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考试(火电类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评⼯程师考试(⽕电类建设项⽬案例分析)
⽕电类建设项⽬案例分析
⽕电类建设项⽬案例分析
涉及的考试⼤纲及内容概要
涉及的考试⼤纲及内容概要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
⼆、项⽬的产污环节的分析
三、环评重点的确定
四、环境影响识别、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五、⽕电类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内容讲解
内容讲解
案例已知条件:
某热电⼚新建⼯程,建设2台300MW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汽轮机、2台1025t/h亚临界汽包炉,配备五电场静电除尘器及脱硫设施,1座180m⾼的烟囱及2座淋⽔⾯积4000m2的凉⽔塔。

项⽬总投资约为295672万元,建设期为30个⽉,项⽬总劳动定员389⼈。

采⽤连续⼯作制,年运转时数6380⼩时。

本期⼯程基本构成见表1。

表1本期⼯程基本构成
本期⼯程实施后,热电⼚将替代区域部分污染源,污染物变化情况见表2。

表2项⽬实施前后污染物变化汇总表
注:灰渣和脱硫⽯膏均为产⽣量
⼀、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印发<关于加强⼯业节⽔⼯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
《国务院关于酸⾬控制区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国务院 1998.1.12
我国酸⾬控制区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污染控制要求。

1、两控区控制⽬标为:到2000年,排放⼆氧化硫的⼯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有关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环境空⽓⼆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控制区酸⾬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

到2010年,⼆⽓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平以内;城市环境空⽓⼆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控制区降⽔pH值⼩于4.5的⾯积⽐2000年有明显减少。

2、禁⽌新建煤层含硫份⼤于3%的矿井,建成的⽣产煤层含硫份⼤于3%的矿井,逐步实⾏限产或关停。

新建、改造含硫份⼤于1.5%的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煤炭洗选设施。

现有煤矿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分期分批补建煤炭洗选设施。

城市燃⽤的煤炭和燃料重油的含硫量,必须符合当地城市⼈民政府的规定。

3、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外,禁⽌在⼤中城市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电⼚。

新建、改造燃煤含硫量⼤于1%的电⼚,必须建设脱硫设施。

现有燃煤含硫量⼤于1%的电⼚,要在2000年前采取减排⼆氧化硫的措施,在2010年前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氧化硫的措施。

化⼯、冶⾦、建材、有⾊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建设⼯艺废⽓处理设施或采取其他减排措施。

4、酸⾬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第⼀节降低煤炭含硫量
1、限产关停⾼硫煤矿
2、加快发展动⼒煤洗选加⼯
3、限制城市燃料含硫量
第⼆节控制⽕电⼚⼆氧化硫排放
1、燃⽤洗后动⼒煤
2、关停污染严重的⼩⽕电机组,降低发电煤耗
3、严格控制新建⽕电⼚⼆氧化硫排放
4、有效削减现有⽕电⼚⼆氧化硫排放量
5、合理布局电⼚,⼤⼒发展清洁发电技术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
各类热电联产机组应符合下列指标:
⼀、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流既发电⼜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

应符合下列指标:
1.总热效率年平均⼤于45%。

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3600千焦/千⽡时)/(燃料总消耗量×燃料单位低位热值)×100%
2.热电联产的热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件(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中第七条规定: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流既发电⼜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在总热效率和热电⽐两项指标上应符合表3中的要求。

表3常规热电联产的指标规定
本项⽬为常规热电联产项⽬,其年平均全⼚热效率为54.1%,采暖期热电⽐为134%,均满⾜表3中的相关要求。

热电⽐=供热量/(供电量×3600千焦/千⽡时)×100%
⼆、燃⽓—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包括:燃⽓轮机+供热余热锅炉、燃⽓轮机+余热锅炉+供热式汽轮机。

