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氏联典·钟
(谜材)【姓氏联典·钟】
望居长社;
源自钟离。

指钟姓郡望和源流
千秋士表;
一代人师。

上联:晋代御史中丞钟雅,字彦胄,长社人。

有才志,直法绳违,忠心侍卫天子,以身殉职。

下联:东汉学者钟皓,字秀明,长社人。

以诗律教授,门徙千余人。

前后九辟公府,征为林虑长,俱不就。

李膺叹曰:“钟君至德可师”。

与陈实、荀淑、韩韵称为“颖川四长”
飞鸿舞鹤;
流水高山。

上联: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

东汉末为黄门侍郎,举孝廉,封东武亭侯。

魏受禅,进成品率傅,封定陵侯。

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下联:春秋时楚人钟子期,精通音律,善辨琴。

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之说:“巍巍乎若高山”;志在流水又说:“荡荡乎若流水”。

后来,人们便以“流水高山”或“高山流水”作为得遇知音或知己的典故。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书成舞鹤;
孝足感乌。

上联:钟繇。

下联:宋钟伷,性至孝,父丧尽哀,有群乌鸣墓前,人名其墓曰“感乌堂”
感乌孝足;
舞鹤书成。

同上
诗书悦性;
山水知音。

上联:钟皓。

下联:钟子期
颍川世泽;
诗书家声。

上联:南朝梁钟嵘,作《诗品》。

下联:钟繇
颍川世德;
太傅家声。

钟氏宗祠“颍川堂”联
在家敬孝;
为国尽忠。

成都柏合镇万亩梨园村钟家大瓦房“琴墨堂”联。

据钟氏谱牒和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钟姓客家始祖荣昌公率族人入川,因经商致富,在柏合镇始建了这座两千平方米的钟家祖屋。

荣昌公有六子,后演变成了六大房,于是在祖堂外两侧扩建6处,由此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如今在钟家大瓦房中仍居住有钟姓族人15房共60多人,成为十分罕见的客家民居典型。

在钟家大瓦房的祖堂正中挂有“琴墨堂”的匾牌
联苑称圣手;
艺坛号全才。

上联:清代廪生钟云舫,活动于清末同治、光绪间,四川江津人。

长期从教,工诗文辞。

尤以联语名于后世,被誉为“长联圣手”。

著有“振振堂集”。

下联:清代女文化名人钟若玉,字文贞,号元圃,昆山人。

能诗、工书、善画。

说者谓:“其诗宗韩柳,字效钟王,画临雀白,闺阁中不易得之全才也。

”见《中国画史人名大辞典》
颖川列四长;
龙南号一峰。

上联:钟皓。

下联:元代雷州学正钟柔,字元卿,龙南人。

笃学,融贯经史,下笔千言。

晚授于乡,从者数百人,咸悦服,称“一峰先生”。

著有《诸经篡说》等
高山流水第;
舞鹤飞鸿家。

上联:钟子期。

下联:钟繇
颍川家风远;
汀州世泽长。

广东饶平黄冈镇钟氏宗祠联
颖水千年秀;
川流万载长。

广东南雄梅岭山珠玑巷钟氏宗祠联
金生丽水千年秀;
重如泰国万古存。

繁体字“鍾”(钟)姓析字联
颖川名门出大儒;
越国世第仰书家。

上联:钟皓。

下联:唐代书法家钟绍京,虔州人,以擅书法入值皇城阁,诸宫殿题匾,皆出其笔。

后升为皇苑总监。

睿宗时拜为中书令
流水高山怀古调;
秋霜春霭触孺思。

钟近光题江西萍乡城关钟氏宗祠。

上联:钟子期。

下联: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追念,因古代子孙于春秋之季感于时令变化而祭祀祖先
一曲琴音留太古;
八分书法冠群伦。

上联:钟子期。

下联:钟繇
四牧守受成李母;
两夫人媲美王门。

上联:指东汉钟瑾四子。

下联:指晋王浑妻钟氏、其弟王湛妻郝氏
有客去游丞相宅;
无人来访孝廉船。

宋代钟伷题江西龙南关西围屋钟姓宗祠
三年耀武群雄服;
一日回銮万国春。

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钟谟集句联
记室儒臣,掌文章以光上国;
金陵才士,中科甲而隐南山。

