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段落,感受环境的恶劣。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段落,感受环境的恶劣
一、揭题导入
1.(课件柳树)大家看,这是什么?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
①你知道哪些有关柳的成语或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现代作家陈忠实也写了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板贴:青海高原一株柳齐读。
读课题时你想强调什么?为什么?
青海高原(是的,强调这株柳树生长的地方)
一株(只有一株,独一无二的一株,不是成片的)
3.同学们,你了解青海高原吗?让我们一起来看资料。
请xxx来为大家读一读。
4.了解了青海高原,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青海高原一株柳你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是啊,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的青海高原,为什么偏偏长出一棵柳呢?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悟神奇
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这是本课的生字词。
出示词串:
(1)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开始。
第二遍我们反过来,女生第一行,男生第二行。
谁想再来读一读一、二两行?第三行谁来试试?最后两行XX你来。
(2)相机理解词语。
大家读得都很准确,老师再来看看大家的词理解得如何?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抽词,指名解释。
广袤无垠艰苦卓绝铁铸虐杀
(3)指导书写“韧”
3. (1)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请同学们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一组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组写了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
——恶劣板书:环境恶劣
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独特外形独特
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顽强的毅力与韧劲精神顽强
(2)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环境恶劣(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
过渡:课文从环境恶劣、外形独特、精神顽强等三个方面具体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
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4.在作家陈忠实的笔下,这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
最能概括的一句话。
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A、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B、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追问:能表现出这株柳树的特点和作家的写作意图吗?)
在交流中学生明确文中最能概括的一句话是:
指名读句子,理解“望而生畏”。
再读,读出你的敬畏。
师评:我体会出了神奇,但还没到望而生畏的地步。
谁再来试一试?
我听出了你的敬畏之情。
5.对比两段,突出神奇:
文章的开篇,作者这样说,出示:
齐读。
咱们来比较这两段话的异同点。
首先说一说相同点。
(都是说一株柳)
不同点
(1)比较一:“极其平常、神奇”矛盾吗?为什么?
作者巧用对比,作用是衬托,突出柳树的神奇。
(2)比较二:“在平原在水边”和“在青海高原上”。
这是突出柳树生长环境的不同,引出下文。
三、精读“神奇”,感悟韧劲。
(一)神奇之一:生长环境
1.这一株柳生长的地方不是平原,不在水边,而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是它的神奇之一。
这株柳生长在怎样的青海高原上?自由读课文3、4两小节。
画出描写青海高原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出示:
2.请大家看,置身于青海高原,一眼望见的便是——指句段(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走了许久许久,看到的依然是——(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抬头仰望,只看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目力所及,只有(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以及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
面对这样的青海高原,你有什么感觉?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表达。
(荒无人烟、荒凉、死气沉沉)
3.咱们来把这种荒无人烟、悲壮荒凉的感觉送入这首改编的诗当中。
(配乐)自己试一试。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连绵的
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
起伏的原地
看不到
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简洁而开阔
也异常的苍茫
指名读。
男生齐读。
4.看着这样的青海高原,作者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悲壮、苍凉)
5.古典边塞诗词你读过吗?老师这里也有几首,谁来读一读?出示边塞诗词:
6.每当我们吟诵起这些诗篇,我们心中总会涌起——悲壮、苍凉。
让我们也通过朗读来感受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吧!
男女生分别齐读这两段话。
(二)过渡:在如此苍茫、悲凉的青海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株大柳树,你是什么感觉?(惊讶、激动、疑惑、敬佩)
1.作者的这种感觉在文中是怎么表达的?谁来读一读?出示:
“哦”是个很普通的语气词,但却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当它表示疑问、惊讶的时候读第二声,我们一起来这句话。
2.看着这株高大粗壮的柳树,我们的内心会和作者升腾出一个巨大的疑问--出示句子:
第1组齐读。
第2组齐读,读出你们的惊讶。
一起来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全班齐读。
所以说,这是一株——引读。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
3.带着惊讶、疑惑与敬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4.想一想,作者写柳树,为什么用这么多篇幅,写青海高原?
(是的,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写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就是为了突出柳树坚强的品格。
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起的是烘托的作用。
板书:烘托)
四、总结全文
走进青海高原,每个人都感到苍茫、悲凉,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生长、壮大起来,造成一方独特的风景。
这棵柳树长什么样?又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环境恶劣(烘托)
外形独特神奇
精神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