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教师课堂节奏的把握与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教师课堂节奏的把握与调节
作为一名新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来说,当他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授课的时候,难免有一些紧张,往往会造成有许多状况的出现,比如说思路混乱、漏讲知识点、缺少了师生间的交流,出现了“一言堂”,或者让学生无目的的自主学习,从而把一堂课变成了自习课等等。
这些情况多多少少都有可能在新教师身上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给课堂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让学生无法准确和系统的掌握知识点,从而变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同样这种情况的长期出现也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及领导中的教师形象及地位,这对于新教师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该如何避免或者尽量的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好的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课前充分的备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做个好教师的必备条件。
在备课时,要充分的了解这节课乃至于整个单元或者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及结构。
把握其上下的关系。
以及这节课在整本书中所占的地位。
同样,还要充分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的组成,及重点和难点的分布,更重要的是,对于新教师来说,掌握其知识点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通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这一方面应该有了很好的功底。
但是在其之上,还必须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教材是如何解决各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问题的。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充分的思考,巧妙的设计一些问题,以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及衔接问题。
在把握了知识点及重点与难点的分布的同时,在备课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时间预估。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知识点在这节课上讲解大约需要用多少时间。
这个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在大纲中的地位和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这样的话,要求大家需要充分的了解教学大纲,以便清楚的知道各个知识点的作用和地位,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以便于此合理的安排时间。
在加上课前导入及课后总结或者练习,这样就能大致的算出各个知识点教授所需要的时间。
但是必须要注意到的是,对于新教师来说,还不能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的情况下,应该留下一定的随机时间,这个时间不能太长,以便于应付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时间的发生。
其次,上课中间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我建议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把教案和课本打开,这并不是说要求大家照本宣科,而是给大家在课堂上能够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及心理上的安抚作用。
作为新老师来说,初上讲台,难免紧张,再加上往往上的是新课,更加是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打开教案可以为新老师在忘记了中间一些环节的时候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让其想起前后的知识点及上下的承接,以便于更好的将课顺利的进行下去。
在刚进入教师岗位的时候,作为新教师还不能太自傲,有的老师不打开书本及教案,甚至连教案都不带,就来上课,往往在课后发现少说了一些东西,或者出现在课堂上忘记内容的情况,这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最后,在课后许多老师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于是会忘记对这堂课的总结。
在这个时候应该多听听老教师的意见,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
同样作为自我,应该回忆一下整堂课的授课过程,尤其是知识点的衔接及自己的设问,还有整个课堂气氛,并且了解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的方面。
以便下节课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改进。
那么做到了以上的几点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很好的上一节课了呢?其实是不一定的。
老师其实就像一个演员,三尺讲台就是他的舞台,但是老师的角色又更多的像一个导演,学生就是他的演员,因此老师即要演绎好这整堂课,同样也要导演好这个课堂,这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对课本的深入的了解,同样也需要对整堂课能够驾轻就熟的把握与调节,所以作好课堂的调节工作是老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也是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对于课堂的调节来说,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课堂气氛的调节
我们知道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同样环境对于课堂的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在新老是刚刚走上讲坛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几种情况,一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中现象的产生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1、老师讲授的过多,学生参与的过少,2、课堂理论性内容比较多,显得课堂比较的枯燥,3、提问的难度过大或者是内容跨度大,学生思路无法衔接,从而造成了冷场。
所以根据这些情况的出现,新教师首先要作到在课堂上尽量的以学生为主,充分扮演导演的身份,在设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的
接受能力,不能以自己的水平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要尽量在课本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能找到,能分析,能总结的问题,让学生可以作到动动脑筋就可以达到的这个标准。
同样在遇到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的情况出发对其进行解释。
并且可以在这其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典故,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也有的新教师会在课堂上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即过于搞活课堂气氛,以至于课堂不像是一个课堂,而像是一个游乐场,这种方式,我个人并不提倡,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对于自制力还比较差,做是还不太具有目的性的中学学生来说,无法起到让其很好的学习的效果,我认为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凡事都要有个度,这种活跃的气氛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教师能够掌控下进行的,对于新教师来说,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不提倡进行这样的实践。
第二、教师情绪的调节
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他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老师不仅仅是在知识上面教育人,更要在道德等方面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每个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学生一个长者的形象,而不应该把一些情绪带入课堂,影响课堂教学。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往往也是非常追求“个性”的,因此有些老师平时也是会“喜怒形于色”的,这种情绪由于不能及时的转变,从而带入到了课堂当中,造成了老师高兴时候,课就上的激情点,精彩点,老师不高兴的时候就拿这节课撒气,上的枯燥点,乏味点,甚至把怒火转移到学生身上,这样就让学生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对于老师的形象及课堂的教学都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同样在课堂上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一些情况导致了老师的情绪波动,比如最长见的是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认为的简单问题,作业不做,讲话,做小动作等等,这些容易让老师情绪出现波动,从而影响到上课的质量,以及上课的进度。
所以在老师遇到这类情况的发生的时候,要首先意识到完成课堂教学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老师是需要对大部分学生负责的一个人,绝对不能因为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利益从而损害了大部分学生听课,听一堂好课的权利,要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同样老师也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平静心态,完成课堂教学。
第三、教学时间的调节
新教师在授课的是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发现自己准备的很充分的内容最后很快的就讲完了,或者到了课结束了还没讲完,这是由于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的教学时间的原因。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造成老师和学生的冷场,不知所措,或者造成了赶进度的现象。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前面我们就谈到了,首先要做要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的估计到各个知识点讲授所需要的时间,坐药准备工作。
并且留下一顶随即时间。
其次,在课堂进行的时候不可能完全的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进行,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有的说的时间长点,有的讲授的时间就短点,这样的话老师就要做到了解具体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水平,同样的内容,在接受能力较强的班级可以多延展和扩充点课外的内容,在接受能力较弱的班级则应当更加的立足于课本上的内容,充分的讲解。
同样也可以利用课堂练习的方式,来做到充实课堂内容,同样可以起到讲练结合的效果。
第四、随机情况的应对
在课堂之上也会有许多随即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有的是一些比较突发的情况,往往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比如说突然的停电造成多媒体不能使用,学生提出要上厕所或者一些其他要求等等。
这些都有可能在课堂上出现,面对这样情况的发生,老师首先应当做到处变不惊,保持一个冷静的心理。
要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能影响自己的思路及课堂的教学,如果是已经把课堂教学打乱了,应当尽量的把这个损失前哨到最小,也就是说,用最快的时间把学生的情绪拉回到课堂上,这边可以用一些风趣的语言让学生重新注意到自己,从而回过神了继续听讲。
也可以用提高声调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现在仍然在上课等等。
这些方式老师必须学会随即应对。
做为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许多方法和技巧还有待培养.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对待每一节课,要求课前充分的备课,以做到知识和思路熟记于心,有备无患。
还要能够冷静的去对待课堂及课堂上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以便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从而才能够去想一些办法灵活的应对课堂上的一些情况的出现。
同时还要注意到在课堂上保持师生的互动,做到师生之间的互补。
最后还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向教师学习,以便得到充实和很快的提高,能够迅速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