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
【基本功】超市ABC类商品分析

【基本功】超市ABC类商品分析►商品数据分析最适用的方法莫过于ABC及双ABC分析方法了,采购团队都要会!商品分类的思想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简化我们的工作,同时又能帮助我们清晰的找出问题,20/80法则在商品的分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通常会说20/80法则,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合理状态是30/70,部分甚至是30/80,30/70若进一步延伸就是A、B、C分析,从A、B、C开始事情就有了多种变化,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有很多变数,结合日常的经营指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首先帮助我们认清目前商品结构的状况,明确工作调整方向。
商品结构的标准结构比例为:品种数:10%:30%:60%销售额:50%:40%:10%商品结构与促销品的选择标准商品结构整体推理过程,是一个30/70,30/80被层层剥离、层层分解的过程,在分解过程中特别是在我们推理B类比例结构时有一个30/70到30/80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发生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为了使整个结构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状态。
在B类商品结构上更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B类商品内部进一步细分有三部分商品组成:第一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4.7%,第二部分品种数占比14.7%、销售占比6.3%,第三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9.2%,第一部分商品具有成长为A类商品的潜质,第三部分具有较高增长势头。
这两部分会帮助我们灵活运用促销战略。
由于B类需要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来补充所以在C类中常常会选择新品做促销。
不同的商品结构A、B、C分类中的促销品比例如何呢?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比例情形一:(标准结构)品种数:A:B:C=10%:30%:60% 促销品:A:B:C=30%:40:30%因为B类强大后企业就有了变通的优势,所以在资源配置上给B类商品更多资源倾斜。
A类10%引申出大店(拿3%)吃小店(3%)情形二:品种数:A:B:C=15%:15%:70% 促销品:A:B:C=30%:0:70%A类品种数过多,缺少核心商品,所以应该选择A类商品作促销,A类促销品占30%。
超市绩效评估指标

超级市场营销绩效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为:安全性指标、收益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效率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安全性主要是指通过财务结构来反映的,评估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固定比率、自由资本等。
收益性指标——收益性指标反映超级市场的获利能力。
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营业额达成率、毛利率、营业费用率、净利额达成率、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1、营业额达成率指超级市场的实际营业额与目标营业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额达成率=实际营业额/目标营业额*100%营业额达成率的参考指标是100%-110%之间。
2、毛利率指超级市场毛利额与营业额的比率。
反映的是超级市场的基本获利能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毛利额/营业额*100%毛利率的参考标准是16%-18%以上。
3、营业费用率指超级市场营业费用与营业额的比率。
它反映的是每一元营业额所包含的营业费用支出。
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额*100%该项指标越低,说明营业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越小,超级市场的管理越高,获利水平越高。
营业费用率的参考标准是15%-18%。
发展性指标——发展性指标主要指超级市场的成长速度。
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营业额增长率、开店速度、经营利润增长率、卖场面积增长率等1、营业额增长率指超级市场的本期营业额同上期相比的变化情况。
它反映的是超级市场的营业发展水平。
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额增长率=(本期营业额/上期营业额-1)*100%一般来说,营业额增长率应高于经济增长率,理想的参考标准是高于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效率性指标——效率性指标主要超级市场的生产力水平。
评估的主要指标有:来客数、客单价、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率、商品周转率、交叉比率、每平方米销售额、人均劳效、劳动分配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1、来客数及客单价来客数是指某段时间进入超级市场购物的人数;客单价是指超级市场的每日平均销售额与每日平均来客数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客单价=(每日平均销售额/每日平均来客数)*100%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销售额等于来客数与客单价的乘积。
超市商品组织结构

