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汇总大全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由生殖系统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两性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2、(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睾丸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能够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4、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一个受精卵的形成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5、受精卵在经输卵管移入(子宫)的过程中,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约(280)天,约(40)周;
6、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CO2等代谢废物。

7、分娩:胎儿通过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
8.2
1、人的生长发育: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
2、青春期性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3、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8.3
1、如图长骨的结构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
A(骨松质):分布长骨两端,结构比较(疏松);
B(骨密质):主要集中在骨干,致密而(坚硬);
G(骨质):具有承受压力的作用;
C(血管):位于骨膜内,具有营养的作用;
D(软骨层):位于长骨两端,能分泌新的骨细胞,使骨(长长);
E(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F(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能形成新的骨
细胞,使骨(长粗);
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所以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弹性。

3、骨煅烧实验说明骨内含有(无机物);骨的脱钙实验说明骨内含有(有机物);
1、在食物中一般都会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
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更新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含量较多的食物是:(蛋)、(鱼)、(牛奶)等;
(2)(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含量较多的食物是:(马铃薯)、(淀粉)、(米饭)等;
(3)(脂肪):供能物质,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含量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等
(4)(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但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患(夜盲症)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幼儿患(佝偻病);老年患(骨质疏松症);(5)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6)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3、海带、紫菜、带鱼等海产品中含(碘)较丰富,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动物的肝、肉类、蛋类和豆类中含(铁)较多,可以预防贫血症;鲜奶、蛋类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钙),多吃可以预防儿童佝偻病、老年骨质疏松症等;
9.2.1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
腺主要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肝脏)等;
3、牙齿的结构:
A(牙釉质);B(牙本质);
C(牙髓);D(牙骨质);
E(牙冠);F(牙颈);
G(牙根);
4、龋齿的形成,酸性物质先腐蚀(牙釉质),然后腐
蚀(牙本质),最后深入到(牙髓),引起牙痛;
3、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①(口腔):内有牙齿和舌,牙齿咀嚼、舌搅拌食物;
②(咽):食物的通道,无消化和吸收;
③(食道):将食物推入胃,无消化和吸收;最狭窄
④(胃):消化道最膨大部分,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
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⑦(小肠)消化道最长的一段,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⑧(大肠);⑨(肛门);
⑤(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经导管流入小肠;
⑥(胰):分泌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
9.2.2
1、食物的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与肠的蠕动、胆汁乳化脂肪属于(物理性)消化;消化酶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2、填写表格: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排入部位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唾液口腔唾液淀粉酶
胃腺胃液胃胃蛋白酶
胰腺胰液小肠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
肠腺肠液小肠肠淀粉酶、肠蛋白酶、肠脂肪酶
肝脏胆汁小肠无消化酶,乳化脂肪
3、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4、食物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淀粉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脂肪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5、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6、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是:
(1)消化道最长,全长约(5-7)米,利于营养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营养消化吸收的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层上皮细胞构成,易于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4)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
7、食物的吸收
(1)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
(2)小肠:主要吸收的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3)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4)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就可吸收;
8、合理进餐:早、中、晚餐能量分别占(30%)、(40%)、(30%);
9、如图所示:
(1)X代表(糖类)的消化;
(2)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
(3)W代表(脂肪)的消化;
(4)C是(胃);
(5)D是(小肠);
(6)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图中字母
(D)
10、胶囊药物的糖衣(主要成分是淀粉)的作用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被(胃)所消化分解;
10.1
1、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②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的;
③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中间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
④是(红细胞):不透明,呈红色;
2、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无机盐等,还有血浆蛋白和细胞代谢废物;
3、血细胞的形态如图:
①(红细胞):成圆饼状,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含红色(血红蛋白);功能是运输(运输氧),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铁)的蛋白质,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
(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数量过少可能患(贫血);
②(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数量少,能吞噬病菌,
有免疫的作用;体内数量过大可能有(炎症);
③(血小板):体积最小,无(细胞核),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
固的作用;数量过少会(血流不止),数量过多(形成血栓);
4、人的血型:主要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5、血型鉴定,填表
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
A型标准血清不凝集凝集不凝集凝集
B型标准血清凝集不凝集不凝集凝集
6、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1200ml】,就会危及生命;
7、输血时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少量输入,AB型为万能受血者,O型为万能供血者;10、填表
患者血型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
赵B凝集不凝集B、O B、AB
钱A不凝集凝集A、O A、AB
孙AB凝集凝集A、B、AB、O AB
李O不凝集不凝集O O、A、B、AB
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
2、血管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分布管壁特点管内血流速度功能
动脉较深部位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较浅部位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分布广,遍
布全身器官
管壁非常小
仅有一层细胞构成
最慢,只允许红
细胞单行通过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3、如图:写出各个字母代表的血管名称:
a(动脉);b(静脉)
c(毛细血管);
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
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4、人体皮肤下的“青筋”就是(静)脉;注射药物的血管是(静)脉;
5、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的器官,心脏像一台泵,它的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停的循环流动;
6、如图心脏的结构示意图:
①(左心房);②(肺静脉);
③(主动脉);④(右心室);
⑤(瓣膜);⑥(左心室);
⑦(右心房);⑧(上腔静脉);
⑨(下腔静脉);
心脏壁最厚的腔是(左心室)
7、心脏的内部有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
)和(心室)相通。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
相连通,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窒和动脉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8、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9、当血液中含氧较多时,血液呈鲜红色,叫(动脉血);当血液含氧较少时,血液呈暗红色,叫(静脉血);
1、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2、血液循环图1:
(1)如图:A循环是(体)循环;B循环是(肺)循坏;
(2)a、b、c、d代表不同的血管,填写名称:
a(主动脉);b(上、下腔静脉);c(肺静脉);d(肺动脉)
3、血液循环图2
如图:①(肺泡);②(肺动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左心房);
⑥(左心室);⑦(主动脉);⑧(氧、营养物质)
⑨(二氧化碳等废物);⑩(组织细胞);
4、从左心室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5、从右心室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肺)循环就变成了鲜红色的(动脉血);
6、流动脉血的管腔是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等;
流静脉血的管腔是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等;
7、除(肺动脉)流静脉血外,所有的动脉都流动脉血;
除(肺静脉)流动脉血外,所有的静脉都流静脉血;
8、注意: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没有先后之分,在心脏处连在一起;
9、肌肉和静脉注射的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10、体内氧气含量最多的部位是(肺泡),氧气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静脉);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或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动脉);
11、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心率);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叫(脉搏),即动脉脉搏;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儿童心率一般高于成年人;人每分钟的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一样;
12、在血液的(体)循环中,血液对(动脉)脉管壁的侧压力叫(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健康人收缩压为12~18.7Kpa;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健康人舒张压为8~12Kpa。

