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论文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689aa2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9.png)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李才(综述);田作春(审校)【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8【摘要】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疗效已达一个平台,且毒性作用限制了化疗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对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认识逐渐加深,靶向治疗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使药物进入体内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最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正常组织细胞不受影响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多靶点药物等。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urativ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has encountered the platform stage,and toxic effects restri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emotherapy.As the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 level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tumor is gradually deepened , targeted therap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an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ft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r-gery has become the hotspot in the anti-tumor research.The targeted therapy is directed to a specific cancer sites on the cell molecular level,to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drug,and make the drug to combine and interact with specific cancer sites in vivo, so as to eventually make specific death of tumor cells,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cells.The commonly used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include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anti-angiogenesis drugs, multiple-target drugs etc.【总页数】3页(P3313-3314,3315)【作者】李才(综述);田作春(审校)【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心胸外科,海南三亚 572000;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心胸外科,海南三亚 5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王淑云;孙玉萍2.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标志物研究进展 [J], 王宇松;吉晓莹;穆楠;王田;赵征3.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李克爱4.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 潘奏成;林云志;郭万成;魏良敏;夏骏5.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宁丽娜;杜敏娟;李立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30c3a2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7.png)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近年来,癌症成为全球的头号健康挑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为突出。
许多研究表明,NSCLC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与分子靶向治疗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NSCLC靶向治疗的进展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特定靶标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放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
对于NSCLC,美国FDA已批准了多种靶向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拉肽)以及PD-1/PD-L1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肺炎奥匹替尼)。
这些药物已经证实在治疗NSCLC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EGFR是NSCLC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约有10%到30%的患者存在EGFR突变。
EGFR抑制剂通过抑制EGFR信号通路的活性,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是目前最常用的EGFR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在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较长的生存期。
ALK融合基因也是NSCLC的重要靶标,约占NSCLC患者的3%到7%。
针对ALK融合基因的抑制剂已经获得FDA的批准,这些药物对ALK阳性的NSCLC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另外,PD-1/PD-L1抗体是近年来NSCLC靶向治疗的新方法。
PD-1和PD-L1抗体通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研究显示PD-1/PD-L1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NSCLC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然而,靶向治疗在NSCLC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许多NSCLC患者出现耐药现象,使得治疗效果变差。
耐药机制包括细胞突变、信号通路重组和免疫逃逸等。
其次,目前已经获得批准的靶向药物主要针对EGFR和ALK突变,而对于其他靶标如ROS1、BRAF、MET和RET,目前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
此外,NSCLC中EGFR和ALK突变的发生率在不同种族或地理区域存在差异,这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扰。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dca5e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8.png)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产翠翠;田静;金艺凤
【期刊名称】《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16(21)3
【摘要】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
因此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抑制剂等,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354-360)
【作者】产翠翠;田静;金艺凤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李萍;马薇;周荣
2.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李萍;马薇;周荣
3.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J], 周建美;鲁琪;沈喻
4.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郭明坤(综述);张帆(审校)
5.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汪俊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043849be1e650e52ea990a.png)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也是在N SCLC治疗中得到肯定的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剂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作为进展期N SCLC的一线方案已显示出其优势。