(2) 商品组合的原则 超级市场商品组合的原则是由主力购物 人群这一目标市场和自选购物方式所决 定的。 ① 日常生活品一次购足原则。
② 经营主力商品原则。
③ 效益第一原则。
3、如何进行商品组合
(1) (2) (3) (4) (5) (6)
按消费季节组合 按节庆假日组合 按消费便利性组合 按商品用途组合 按价格组合 按供应商组合
超市商品组织结构
内容概述
一、商品组合策略 1、商品的分类 2、商品的组合 3、商品群 4、如何进行组合 二、商品组织结构 三、商品组织结构调整依据和方法 四、调整的具体步骤
一、 商品组合策略
意义 有效的进行顾客需求分析、有效的进行商
品选择与组合从而实现三高两低。
1、超级市场商品的分类
刺激性商品群包括 (1)战略性商品 :限量促销 (2)开发的商品:引导消费 (3)特选的商品:量陈
二、商品组织结构的概念
商品组织结构
—— 具有相同属性的商品或具有同一 使用功能的商品,在经营商品中以人为 因素定义的商品组织数量就是商品组织 结构。
1、 商品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分类代码
(3)、多属性分类
所谓多属性分类,是指按多重属性进行大、 中、小、细四个层次的分类。
A、大分类即部门。 B、中分类是按商品特性来划分的
1000 饮料 1001 酒 3401 内衣/裤类
B、小分类是按商品功能、用途、制造方式 或产地来划分。
如:100000 碳酸饮料 100001 果汁 10000饮用水
4、对各细分类单品进行删减 5、画商品陈列配置图 6、对实际陈列进行调整 7、维护
谢 谢!
(1) 按商品特性分类
① 根据销售额比重的大小,商品划分为主力
超市优化商品结构8大指标

超市优化商品结构8大指标1.销售额销售额是衡量超市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最直接的反映超市商品结构优化效果的指标。
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可以提高热销商品的占比,提高超市整体销售额。
2.利润率超市商品结构优化不仅要提高销售额,还要提高利润率。
利润率是超市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可选择更高利润的产品,提高超市整体利润率。
3.销售增长率超市商品结构优化的目的是推动销售增长。
通过调整和引入新的商品种类,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销售额。
销售增长率是衡量超市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4.热销商品占比热销商品是促使超市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的关键。
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高热销商品的占比,可以提高销售额和利润,满足消费者需求。
5.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指超市货物从进货到销售完毕的时间。
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可以减少滞销商品库存,提高货物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货款回笼速度。
6.顾客满意度超市商品结构优化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
优化商品结构可以提供更多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提高超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7.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衡量超市在特定市场范围内销售额占总市场销售额比例的指标。
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高销售额,可以提升超市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8.品牌形象超市商品结构优化还可以通过引入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提升超市品牌形象。
有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超市的竞争力。
总之,超市优化商品结构是通过调整商品种类、品牌和规格,以提高销售额、提高利润率和提升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策略。
以上介绍的8大指标是衡量超市商品结构优化效果的重要指标,对超市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1.商品种类:超市商品种类包括食品、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电器设备等。
其中,食品类是超市最重要的销售品类,通常占据超市总销售额的大部分。
其他品类的销售额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品牌组合:超市通常会提供多个品牌的商品供顾客选择,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品牌组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因素,如顾客偏好、品牌知名度、品质和价格等。
常见的品牌组合有高端品牌、中端品牌和低端品牌的混搭,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商品布局:超市的商品布局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通过将不同类别的商品摆放在不同的区域或货架上,以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和销售额。
比如,将食品类商品集中在一起,方便顾客挑选和比较;将生活用品和家居用品放在一起,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4.季节性商品:超市在商品销售中会考虑到季节性因素。
比如,在夏季,超市会增加冷饮、凉菜等清凉商品的供应;在春节前后,超市会增加糖果、礼品等节日商品的销售。
合理的季节性商品销售策略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额。
5.采购管理:超市商品结构的分析还需要考虑采购管理。
超市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数据,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情况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采购管理,超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6.促销策略:超市为了促进销售额,通常会采取促销策略,包括打折、满减、赠品等。
促销策略是根据商品结构和市场需求制定的,旨在吸引顾客购买促销产品,并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总结来说,超市商品结构的分析是对超市销售情况、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它可以帮助超市优化经营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合理的商品种类和品牌组合、积极的采购管理和促销策略,超市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提高商品销售额。
超市商品结构深度分析指引