上联:南朝齐梁间文学批评家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人。

齐梁间任安国令、西中郎、晋安王记室等职。

所撰《诗品》,品论汉魏以来一百多位诗人的作品,为五言古诗,作了总结。

下联:宋代隐士钟辐,中科甲后隐居不仕
墨沛毫端,擅飞鸣舞鹤之势;
琴鸣指下,赏高山流水之音。

上联:钟繇。

下联:钟子期
荷笼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
恩明谊美,卜子孙奕世其昌。

江西龙南象塘钟姓宗祠“荷恩堂”联。

钟姓历史上出过大学士,立言成书,垂范后世,在龙南有四大派系,分居在象水一带生息繁衍
颍地发祥,山水知音,系本镇平兴事业;
顺源瑞气,鹤鸿书法,支分台岛振家声。

台湾钟氏宗祠“颍川堂”
联。

上联:山水知音,指钟子期听琴的故事;镇平,指本支钟氏是由河南镇平迁往台湾的。

下联:鹤鸿书法,指钟繇
功业焕唐皇,拜相封公,豫省惟吾先祖始;
贤声昭越国,建祠肇祀,古城辟尔后人基。

江西赣州卫府里钟氏宗祠联
章贡水环流,祠建古城潆洄,秀抱鸡心岭;
崆峒峰耸翠,堂开卫湖则列,云垂马祖崖。

江西赣州卫府里钟氏宗祠联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以官为氏。

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钟姓最早的一支即是以官为氏,乃周期乐官钟师后代。

②出自子姓。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后人以居地为氏,单称钟姓。

③出自嬴姓。

周代伯益(亦称大费,古人嬴姓民族的祖先)的后人封于钟离国(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有一部改钟离为钟。

④出自其他民族。

如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又满洲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又当今台湾土著、犹太后裔、拉祜、蒙古、回、畲、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始祖:微子。

迁徙:
钟姓发源于安徽省境,大致在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迁入颍川长社钟姓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以钟烈为开基祖,后成为我国各地钟姓主要来源。

先秦时期的钟姓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从汉代开始,颍川长社一直是钟姓的发展繁衍中心,西晋时,颍川著名隐士钟皓之七世孙钟雅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钟姓入闽始于晋代,亦有迁居浙江者。

东晋亡于刘宋,有钟圣移居上元(今属江苏南京市),钟善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钟贤迁居虔州(今江西赣州),贤子钟朝,因督兵入闽,立籍福建宁化石壁村,此期,还有钟姓一脉南迁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以后散居湘、鄂各地。

钟雅的七世孙钟屿为避侯景之难,徙居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

南朝末年,有陈国伏波将军钟士雄,史称其为“岭南酋帅”。

岭南,指五岭以南,即今
两广与越南北部一带,这说明钟姓亦在此期植根于此间少数民族中。

唐初,有将佐钟德兴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福建。

唐代,钟姓还分布于今山西、四川、广东之广州,安徽之合肥等地。

五代以至宋元,北方兵连祸结,钟姓族人,除部分散居全国各地外,大部聚居于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梅州、潮州、兴宁等地。

明初洪武年间,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陕西等地。

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梅州钟沐芳,偕妻子儿女渡海赴台,立业台湾。

清嘉庆年间以后,闽粤两地的钟姓人又渡过台湾海峡和南海,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谋求生存,遂使钟姓人的势力达到了大陆以外。

如今,钟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西、四川、广西、湖南、浙江等省为多。

目前钟姓人口列全国第五十六位。

郡望:
颖川郡秦置。

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以北的地区。

竟陵郡秦置,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

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阳等地。

堂号: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

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

”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

”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

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

清早起来以后,像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

其他的我不知道。

”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

他不说姓名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侯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

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

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

”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颍川堂据《钟世三修族谱》云:“钟氏系出商微,历年数百,经世数十,而至气公家于豫之颍川,是气公为颍川之始祖也。