ECOG4599和AVA I L 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单独化疗比较,贝伐单抗联合标准一线化疗能显著改善非鳞癌进展期NSCLC患者的O S;说明将VEG F抑制剂作为进展期N SCLC的维持治疗很有必要。
5中药5医宗必读6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0此说明恶性肿瘤一旦形成,其显著特点就是大量消耗人体正气,迅速耗气伤阴。
因此,治疗应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机能。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特点是带瘤生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个体化治疗为特色,其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明显优越性。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肺泰胶囊具有补肺益气、化痰消瘀等功用,其前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治疗组PF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提示该药既可改善临床证候,且有控制肿瘤病情发展作用。
总之,维持治疗作为延长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新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重视。
无论是化疗、以靶向治疗作为维持治疗,还是以化疗+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后采用贝伐单抗+厄洛替尼或贝伐单抗单药维持治疗,其目的均是使患者OS更长,生活质量更好。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刘世青,毕建伟(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近年来,很多有关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证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等,此类靶向治疗药物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成为N SCLC巩固维持治疗的主要方法。
1以表皮生长因子为靶点的药物1.1吉非替尼(易瑞沙)易瑞沙是一种专门针对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 I),通过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由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不受患者是否用过化疗药物的影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7d3bc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a.png)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王振亚;马长武【摘要】肺癌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增加。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我国肺癌5年生存率仅8%~10%。
外科切除是可切除的NSCLC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即使是完全性切除后,仍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最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
目前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两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标准方案,但疗效达到一个平台期,总生存率仅仅能提高约4.1%,患者似乎很难再从化疗中进一步获益。
因此,寻找新的有效靶点和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成为了目前肺癌治疗的当务之急。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NSCLC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和主要药物的进展情况。
希望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启示。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作者】王振亚;马长武【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增加。
近30年来,肺癌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肿瘤。
据美国癌症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在2014年出现224210例肺癌新发病例,在男女共患病中患病率居第二位,且159260例患者死于肺炎,占癌症致病死率的27.2%[1]。
肺癌根据其生物学行为临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约占80%~85%。
在我国,6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已为晚期,大多在Ⅲ~Ⅳ期,并且大部分诊断为早期的患者最终也将经历复发与转移。
我国肺癌五年生存率仅在8%~10%[2-3]。
外科切除是可切除的NSCLC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即使是完全性切除后,仍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最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c6637127284b73f24250fe.png)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癌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与单纯的手术组,每组50例,并对化疗组实行非小细胞化疗,并给予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手术前化疗组中有31例患者得以痊愈,生存率是62%,手术组患者中有22例得以痊愈,生存率是44%,术前化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肺癌患者实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并对其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取得不错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21-02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的新增病例达到了120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1]。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的效果较差,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只有4-5月,而一年的生存率只有10%[2]。
现今,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本文将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受的100例肺癌患者实行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并对其进展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癌症患者100例其中男77例,女21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605岁。
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前的化疗组、单纯的手术组全部患者都有明确的细胞学以及病理学依据,患者在年龄、性格以及其他疾病方面没有任何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手术前的化疗组患者实行实行非小细胞化疗,并给予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组的患者实行单纯的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观察与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055e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b.png)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逐渐向分子靶向治疗的方向转变。
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分子靶向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优势。
目前,已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在NSCLC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细胞增殖信号通路靶向药物EGFR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是NSCLC中常见的分子靶标。