超市商品结构深度分析指引一、引言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结构的深度分析对于超市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解析超市商品结构,可以帮助超市有效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定位与策略,提升超市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从商品分类、品类占比、消费趋势等角度,对超市商品结构进行深度分析,为超市经营者提供有益指导。
二、商品分类分析超市商品可以分为食品、家居、个护等多个分类,其中食品占据了超市商品的主体。
分析商品分类的占比情况,有助于了解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盈利点。
1.食品类食品类是超市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生鲜食品、干货调料、酒水饮料等。
其中,生鲜食品是消费者购买频率最高、需求量最大的品类之一,其品质和新鲜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购买决策。
超市应注重提供高质量的生鲜食品,并根据消费者偏好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品种和供应商,做好库存管理和货源保障。
2.家居类家居类商品包括家庭用品、家纺、家具等。
在家居类商品中,家庭用品以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主。
超市应根据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提供多样性、实用性、高性价比的家庭用品,满足消费者的家居需求。
此外,家具和家纺等高价产品的销售也是超市经营的重要一环,超市可以通过提供品质和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3.个护类个护类商品主要指化妆品、洗护用品、母婴用品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个护类商品成为超市重要的盈利点之一、超市应关注消费者对于品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牌和产品,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三、品类占比分析除了理解商品分类的情况外,深入了解不同品类的占比情况,可以帮助超市制定更准确的经营策略和合理的货架布局。
1.高占比品类分析超市的销售数据,找出占据销售额高比例的品类,以及这些品类的销售趋势。
这些品类可能是超市的核心产品,或者是与消费者需求紧密相关的高频消费品。
超市应根据这些品类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进货量和货架陈列策略。
2.低占比品类了解低占比品类的销售情况,有助于超市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调整这些品类的供应量或销售策略。
超市营运常用的7个分析指标

超市营运常用的7个分析指标一、销售数销售数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
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在信息系统中,不仅能知道全店的来客数,也能掌握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
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2、客单价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二、单位面积销售额(坪效)坪效=销售额÷经营面积A、坪效是指门店的销售额与卖场面积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卖场的有效利用程度。
B、坪效是指门店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毛利与卖场货架面积(组数)的比率,也称各大类、小类、品牌的贡献度(销售额贡献度、毛利贡献度)。
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与门店销售额的百分比应与它所占货架面积(组数)成正比,反之应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优化品类结构,努力提高坪效。
超市商品结构调整指南

超市商品结构调整指南一、背景分析目前,随着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超市商品结构调整已成为超市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个合理的商品结构对于提高超市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二、调整原则1.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合理调整商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购物体验。
2.适应市场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超市商品结构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3.优化供应链: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商品的高质量、低成本,提高供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4.多样化和差异化:在商品结构调整中要注重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三、调整方向和策略1.分析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需求变化,找出超市商品结构调整的方向。
2.主打高端品牌:在超市商品结构中增加高端品牌产品,以满足高收入人群对于品质和服务的需求,并提高超市的品牌形象。
3.注重健康食品: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超市可以增加有机食品、无添加剂食品等健康食品的销售。
4.强化特色商品:根据所在地区的特色,增加本地特产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商品,以吸引更多当地居民和游客。
5.引入新潮产品:根据市场趋势,引入一些新潮产品,如零食、养生产品等,以满足年轻人对于时尚和新鲜感的需求。
6.优化商品布局:根据商品销售情况和消费者购买习惯,优化商品布局,将热销商品放置在易于引起消费者注意的位置,提高销售额。
7.加强商品品牌推广:通过营销手段,加强商品品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于特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欲望。
四、执行措施1.定期评估商品结构:定期评估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策略。
2.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高质量、低成本的商品供应,优化超市的供应链管理。
3.培训员工:加强员工的产品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销售技巧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
超市标准货架参数

超市标准货架参数
超市标准货架的参数可以根据具体的超市设计和要求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超市标准货架参数参考:
1. 货架高度(Height):通常在1.8米到
2.2米之间,根据货架所处位置和商品陈列的需要进行调整。
2. 货架宽度(Width):一般在0.9米到1.2米之间,根据超市的布局和陈列需要进行调整。
3. 货架深度(Depth):一般在0.3米到0.6米之间,根据陈列商品的尺寸和超市的要求进行调整。
4. 层板数量(Shelf levels):货架通常由多层板组成,每一层板用于陈列商品。
一般情况下,货架的层板数量在3至6层之间。
5. 层板高度调节(Shelf height adjustment):货架可以设计成具有可调节层板高度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商品。
6. 承重能力(Load capacity):货架的承重能力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和结构,一般要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商品并确保安全稳定。
7. 材料:常见的货架材料包括钢材、木材或塑料等,根据使用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超市标准货架参数可能因不同的超市品牌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设置超市货架时,最好参照相关的行业标准、超市设计规范以及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并结合实际需求来确定货架的具体参数。
超市零食商品组合结构象限

