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适合进行抽样调查的是( )
A.调查八年级6班学生的近视率B.调查某学校学生的男女比例
C.调查某省所有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D.人口普查
2.
如图,在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左侧加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分布在右侧,说明( )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B.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C.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D.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羊吃草B.蝌蚪长成青蛙C.北风吹,雁南飞D.钟乳石慢慢变大
4.
滇池经过综合治理,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除了滇池原生螺类重现滇池,还发现三趾滨鹬等稀有水栖鸟种。
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5.
荒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洪固沙,改善环境,这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C.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D.以上三项都对
6.
“蜻蜓点水”描述的是生物的()
A.生长过程B.繁殖现象C.应激性D.新陈代谢现象
7.
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蚂蚁B.酵母菌C.狂犬病病毒D.大肠杆菌
8.
下列两种生物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牛和羊B.狮子和老虎C.七星瓢虫和蚜虫D.马和驴
9.
下列不属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是
A.企鹅喂食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生长
C.梅花鹿求偶争斗D.狮子捕食斑马
10.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B.能运动的机器人
C.能长大的钟乳石
D.能传播的电脑病毒
11.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北风吹,燕南飞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D.葵花向阳
12.
在下列食物链的表达式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成立?()
A.阳光→草→马→虎B.草→鼠→蛇→鹰
C.鼠→蛇→鹰D.鹰→蛇→青蛙→昆虫
13.
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若该生态系统被DDT 污染,则植物体内残留的DDT最多
14.
铁芒萁是一种蕨类植物,在酸性土壤中长势较好,在碱性土壤中很难存活。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此现象相似的是()
A.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B.森林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C.荔枝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
D.雷鸟的体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5.
“地球拓荒者”―地衣常见于旧墙壁、树干或岩石等处,它分泌的地衣酸可以把岩石表面分化形成原始土壤。
在地衣体内共生的两类生物是()
A.蕨类和细菌B.藻类和真菌C.藻类和细菌D.蕨类和真菌
16.
如图表示海洋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四类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丙→甲→丁
17.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岩石层的上层B.大气圈的下层C.水圈D.月球表面
18.
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D.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19.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D.“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2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 )
A.共生B.竞争C.捕食D.寄生
21.
在一个多次使用过农药DDT的生态系统中,存在下面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鱼→鱼鹰,则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可能是( )
A.浮游植物B.鱼
C.鱼鹰D.它们含DDT的量相同
22.
生物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因为生物体具有()
A.生长特性B.繁殖特性C.遗传特性D.适应特性
23.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对照的一个组合是()
A.有光和无光B.高温和弱光C.阴暗和潮湿D.强光和无氧
24.
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城市公园的类型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
鸟类物种数量41526338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迁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
B.森林公园营养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
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
D.山体公园由于生活环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25.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是因为生物圈()
A.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B.有多种珍稀的动植物
C.有各种用之不竭的资源D.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6.
人会排汗排尿、植物会落叶,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进行排泄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7.
学习《生物学》首先要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的基本特征相对应的是()
A.小狗排出粪便——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云雀以昆虫和种子为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D.翻开石头,鼠妇立刻逃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8.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存在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
B.有些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
C.一种生物的减少或灭绝不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有影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9.
蘑菇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人工培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猪粪、牛粪等营养物质。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寄生物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30.
下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食物网中包含食物链()
A.2条
B.3条
C.4条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A.草→虫→蛙
B.鼠→蛇→鹰
C.草→鼠→鹰
3.从食物网所呈现的各种生物看,以下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A.草
B.鼠
C.鹰
4.有关该食物网中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
C.图中各种动物获得能量的总和等于草获得的能量
5.如果有人在该生态系统中捕捉了很多蛇,则一般会导致鼠的变化是()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增加,后逐渐减少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王强和几个同学利用假期对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
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
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
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图中是王强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食物网中共有__条食物链。
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关系建立起来的。
(3)有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鸟类,会造成__的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_______的关系,如果人类随意消灭某个物种,就会破坏_______。
2.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和____总是维持在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部分和_____者。
(2)本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如图装置做了“探究某种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分为甲、乙两侧,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甲盖黑纸板,乙盖玻璃板,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每分钟统计一次甲、乙两侧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做好记录.
(1)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
(2)预测实验统计的第10次甲侧比乙侧的鼠妇数目__.并写出实验结论__.
(3)若是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来做此实验,需要计算全班各小组的平均值,其目的是__.
5.
把世界“装”入瓶中
某校的同学们在学习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时,范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科学家尝试“克隆”地球(生物圈Ⅱ号)的故事,同学们深受启发,开展了把世界“装”入瓶中——制作生态瓶的活动。
请你一起来参与吧。
【备选材料】透明玻璃瓶、不透明玻璃瓶、池塘水、纯净水、金鱼藻、金鱼、河泥、虾米。
【制作过程】
①在选取的玻璃瓶内放入少量河泥后,装入一定量的池塘水。
②放入若干株健壮的金鱼藻后,放入两条金鱼。
③将玻璃瓶进行密封处理后,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
如图是他们制作的生态瓶。
(1)生态瓶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瓶模拟的是______生态系统,其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
(2)该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______。
(3)小明同学认为,将池塘水换成纯净水更好,这样会让该生态瓶维持更长时间,你同意他的做法吗?_____。
请说明理
由:______。
(4)为了增加该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同学们又向其中加入了虾米,虾米以金鱼藻为食,请据此写出调整后的生态瓶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
(5)为使该生态瓶维持更长时间,请写出你的优化建议: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