根据EGFR的突变类型不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EGFR突变型NSCLC患者通常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反应,经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
除了EGFR以外,ALK的融合突变也是NSCLC中重要的分子靶标。
与EGFR突变相比,ALK融合只在一小部分NSCLC患者中出现,但ALK融合NSCLC对ALK抑制剂的治疗反应非常明显。
一些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和阿雷替尼,在NSCLC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检查点是一种可调节T细胞功能的信号通路,可被肿瘤细胞利用来逃避免疫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是激活T细胞,增强免疫应答,并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
NSCLC患者中PD-1、PD-L1和CTLA-4均是免疫检查点分子靶标。
现在,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已成功用于NSCLC一线治疗,可在治疗晚期的患者中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仅适用于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
三、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NSCLC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作为一个细胞生长和增殖信号通路,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
因此,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治疗药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调节细胞凋亡等机制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但是,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药物在NSCLC的疗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获得广泛应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7e04dbf12d2af90342e653.png)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化疗对晚期NSCLC的疗效已达到平台期,患者很难再从化疗中进一步获益。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领域的热点,对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无论是有效率还是生存期以及生活质量都远远超过当前单纯化疗的水平,又一新的靶点EML4-ALK阳性的靶向药物Crizotinib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肺癌的新的驱动基因EGFR-1、ROS1、mTOR、DDR2、PIK3CA、MEK 等的发现,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开发成功,肺癌的治疗才是真正的走向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新时代。
现对当前晚期NSCLC靶向治疗的现状总结如下。
标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基因;进展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一旦发现,约80%肺癌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并且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
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标准方案,但疗效达到一个平台期,其总体有效率(RR)为25%~35%,至疾病进展时间(TTP)4~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8~10个月,患者似乎很难再从化疗中进一步获益。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领域的热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抗EGFR单克隆抗体以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抑制剂等等。
2009年Jackman 等[1]分析了5项临床试验,旨在研究EGFR和K-RAS突变对晚期NSCLC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有效率还是生存期,TKI都远远超过当前单纯化疗的水平,EGFR突变的NSCLC患者接受TKI治疗的RR达67%,OS约为24个月。
这使我们相信,靶向治疗正在引领肺癌走向真正个体化治疗的时代。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c9c894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5.png)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的异常表达基因之一,因此,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EGFR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EGFR抑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EGFR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以及联合治疗策略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EGFR基因及其与NSCLC的关系EGFR,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关键的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在人体中,EGFR 基因位于第七号染色体上,其编码的EGFR蛋白广泛存在于上皮组织,尤其在肺、脑和乳腺等组织中表达最为丰富。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EGFR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NSCLC细胞常常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或过度表达,这些变化导致EGFR蛋白的持续激活,从而引发细胞的无序增殖和肿瘤的形成。
EGFR突变最常见的是酪氨酸激酶域的突变,这些突变能够增加EGFR 的活性,使细胞对EGFR配体的反应增强,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EGFR作为NSCLC的重要治疗靶点,其靶向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NSCL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单克隆抗体两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或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然而,尽管EGFR靶向治疗在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患者对EGFR靶向药物不敏感,部分患者在初始敏感后会出现耐药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提示我们,对EGFR 及其与NSCLC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仍然是NSCLC治疗领域的重要任务。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d3695c9a300a6c30d229f31.png)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出现,给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带来巨大的临床获益。
本文对2017年现有的EGFR-TKI药物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brings sensitive EGFR gene mutations in clinical benefit for patient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 about existing EGFR-targeted drugs in 2017.[Key words] Non-small-cell;EGFR inhibitors;Targeted therapy肺癌在众多肿瘤疾病中,不仅发病率高、预后不良,而且其起病隐匿、不易察觉,当发现时绝大多数患者已经处于疾病终末期。
2015年流行病学显示,我国肺癌发病例数达73万,死亡例数达61万,可以说是恶性肿瘤之首[1]。
其中约占所有肺癌患者80%~85%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初诊时就已处于癌症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指征,内科治疗成为该类患者首选方式[2]。
鉴于含铂类等化疗方案研究发展及临床应用结果趋于平台,随着2015年精准化治疗这一新兴概念的出现,驱动基因的发现及越来越多靶向药物在肺癌中的应用,肺癌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
EGFR(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一个巨大的跨膜糖蛋白,具有配体诱导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它属于ErbB受体家族,这个家族主要包括HER2/Neu/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3]。
