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解析】 该题看似考查熏衣草的区位条件,实质是运用 整体性理论解决问题。熏衣草的生长发育乃至死亡,是地理 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结合题干要求的“优势自然条件”不难 得出结论。
【探究点一点拨】 ◎探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 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是地理环境两大特征之一。 ◎认知——结合具体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变化特 点,说明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表现是近年高考试题 的趋向之一。 ◎关键——把握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以 及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原理,是理解整体性表现的基 础。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 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 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例1 [2010·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 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 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 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 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 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 变化?为什么?
地理生活研究 关爱生命——勇敢面对自然灾害 【背景材料】 材料一 中科院研究显示,祁连山冰川“入不敷出”已近20年,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平均一年流失10亿立方米,相当 于一个北京密云水库。由此推断,祁连山面积在2平方千米左 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 可以勉强支撑到21世纪50年代以后。 材料二 长江源头姜根笛如 冰川、尕恰迪如冰川变化图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西南侧的各拉丹冬雪山。参与的水 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2)冰斗(角峰)、冰碛地貌(冰碛湖)。 (3)河水补给逐渐减少,湿地减少,地表裸露,生物多样性减 少。 (4)整体性。 【解析】 第(1)题,长江源于唐古拉山,由于长江最终入海, 所以长江源头的冰川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从冰川的沉 积与侵蚀角度分析。第(3)题,冰川萎缩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 影响可从对河流、植被、生物等角度分析。第(4)题,结合题 干信息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了一系列要素的改变, 反映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改变,是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
第三,掌握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 ①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有些相似。 ②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其海拔高度和 所处纬度。山体所在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山体 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山顶与山麓 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③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低,海 拔高;纬度高,海拔低;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另外,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 比关系,具体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 纬度高,雪线海拔低。还有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 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 探究点二 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布判断时 必须掌握的“三方面”
第一,明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区别。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 性规律判断应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 带相比较,主要比较自然带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延伸方向等, 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第二,掌握判定地带性规律的方法。 判定地带性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而言, 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 陆的自然带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 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1、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 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 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和黄河、渤海等信 息判断图示区域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根据图中不同年代海岸 线的分布和推进方向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的特点。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黄河挟带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 高原地区。第(2)题,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气象 灾害是暴雨、洪涝等。联系黄土高原的土质、植被分布、地 形特点及暴雨、洪水对地表的强烈侵蚀等,分析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泥沙经流水搬运至河口地区沉积。
【解析】 1.A 2.B 3.A 4.B 第1题,主要考 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由题干及图可知,此地 为非洲赞比西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 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A项正 确。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树种根系发达,主 要集中在浅层土壤,以便在雨季时快速地从土壤中 吸取水分;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因干季 时水分严重不足,为避免水分过多蒸发和雨季时贮 存更多的水分,此地树种叶片小且硬,树干粗大且 皮厚,故B项正确。
习题
[2011· 重庆卷]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1~4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 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 该河段( )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4.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和 差 异 性 规 律
考情报告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 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 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点评】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反映了地理环境各组成 要素间的内在必然联系,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 表现。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 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 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 的变化。
熏衣草是多年生耐寒花卉,品种粗放,易栽培,喜 阳光、耐热,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盐碱,但无法忍受潮 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结合图8-2,新疆伊犁河谷地形 成熏衣草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夏季炎热干燥 ②种植经验丰富 ③充足的水源 ④土地 租金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命题视角】 视角1:冰川的分布、作用和冰川地貌。 视角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冰川消融的原因及后果。 视角3:雪线变化的因素。 视角4:水循环和水平衡、河流的补给。 【尝试命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及姜根笛如冰川、尕恰迪 如冰川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冰川在前进和萎缩过程中会塑造出的地表形态有哪些? (3)两图对比,姜根笛如冰川(图中)、尕恰迪如冰川(图左)发 生了萎缩。试简要分析长江源头冰川萎缩后对当地自然环境 的影响。 (4)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的融化,进而影响到气候、水文 和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 点?
(2)A
【解析】 第(1)题,可采取排除法,左侧与中间的 山高度一致,因此A错误;山地植被下面都是森林, 而且两侧山坡自然带的海拔基本相同,所以与迎风 坡、背风坡、距海远近无关。第(2)题,右图中的各 月降水都在200mm左右,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所以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雨林植被。
【探究点二点拨】 ◎探点——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区环境特 征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水平地带性差异和垂直地 带性差异,是地理环境两大特征的另一表现。 ◎认知——运用比较法,从自然带的类型、延伸 和更替方向、影响要素等方面了解地理环境的差 异性。 ◎关键——明确主要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 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是认知环境差异的 前提,其中各区域的气候特点是形成自然带差异 的基础。
例2 [2011·江苏卷]图8-3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 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A 【解析】 与北坡相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大,故自然 带丰富。 【点评】 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多少取决山地所在 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发 育的数量越多,反之越少;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 数量越多,反之越少。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当地的 水平自然带一致。
第3题,主要考查了赞比西河的水文特征,赞比西 河上游流经高原,水流缓慢,河道多弯曲,沿河 沼泽广布;中游河段峡谷较多;赞比西河流域地 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 故选A项。第4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景观差异的 因素,图中20°纬线西岸为热带荒漠景观,其成 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及在沿岸寒 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东岸为热带草原景观,是在 信风带和赤道低压交替控制及沿岸暖流作用下形 成的;两岸处于同一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是相 同的;都位于沿海;所在地形都以高原为主,地 形差异较小。
图8-4中左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迎风背风 D.距海远近 (2)图8-4右图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种植被 类型之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