血压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如:15/10.8Kpa。

13、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为高血压;
14、血压最大的血管是(主动脉);
10.3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如图所示:
①(鼻):呼吸道的起始,鼻腔内有鼻毛和粘液,对空气具有温暖、
湿润、清洁的作用;
②(咽):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开口;
③(喉):发音器官,气体通道;
④和⑤(气管)和(支气管):有粘液和纤毛,对空气杀菌清扫,
形成(痰)将杂物排除体外;
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胸腔内左右各一,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
A、基本的结构单位是(肺泡),数量多,增大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B、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进出;
C、每个肺泡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
(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状态有关。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5、如图所示:
(1)写出甲图中数字代表的名称:
5代表(胸廓);6代表(肺);
7代表(膈肌);
(2)甲图中C过程表示膈肌的状态是(收缩),
此时完成的是(吸气)过程;
甲图中D过程表示膈肌的状态是(舒张),此时完
成的是(呼气)过程;
(3)乙图中A、B、C为膈肌三种不同的状态,当肺
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应处于(C)转态;
6、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通气能力);肺活量是取三次呼气值的最大值,而不是去平均值。

成年人的肺活量大约是(2000-4000ml)。

10.4、5
1、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约为(78%)、(21%)、(0.04%);呼出的气体中,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约为(78%)、(16%)、(4%);结果,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3、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里的气体交换。

吸入的肺泡中的(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血液循环运到全身各处;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细胞
(氧气)
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当动脉血经组织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便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氧气)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5、练习
【1】下图表示血液从a血管流经某结构b,并从c血管流出的示意图,
若a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管内流的是动脉血,则b可能是下列哪种结
构(A)
A.肺
B.心脏.C肾小球 D.肾脏
【2】下图表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淀粉消化的终产物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它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

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a气体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该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
(2)图中②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气体通过③过程进入e后,是以红细胞为载体运输的。

(3)下列选项中,①不可能是(D)A.维生素 B.脂肪酸 C.无机盐 D.麦芽糖
5、总结
(1)呼吸: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
(2)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3)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