EGFR-TKI 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EGFR-TKI 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77598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5.pn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06 期
91
·综述·
EGFR-TKI 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王莹,朱玉龙 *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其占据恶性肿瘤首位。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
作者简介 :王莹(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呼吸系统疾病。
通讯作者 * :朱玉龙,男,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一步的维持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研究者通过 Meta 分 析 发 现 ,化 疗 药 物 培 美 曲 塞 维 持 治 疗 组 可 提 高 患 者 疾 病 控 制 率,且研究结果提示培美曲塞对延缓疾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以及总生存期(OS)都有极大改善 [7];由此可见,临床治疗晚期 NSCLC 总以化疗为主,而辅以其他治疗,从而综合提高患者疾 病 治 疗 效 果;NSCLC 对 于 放 疗 属 于 中 度 敏 感 的 恶 性肿 瘤 之 一, 它的治疗选择人群较为广泛,且并发症相对较少,被广大医者采 用,放疗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束流调强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三种 [8],其不仅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延长了患者的生 存 期 ,也 改 善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放 化 疗 联 合 治 疗 ,在 众 多 研 究 中 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不论是在延缓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上, 更 体 现 在 总 生 存 期 上 ,但 临 床 工 作 中 也 发 现 放 疗 在 带 来 收 益 的 同时,也困扰着不少患者,放疗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 振,疲 乏,影 响 血 象,更 有 引 起 放 射 性 肺 炎 等 的 不 良 反 应,而 临 床使用化疗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可出现消化功能障 碍 ,骨 髓 抑 制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等 不 适 ,在 临 床 中 寻 求 其 他 的 治 疗 方法,以增强治疗肺癌效果,同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7acbae6dd36a32d737581df.png)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方法呈现个体化趋势,以弥补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临床疗效的不足。
分子靶向治疗目前已成为NSCLC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分子靶向药物对患者有选择性,临床应用中耐受性较好,与放疗、化疗联合能增加其敏感性,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化疗【中图分类号】R7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56-02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bstract】 The current treatment methods for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howed individual trends, enough t o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s efficiency, such as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surgery.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choice, not only for its tolerability, but also for higher response rate and longer survival obtaine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can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olecular targetedtherapy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肺癌在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首位,且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f5bbd69ec3d5bbfc0a7405.png)
T K I 的研 究进展 进行 综述 。 关键 词 :非 小细胞 :肺 癌 ;靶 向 治疗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约 占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的1 2 % , 是恶性肿瘤死亡 的首要原 因。肺癌分为小细胞肺 癌和 非小细胞肺癌 ,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约 占 肺 癌病例 的8 0 % ,其对放 化疗不敏感 ,总缓解 率低 , 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 的治疗主要是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但患者 的总体5 年生存率仍较低 ,晚期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仅为 1 5 % ,严重 威胁患者的生命。对 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 ,其治疗大体 思路为早 期手术治疗,经病理 分型后选择定期复查 、放化疗及 分子靶向药物 治 疗,应遵循个体化 治疗 的原则 。随着分子靶 向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 ,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 性淋 巴瘤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 物解开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的新篇章 ,为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 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E G F R 基 因的突变 、扩增和重排与非小细胞肺 癌发生与预后相关,其相 应的抑制剂亦在临床治疗研究 中取得一定进 展,该篇就根据E G F R — T K I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E G F R 属于e r b B ( H E R ) 家族的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的跨膜蛋 白。 E G F R 酪 氨酸激 酶功 能区 由外 显子第 1 8 2 4 编 码、突变 主要集 中在第 1 8 2 1 外显子 。其中l 9 外显子7 4 7 7 5 0 L e u - A r g . G l u - A 1 a 片段的缺 失和2 1 外显子L 8 5 8 R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类 型,主要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 K I s 治 疗没感性有关者为G 7 1 9 X 突变 ( 1 8 # b 显子 )、L R E A 缺失 ( 1 9 外显子 )和 L 8 5 8 R 及L 8 6 1 Q 突变 ( 2 1 外 显子)。在我 国以l 8 外显子突变和1 9 外显子 缺失多件 ,1 8 和2 t # b 显子突变后肿瘤细胞对E G F R - T K I s 的敏感性增加。 大 量研 究结果表 明E G F R 突变在全球人群 中存在差异,E G F R 突变和 多种 因素有 关,亚裔、非吸烟 、女性 、腺癌 的患者是E G F R — T K I s 治疗 的优势人群 ,在 此人群 中E G F R — T K I s 治疗 有效性可达4 0 % 以上 。I P A S S 研究是首个 比较E G F R 一 I s 吉非 替尼和一线标准化疗 ( 紫杉醇/ 卡铂 方 案 )的I I I 期临床试验,显示吉非替尼单药 比紫杉醇/ 卡铂化疗具有更优 的P F S 、O R R 和生活质量,但 总生存 期相似 。分层分析显示E G F R 突变型 者一线应用吉非替尼的无进 展生存期较化疗组显著延长 ,野生型刚好 相反 。W J T O G 3 4 0 5 研究对 比了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 顺铂治疗E G F R 突变 的晚期N S C L C 患者的疗效,结果吉非替尼的客观缓解率和P F S 均优于化 疗 。N o r t h ~ E a s t J a p a n 研 究入 组 了 2 0 0 例 伴 有E G F R 突 变 的缓 则 ,对 比化 疗方案为吉西他滨/ 顺铂 ,发现对于伴有E G F R 突变的缓则,吉非 替尼的 有效率均 明显优于常规化疗 ,而无进展 生存也达N9 个月 ,较常规 化 疗的5 . 