”钟氏都把气公列为第一世祖,故颍川为钟氏发祥之地,“颍川堂”堂号源此。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竟陵。

②自立堂号:敬爱、大宗、知音、忠孝、至德、宝溪等。

字辈:
江苏靖江钟氏字辈:成宪宾廷,锡泽树勋,荣永休昌,允隆祥瑞。

山东滕州钟氏字辈:文武世家,以汝继承,懋昭令德,永延昌明。

四川邑中钟氏原字辈:应景善远虔,里叔永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

续字辈: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

再续字辈: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四川内江钟氏字辈:高山德俊,世守传芳。

元会衍庆,贻呈有光。

兰胜桂发,凤兆麟祥。

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四川江津钟氏字辈: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

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四川某支钟氏字辈:元能毓奇寿,荣钟正兴发。

芳名应远兆,福大万年有。

先人家道训,族众喜气洋。

建勋立业旺,齐献增国强。

颍川源流地,闽汀武平居。

修谱乃廷凤,毅密刚察裕。

子文启汝志,豪华富贵昌。

亿代传祖德,功禄永安康。

勤学高贤士,俊杰振伦常。

继承需诗礼,吉祥同天长。

四川另一支钟氏原字辈:元盛世为茂,忠训显远久。

毓寿再加增,福大万年有。

续字辈:承继业宏昌,克俭族兴旺。

春催浪涛涌,廉助贤良光。

择捷登科峰,学思定吉祥。

濒传智慧路,永恒序安康。

裕煜笃丹青,繁茂照群芳。

金鹏展翅宇,鸿鹄创辉煌。

功勋振五洲,仁伦流远长。

德孝谦恭让,楷模后世仿。

湖南长沙钟氏字辈: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益阳钟氏原字辈:大海生金,国泰联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

续字辈:世泽广远,
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锡福维钧,宏功允著,荫翼昌义。

再续字辈:敷志能昭敬,方声定启贤。

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传。

修业希名士,怀才会盛年。

高科逢上选,光显焕宗先。

湖南平江钟氏字辈: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

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

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

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醴陵钟氏字辈:正明裕文瑞,开发绍家声。

为善培根本,敦书道义崇。

英贤钦继起,万世庆昌隆。

湖南浏阳钟氏字辈:四维六念万,日明国益青。

源伯锡文福,传书受善名。

学优昭世训,道德振家声。

继绍期宏久,贤能定可成。

湖南湘乡钟氏字辈:昌大文明,贤才蔚兴。

羽仪圣朝,光辅紫震。

诗书继美,先泽维新。

科第承远,湘宁长隆。

湖北利川钟氏字辈:金崇贵铭钟,音良邦华秀,宣应英彦仕,声传万世昌,仁和承景象,义顺兆家祥,懋德昭庭训,怀猷觐国光。

湖北某支钟氏原字辈: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

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续字辈:本友声大志,道显仰昌期。

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

荣名归盛世,美誉重熙时。

丕显辉煌启,贤才作育宜。

秉义建邦治,尊贤立国长。

昂和延寿庆,吉善有绳良。

诗书扬名远,尚武功辉煌,厚培颍川泽,奕叶万年昌。

江西宁都钟氏原字辈:志仲伯叔大,宏金见文明。

续字辈:启发圣人盛德,奇英道达世荣,贤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

再续字辈:承先继前裕,光腾蔚钰国,仕廉杰卓誉,令正庆昭传。

江西兴国钟氏字辈:祖德绵延远,孙支似绩长。

传家惟孝友,继世有文章。

懋聩昭秦汉,丰功耀晋唐。

调元思越国,赞化仰平阳。

智勇宏谋济,明良庶事康。

勋猷标宇宙,品望重乡邦。

正直清仁让,端方笃敬庄。

修齐崇治道,节义迪前光。

允协捞谦吉,旋占祝履祥。

融和联族谊,谆睦叙伦常。

宗法千秋在,嗣徽万载芳。

颍川垂厚泽,奕叶庆荣昌。

江西靖安钟氏字辈:子孙永昌,宗先福长。

顺龙有庆,发荣万方。

江西瑞金钟氏原字辈:应景善远虔,里叔允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

续字辈: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
运会长。

再续字辈: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浙江鄞县新江钟氏字辈:一德贻昭穆,家齐全百福。

