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采用16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节采用 16层螺旋 CT的诊断效果评

摘要:目的:针对肺结节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60例肺结节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肺部采用16层螺旋CT影像检查方法进行平扫,先用CT平扫患者胸部,再将碘海醇对比剂经肘部静脉注入患者体内进行增强扫描,对肺结节患者的以上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在平扫状态下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增强扫描后,恶性结节患者在增强后30秒、60秒、90秒的强化值比良性结节患者的强化值明显高一些,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结论:肺结节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可使肺结节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准确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CT影像;肺结节;诊断效果
1. 前言
肺结节是在肺部发病的慢性疾病,影响全身很多器官系统,肉芽肿坏死是主要特征表现,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

大部分肺结节患者随着不断恶化的肺结节病情对其肺部产生影响,特别是肺门淋巴结,浅表淋巴结、扁桃体及皮肤等其它器官还会产生感染。

肺结节目前主要采用螺旋CT扫描方式进行诊断,操作比较方便,可对肺结节快速检测其病变位置,患者不会受到创伤。

但是由于疾病具有复杂的形态,对肺结节良恶性难以准确判断,造成增大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近年来,应用多层螺旋CT加强扫描技术的诊断效果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使影像检查提高了稳定度,可清晰显示病灶特点,使诊断提高了准确率,常规CT对病灶也提高了敏感度。

本研究针对肺结节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60例肺结节患者有关资料,肺结节都
是根据穿刺活检或者手术方法进行确诊,其中有3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
者年龄在31-68岁之间,平均年龄(54.6±3.5)岁,有37例患者结节为恶性,
23例患者结节为良性。

列入本研究的患者标准:年龄在30-75岁之间,结节采用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确定,根据穿刺活检及手术方法确诊。

结节不超过3厘米直径,内部有钙化表现,不存在卫星病灶。

排除本研究的患者标准:将淋巴结肿大、肺炎、肺不张、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心血管严重疾病、造影剂过敏等
患者予以排除。

2.2 方法
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肺部,对其进行屏气训练进行科学指导,患者保
持仰卧姿势,扫描自患者肺顶部直到肋膈角下方,设置120千伏电压,220毫安
电流,速度为0.5秒/圈,1.5-1.8之间的螺距,采集数据在12-16秒之间,设置FOV为30厘米。

采用CT先平扫患者胸部,再将碘海醇对比剂注入患者肘部静脉,按照3-4毫升/秒的速度,共注入80-100毫升,设置增强扫描序列分别为30秒、60秒、90秒,各序列的相关参数保持同等。

2.3 指标观察
对肺结节患者分别采用CT平扫、增强扫描方法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两
种检查方法各序列的强化值结果存在的差异。

2.4 统计处理
采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SPSS 19.0对患者有关数据分析统计,应用t检验方
法分析患者的正态分布数据,应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患者的非正态分布数据,患
者有关数据分布趋势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表示形式,P<0.05表明患者有关
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良恶性结节患者在平扫状态下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增强扫描后,恶性结节患者在增强后30秒、60秒、90秒的强化值比良性结节患者的强化值明显高一些,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肺癌近年来在我国已逐渐成为具有很高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由于肺癌早期比较隐匿的症状,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所以,很多患者在病情晚期才得以发现,使最佳治疗时机被错失,达不到良好的预后。

通过对早期诊断肺结节,可对肺癌早期及时发现,进而对患者病情进程的逐渐恶化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肺结节病情进展的恶化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肺结节诊断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本研究对肺结节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先采取常规CT平扫方式,再对患者增强扫描,影像结果表明,良恶性结节在平扫状态下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增强扫描后,恶性结节强化值在增强后30秒、60秒、90秒比良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一些,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基于此可知,在定性诊断肺结节中16层螺旋CT具有重要作用。

增强扫描可放大病灶及邻近组织的关系,进而准确诊断病变部位。

CT增强扫描方式基于平扫,可诊断病灶血供丰盈度、血管性病变、周围血管与病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更全面细致地诊断肺结节的相关信息,在判断肺结节良恶性中增强扫描CT检查方法可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5. 结语
总之,肺结节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可使肺结节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准确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卓坚.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15
[2] 王建林,费峻眙,冯朝阳.多层螺旋CT 在肺内直径小于1.0cm小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
[3] 贾胜利.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9
[4] 黄春嘉.多层螺旋CT 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1
[5] 张锋,王为刚.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片在肺内孤立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10
作者简介:
曹传博,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