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小数”教学实录与评析“认识小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本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知识的第一接触,为今后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及其小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学生已经知道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

三年级学生对小数的最早认识来源于其生活经验,部分学生会读、认、写简单的小数,但对小数的意义、大小、读写法都没有正确、统一的认识,而这些知识的来源与学生以往的知识基础联系不大,所以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一、(一、(1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通过具体实例知道以以米为单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二、(22)借助米尺图,通过“米、分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知道几分米可以用十分之几米来表示,也可以用零点几米来表示,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其数感。

三、(三、(3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了解已知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什么吗?(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

(板书:认识小数) 师:你在哪见过小数?能举个例子吗?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熟料袋价格、笔价格及称量、测量身高体温等场景
师:没错,超市里我们经常见到小数。

你知道这个朔料袋多少钱吗?这支笔呢?
生:生:11角 1元7角
师:菜场里也会遇见小数,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测量身高
师:这幅图熟悉吗?
生:医生在给小朋友测量体温呢。

二、认读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有一个点。

师:这个小圆点我们称之为小数点。

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小数点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哦。

师:会读这些小数吗?
生:读小数。

师:你们是怎么读出这些小数的?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吗?同桌两人商量一下。

生:先读小数点左边部分,再读小数点右边部分。

小结:我们班的孩子概括能力真强,其实呀,读小数时就是先读小数点左边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点右边部分,小数点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读法不一样,小数点左边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
右边部分像我们计电话号码一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三、探究小数的意义 1、探究十分之几表示零点几
师:会读了吗?其实生活当中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我们一块来看。

课件出示生活中其它的常见的小数。

师:世界上最高的人和最矮的人他们的身高竟然相差将近2米。

你知道你刚出生时候有多高吗?这是刚出生的婴儿,他的身高大约是?(出生的婴儿,他的身高大约是?(0.50.5米)。

你知道0.5米到底有多高吗、用手比划比划。

生:学生比划(两人比划)。

师:要想知道0.5米到底有多长?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尺子)
师:这是一把1米长的尺子。

你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分成了10份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这样的1份,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些数?
生1:1分米,分米,11米等于十分米,一份就是1分米。

生2:1/10米,米,11米平均分成十分,其中的一份就是1/10米。

生3:0.1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1分米,用分数1/10米来表示,这样的1份也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

课件出示1分米分米 1/10 1/10米 0.1米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师:谁能说一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11分米分米=1/10=1/10米=
0.1米。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老师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1分米分米=1/10=1/10米= 0.1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0.1米,这把尺子上只有一个0.1米吗?
生:不是,
师:谁愿意上来指一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每一份都是0.1米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只要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十份,这每一份都是0.1米,谢谢你的发现。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起点到箭头所指的地方,你能想到哪些数?
生:生:55分米分米
师:还可以是多少?师:还可以是多少?5050厘米厘米 500 500毫米毫米
师:还可以是多少?
生:生:5/105/10米 把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5份就是5/10米。

师:还可以是多少?
生:生:0.50.5米 因为因为1分米分米/1/10/1/10米是0.1米,所以5分米分米/5/10/5/10米就是0.5米 师:这三个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记录5分米分米=5/10=5/10米=0.5米
师:现在你知道婴儿的身高0.5米是多高了吧?你还能在这个米尺上找到其他的分数和小数吗?(请在题卡1上找出2个你喜欢的分数和相对应的小数,并记录下来。

生汇报:
生1: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7份就是0.70.7。

生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9份就是0.90.9。

师:我们能在这个1米长的米尺上找到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和小数?
生:生:99个。

(一起数一数)
师:观察这些数。

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生:分母都是十生:分母都是十 分子在增大分子在增大分子在增大 分子是几,小数就是零点几分子是几,小数就是零点几分子是几,小数就是零点几
师:分母都是十,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十分之(几)的分数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生1:都是零点几
师:1/10表示0.1 2/10表示0.2 3/10表示0.3那用一句话就是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零点几)这样的小数。

小结,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就表示零点几这样的小数,其实无论十分之几还是零点几他们都是几分米。

2、研究大于1的小数
出示三年级同学的身高
师:刚才我们在米尺上找到了刚出生宝宝的身高,知道了0.5米就是5分米,这是全国三年级孩子们的平均身高,
师:你在这个米尺上还能找到1.3米吗?(不能)要想找到1.3米,谁有好方法?
生:延长。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晰,老师把数轴缩小一些,现在你能找到1.3米的准确位置吗? 生:不行,还需要再平均分成10份。

先找到1米,再找3分米。

师:现在你知道1.3米表示多少吗?
生:生:11米3分米。

师引导,学生说:整数部分的1就表示1米,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的3就表示3分米。

板书:分米。

板书:1.31.3米=1米3分米
师:咱班级有没有身高比全国平均身高高的同学呢?
生:我的身高是1.4米。

师:你知道1.4米是多高吗? 生:生:11米4分米。

师:你能在图上找出自己身高所在的位置吗?
生;讲台指出1.4米的位置。

3、小数的历史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小数来表示自己的身高,那古代人又是怎样使用小数的呢?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三、巩固练习
1、看图猜想
出示照片 师:这是宋老师年轻时的照片,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宋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更进一步了解宋老师呢?这些小数代表的是宋老师的基本信息,通过这幅图,你能发现宋老师的哪些秘密?
生:生:1.71.7是你的身高
师:现在知道宋老师有多高了吗?
生:生:11米7分米
生:生:61.561.5是你的体重。