6 个月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 ,对于伴有E G F R 突变 的非小细胞肺 癌选择性人群 ,T R I 在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方面 的疗效是肯定 的,因此 推荐用于一线治疗。 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说明T K I 具有改善总生存的作 用,但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结果会逐渐清晰。 个体化治疗是 医学领域最高 的目标 ,是对每一个患者独特性的最 大化尊重,也是群体治疗 经验基础上 的合理延伸 ,因此随着分子靶向 治疗临床研究的深入,肺 癌的治疗 已经进入崭新 的分子时代 ,而根据 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进 而合理选择合理 的治疗方案实施个体 化治疗必将成为今后肺癌临床治疗的主流 。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4f6d1d50e2524de4187e1c.png)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及空气的污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影响,肺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肺癌又分为了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两种类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据80%以上。
目前随着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长,传统的手术、放化疗难以更好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因此探索更多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分子靶向药物成为目前最大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表皮生长因子【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13-02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target drugs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ng Wei, XueRong.Dalad Banner People's Hospitalof Erdos City, InnerMongolia,Erdos 014300, China【Abstract】Along with the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air pollu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unknown causes, lung cancer has becom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world's tallest malignant tumo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athology, lung cancer is divided into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wo types, includ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0%. Now as the growth of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malignant tumor, the traditional surgery,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to better treatment of pulmonary malignant tumor, so to explore more efficient, low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of small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to become the biggest research hot spot.【Key words】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argeted therap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目前,肺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已居于所有恶性肿瘤之首位,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药物上市,但是预期结果不是特别理想。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44aead64431b90d6d85c71d.png)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为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从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但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耐药性。
结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以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位居首位,肺癌分为两种,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80%以上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1]。
肺癌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放疗、化疗、手术治疗。
肺癌确诊时一般已到晚期,对传统的治疗效果亦不明显,仅有15%的5年生存率[2]。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肺癌的治疗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甚至能够精确到致病的靶点分子。
本文从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靶向药物的种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细胞肺癌的重要靶点为EGFR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过表达,而小细胞肺癌中几乎不表达。
高表达EGFR的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并且预后差。
根据作用机制的作用分为以下两类:1 信号转导通路中EGFR受体抑制剂 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具有络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
肺癌的发病多是由于外显子19的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突变引起的[3]。
应用于临床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1)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就是吉非替尼。
该药通过作用于EGFR受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与传统治疗相比,吉非替尼对肺癌的脑转移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恶心、呕吐,甚至会引起间质性肺炎。
EGFR的突变程度与种族、性别、是否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4],这也就决定了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高度的选择性。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d83775a98271fe910ef9f5.png)
• 1994 •陈文杰,等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0综 述0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陈文杰,李高峰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of non - small cell lung cancerChen W enjie,Li GaofengDepartment o f Thoracic Surger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Tumor Hospital o f Yunnan Province y Yunnan Kunming650118, China.[Abstract】N on- sm 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is o n e of th e m o st com m on causes of death.In recent years,m 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represented by epiderm al gro w 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 e kinases in h ib itors (EGFR- TKIs)has been successfully u tilized in th e treatm en t of NSCLC.However,the efficacy for m o st m 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sw eakened d ue to secondary resistance.This article m ainly su m m arized th 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 e m olecular targetedtherapy aim ing at differen t target spots.【Key words】non-small cell lun g cancer,m 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 ultitarget therapyM odem O ncology2017,25(12) :1994 - 1996【指示性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6fbf23647d27284b7351f5.png)
