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②目的:.
③分封对象:。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
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
2
③实质:-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
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 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
2
:. 御史大夫:
. 太尉:负责全国
.
3
③作用: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
.
4
建国家。
都起了重要作用
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两制并行。
2
.
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
3
4
集权。
..
.
监督和考核.
.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了彻底的胜利.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
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④有
.
的滞后.
一、农业
1
①原始社会时期:
③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
3
4
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手工业
1
导地位。
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
①原始社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
③唐朝:
④宋元: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
②夏商周:
③春秋战国:
④汉:.
⑤东汉时期:.
4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
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唐朝:
④宋元:
⑤明清:景德镇成
5
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三、商业
1①秦:.
②汉:.
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
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
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⑥明清:
2
商业城市:
①春秋战国时期:.
②汉:
③隋唐:(扬州)
④宋:开封和益州
的重要港口。
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3:
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①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
②基本含义:.这个
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③影响:
①基本含义:②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2:
材施教”
——“仁”和“礼”。
.
②
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
3:
(.)
4: 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
的合理成分.
.
③“性恶论”
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2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三、宋明理学
1(.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代表——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心性论”
2
“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的思想。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
主张
承先秦儒家的
一、科技成就 1
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③13世纪传入西欧。
②13
①唐初发明了火药。
④14
2
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
.
二、汉字与书画 1
2
初
3
⑵演变
①夏商周绘
后人称他为“画圣”。
⑥宋代是中国绘
三、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1
305
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2
3
散文成分形成的。
②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③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
4
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①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
《
合称“小李杜”。
5
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6
7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描写。
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
这类小说多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四、京剧
合流”的局面。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25世纪
②公民大会是城
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参加。
每个人在大会上都有致词权
和表决权。
10个部落中各选50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3
从当时的历史
二、罗马法
1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①《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99
②公
3世纪末至4
2
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与参政的积极性。
值。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
2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
性。
2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②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3
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
二、启蒙运动
1
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的思想武器。
2
的能
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3
国家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备注
法国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社会契约论》
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是近代
西方哲学史上
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制.
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迪亚士: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②哥伦布: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③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
④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外市场
荷兰:
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③17C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
①1588
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 1651
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
1763
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
2①殖民扩张和掠夺②革命或改革运动
三、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
——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富尔顿轮船和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工厂制度的兴起。
1840
期业革命。
19
2
定的政治局面。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成就。
1866年西门子研制了发电机。
此外还有电灯、电话等。
⑵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汽车和飞机⑶化工技术发展。
⑷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有所进步。
3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1689年颁布
2
18
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3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1787
②无力偿还巨额债务。
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
①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
②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
①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的出现
2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他可对国会通过法律实行否决权。
3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对独立。
三、法国的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1875年颁布
①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
任职7
②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众议员任期4
期9年。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21871年
①宪法确定帝
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
b
c
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48年发表
⑴第一次
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⑵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2
二、巴黎公社
1
1871年3月28
2
⑴在政
3
a
b19世纪70
度。
c
一、经典力学
1
学之父”。
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③其显著特征之一是注重实
1846年运用牛顿力学的原理发明了海王星。
2
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
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蒸汽时代。
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生物进化论
1
①1859
③1871
2
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
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
17691785年“万
最伟大的发明。
2
1831
186620
为工业发展
的主要动力。
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
活。
3
次工业革命开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巨大变化。
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
1840年至1842年。
②赔款2100万银元
2
1856年至1860
3
1894
由日本挑起战端。
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①割地: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4
1900年至1901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 1841
21894
3
1895
4
1900年6击。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1931
侵占东北 21937年7月7
3 1937年12
30多万人被杀
害。
4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
1
①1935年中共瓦窖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
③1937
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
上的合作 ⑤1937年9
式建立。
2
①淞沪会战:1937
.
②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1938.
3
1937年8
抗战路线。
.1937年陕甘宁革命
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
1940.
1942年开
1945年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坚实的基础
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太平天国运动
11853
对峙的政权
21853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3
施条件。
18561864
败。
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二、辛亥革命
11905
机关刊物《民报》。
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11年10月1012日武汉三镇光
31912年1月11912年为民国元
年。
4
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2
①中共一大:1921年7: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
. ②中共二大:1922
.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
①背景: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
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②内容:.③标志:1924年国民
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
②概况:1926年7.收回汉口和九江的租界。
③1927
.
3
①1927年8月1南昌发动起义。
的开始。
4
1927年10
51934年10月-1936年10
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③时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征精神。
61935年1
①内容:..
②意义:
志。
71947.
81948年至1949
9
①时间:1949年3月
②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0
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泽东思想的胜利。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沟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2
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
刺了资本主义的
3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②外商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19世纪60、70年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①背景:a.
b
业的法令.
c实业救国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d
.e
(是最主要原因)
②主要发展工业: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③特点:a 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
. (短暂春天).