超市零食商品组合结构象限是一种用于分析超市零食商品组合的策略工具。
可以将零食商品按照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1.商品贡献度:这个维度主要考虑商品的销售量、销售额和利润率等因素,以评估每个商品对超市整体销售和盈利的贡献程度。
2.商品竞争力:这个维度主要考虑商品的差异化程度、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口碑等因素,以评估每个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独特性。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将零食商品组合结构象限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
1.核心商品区:这个区域的商品具有较高的销售量、销售额和利润率,同时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独特性。
这些商品是超市的招牌和特色,应该得到更多的货架空间和促销支持。
2.销售驱动区:这个区域的商品销售量较大,但利润率较低,或者竞争激烈,缺乏独特性。
这些商品需要更多的促销和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3.机会商品区:这个区域的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率都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独特性。
这些商品可能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的市场调研和推广。
4.滞销商品区:这个区域的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率都很低,同时缺乏竞争力和独特性。
这些商品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或者考虑淘汰。
通过将零食商品组合划分到不同的区域,超市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商品的贡献度和竞争力,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和商品管理计划。
超市市调的九表、八法、七类、六析

市调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新店的市调,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选址、布局店面、制定商品结构和价格策略,从而有效吸引商圈客流,对应目标客群需求,获得优秀的销售业绩。
对于老店,经常市调也会帮助企业了解哪些品类占比下降,哪些品类销售增长,为什么销售额会增长那么多,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商品结构和价格策略,进而提升本身的竞争力,掌握自己的方向,了解竞争者的动态,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市调专员只是采价那就太失败了,好的市调专员非常关键,需要在市调中采集到多信息,包括:采价、观察货品质量、观察市场畅销产品、观察竞争对手的陈列、观察竞争对手的售卖方法、竞争对手的人员情况、竞争对手的促销等。
但是往往我们的市调不仅难以做到上诉的后四条,而且连最基本的采价也会出现门店调研人员作假,导致数据出错的情况。
那么这是谁的责任?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传统市调的误区。
传统市调容易陷入六大误区:一,形式主义,调研结果并不被决策者所重视及采纳;二,被动调研,如顾客留言本上的顾客反馈意见和商品缺货登记;三,为调研而调研,调研人员应付了事,弄虚作假;四,调研无效果,缺乏执行,不能实际落实改进措施或调整方案;五,调研无分析,缺乏对调研的数据支持,不能从调研数据中准确掌握有效的息;六,调研后无改进措施,找各种理由认为自己无法改善,达不到竞争对手的水平。
由此,本文为大家推荐新店(老店整改)市调九大工具表,介绍八大调研方法,根据七大调研种类,给出六大分析改进意见。
九大市调工具表本文主要介绍各工具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1.经济指标及经济发展趋势调查表经济指标及经济发展趋势调查表主要是帮助企业从宏观经济方面对新开门店有个基本定位。
经济指标及经济发展趋势可以从统计局找到,也可以从当地年鉴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
其中的众多数据里,人均GDP这项指标很重要,可以直接决定在当地开高端超市适不适合。
在我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三个城市是陕西的神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黑龙江的大庆,这些地方人们的高收入完全可以支撑高品质高单价商品的消费,最典型的高端超市就是大庆的庆客隆超市。
超市提升商品竟争力有效的品类升级调整方法

超市提升商品竟争力有效的品类升级调整方法01、品类调整的参考因素一是根据销售数据分析单个品类销售占比以及同比和环比的销售情况,及综合的市场发展需求等客观因素,将销售排在前端的品类、增长比较高的商品品类进行扩大陈列面的调整。
反之,在确保商品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其陈列面积。
二是根据商圈需求和发展不断开拓高端品种,既可以满足部分高端消费客群的需求也可以对其他中端消费者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促进门店客单价的提高。
三是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做好滞销品的清退工作,做好货架商品陈列管理,进一步优化商品的组合陈列和货架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产出比,进而达到货架所摆放的商品就是消费者所喜欢的组合,提升销售、提高顾客对门店的满意度。
四是门店根据面积和商圈建立合理的SKU数:根据顾客需求引进相应的品项以及注重品牌效应。
在保证结构性商品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品项数,确保门店的商品始终在合理良好的状态下运行02、品类优化如何实施1、提高门店负责人对开展品类优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门店负责人需要充分认识到品类管理在经营中的重要性,通过与公司相关部门及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以高效、连续而顺利的商品供应和有效的货架陈列,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主体的需求。
门店只有实施品类管理,才能使经营的品牌和货架的安排达到最大的投人产出比,才能实现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就是消费者所喜欢的、所需求的,吸引顾客购买,从而增加销量,获得利润。
2、根据门店具体状况合理优化品类结构及货架管理。
一些大供应商的品类管理,货架陈列原则主要是按照品类的销量来陈列。
如果按照此方法进行调整,销售确实会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并没有给门店带来更多利润,获得最大利益的只是供应商,而门店将会因此而损失很多通道利润。
因此,门店更多地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商品的销售情况、产生的利润情况、带来的通道利润等综合考虑。
3、进行较为合理有效的数据分析。
品类结构管理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对品类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计划和实施的过程。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