factor
recep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的细胞信号传导及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其 特点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定向阻断癌细 胞的增殖、转移、信号传导,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 成,破坏癌细胞的新陈代谢[1],故特异性高,不良反 应小,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肺癌靶向治疗涉及肿 瘤细胞生长的多个重要环节,目前研究较为成熟且 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两个作用点,一个是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另一个为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EGFR)。此外,还有最新发现的EML4一ALK。 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三种靶点的研究及进展进行 综述。
MdicⅡZ U”iw船打y,Hj^i 230032,函i起口
Cbr,。P5户。行di起g口“f,lor:LfU
Ro”g—y“,E僻口iZ:加以gy“fi“@g,挖niZ.∞研
cancer
【Abstmct】
has reached
a
Non-small cell lung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O.1~10 mg/kg,采集血清检测发现血VEGF水平
VEGFR抑制剂
明显降低,其中1例获得部分缓解,12例获得稳定, 疾病控制率52%。该试验虽然没有很好的定义抗 血管生成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但证实了贝伐 单抗可以预防肿瘤的发展,甚至可诱导肿瘤的回归。 Sandler等[43做的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试验,将878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ⅢB或Ⅳ期) 分成卡铂+紫杉醇+贝伐单抗(15 mg/kg)组和卡 铂+紫杉醇组,结果显示在卡铂+紫杉醇+贝伐单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92652d551810a6f4248666.png)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进展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引起癌症相关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
近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EGFR、K-ras、EML4-ALK和VEGF等靶点上,并涌现出许多针对这些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
面对日益增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关键在于根据每位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NSCLC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本文将从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治疗,EML4-ALK融合基因的相关抑制剂以及MET为靶点的治疗等方面就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 EGFR EML4-ALK MET【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27-02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最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但有效率仍不理想。
标准含铂双药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仅为25%-35%,中位生存期仅为8一l0个月,1年生存率未超过40%[1]。
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人们把焦点聚向了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的分子靶向治疗上[2]。
肿瘤的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是指借助各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亲和作用的物质将治疗效应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损伤正常组织及细胞。
其大致可分为受体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的阻断剂或拮抗剂、基因靶向治疗、瘤苗靶向治疗和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3]目前已确定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分子有,EGFR,EML4-ALK,KRAS,PIK3CA,MET等[4]近几年FDA已陆续批准多种分子靶向药物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c933c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1.png)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王勐【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1(38)15【摘要】At present, lung cancer is one of the malignant tumors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In China, lung cancer ranks first in terms of mortality from malignant tumors.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over 80% among all lung cancers.Most NSCLC cases are diagnosed in the advanced stage, so medical treatment remains the primary therapy for NSCLC.Over the past 10 years, however, chemotherapy, as a first-line therapy, has failed to progress in terms of curative effects against NSCLC.Since the 1990s, with intensified studies o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wher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tumor angiogenesis became therapeutic targets, some drugs have shown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In the 21st century, research o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has greatly developed, and studies on several novel targeted therapies have provided new modes of treatment for NSCLC.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progres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NSCLC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ree aspects: drugs that target EGFR,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ulti-target antitumor drugs.