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文言文(28分)
(一)默写(8分)
1.胜败兵家事不期,。
2.,生长明妃尚有村。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夫战,。
(二)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上文选自《》,作者是(人名)。
(2分)
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8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本文选自,编者是(人名)。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3)再.而衰()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
更①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②杀生之名,乃炽火③使.釜水百沸④,横筱⑤为桥。
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⑥,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
我欲观之。
”
【注释】①更:再,重复。
②当:担当,承担。
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
④百沸:(水)沸腾。
⑤筱:细竹子。
⑥爬沙:本指蟹行,这里指鳖行。
意思是艰难地爬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
(1)欲烹而食.之()(2)乃炽火使.釜水百沸()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
11.文中主人在说:“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这句话时的真实心理是,从中可以看出主人是个的人。
(2分)
12.这个寓言故事告诫我们。
(2分)
第二部分现代文(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4分)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美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
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
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①蜡烛的发展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
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
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19世纪。
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
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
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
蜡烛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
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
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
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
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③蜡烛的特殊作用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
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
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
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
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的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
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
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
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
..会一直延续下去。
13.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
(2分)
蜡烛的发展历程:→蜂蜡、鲸蜡、蜡油→
14.根据文意,在文中②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
(2分)
①蜡烛的发展②③蜡烛的特殊作用
15.第②部分画线句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6.结尾处画线句中的“也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17.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8分)
使用环境作用
宗教、习俗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
灭
①②
③祝福新人白头偕老
日常生活中④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
你最大。
”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
”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
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gù( )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8.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老高已经替我gù( )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19.选文方框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理由是(2分)
20.选文插叙了一事,其作用是
(2分)
21.画曲线句“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属人物的描写,其作用是:(3分)
(1);
(2)
22.结尾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4分)
(1);(2)
第三部分综合运用(8分)
23、今年是马年,“马”在汉字汉语和中国古代的许多作品中出现得十分频繁,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妈”、“吗”这些例字后,再写出含有“马”字的汉字3个。
答: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马到成功”、“龙马精神”两个成语后,再写出含有“马”字的成语3个。
答:望子成龙、龙马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默写初中课本中有关“马”的不同的两句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一、文言文(28分)
(一)默写(8分)(
6/D
10. B(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9.⑴吃(2分)⑵让(2分)
10.鳖明知道主人用计谋夺取它的生命。
(2分,其中“计”和“之”的解释各1分)
11.我就不信你掉不到锅里,我吃不到你。
(意思对即可)(1分)
言而无信、虚伪、装腔作势的伪君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2.要识破那些伪君子的真面目,看清他们的真实用心。
(3分)
二、现代文(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4分)
13.脂蜡(牛羊脂蜡) (1分)石蜡(1分)
14.蜡烛的燃烧(2分)
15.作比较(1分) 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制成的烛芯的优点。
(2分)
16.不能,因为“也许”表示猜测,意思是说蜡烛的传说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删去,意思过于绝对。
(3分)
17.①生日宴会(1分)②吹熄蜡烛希望梦想成真(大意对即可) (1分)
③洞房花烛夜(1分)④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具有保健作用。
(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8分)
18.雇(2分)
19.……(1分)表示话还没说完(1分)
20.爸爸让我去汇款。
(1分)
表现爸爸盼女成长,学会生存的良苦用心。
(1分)
21.心理描写(1分)
(1)表现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1分)
(2)预感父亲的去世。
(1分)
22.(1)夹竹桃的败落。
(2分)
(2)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2分)
23.略[提示:描写3分,语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