懿修法圣功,大雅崇儒朖。

伦克尚尊亲,行能敦作肃。

学高世可经,道裕容咸淑。

祖述得英材,孙绳勤茂毓。

嘉谟永乃传,吉兆承天禄。

浙江遂昌高棠钟氏字辈:国成世泰,邦奠朝熙。

德建功扬,恩崇庆锡。

名人:
钟子期,传为春秋末楚国樵夫。

名徽,字子期。

马鞍山(今湖北汉阳境南湖、汉水间)人。

随其父隐居山中,以打柴为生。

懂音律,知乐理。

据传,楚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伯牙在晋(都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为官,来楚国聘问后,取道水路返晋。

适逢中秋,船停汉水边,深夜鼓琴,抒发胸臆,或志在高山,或意在流水。

钟子期路过听其琴声,深解其意,伯牙大为惊讶,赞为知音。

两人结为兄弟,相约来年中秋仍在原地相会。

不久,钟子期积劳病死。

为不负约,死前嘱家人将其葬于汉水之滨,以待伯牙。

次年伯牙重来,久等不见,上岸寻找才知子期已死。

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坟前抚琴祭奠后,取出腰间佩刀割断琴弦,将琴摔碎,从此不再抚琴。

相传琴断之处即今武汉汉阳区西、汉水南岸的琴断口。

现在武汉汉阳区龟山尾的月牙湖畔有古琴台(—名伯牙台),是后人为纪念伯牙、子期的友谊而筑的。

钟离春,战国齐宣王王后。

无盐(今山东东平)人。

传其相貌丑陋,四十岁不得嫁,但才华出众,素有大志,自荐入宫,陈述齐国危难四点,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促成齐国大治。

钟繇(151-230),汉末、三国魏书法家。

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

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世称钟太傅,卒后谥成侯。

钟繇师法曹喜、蔡邕、刘德踦等人的书法,擅长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一定研究,其书以隶入楷,风格古朴,自然天成,享誉极高,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无墨迹传世,今有古临本《荐季直表》,刻帖《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传世,其中《荐季直表》毁于民国。

另外,《上尊号碑》、《受禅表碑》亦相传为他所书。

钟会(225-264),三国时魏国将领。

字士季。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出身名门。

钟会有才干,精通玄学。

魏齐王正始年间,由秘书郎迁中书侍郎。

正元二年(255),毌丘俭作乱,钟会从大将军司马师东征,迁黄门侍郎。

甘露二年(257),都督扬州诸军事诸葛诞反,从大将军司马昭讨之,被委以腹心之任。

出谋划策居多,时人比为张良。

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三年(262),司马昭欲大举伐蜀,朝臣多以为不可,会独赞成。

被任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四年,统10余万人,与邓艾、诸葛绪分3路进军。

蜀将姜维等合兵守剑阁,钟会攻之不克,赖邓艾取道阴平,先攻下成都,蜀亡,会乃得继续前进。

蜀主将姜维归降。

钟会进位司徒,忌邓艾功名,密告邓艾有反状。

咸熙元年(264),艾被收捕。

钟会独统大军,威震西土。

后钟会谋反,部将不愿反者发动兵变,钟会被乱兵所杀。

钟嵘(约468-约518),南朝文学批评家。

字仲伟。

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

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

《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钟传(?-906),唐末割据者。

洪州高安(今属江西)人。

初以州兵镇压王仙芝部起义军,并乘机攻占州县。

王仙芝部将柳彦璋攻克抚州(今属江西)而去,他遂即入据抚州,被任为刺使。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据洪州(今江西南昌),被任为镇南军节度使,并封为南平王,盘据江西达三十年。

钟相(?-1130),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利用宗教组织农民,主张“等贵贱,均贫富”,二十多年间得到周围数百里农民拥护。