燃⽓—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应符合下列指标:
1.总热效率年平均⼤于55%
2.各容量等级燃⽓—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的热电⽐年平均应⼤于3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禁⽌违规建设13.5万千⽡及以下⽕电机组的通知中关于国家对燃煤⽕电项⽬尤其是13.5万千⽡及以下⽕电机组审批要求的内容;(国务院办公厅
国办发明电[2002]6号 2002-04-15)
⼀、未经国家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违反建设程序,擅⾃审批和开⼯建设燃煤⽕电项⽬。

当前,尤其要严格禁⽌违规建设13.5万千⽡及以下的⽕电机组。

凡未经国家批准在建的13.5万千⽡及以下⽕电项⽬要⽴即停⽌建设,尚未开⼯的项⽬⼀律不得开⼯建设。

对以资源综合利⽤、热电联产、独⽴供电区域、⼯业性试验和新技术⽰范等名义建设的13.5万千⽡及以下⽕电项⽬,需报国家批准。

《关于加强燃煤电⼚⼆氧化硫污染防治⼯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9.29
《燃煤⼆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1.301.
本技术政策的技术路线是:电⼚锅炉、⼤型⼯业锅炉和窑炉使⽤中、⾼硫份燃煤的,应安装烟⽓脱硫设施;中⼩型⼯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它清洁能源;城市民⽤炉灶⿎励使⽤电、燃⽓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

城镇应统筹规划,多种⽅式解决热源,⿎励发展地热、电热膜供暖等采暖⽅式;城市市区应发展集中供热和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替代热⽹区内的分散⼩锅炉;热⽹区外和未进⾏集中供热的城市地区,不应新建产热量在2.8MW以下的燃煤锅炉。

城镇民⽤炊事炉灶、茶浴炉以及产热量在0.7MW以下采暖炉应禁⽌燃⽤原煤,提倡使⽤电、燃⽓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等低污染燃料,并应同时配套⾼效炉具。

逐步提⾼煤炭转化为电⼒的⽐例,⿎励建设坑⼝电⼚并配套⾼效脱硫设施,变输煤为输电。

到2003年,基本关停50MW以下(含50MW)的常规燃煤机组;到2010年,逐步淘汰不能满⾜环保要求的100MW以下的燃煤发电机组(综合利⽤电⼚除外),提⾼⽕⼒发电的煤炭使⽤效率。

电⼚锅炉烟⽓脱硫的技术路线是:
1)燃⽤含硫量≥2%煤的机组、或⼤容量机组(≥200MW)的电⼚锅炉建设烟⽓脱硫设施时,宜优先考虑采⽤湿式⽯灰⽯—⽯膏法⼯艺,脱硫率应保证在90%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正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2)燃⽤合硫量<2%煤的中⼩电⼚锅炉(<200MW),或是剩余寿命低于10年的⽼机组建设烟⽓脱硫设施时,在保证达标排放,并满⾜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半⼲法、⼲法或其它费⽤较低的成熟技术,脱硫率应保证在75%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正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可⾏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
《国家环境保护“⼗五”计划》(环发[2001]210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
根据国发【2005】40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本项⽬建设符合国发【2005】40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

⼆、电⼚运⾏过程中污染环节及污染因素分析
(1)污染环节分析
根据对电⼚⼯艺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燃煤电⼚运⾏时可能产⽣污染物的⽣产环节如下:
l.燃烧过程
电⼚正常运⾏时的燃烧过程主要包括燃煤的粉碎,燃煤在锅炉内的燃烧以及燃烧后产⽣的烟⽓经除尘器、烟道、烟囱排⼊环境空⽓。

在该过程中,可能产⽣烟⽓污染物、锅炉清洗废⽔、灰渣,⼀些机械转动设备,如磨煤机、风机等可能产⽣噪声;锅炉启动及事故排⽓时可能产⽣排⽓噪声。

2.化学⽔处理过程
化学⽔处理过程主要是为电⼚正常运⾏提供⽔质合格的⼯业补给⽔,在该过程中,通过若⼲化学处理过程对原⽔进⾏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主要产⽣⼀定量的酸碱废⽔。