2021/6/21
28
分析
2. 价格带区间值修订。 在价格带的首尾两端分别依次选择
次低价、次高价进行循环计算,直 至价格带区间值小于最低价。 修正后的价格带区间值 =(最高计算 值-最低计算值)/10
实例:修正后的价格带区间值 = (15.8-1.48)/10 = 1.43
2021/6/21
29
分析
2021/6/21
34
分析
理论上讲:每个单品的销售量趋于平 均时,是品项最合理分布的状态,或 者说商品资源最优化。
2021/6/21
35
价格带品项数理论值
品项数理论值=各价格带商品总销量/ 分类单品平均销量。
2021/6/21
36
分析
2021/6/21
37
分析
从上面的曲线图,我们可以 看出一些差异点,这些差异就是 我们商品结构调整的关键点。
决不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遵循原则 1、价格敏感度 (考虑价格带区间临 界商品的提价或者降价
2、品牌集中度 3、供商集中度 4、价格带高端,考虑成箱价或者捆 绑价
2021/6/21
45
小结
通过对价格带的分析,明晰了商 品汰换与引进的方向与思路。这种 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或者新旧更 替,而应先根据商品的价格敏感度, 调整定价不合理的商品,并将其归 集于相应的价格带。
2021/6/21
31
分析
三、相关数据分析
价格带区间确定后,我们可以从系统 中导出各中类商品的每个价格带区间 的销售量、销售额、品项数及必售商 品个数,进行一些基础分析,并绘制 相关曲线。
2021/6/21
32
分析
2021/6/21
33
超市库存结构分析

超市库存结构分析在卖场或仓库中的商品是库存商品----也就是存货量。
要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就应分析库存商品的结构进行分类,方可调整。
一、畅、滞销分类库存商品中有:畅销的二O商品、一般销售商品、滞销商品、未动销商品。
未动销商品:是一段时间内没有销售的商品,可以是三天、一周或二周或一月,不同情况定义不同,区别决定。
未动销商品一旦确定,必须立即处理,事不过夜。
滞销商品:是销售很少的商品,应予在规定时间内淘汰。
有时滞销品可能是花式品种的陪衬,则应把库存量降到最小,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
一般销售商品:要设法分解,即变成畅销品或滞销品。
然后补充新的一般销售商品。
刚进的新品一般定义在一般销售商品内。
二O商品是重点关注:保证不缺货。
特别要分析为什么畅销?畅销品有何特征(价格、款型、品牌等)找到原因就能扩大成果,引导新品发展。
采购部要制定各类商品的管理制度,并把各类商品的分类、定性、处理作为每周、每月必做的日常工作来抓。
二、从销售特征分类人气商品、特价商品、季节(时令)商品、打折商品、反季商品、甩卖商品、正价商品、各类商品卖场都必须有,经理、采购每周在工作计划时,都要沟通设计,把各类商品的品名列出,各类商品的销售方法列出。
一般来说一个丰富的卖场,这些商品应该全有----且陈列、宣传到位、醒目、气氛热烈。
主管每周工作汇报时,应把各类商品准备及销售占比报出来。
三、从商品知名度分类可以分为名牌商品,较名牌品牌、一般品牌、二线品牌、新品牌、无品牌。
根据类别性质不同,应该有各类大致比例分配。
在实际工作中名牌树形象、出销售,但利不高。
较名牌出形象,销售不一定好,利润还可以。
一般品牌、二线品牌是我们采购工作中应加以关注的,因为这些品牌在卖场更新、淘汰快,另一方面,一但市场对路,这种品牌往往销售高、利润高。
新品牌注意试销过程和试销过程中的自身利益保护。
无品牌一般用于人气商品、特价商品、季节商品,一般同类商品中价格较低、质量一般,利润较好,销售较大。
超市如何调整商品结构?

