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宁玉华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酸雨、秸秆焚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及生活垃圾造成的尘埃等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
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生物学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环保的教育活动,把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那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有效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尤其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
因此,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体现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将环保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
如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要突出水循环的作用。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再加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外森林可以减缓气候的变化等。
通过上述知识传授,可加强学生对植树造林的意义的认识-----一片深林就是一座水库,从而大大激发绿化祖国的热情,也为下一节课起到了点拨的作用,使学生明白严禁滥砍乱伐树木的重要性。
尽管教材没做具体要求,但是我在讲课时从不会忽略教材里的科学、技术、社会里的所有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这样学生从中了解及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同时,也知道,森林面积可以看成是评价一个国家环境情况的一个标准,进而让爱护花草树木和保护美化环境成为一种义务和责任。
又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时,知识目标指明“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强调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明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白鳍豚面临灭绝的境地,进而请学生想想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白鳍豚。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及责任感,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在学习“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是”时,也可以联系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强调人作为生物圈的一员,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也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一定的数量,保护食物链,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作为人类,我们不仅不能破坏其他生物
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要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避免人为地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即人要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就使学生从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角度理解实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进而认同“宣传爱护植被、绿化我们美丽的城市”的好处与意义。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
生物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又是生物教学的基本。
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在学习“观察蚯蚓”实验时,可事先安排学生自己课下到学校花坛下面的土壤里挖掘蚯蚓,先观察一下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爬行特点。
当实验完毕后告诉学生别忘了将蚯蚓放回大自然中。
这样通过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
环保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强化,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在具体的生活氛围中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感同身受,获得情感与心灵上的真正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例如: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及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
还可以指导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环境,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设计校园绿化方案设计活动,开展校内的植物分类、去社区捡垃圾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同时,更增加学生个体对自身社会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各个班级组织成立“环境监察部”,具体负责学校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如监督学生乱丢纸屑饮料瓶、随地吐痰、攀折花草树木、践踏草坪、破坏树木的行为及校内卫生情况等。
在课内可指导学生将可以回收的垃圾与不可以回收的垃圾归类放置,并将可回收垃圾“处理”后的收入用于奖励生物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使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此外,我校还经常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影像及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班会、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板报、写关于保护环境的小征文等。
通过这些形式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让这种意识时时与现实生活与身边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让环保教育与行动深入进行。
总之,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身为一名生物学教师时刻把保护环境不仅挂在嘴边,还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让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时刻进行下去。
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主人,大家从不同的领域与岗位积极有效地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祖国环境在你我他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清新怡人,干净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