3..燃煤存贮、输送过程
燃煤存贮及输送时,为防⽌煤场扬尘影响环境,需对煤场及输煤栈桥进⾏喷洒或冲洗,从⽽产⽣输煤废⽔。

此外,在不利⽓象条件时,贮煤场可能产⽣扬尘。

4..燃油存贮及装卸过程
该过程中,由于油罐脱⽔及油区冲洗,可能产⽣少量的含油污⽔。

5.发电过程
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如⽔泵、空压机的运⾏,可能产⽣噪声,冷却塔亦产⽣相当量的排污⽔及噪声。

此外,主⼚房内的冲洗可能产⽣相应的冲洗废⽔。

6.除灰渣过程及贮灰过程
除灰渣过程中,将产⽣⼤量的灰渣及灰⽔。

贮灰场在贮灰过程中,若管理不当或在不利⽓象条件下,可能产⽣扬尘。

7.烟⽓脱硫过程
烟⽓脱硫过程中,将产⽣脱硫废⽔、噪声及⽯膏。

(2)污染因素分析
电⼚正常运⾏过程中,将产⽣各种废⽓,废⽔、灰渣及噪声。

1.废⽓污染物
废⽓污染物存在于锅炉燃烧产⽣的烟⽓中,主要的废⽓污染物为SO2、NO2及烟尘。

2..废⽔污染物
废⽔主要有化学酸碱废⽔、含油污⽔、主⼚房冲洗废⽔、输煤系统排⽔、锅炉清洗废⽔、灰⽔、脱硫废⽔及⽣活污⽔等。

其中,
化学酸碱废⽔中的主要污染因⼦为pH、SS及COD;
含油污⽔中的主要污染因⼦为⽯油类;
主⼚房冲洗排⽔中的主要污染因⼦为SS、⽯油类等;
输煤系统排⽔中的主要污染因⼦为SS、挥发酚等;
锅炉酸洗废⽔中的主要污染因⼦为pH、SS及COD等;
脱硫废⽔中的主要污染因⼦为pH、盐类及少量的⾦属等。

⽣活污⽔中的主要污染因⼦为SS、BOD5及COD等。

电⼚运⾏中污染环节及因素见图1。

3.灰渣
灰渣中主要含有各种⾦属氧化物。

4.噪声
电⼚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过程中,将产⽣噪声,噪声范围约为80~108dB(A)。

电⼚运⾏过程中的污染环节及因素见表4及图1。

表4电⼚运⾏中污染环节及因素⼀览表
评价等级
1 ⼤⽓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
经筛选,本项⽬主要⼤⽓污染物为SO2、烟尘和NOX,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经公式:
3 声
⼚界噪声评价范围为⼚界外1m;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址周围居民区。

环评重点
本次评价以现状污染源调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清洁⽣产和⼤⽓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环境空⽓质量的影响情况,再评述采取的环保措施可⾏性和保证性。

本次环评的重点为下列专题:
(1)现状污染源调查
(2)⼯程分析专题
(3)清洁⽣产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专题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专题
(5)烟囱⾼度可⾏性分析
(6)污染防治措施专题
(7)总量控制分析专题
(8)⼚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对本项⽬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物排放分析,并结合同类项⽬的环境影响类
⽐调查,本项⽬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筛选结果见表6。

表6环境影响筛选距阵
注:+代表正影响;-代表负影响;1代表轻微影响;2代表中等影响;3代表较⼤影响。

污染因⼦筛选
通过对本项⽬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确定本项⽬运⾏期的污染因⼦,见表7。

表7主要污染因⼦识别与筛选
燃煤发电⼚项⽬
题⽬:
某市拟建⼀发电⼚,规模为2台功率为600MW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项⽬⼯程总投资55亿元,主体⼯程包括2座1900t/h的锅炉,2台600MW的⽓轮机和2台600MW的发电机。