超市如何调整商品结构?以某门店的数据为例,通过品类的“价格带”分析来研究“卖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分布于各品类的商品数应如何组合成合理的“布局”。
案例:某企业某门店某季节(3个月)某中类销售状况。
一、结构分析该门店16.86%的商品贡献了80%的销售额。
因此我们以16.86%作为下限,以20%作为上限。
计算得出该中类商品数的上限和下限(参见上表)。
二、确定价格带1、价格带区间初步计算。
价格带区间值=(单品最高售价-最低售价)/10本例中:价格带区间初步计算值 =(16.90-1.00)/10 = 1.592. 价格带区间值修正。
当价格带区间的初步计算值大于最低售价时,我们会对价格带区间值进行调整修正。
修正的方法是,在价格带的首尾两端分别依次选择次低价、次高价进行循环计算,直至价格带区间值小于最低价。
修正后的价格带区间值 =(最高计算值-最低计算值)/10本例:修正后的价格带区间值 =(15.8-1.48)/10 = 1.433、各段价格带确定。
价格带共分12段,第一段为低于最低计算值;第二段为最低计算值+1×价格带区间值;依此类推,至第十一段=最低计算值+10×价格带区间值;第十二段为高于最高计算值(参见下表)。
4、特例。
在实践中,若我们碰到某类商品的价格排列中出现了较大跳跃比例的明显的两段分布,则可把价格带分为两段,分别以(最高售价-最低售价)/5算出两个价格带区间值(参见下表)。
三、相关数据分析价格带区间确定后,我们可以从系统中导出各中类商品的每个价格带区间的销售量、销售额、品项数及必售商品个数,进行一些基础分析,并绘制相关曲线。
本例中,价格带区间值=1.43。
(参见下表)理论上我们认为,每个单品的销售量趋于平均时,是品项最合理分布的状态,或者说是商品资源最优化的组合。
因此,我们假定中类品项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以各价格带的商品总销量除以中类单品平均销量,得出各价格带品项数的理论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市品类分为大类、中类、小类。许多人在做商品结构调整时习惯从单品入手。但笔者认为做商品结构调整时,大、中、小类缺一不可。即先从大局着眼(大分类),再进入局部(中分类),确定大分类和中分类没问题后,再进入小分类和单品分析。
符合消费环境
A市的B超市位于该市的中心环岛。地段优势自不必说。笔者于晚上7点左右进入该超市,这是该市夜生活开始的时间,也是该超市一天中客流量最大的时候。
该超市入口处沿主通道两侧是几家服装和鞋帽专柜,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这个时间本该是服装成交量最大的时候,但这里却冷冷清清,收银台“晾”在那里,收银员不知去向。
这几个服装专柜的服装挂版和鞋子的出样、款式、质量都属于大路货。由此可见,其目标顾客只能是普通打工者。
这种货色在别的地方可能卖得动,但在F市却基本被判了死刑。A市消费水平偏高,尤其在衣、食、玩方面特别讲究。此外,超市地处繁华地带,毗邻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周围已经形成购物休闲的商圈。因此有足够的客流和强大的增长潜力(店里的食品和生鲜区的客流明显比百货服装区大)。在这种情况下,生意做不起来,只能说明是商品本身出了问题。
这种商品结构对超市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造成货架浪费,压缩了其他品类的陈列空间。二是使这一类别商品的所有供应商的业绩都做不起来,久而久之超市就失去了与供应商议价的优势。更严重的是使合作伙伴慢慢失去信心,各项资源和费用减少投入或不再投入。
另外,该超市的商品价格带不够宽。这是该超市所有品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价位的几乎没有。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
商品结构调整是超市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结构调整是为超市经营服务的。超市只有根据自身情况用活商品结构调整,才能为超市带来不错的业绩。为此,调整商品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又有哪些呢?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一:毛利率指标
因此,这个超市大分类(服饰)的结构已经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势必影响整个门店的销售。
调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经营品种和经营款式。二是放弃该品类的经营。第一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改变经营品种不仅仅关系到一家门店,所以做出改变有一定难度。那么,只有“放弃”这条路是可行的,同时增加其他品类的经营。
以小类中的炒锅为例。D超市的商品构成是这样的:30元以下有9支单品;30~100元有15支单品;100元以上有1支单品。