是细胞内有机物在多种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分解的过程。

6、人体内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

7、在细胞内,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人体最先消化的糖类来提供能量,如果糖类不足,才消化蛋白质,最后消化脂肪。

其中热价(即放出的能量)最大的是脂肪。

8、人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都是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人体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口腔)、(腋窝)、(直肠)三处,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和37.5℃。

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

其中最接近人体温的是直肠处的温度。

10、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11、人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都是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2、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的200倍,不容易与血红蛋白分离。

所以一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出现中毒症状,轻则头晕恶心,重则昏迷,甚至死亡。

11.12
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将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填图
A(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B(输尿管):输送尿液的器官;
C(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D(尿道):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2)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如图:①是(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血;
②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血;
③是(肾小球):呈球形,是由①分支形成的动脉毛细血管球,
其终端汇合成②;
④是(肾小囊):囊壁分内外两层,均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内层紧贴于③,外层与⑥相连;
⑤是(毛细血管):包裹在⑥外面;
⑥是(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⑦是(集合管):与肾盂相连;
3、尿液的形成过程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
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
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

4、注意:
(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肾动脉流(动脉)血,肾静脉流(静脉)血;(2)肾小球内的液体是(血液);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肾小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有的打√,没有打×)
血液血浆原尿尿液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水√√√√
尿素√√√√
(1)如果尿液中含有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肾小球)发生病变;
(2)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3)人每天大约形成原尿180升,但每天排出的尿液是1.5升,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6、练习:
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

请据图作答
(1)已知D内的液体是尿液,那么B内的液体是(原尿);
(2)C的名称是(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它的作用是(重
吸收作用);
(3)从曲线可看出,甲、乙两人中(甲)患病,该病可通过注射
(胰岛素)来治疗;
7、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含量,保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8、人体将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9、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肺)、(皮肤)、(肾脏);
(1)呼吸系统: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2)排汗: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3)泌尿系统: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为排泄的主要途径;
10、人体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其他物质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排遗);
11、人粪尿中带有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就可以通过水或土壤等途径感染人体,从而引发疾病;可通过高温堆肥、沼气池,生态厕所来处理粪尿;
12.1
1、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虽然量极少,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2、腺体的种类、区别、举例种类区别
举例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唾液腺、胃腺肠腺等各种消化腺,汗腺,皮脂腺
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
垂体(最重要)、甲状腺(最大的)、性腺(卵巢、睾丸)、胸腺、胰岛、肾上腺
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的腺体是:胰腺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如图:4、注意:(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否则会被消化酶消化;(2)呆小症和侏儒症都是身材矮小,但侏儒症智力正常,呆小症智力不正常;
5、糖尿病患者一般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通过体外注射胰岛素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的方式;
6、练习:如图回答问题
(1)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的腺体是[1]垂体(2)若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19%,可能是[4]胰岛
的分泌活动不正
常所致。

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给患者注射胰岛素(3)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主要是由于[5]
卵巢的结果。

名称功能
主要激素分泌异常症
A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
B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
分泌过多:甲亢饮食长期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C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无
D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E 胰岛
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
F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卵细胞无G
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和精子

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如图:
(1)神经元由(突起)和(细胞体)构成;
(2)C是(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结构,里面含有B是(细胞核);
(3)突起分为A是(树突)和D是(轴突);A一般数条,短且分
支较多,能接收神经冲动并传给细胞体;D一般较长,且每个神经元
只有一个;
(4)轴突和树突又称为(神经纤维),其末端细小的分支称为E(神
经末梢);
(5)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
条(神经);
(5)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4、在脑和脊髓中,灰质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内有神经中枢,色泽灰暗;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色泽白亮。

5、脊髓的组成如图:
脊髓位于脊椎骨形成的椎管中,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1)A是(白质):具有传导作用
(2)B是(灰质);位于中央呈蝴蝶状,内有神经中枢,控制一些
(低等的、简单的)生命活动,如(排尿)、(排便)等;
6、脑的组成如图:由(大脑)、(脑干)、(小脑)组成;
(1)①是(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
质)位于表层,又叫(大脑皮层),表面由沟和回增大表面
积,具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神经中枢,是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人的所有感觉
都在大脑皮层形成,如疼痛、冷、热等;
(2)②是(脑干)具有调节(呼吸)、(心跳)、(血压)
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

其受到严重损伤会危及生命;
③是(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