辅助⼯程包括供⽔系统、灰渣场、除灰系统以及燃料的运输等。

配套⼯程包括⽯灰⽯—⽯膏法烟⽓脱硫系统和烟⽓脱氮装置。

项⽬主要废⽔为冷却塔排污⽔,废
0.40t/h,烟⽔产⽣量600t/h,其余废⽔基本不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S0
2
尘排放量0.21t/h,NO
折合成N02排放量0.80t/h。

x
项⽬所地⽓候温和,光照充⾜,年降⽔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寒⼲燥,夏热多⾬,春秋⼲旱突出,全年主导风向ENE。

项⽬选址区位于位于⼭区丘陵地带的矿区,距市区45km,区内⼯业以煤炭、⽔泥为主,区内煤炭和⽯灰⽯资源⼗分丰富。

选址区南0.35km处为A村庄,东北8km为B镇,西偏北约15km为⼀市级森林⽣态系统⾃然保护区,北偏西19km处为区政府,东南约2.1km处为⼀河流,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航运。

问题:
1.该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2.在进⾏⼤⽓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污染情况进⾏预测?(下表为《环境空⽓质量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在进⾏⼤⽓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4.根据当地规划,项⽬选址区属于⼀般⼯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废⽓排放执⾏什么标准?
5.项⽬建成运⾏后⼚界外⽇间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标准答案:
1.该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答:本项⽬总量控制指标包括:⼆氧化硫和烟尘。

2.在进⾏⼤⽓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污染情况进⾏预测?
答:根据S02和N02的排放量计算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8×108m3/h和3.3×109m3/h,项⽬选址区位于⼭区和丘陵地带属于复杂地形,于是根据N02的等标污染负荷确定该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为⼀级,评价范围为16~20km。

因此,进⾏⼤⽓环境影响评价时A村庄、B镇、⾃然保护区和区政府的⼤⽓污染情况都应进⾏预测。

3.在进⾏⼤⽓环境现状监测时只在冬季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答:不合理。

本项⽬⼤⽓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级,对于⼀级评价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监测不得少于⼆期(夏季、冬季)。

4.根据当地规划,项⽬选址区属于⼀般⼯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废⽓排放执⾏什么标准?
答:执⾏《⼤⽓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的⼆级标准。

5.项⽬建成运⾏后⼚界外⽇问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答:不符合要求。

解析:考点分析:
1.该项⽬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根据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包括:S02,烟尘,⼯业粉尘,COD,NH3—N和⼯业固体废弃物。

本项⽬主要的⼤⽓污染物为烟尘、⼆氧化硫、氮氧化物。

2.在进⾏⼤⽓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污染情况进⾏预测?
考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级别确定,评价级别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和选址区的地形情况确定。

具体⽅法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HJ/T2.2—93)或本书案例分析综述——⼤⽓污染型建设项⽬。

注意本项⽬给出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确定评价级别时要选取等标排放量⼤的污染物。

3.在进⾏⼤⽓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考点:⼤⽓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及监测制度要求。

⼤⽓环境现状监测要求主要根据评价级别确定。

⼤⽓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

⼀级评价项⽬,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级评价项⽬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监测。

⼤⽓环境现状监测制度要求⼀级评价项⽬不得少于⼆期(夏季、冬季);⼆级评价项⽬可取⼀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期;三级评价项⽬必要时可作⼀期监测。

4.根据当地规划,项⽬选址区属于⼀般⼯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废⽓排放执⾏什么
标准?
考点:《环境空⽓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根据选址区周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确定。

根据《环境空⽓质量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化区、⼀般⼯业
区和农村地区为⼆类区;依据《⼤⽓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类区的污染源执⾏⼆级标准。

5.项⽬建成运⾏后⼚界外⽇间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考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项⽬选址区350m远处有A村庄,因此选址区周围属于乡村居住的环境。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以居住、⽂教机关为主的区域的标准。

依据《⼯业企业⼚界噪声标准》,以居住、⽂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I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因此项⽬⼚界噪声不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