师:你知道宋老师有多重吗? 生:生:123123斤
师:这个稍微有点难度,我们以后会学习的,其实61.8千克就表示61千克800克。

生:生:0.60.6米是宋老师的腰围、胳膊长、一步所走的距离等等
2、图上寻找1.7
师:这是今天老师买的一支水笔,它的价格是1.7元。

知道1.7元表示多少钱吗?
生:生:11元7角
师:请观察这两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1.71.7,单位不一样。

,单位不一样。

师:都是1.71.7,单位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看来单位很重要呢。

,单位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看来单位很重要呢。

师:现在没有单位了,你能用涂色或在数直线上表示出1.7吗?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

生:汇报 师:两种方法都能够表示出1.71.7。

师:其实,在这条数直线上我们能够找到0、1、2这样的整数,如果把这每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再平均分成十份,那这些新出现的点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想想一下,如果每相邻两个点之间再平均分成10分,就会得到更多的小数,比如:以后我们要学习的黄金小数0.6180.618,,比它数位更多的小数,π=3.1415926=3.1415926,,看来小数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吴正宪点评
李媛老师提问: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是不停的进行筛选,结合北师版的人民币引入新课会不会更贴近孩子的认知?这一次和我们最初的额设计的可以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可能我们侧重点就是让学生去考虑去感知1/10和0.10.1,让学生,让学生建立这样的关系,因此我们我们把很大的比重放在了这一点。

说得好听点就是我们考虑的太深了,说的不好听的话就是我们的航线偏离了脱离了孩子的生活情景,让孩子单纯的去感知到底1/10和0.1是什么样的关系?后来我们就翻看很多资料,由于三年级是初步认识小数,所以他们的起点因该是集中在孩子已有的这个认知水平还有他们的生活经验。

所以说今天我们就串联了孩子非常熟悉的这个测量身高这个情景贯穿始终。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
就是这节课当中虽然我们给了孩子一个非常熟悉的情景引入,而且是贯穿始终。

但是孩子对这个1/10 0.1仍然是老师教的。

吴老师解答:就这个0.1米,是老师说出来的,你们对这个事是怎么想的?你们对这个事是怎么想的?0.10.1米到底是谁出现?这个0.1实质是什么?他就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我呢就把这个一元平均分成了十角,这个1角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一。

一角是十角十份里的一份也就是1/10.1/10.这个经验学生有,这个经验学生有,
那我还可以怎样记录呢?除了用十分之一元来记录,还可以怎么记录呢?学生有经验,可能会说出来0.1元,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帮他做一些联系,这点我觉得老师直白没有一点问题。

我自己认为:十分之一和0.1到底是什么关系?十分之一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学了。

他不像北师版,先学小数的元角分,不讲分数,然后再学分数,再学小数。

他是这么一个过程。

人教版教材呢?还是把分数放在了前面来初步认识。

那么有了十分之一的时候,我们除了用十分之一来表示,还有一种方法,老师可以介绍,没有问题,不见得十分之一一定是得从学生那里出来。

因为0.1本身对学生来讲就是新的东西,当然如果能联系元角分的案例,他能够沟通是最好,把它激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得老师说出来。

但关键是要理解这0.1元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重在理解。

谢艳萍老师提问:在我们加上涂色这个环节,就是把情景剥去,让它抽象出来数字1.71.7,你能否在数直线上表示出来,,你能否在数直线上表示出来,其实数直线上还简单,把它抽到正方形上,这一点确实因该是很难的,不知道这样设计是不是有点深?
吴老师解答:其实在教材里教材上呢,它给了一些两位小数,也给了一些整数部分表示实际的数,比如说2.80元,1.35米,那它具体用的时候呢,让学生体会,你看货架上2.5元/0.83元这就是价钱,你的身高1.3米,这是你身高的实际的东西,那这些东西都带有小数点,这就叫做小数,但是这样理解小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只知道带小数点的就是小数,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初步的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所以这时候还没有遇见分数,那一谈到分数的时候,比如说1/101/10,这个好说,我们把,这个好说,我们把1米,米,11元平均分成十等份,这一份就是1/10米,那这事还好说,当有了带小数的时候呢对学生来说显然是难度比较大,那么我们在这出现了,没有关系,但是代小数的理解可不是这一节课可以完成的,他一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后期的,今天下午我要讲小数的再认识(小数的意义),我就在想小数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我们应当从哪开始?因此,我觉得这个代小数出现了没有关系,可以。

但是重点这节课还是要理解十分之几,百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转化成小数。

其实这两类小数呢它已经出现了,这里面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说一说,这不叫越雷池,没关系的。

代小数这个事呢,记住出现没有错,学生体会我们接受,但它一定是一个后续继续学习的过程。

今天有一点挺好的,数计数单位,数计数单位,又没教计数单位,那他知道0.5里面有5个0.1就够了,当有了计数单位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提出计数单位。

这些数计数单位还是不错的。

但是关于这个位置的事呢,还得让学生体验体验,比如说0.1元/0.11元一样吗?一开始的时候能不能不脱离情景呀,元一样吗?一开始的时候能不能不脱离情景呀,就是刚开始学习小数,就是刚开始学习小数,就是刚开始学习小数,北师北师版教材,那么好几页始终在元角分,就没有脱离元角分,它没有米,没有抽象。

那这节课呢,抽象出来了,早不早?但是今天我发现这个班还是挺理解的,我不知道所有的班早不早?另外呢?位置的思想为什么要体验呢?你比如说,这个是0.1元/这个是0.01元那个是0.11元能不能让学生体会体会?都是1,站的位置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我倒觉得学生认识小数的时候可以碰到两位小数,你才有冲突,才有讲的滋味才有让学生体验的空间,有条件的班,能不能在这点再拓展拓展。

这是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