%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病死率已居肿瘤死亡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以上,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内科治疗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作为靶点的药物为主,部分药物已经在晚期NSCLC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已取得了飞跃的进展,许多新的靶向性治疗研究为NSCLC 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本研究将从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多靶点抗肿瘤药物3个方面就目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总页数】4页(P927-930)【作者】王勐【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天津市肺癌诊疗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天津市肺癌诊疗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J], 肖杨;赵鹏;刘巍2.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J], 刘世青;毕建伟3.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J], 管燕;郭其森4.基于分子影像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 [J], 李洋洋;孙夕林5.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J], 孙浩然;陆录;钦伦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
![探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bb43d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b.png)
探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摘要:肺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癌患者高达85%左右。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讲,临床通过掌握患者突变基因,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本文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其中包括以表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药物、新型抑制血管生长的靶向药物和针对新型单靶点的靶向药物,通过对以上药物研究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据相关研究指出每年因本病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00万之多[1]。
由于本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特异性特征,因此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即晚期,而对于晚期患者来讲可能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因此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化疗的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但是很多患者受多种化疗药物治疗后,生存周期仍然没有超过1年。
随着临床对于肿瘤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指出可以通过分子靶向治疗方法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现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具体见下文。
1.以表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药物表生长因子受体是原癌基因c—erbBl的表达产物,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可达到39%-79%之间,因此临床以表生长因子受体为靶向治疗药物是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治疗药物包括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两种药物。
(1)阿法替尼:本药物是目前研究和应用频率较高的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相关研究中已经显示其对于表生长因子受体的突变型和野生型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同时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关学者将其与一线化疗药物(顺铂和吉西他滨)治疗效果相对比,结果化疗5.6个月之后有48%的患者处于无进展状态,但是对照组(顺铂和吉西他滨)则仅有2%处于无进展状态。
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也指出[3],阿法替尼在保持患者无进展状态具有较好效果,并且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具有可控和可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的重要性。IPASS研究还分析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发现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患者一线接受吉非 替尼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化疗组明显改善o 7|。除此
之外,WJTOG
3405、NEJGSG002、OPTIMAL、
EURTAC、LUX—Lung
3和LUX—Lun96等研究均证明
了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在
中。IMPRESS研究(NCT01544179)是首个前瞻性
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吉非替尼联合化疗(培美 曲塞和顺铂)对比单纯化疗对于一线吉非替尼治疗
后耐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第三代EGFR—TKI AZD9291是一种强效口服的不可逆EGFR抑制剂,
可抑制EGFR-TKI敏感和T790M耐药突变。针对
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并进展的亚洲和西方晚
别为4.8和2。6个月,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也 显著提高。根据突变状态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 示,对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 维持治疗的患者PFS明显长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 但EGFR野生型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患者的PFS较接 受安慰剂的患者没有改善¨¨。因此,对于EGFR基 因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即使一线治疗 时选择了化疗,如果化疗获益,则可以在化疗结束后 万方数据
受4个周期含铂两药方案辅助化疗后,继续接受埃
Society of Clinical
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将埃克替尼与吉非 替尼进行头对头比较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前瞻 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以评价埃克替尼和吉非替 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全球第 一项两个EGFR—TKI之间进行的头对头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埃克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患者的PFS(分
2.EGFR—TKI二、三线治疗:INTERSET研究结
期完全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入组的患者均为免 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或荧光原
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
果显示,在未经选择的晚期NSCLC患者二、三线治 疗中,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疗效相当,而副作用明显 降低哺J。BR21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厄洛 替尼二、三线治疗晚期NSCLC可明显延长患者的
生堡旦生擅苤盍!!!堡生!旦筮j鱼鲞筮!翅垦!也』Q!!!!:』坠!!!Q!垒:!!!:堑:盟!:!
.专题综论.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
石远凯孙燕
【主题词】癌,tH,细胞肺;分子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淋巴瘤激酶 【Subject words】
Carcinoma,non—small cell lung;
成为晚期NSCLC研究的热点。有研究结果显示,
80%以上的中国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明确的肿瘤驱 动基因,并且97%的驱动基因具有排他性,即大部
治疗之前常规进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检测,为