2
①原因:1927.
②措施:1935
主义经济的发展③特点:短暂发展.
3
①1946
国市场。
4
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供了社会条件。
一、新思想的萌发
1
2
①近代中国开眼
作用——
主流。
二、维新思想
1
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
飓
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
动。
三、新文化运动
1
1915
1917
1918
2
旧道德——
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
3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的解放。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
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
1919克思主义的传播。
克思主义者。
192010
主义的传播。
③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2
工作。
1921年7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3300
21917年4
31917年11月7
4
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
1918
政策.
①余粮收集制
2
机。
3
1921年3
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内容:
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③商业方面.
.
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
三、“斯大林模式” 1
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
值规律的
生产的停滞不前。
2
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
但
也是不利的。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
1956
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导原则。
2
主要内容:
⑴1988
改革道路.
⑶1990
导地位后果:
动愈演愈烈..
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
不稳定性。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②特点:.
③影响:
a
b
c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
1
③1933
⑴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
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1933年-19351935年着重改革。
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⑶主要内容:
a..法令《紧急银行法》b
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
d
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2
.
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美国.
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20世纪70
油危机的爆发。
20世纪80
.
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预和自由放任之间。
联邦德国:
军
技术和教育事业。
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0世纪50
. ②20世纪60. 2
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⑷知识经济的兴起。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21947年3
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1947年6就是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4
①北约:1949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②华约: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
6
称华约。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5
①德国分裂:1949
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分裂:38
部。
1948年8.。
1948年9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
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
1950年
舒曼计划。
1951
同体。
1958
1967
1973-1986
体。
2
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⑵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
⑷1956年-1973
⑸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
1956年-197320世纪80
国。
3
⑴背景:
②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动兴起。
.
⑵倡导者:1956
⑶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⑷影响:
中的两极.
4
⑴1949年-1956
初步基础。
⑵1956年-1966
⑶1966年-1976
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
1985
②1988
③1990
④1991
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⑤1991年12
期存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
1
2
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
1
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2
3
4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①1944年7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供短期贷款。
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
②内容;
③意义:.
2
①194619471948年开始实施.
②宗旨:
的三大支柱。
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的反映。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
①欧共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1967
.
②19911993
2
①成立:19851992
署.1994.
②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
贸易区.
3
①1989.
②1989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
成立.
③1991
1991
.④2010.
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WTO)
①1986年9
②1994
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③1995
.
④2009年12贸易组织共有148个成员国.
2
3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1
2
.
孕育着更大规模的世界经济动荡.
诸多问题.
一、相对论和量子论
1
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1916
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的分布。
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
1900
力学建立起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1
20世纪40
①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
1969
国际互联网首先在美国诞生了。
②90
Worid Wide Wed1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18世纪末至19世纪30
1
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
3
①拜伦——
②雪莱——
21919世纪30年代至20
1
为文学的主流。
2
3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由9119世纪上半期法
法国司汤达《红与黑》和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俄国果戈理《死魂灵》、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
3、20
20
斯朵夫》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20
成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解冻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枪杀马德里市民》
2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产生于19
319世纪以来印象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产生于19
期印象画派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此外还有马奈、后期印象画派法国的塞尚《樱桃和桃
子》、荷兰的梵高
419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19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新材料。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
19
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①1918951927年
②20世纪2040
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
20世纪90
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
电影
电影演员。
②1927
③1928
④1935
⑤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2
①20世纪初至30
②20世纪3040国和美国发展。
③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④20世纪90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②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举
民主政
必要条件。
1
1954年
度。
②大会根据宪法的规定
2
①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时制定
主义原则。
3
①1949
②19541956
4
194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
19471965
自治区。
二、“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青年红卫兵运动对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
工人造反派“全面夺权”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天下大乱局面的形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
①1980
②1982年11
结
③1997
④1999
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①1978
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
又先后
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
1982
针。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③1999
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2
①1997
②1999
式确定下来。
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
⑴理论:.
⑵实践: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 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针。
2
19841997年7月119871999年12月20日回归。
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同时也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
197930
1987
19901991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
19931995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
1953年提出
2
1953年到1957年
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
①从1953年到1956.
②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4
①时间:1956年召开
②内容:.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现
实之间的矛盾。
5
1958
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
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来的战略决策
.
2
性转变.
由此揭开弃.
③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三、经济体制改革
12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1980
2
3
4
5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南方谈话
2
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
⑴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
⑶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⑷1954
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2
1953
⑴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⑶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
197126届联大通过。
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
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决台港问题和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争端的战略考虑。
①1971
②1971
③1972
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1978
分。
⑤1979年正式建交。
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过1972
②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
③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⑶从20世纪50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⑵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⑶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⑷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1991
⑵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⑶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2010
⑸2010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
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
19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2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
3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
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重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
助农工紧密结合。
1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
二、毛泽东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
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的指导思想。
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社会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