+2NaHCO3(3)白色沉淀;因为只通入CO2时,由于CO2溶于水生成H2CO3为二元弱酸,电离产生的c(CO32-)极少,且电离出的H+以及溶液中的Cl-共存时,溶液相当于盐酸,,故无明显现象;若同时加入NH3,则在碱性条件下,中和H+,使H2CO3的电离平衡右移,产生较多的CO32-,足以与Ca2+结合成难溶的沉淀CaCO3
点拨:(1)由于题干说明HIO显两性,所以仿照氢氧化铝的电离,我们就可以写出HIO 的电离情况有两种: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需要说的是其碱式电离:电离出OH-后,由HIO 的分子组成可以判断出,还可以电离出I+,(2)溴水中含有HBr与HBrO,因此在书写方程式时,产物就是以上两种酸与Na2CO3的反应产物,由于“HCO3-比HBrO更难以电离,但HBrO的酸性弱于H2CO3”所以,HBrO与Na2CO3的反应生成的盐应为NaHCO3。
(3)结合电离平衡的原理:若同时加入NH3,则在碱性条件下,中和H+,使H2CO3的电
【高考真题在线】(我能行,高考并不是高不可攀)
真题1.(2004年·全国Ⅱ)将0.l mol/L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 c (H +) 和c (OH - )都减小
B .溶液中 c (H +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 增大 答案 A D
点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加水稀
释弱电解质溶液,会促进其电离。
换言之,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其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
故而B 、C 错误,由于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可以减弱外界对其施加的影响,而不能抵消其影
响,所以c (H +) 和c (OH -)都减小,相应导致溶液的pH 增大。
真题2.(2005年·全国Ⅱ)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 .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 .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 .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答案 A
点拨:由于强酸完全电离,而弱酸是部分
电离,所以,当二者pH 相同时,即电离出的氢离子(H +
)浓度相同时,弱酸溶液中除了已电离的酸之外,还有剩余部分弱酸分子没有电离,强酸溶液则没有未电离酸分子,故而可推
知:弱酸实际所能够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n(H +
)要多于强酸溶液,所以,与足量的镁完全反应时,弱酸放出的氢气要比强酸多。
真题3.(2005年·广东)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c(Na +)=c(HCO 3-)+ c(CO 32-)+ c(H 2CO 3)
B 、c(Na +)+ c(H +)= c(HCO 3-)+ c(CO 32-)+c (OH -)
C 、HCO 3- 的电离程度大于HCO 3-的水解程度
D 、存在的电离有:NaHCO
3=Na +
+ HCO 3-, HCO 3+
+CO 32- H 2H +
+OH -
点拨:判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时,结合物料平衡,由于是碳酸氢钠溶液,所以,
溶液中的c(Na +
)= c(C),可以判断A 项正确,B 项可以由溶液的电中性原则加以分析:所有
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必须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由于CO 32- 是带两个单
位负电荷,故而,要维持溶液的电中性,c(CO 32-)之前须加系数2; 【同步升级演练】 (分级训练,提速无声)
基础巩固题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H 2O 、NH 3·H 2O 、H 3PO 4、HF
B 、Cu(OH)2、 CH 3COOH 、
C 2H 5OH 、CH 3COONa C 、H 2SO 3、Ba(OH)2、BaSO 4
D 、H 2SiO 3、H 2S 、CO 2 2.(原创题)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 、熔融的氯化钠 B 、硝酸钾溶液 C 、硫酸铜晶体 D 、无水乙醇
3.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4.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5.在100mL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热
B.加入0.1mol/L 的醋酸溶液100mL
C.加入少量的0.5mol/L的硫酸
D.加入少量的1mol/L 的NaOH溶液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OH- =Al(OH)3↓
B.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 =BaSO4↓
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OH-+CO2=HCO3-↓
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 =CaCO3↓+H2O
7.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 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提高题
8.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9.(原创题)与50 mL 0.5 mol·L-1 (NH4)2SO4溶液中,c(NH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100 mL 1 mol·L-1的氨水
B.200 mL 0.5 mol·L-1的NH4 Cl溶液
C.50 mL 0.5 mol·L-1 的CH3 COONH4溶液
D.200 mL 1 mol·L-1的NH4 NO3溶液
10.(原创题)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
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 + CO2 + H2O = HR+NaHCO3 2NaR/ + CO2 + H2O = 2HR/+Na2CO3
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A.HR较弱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
11.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的叙述:①α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α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α在相同条件下,α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α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α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2.氨水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在相同的条件下,氨水的导电性比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碱溶液弱
B、氨水受热分解挥发出氨气
C、0.1mol/L氨水在常温下的pH值约为11
D、常温下氨水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不如可溶性强碱
13.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 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