决定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分患者仅存在一种驱动基因。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
(echinoderm
micmtubule—associated protein—hke
4,EML4)
与问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是目前最成熟的治疗靶点。2013年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 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EGFR基因突变 和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诊断治疗指南Hj, 2014年进行了更新。 一、EGFR基因敏感突变 在晚期肺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中,EGFR基因 敏感突变是最早发现的治疗晚期NSCLC的基因靶 点,也是目前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了解最深入的
癌,发病率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19.59%,年新发病例约61万。死亡位居第1位的
也是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4.87%,年死亡病例 约49万,死亡率为37.00/10万…。由于缺乏早期
发现的有效手段,大部分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 了手术机会,全身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治疗
效果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以后,化学药物成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NCT01526928)正在进行¨6|。
对于EGFR—T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患者,在继续 EGFR—TKI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术、放疗等局部治 疗措施,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延缓更换全
身治疗方案的时间,改善生存状况¨川。EGFR.TKI 耐药后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 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 二、ALK融合基因 克唑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小分子ALK和c—Met 双靶点口服抑制剂,通过抑制EMIA—ALK融合蛋 白,阻止ALK激酶区异常激活,达到抗肿瘤效应。
解,35例稳定并维持6周以上,仅有轻度腹泻、疲 乏、皮疹等不良反应015]。dacomitinib与c.Met抑制
例具有ALK基因重排的晚期NSCLC患者,114例患 者每天至少服用400
mg
ceritinib,其有效率为58%,
PFS为7个月;68%(83/122)的患者曾接受过克唑
替尼治疗,ORR为56%,未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
PFS和OS一1。ICOGEN研究是一项针对一线或二
测证实EGFR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2|。这项研究 的结果将在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Oncology,ASCO)年会上公布。 ADJUVANT研究(NCT01405079)以EGFR敏感突变 阳性的Ⅱ~ⅢA期术后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计 划入组220例患者,比较口服吉非替尼2年与顺铂 联合长春瑞滨方案化疗4个周期在术后辅助治疗中 的优劣性。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医学 科学院肿瘤医院组织北京市相关单位启动了一项随 机、对照、开放、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CIWIP, NCT02125240),计划入组300例患者,比较EGFR 基因敏感突变的Ⅱ~ⅢA期肺腺癌患者,在术后接
患者ORR为62%旧…。另一种ALK抑制剂 alectinib,是一种选择性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克唑 替尼无效的ALK阳性NSCLC患者疗效显著(ORR 为93.5%)‘21|。 三、检测的标准化 分子靶点检测的标准化和不同检测单位的检测
剂克唑替尼联合治疗TKI耐药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 (NCT01121575)正在进行中。第三代EGFR抑制剂 CO.1686可作用于EGFR基因突变,尤其是T790M 突变。CO一1686用于经化疗及TKI治疗失败患者的
receptor,EGFR)和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
PFS)明显长于化疗组;而EGFR基因敏感突变阴性
的患者中,化疗组PFS明显长于吉非替尼组"J。由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4.07.00l
此可见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于晚期NSCLC治疗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A110);国家重 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12);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 业科研专项(200902002—1);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 点实验室2012年度阶梯计划(Z121 102009212055);中央保健专项资 金(W2013BJ40);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D14110700020000) 作者单位: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 科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I临床研究北京市重 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石远凯,Email:syuankai@cicams.ac.cn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主要的治疗手段。标准的含铂两药方案一线
一个分子靶点。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会有更多的东 亚患者可以从针对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 中获益。PIONEER研究的结果显示,51.4%没有经 过选择的初治的亚裔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EGFR基 因的敏感突变”o,而在西方晚期肺腺癌患者中仅有
PFS、生活质量以及耐受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提
示EGFR—TKI应当成为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
万方数据
虫堡艘擅苤盍垫!璺生!旦筮堑鲞筮!翅£!也』Q旦型:』!!!垫!璺:!!!:!!,№:!
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正在进行的CONVINCE
进行EGFR—TKI的维持治疗,这将是lar targeted therap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2010年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23/10万,新发
病例为309.3万例,死亡率为148.81/10万,死亡病 例为195.7万例。这其中发病位居第1位的是肺
试验(NCT01719536)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EGFR—TKI埃克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及培
4.EGFR-TKI辅助治疗:RADIANT研究是一 项Ⅲ期临床试验,评价NSCLC患者术后口服厄洛替 尼2年的疗效。该研究计划入组945例I
B~ⅢA
美曲塞维持治疗的头对头研究,旨在回答对于 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与目 前疗效最好的化疗药物一线治疗后再进行维持治疗 的疗效差异。
别为4.6和3.4个月)和OS(分别为14和15.6个 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更重要的
是,此研究对能收集到肺癌组织标本的患者进行了 EGFR基因敏感突变状态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 EGFR基因敏感突变型或野生型患者,吉非替尼组 与埃克替尼组患者的PFS、OS均无差别;吉非替尼 与埃克替尼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型患者的PFS、 OS均优于野生型(均P<0.001)¨o|。提示在二、三 线治疗时,也应该进行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对 于具有敏感突变的患者首先选择EGFR-TKI治疗, 阴性的患者则应该选择化疗,这是未来的趋势。 3.EGFR—TKI维持治疗:EGFR—TKI在晚期 N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地位得到确定的同时, 人们也探索了一线传统化疗后EGFR—TKI维持治疗 的效果。INFORM研究观察了吉非替尼对一线含铂 两药方案化疗后疾病控制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