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王芳;叶金波;赵仕蓉;郑春梅;黄垂艳
【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想像疗法等.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偏瘫后肩痛,可以作为常规康复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03
【总页数】2页(P452-453)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痛;肌内效贴扎
【作者】王芳;叶金波;赵仕蓉;郑春梅;黄垂艳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431800;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431800;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431800;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431800;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43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肩关节疼痛是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病率达30%,肩痛常伴有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导致住院时间长、
治疗效果差、功能恢复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于偏瘫肩痛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肌内效贴布最早由日本的Kenso Kase博士创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肌肉骨骼障碍的处理,肌内效贴布由防水弹力棉布,医用亚克力胶,离型材料组成,胶面呈波纹状。

具有140%的拉力,有增加肌力、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等作用。

一次贴扎可持续3~4d。

有几项研究集中应用在中风后患者平衡和
姿态控制[1~3]。

我科采用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
肩痛患者,诊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初发脑卒中患者,一侧肢体偏瘫,经CT或MRI证实,并符合偏瘫肩痛诊断标准。

病例
纳入标准:(1)神智清楚,认知正常,配合治疗;(2)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

排除标准:(1)因颈椎病、丘脑病变等因素所致的肩痛;患有肩关节原发性
疾病;(2)年龄>70岁;(3)伴发心肺肾功能不全或呼吸系统严重感染等;(4)康复训练不配合。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4.93±7.04)岁;脑出血11例,脑梗死19例。

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6.56±7.30)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14例。

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包括:调整血压、血脂、血糖、改善脑代谢、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

针对肩痛,进行宣教避免牵拉患肢。

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
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想像疗法等。

2次/d,40min/次。

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布技术:(1)I字形贴布应用于冈上肌(10%~30%张力),尾部贴于肩胛上角内侧,并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至三角肌,要求跨过肩关节。

(2)Y字形贴布于肱二头肌和三角肌(10%~30%张力),尾部贴于肱骨中段,一条尾沿肱二头肌短头延展至三角肌,另一条尾沿肱二头肌长头延展至三角肌。

(3)I字形贴布从肩关节前部延展至后部覆盖肩关节(10%~30%张力)。

(4)痛点集中部位采用X型贴布(<10%拉力)。

对照组:贴扎模式同上,但贴布无张力,不覆盖关节。

以上贴扎一次持续3d,2次之间休息1d,持续4周,共进行8次贴扎。

1.3 评估方法治疗前、后由同一位康复医师分别对患侧进行评估。

(1)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0~10分之间打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

(2)Fugl-Meyer (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量表,是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平衡、感觉等功能常用量表,选取量表中上肢部分,共33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66分。

(3)改良Bathel指数(Modified Ba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共10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显著性水平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FMA和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Fugl-Meyer和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组别nVAS 治疗前治疗后Fugl⁃Meyer治疗前治疗后Barthel指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307.16±0.995.13±1.67a12.63±1.9916.33±2.35a30.13±6.205 4.16±6.17a治疗组
307.26±1.014.26±0.94ab13.23±2.0720.73±2.54ab31.56±5.7363.16±6.36a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一般认为脑卒中后肩痛与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异常、肩手综合征、软组织损伤等有关。

肩痛通常会导致制动,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患者都会产生抵抗,影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本研究针对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肌内效贴布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疼痛评分下降较安慰剂贴扎组明显,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都有明显提高,结果优于对照组,总体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目前有多项研究都将肌内效贴扎作为治疗方法应用于卒中后肩痛。

然而,肌内效贴对卒中后肩痛的影响仍有争议。

几项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对于缓解肩痛有积极的影响[4],Yen-Chang HUANG[5]设计了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周的贴扎治疗后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而且肩关节前屈、内外旋范围的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证据支持不足[6]。

本文发现,经过4周的肌贴治疗,可以缓解卒中后肩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而且未出现过敏情况。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样本量少,只是研究了短期疗效,未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没有纳入恢复期肩痛的患者,无止痛药物的对照等。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可以作为常规康复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能够有针对性地治疗偏瘫后肩痛,在贴扎的同时不影响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贴扎使用方便安全,操作相对容易。

参考文献
[1] Kim WI,Choi YK,Lee JH,et al.The effect of muscle facilitation using
kinesio taping on walking and balance of stroke patients〔J〕.Phys Ther Sci,2014,26(26):1831-1834.
[2] Bae YH,Kim HG,Min KS,et al.Effects of lower-leg kinesiology taping on balance a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foot drop〔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1):125629.
[3] Yang SR,Heo SY,Lee HJ.Immediat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fixed postural alignment and foot balance in stroke patients〔J〕.Phys Ther Sci,2015,27(11):3537-3540.
[4] Pillastrini P,Rocchi G,Deserri D,et al.Effectiveness of neuromuscular taping on painful hemiplegic shoulder: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J〕.Disabil Rehabil,2016,16 (38):1603-1609.
[5] Huang YC,Chang KH,Liou TH,et al.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A double-
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Rehabil Med,
2017,24(49):208-215.
[6] Grampurohit N,Pradhan S,Kartin D.Efficacy of adhesive taping as an adjunt to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o influence outcomes post-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Top Stroke Rehabil,2015,22(1):7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