建炎四年(1130),溃兵孔彦舟部窜扰鼎州(治今湖南常德),他率众起义,保卫家乡,占十九县,众至数十万,被推为楚王、年号天载(一作天战)。

焚毁官府寺庙及豪富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
卜祝,分地主豪绅的财富给农民。

不久遭孔彦舟袭击,被俘遇害,所部由杨么领导继续斗争。

钟嗣成(约1279-1360),元戏曲家、散曲家、目录学家。

字继先,号丑斋,河南开封人,后寓居杭州。

青年时期曾追求功名不达,便隐居发愤编剧作曲。

编有《寄情韩诩章台柳》等杂剧7种,散曲多首,文集多卷,但多已散失,唯传于世者,仅《录鬼簿》一书。

该书辑录元代散曲作者小传152人,著录作品400余种。

采用以人类书的著录编次方法,对作者及其作品予以简介和评证,实为记录一代戏曲作品的专题目录,创戏曲专题目录之先河。

钟惺(1574-1624),明文学家。

字伯敬,号止公,又号退谷、退庵,湖北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

授行人,出使过四川、山东、吴地。

性爱山水,所至必游,“游必足目渊渺,极升降萦缭之美”。

万历四十二年至万历四十六年期间,他与谭元春互相切磋,共同商定评选了《古诗归》十五卷,《唐诗归》三十六卷。

书出后,影响甚大,“承学之士,家置一编”。

万历四十四年,官南部时,“僦奏淮一水间,闭门读书,笔其所见”,名曰《史怀》。

晚年逃于禅。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卒。

著作有《隐秀轩集》、《毛诗解》、《史怀》、《钟伯敬先生遗稿》,并辑有《诗归》、《明诗归》、《名媛诗归》等。

钟天纬(1840-1900),清末翻译家。

字鹤笙,上海金山亭林镇人。

同治十一年(1872)入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后任职山东机械局翻译馆。

光绪六年(1880)到欧州考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

返国后,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数十种,包括与英国人傅兰雅等人翻译的许多英文科技著作,有《铸钱说略》、《考工纪要》、《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等。

著有《刖足集》,撰有《格致说》、《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中西学术源流论》等,为国内最早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者。

钟云舫(1847-1911),清末文学家、楹联家。

名祖棻,别号硬汉、铮铮居士,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人。

早年中秀才,补廪后,在江津县城设馆授徒,历20余年。

他学识渊博,博览经史百家之书,工诗文、
词曲,尤擅对联。

一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

清光绪年间,江津县令朱锡藩颟顸贪婪,他撰写对联予以嘲讽,传遍城乡。

朱对他恨之如骨,欲加迫害,被迫远走成都避祸,创作对联《锦江城楼》,烟云满纸,悼古伤今,一时传诵四川。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江津县令武文源构陷他与举人张泰阶,将他二人解押到成都质讯,拘禁于待质所,前后约两年。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在狱中创作《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共1612字,气势恢宏,离奇惨淡,对仗工整,用典贴切,享誉当时。

后有人怜其才,为之辨冤,他才得以恢复自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回到江津,编校其撰写的诗、文和对联,辑成《振振堂集》,8卷,在江津两次印行。

该书收有对联多达1850副,且有不少长联。

还著有《招隐居传奇》二卷,将各种鸦片烟具赋以人物形象,亦庄亦谐,寓讽于戒。

宣统二年(1911)正月,在江津去世。

其他钟姓名人有民间传说人物钟馗;春秋末楚国乐尹钟建;东汉学者钟皓;三国魏将领钟毓;南朝梁学者钟岏,齐诗人钟宪;唐大臣钟绍京;五代南唐画家钟隐;明学者钟珹;清将领钟和、钟岳,书画家钟若玉等。

近当代钟姓名人有民主革命烈士钟明光,解放军将领钟期光、钟汉华、钟赤兵、钟伟,制导系统工程专家钟山,电工专家钟兆琳,植物学家钟观光,畜牧专家钟博,医学家钟惠澜,教育家钟天纬,民俗学家钟敬文,台湾作家钟理和、钟肇政,诗人钟祺,电影评论家钟惦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