一般商品构成是这样的:零售价在30元以下的有5支单品;30~100元之间的有10支单品;100元以上的有10支单品。
那么你是否要全盘照搬这一方式呢?倒也未必。你要根据什么来调整你的商品结构呢?
数月后,笔者又来到B超市,发现入口处已经焕然一新,原来的服装鞋帽区改成了小家电生活区。客流量明显增多,营业额也比整改前上升了很多。
品种切忌单一
另一家1000平方米左右的C超市也是由于商品结构问题的问题影响了销售。
以饮料为例。C超市居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品类。这在超市经营中是不符合常规的。有些超市没有健力宝和奥必佳,但一定会有红牛和氨基酸。而C超市竟然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思维”。
毛利率指标首先是确定一个综合毛利率的指标,这个指标的要求是反映超市的业态特征控制住毛利率,然后分解综合毛利率指标,制定比例不同的类别商品的毛利率指标并进行考核。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二:库存商品周转天数指标
库存商品周转天数指标主要是考核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和门店存货的平均周转天数。通过这一指标可以考核采购业务人员是否根据店铺商品的营销情况,合理地控制库存,以及是否合理地确定了订货数量。
笔者认为,要结合你本身的经营定位来决定商品结构如何调整。如果你的经营定位是走中、高端路线(以官员、企业主、白领等为主要目标群体),那么你的商品结构完全可以调整为:30元以下1支单品;30~100元之间9支单品;100元以上15支单品。反之亦然。
在选单品时要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品牌,这样既保证了价格带的宽度,经营方面又有了很强的针对性与侧重点,而且还可以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冲突。
在进入排面单品观察时,发现这两个小类的品牌非常杂。除了味事达、李锦记、金冠园、厨邦等知名品牌外,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品牌合计不下10种,排面琳琅满目,同价位的单品已经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与C超市正好相反,D超市面临的是商品结构臃肿的问题。不用去看商品滞销排行榜就知道D超市已经很久没做过商品淘汰了,或者从未做过。
精选商品拓宽价格带
再来看D超市。D超市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总体印象比较杂乱,问题也很多。从商品结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百货区,衣架这一品类中没有木制衣架,裙裤架也只有一只单品。品类缺失,品种不够丰富,给顾客选择的余地不多。
在食品区,酱油的排面达到10节货架,醋的排面达到3节货架。以D超市的营业面积估算,酱油的货架空间分配应在5节为宜,醋的空间分配应在1节为合理。显然,D超市的货架已经严重浪费。
再看饮料货架,碳酸饮料这一小类中只有百事可乐却没有可口可乐。而且在陈列上,居然用整整一节的货架来陈列一支单品(330ML听装)。开始笔者以为这会不会是促销墙,仔细看过后发现是果汁饮料,茶饮料和水的陈列也几乎都是一样。其他地方没有再做陈列,这就是正常排面了。
原来所有小类的单品和品牌都非常单一,包括规格都不齐全(百事只有330ML听装和1.25L装,600ML瓶装与2.5L装规格的没有)。一个不足1000平方米的超市,它的货架居然宽裕到用一节来陈列一支单品!而且,当时已经进入了夏季,正是饮料销售的高峰期。可想而知,C超市的业绩是什么样的,从中分类、小分类到单品的结构都存在严重问题。
商品淘汰率指标则是由于门店的卖场面积有限,又由于必须不断更新结构,当新商品按照考核指标不断引进时,就必须制定商品的淘汰率指标,一般商品淘汰率指标可比新商品引进率指标低10%左右,即每月低于1%左右。
商品结构调整从自身定位出发
陈声铜
判断一家超市的经营状况可以从很多个方面来进行,以下从商品结构方面为切入点来对超市进行诊断。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三:门店订货商品到位率指标
门店订货商品到位率指标一般不能低于98%,最好是100%。这个指标考核的是,门店向总部配送中心订货的商品与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可供配的接口比例。这个指标的考核在排除总部的其他部门的工作因素后,除特殊原因外,主要落实在商品采购人员身上。到位率低就意味着门店缺货率高,必须严格考核。
如果配送到门店的商品销售率没有达到目标,可能是商品结构、商品布局和陈列量不合理,毕竟配送商品的销售率指标、门店的商品结构、布局与陈列量都是由采购业务部制定。对一些实行总部自动配送的超市来说,如果配送商品销售率低,可能还关系到对商品最高与最低陈列量的上下限是否合理。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四:商品淘汰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