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扬‘仁’的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申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传扬‘仁’的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申论
“仁”字最早见于《周易》。
《易》曰:“仁,民也。
仁者,人之本也。
”而孔子又说:“仁者爱人也”。
“仁”之精神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相互关怀。
一、“仁”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
作为人类唯一创造历史文化的一个伟大文明,中华文明有着独特且悠久的历史、灿烂且丰富地精神遗产、宝贵而丰富地物质财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思想,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改革开放为契机,将其发扬光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文明乡风。
一个没有人文精神和道德力量的民族,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可言;一个没有文化传统和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的国家和民族,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前进方向!所以中华文明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文明智慧宝库。
二、“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它表现为要爱人、要仁慈。
爱人,即“爱人以德,以正心为本,正心以养德为本”,强调尊重他人
人格尊严和主体地位,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因为此,说:“要使仁民爱物不分贵贱,要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仁爱,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灵魂。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这些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体现了“仁”字蕴含的思想精华。
三、传承文化基因“仁”的精神必须从娃娃抓起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些文化底蕴又不是凭空而来。
因此,要传承弘扬好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培养有担当精神、有文化精神的优秀下一代,这就需要从娃娃抓起。
“人之初,性本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要树立正确婚姻观和成人观,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不做“四风”问题中错误的事和行为;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好品质,不学坏、不坏事;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继承好、发扬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仁”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应从青少年开始,从娃娃抓起。
四、传承道德基因,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并要形成自觉行动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力量的源泉。
“仁”是社会理想人格最基本、最集中
的表现。
它能够充分地体现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对国家和民族给予的尊重,体现为一视同仁、平等友爱及相互尊重等多个方面。
指出:“以爱心传承美德,让这种美德代代流传下去,才能让全社会都来关爱他人。
”弘扬“仁”之精神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自觉行动。
比如老人摔倒后能主动扶起摔倒老年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见义勇为;遇到急难险重问题主动救助等均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应该做到的好习惯。
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身体力行、自觉践行,这才是实现“仁爱于民”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