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拓展延伸题
14.(变式题)在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B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Ba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值增大
B、溶液的pH值减小
C、溶液中的Ba2+总数减小
D、溶液中的Ba2+总数增加
15.(原创题)向1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0.3mol的冰醋酸(体积变化忽略),醋酸的电离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则所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原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
A、1/2倍
B、2倍
C、1/4倍
D、4倍
16.(变式题)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 2S H++HS-,HS-H++S2-。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移动;H+浓度___ _____;S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 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
(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增大溶液中n(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17.前些年,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的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O H2O+NH2Cl(一氨胺),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消毒时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模拟题
18.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 2S H+ + HS-第二步:HS-S2-+H+
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
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19.含OH-浓度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 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 ) A.x=y=z B.x>y=z
C.x<y=z D.x=y<z
20、(竞赛题)在50 mL 0.018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50mL 0.02mol/L的盐酸,生成沉淀。
若在溶液中c(Ag+)和c(Cl-)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c(Ag+)·c(Cl-)=1.0×10-10(mol/L)2,求:
(1)沉淀完全后溶液的c(H+);
(2)沉淀完全后,c(Ag+) 是多少?(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同步升级演练】答案解析
1. A
点拨:关于弱电解质的判断可以记住弱电解质的范畴:弱酸、弱碱、水等是弱电解质,与之对应的强电解质值得是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的盐类;我们在判断时,只要以此为准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B组中的C2H5OH 是非电解质;C 组中的Ba(OH)2和BaSO4属于强电解质;D组中的CO2是非电解质。
2.AB
点拨:A项中的氯化钠与B项中的硝酸钾都是电解质,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而无论在熔融时还是在溶液中都可以导电;C项中的硫酸铜尽管属于电解质,但是在晶体形式存在时,没有自由移动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D项中的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故不能导电。
3.AD
点拨:由于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所以当二者物质量相同时,他们与足量碳酸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同时,由于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而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盐酸的物质溶液中的c(H+)要大于醋酸溶液中的c(H+),因此反应时,盐酸中的反应要快一些!
4.D
点拨:A项:溶液的导电性和溶液中导电的离子浓度相关,离子浓度愈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而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可能比弱电解质的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故
A的说错误,B强电解质一般是完全电离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现象:比如浓硫酸中,其电离度很低,有时小于一些弱电解质稀溶液的电离度,所以B的说法也错误;同理C 的说法也错误;
5.D
点拨: 由题意,要促进电离,同时使c(H+)减小,当然加入碱最好。
6.C
点拨: A中的氨水是弱电解质,所以要用分子式表示;B中发生的离子反应还有
Cu2++2OH-=Cu(OH)2↓;D中过量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时还有少量CO32-生成:Ca2++2HCO3-+2OH-=CaCO3↓+H2O+ CO32-
7.(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
(2)c<a<b。
(3)c点。
(4)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固体;加入镁或锌等金属。
点拨:由图象:溶液的导电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可见溶液中的可导电离子浓度由小→大→小,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加水稀释,醋酸不断电离出相应离子,故而离子浓度逐渐变大;而后,当溶液中稀释到一定程度时,再加水稀释时,虽然促进醋酸电离,但是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却逐渐减小,故而,导电能力减低;
8.D
点拨:在稀释醋酸时,要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会有一部分醋酸迅速电离成离子,所以,稀释后,溶液中的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都会增加,但是CH3COOH的物质的量会减少,所以以上三者的物质的量浓度CH3COOH减小的比较多;而由平衡移动的结果可知,c(H+) 会减小,则c(OH-)会增大。
9.D
点拨: 题干中的(NH4)2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必须是含有0.5 mol·L-1×2=1 mol·L-1的铵根离子的强电解质溶液才符合题意。
10.B
点拨: 比较二者与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反应产物,生成HR同时生成NaHCO3,而生成HR/的同时生成Na2CO3 ,也就意味着HR/与Na2CO3不会反应生成我们知道NaHCO3,故而,酸HR/较弱一些!
11.B
点拨: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电离度增大;溶液愈稀,则相应的要促进若电解质的电离,致使电离度增大,②的说法错误;相同条件下,电离度愈大,则说明该物质的电离的要多一些,表示该物质电离趋势要强,③正确;对于一个弱电解质的溶液,改变条件使 变大时,离子的浓度未必也增大,但是离子的树木必然增多;故④正确,⑤错误。
12.AC
点拨: 要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的,必须要证明并非所有分子都电离,或是溶液中存在氨水分子,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C可以说明这一点,其它的关于其性质和溶解性的判断都与其弱电解质的身份无关。
13.(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c(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
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点拨:用化学方法证明醋酸电离时有电离平衡,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外因改变时,促使
平衡移动,通过宏观的现象来加以判断,当然由于醋酸及其电离出的离子都是肉眼难以观察的到的,我们这里可以借助一些酸碱指示剂加以判断。
要注意的是中学常见的三种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甲基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要加以区别,比如本题中如果使用酚酞则难以观测到电离平衡的移动,因为醋酸溶液显酸性,而酚酞在酸性时显无色!
14.C
点拨:尽管加入BaO和水可以反应得到Ba(OH)2但是,由于溶液是Ba(OH)2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B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同样,c(OH-)、c(Ba2+)都不变;但是由于一部分的水与BaO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溶液在中的水减少,同时有少量Ba(OH)2固体析出,所以,溶液中的Ba2+总数减小。
15.B
点拨:令原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为α,则溶液中c(H+)=0.1mol/L·α=0.1α,加入0.3mol的冰醋酸后,溶液的c(H+)=0.1mol+0.3mol)/L·α/2=0.2α,
故得解。
16.(1)右;增大;减小。
(2)右;减小;增大。
(3)减小。
(4)水。
点拨:(1)加入硫酸铜时,Cu2+遇到S2-发生离子反应:Cu2++S2- = CuS ,使溶液中的c(S2-)减小,从而促进H2S的电离,使c(H+)变大;(2)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发生离子反应:OH-+H+=H2O,致使溶液中的c(H+)减小,从而促进氢硫酸的电离,致使c(S2-)变大;(3)加热时,温度升高,会促进氢硫酸的电离,从而使c(H2S)减小;(4)如要增大溶液中的
n(S2-),即是要促进其电离,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加入水稀释,促进氢硫酸的电离。
17.答案(1)氨胺比HClO稳定;(2)HClO以一氯胺形式储存起来;(3)消耗HClO 平衡向左移;
点拨: 本题属于信息题,在分析这类题目时要把握题干所给的信息,由信息入手分析问题。
结合本题所给的化学反应和一氯胺的性质,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
由于一氯胺较次氯酸稳定,故而在消毒时加入少量液氨,二者反应生成一氯胺后可以稳定存在,避免被分解的可能;溶液中的存有较少量的次氯酸,以杀死水中的毒菌,随着次氯酸的消耗,促使平衡向生成次氯酸的方向移动,补充其浓度减少。
18.BC
点拨: 由题意,要实现目的,即使c(S2-)和c(H+)都减小,首先可以加水稀释,虽然会促进电离,但是,达新的平衡后,c(S2-)和c(H+)都相比原来小;其次,使电离平衡逆方向移动,实现这个目的的有减小c(H2S);同时使c(S2-)和c(H+)都减小
19.C
点拨: 氨水作为一种弱电解质,在稀释时,要促进其电离,又电离出一定量的OH-,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稀释时,其含有的 OH-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要使三种OH- 浓度相同溶液稀释后OH-浓度仍然相同,则氨水稀释的倍数要大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稀释的倍数相同。
20.(1)c(H+)=0.01mol/L
(2)c(Ag+)=1.0×10-7mol/L。
点拨:(1)计算反应后溶液的pH值:由于溶液混合反应时,H+不参与反应,故由原来盐酸所含 n(H+)除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即可得解;(2)令反应中消耗n(Ag+)为n mol,则反应中消耗的c(Cl-)也为n mol,由于反应后:
c(Ag+)·c(Cl-)=1.0×10-10(mol/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