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物第十章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格振动吸收,在离子晶体、极性半导体中较显著;在元素 半导体中,不存在固有电极矩偶,但也能观察到晶格振动吸 收较弱。实际上,这是一种二级效应,即,红外光的电场感 应产生电偶极矩,它反过来又与电场耦合,引起光吸收。
上节课内容回顾
五种光吸收过程: 1、本征吸收 2、激子吸收 3、自由载流子吸收 4、杂质吸收 5、晶格振动吸收
A
矢保持不变,则原来在价带中的状态A的电子
只能跃迁到导带中的状态B。A与B在E(k)曲线
0
k 上位于同一垂线上,因而这种跃迁称为直接跃
迁。在A到B直接跃迁中所吸收光子的能量与图
中垂直距离AB相对应。显然,对应于不同的k,垂直距离各不相
等。即,相当于任何一个k值的不同能量的光子都有可能被吸收,
而吸收的光子最小能量应等于禁带宽度Eg。由此可见,本征吸收
2.间接禁带半导体中,仍可能发生直接跃迁。Ge吸收谱 的肩形结构的解释,P306,图10.8。
3.重掺杂半导体(如n型),Ef进入导带,低温时,Ef以 下能级被电子占据,价带电子只能跃迁到Ef以上的状态,因而 本征吸收长波限蓝移,即伯斯坦移动(Burstein-Moss效应)。
4.强电场作用下,能带倾斜,小于Eg的光子可通过光子 诱导的隧道效应发生本征跃迁,既本征吸收长波限红移,即弗 朗兹-克尔德什(Franz-Keldysh)效应。
形成一个连续吸收带,并具有一个长波吸收限:
0
hc Eg
1.24 Eg
[m]
因而从光吸收的测量,也可求得禁带宽度。
E B
Eg h
A
理论计算可得:在直接跃迁中,对任何k 值的跃迁都是允许的,则吸收系数与光子 能量关系为:
h A h Eg 1/2,h Eg
0,
h Eg
0
k A基本为一常数。
1 mn*
1
m
* p
EH 13.6eV
mr:电子和空穴 的折合有效质量 EH:氢原子基态 电子电离能
n 1,激子基态能级;n ,为导带底能量。
激子束缚能:激子基态能级与导带底之间的能量差 E 1 。 ex
GaAs中,mr* m 0.06; r 13,则
Ee1x
1 132
0.06 13.6
占据杂质能级的电子或空穴的跃迁所引起的光吸收。
1.中性杂质吸收:
过程I: 吸收光子后,中性施主上的电子 可以从基态跃迁到导带;或中性受主上的空 穴从基态跃迁到价带。
Ec Ed
Ev
a
由于束缚态没有一定的准动量,则电子或空
穴在上述跃迁后的状态的波矢不受限制,可
Ec
以跃迁到导带或价带的任意能级。 h EI , 为连续吸收光谱。
所以 E p h,h / q,则有
Eg
0 Ei
000
111
a
Ge的能带
h Eg
间接带间跃迁所涉及的光子能量仍然接近禁带宽度
q k f ki
间接跃迁为一个二级过程(电子与光子作用,电子与声子作 用),因此其发生概率比直接跃迁小得多,相应的吸收系数也 小。
间 1 103 cm1;直 104 106 cm1
( m )
3、吸收谱:
图10.2 InSb的吸收谱
吸收系数与h或的关系
I x I0ex; 为吸收系数,光在介质中传播1 / 长度时,光
强衰减为原来的 1/ e。 4、吸收边:吸收限附近的吸收谱。
吸收曲线在短波段陡峭上升,是半导体吸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 标志着本征吸收的开始。
5、本征吸收:直接跃迁 间接跃迁
动量守恒
间接带隙半导体中,也存在直接跃迁。
§10.3 激子吸收和其它吸收过程
比本征吸收限波长还长的光子也能被吸收:激子吸收、 自由载流子吸收和杂质吸收。
一、激子吸收 (exciton)
1、光子能量hv<Eg,虽然电子已从价带激发,但还不足以进入导带成为自由 电子,因库仑作用仍然和价带中留下的空穴联系起来,形成束缚态,电子与空 穴间的这种束缚态,称为激子。在激子态中,电子和空穴的相对运动是局域 化的。但整体可自由运动,整体电中性,所以激子的运动不产生电流。
1、本征吸收:电子由价带向导带的跃迁所引起的光吸收。它 是最重要的吸收,又叫基本吸收。
本征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引起光电导。
2、本征吸收限:
h h 0 Eg,
0,0为
本
征吸
收限
。cm
1
100 75
0 :引起本征吸收的最低频率限;
50
0:本征吸收长波限
25
0
hc Eg
1.24 Eg
[m]
0 4 8 12 16
二、直接跃迁
电子跃迁要求满足两个守恒:能量守恒,准动量守恒。
电子的跃迁有光子参与,
当电子的初E、kk''末 k态E波kh 矢/ 分h别c /为k k和k',光光子子的波动量长为,则
对于典型半导体(假定Eg≈1eV),引起本征吸收的光子波长
为:
0 1.24m
光子波矢为:
k
2 0
5 104 cm 1
吸收系数的理论表达式为:
A
h Eg E p
2
h Eg E p
2
h
exp
Ep kT
1
A h Eg E p 2
exp
Ep kT
1
1 exp
Ep kT
0
h Eg E p Eg E p h Eg E p h Eg E p
四、补充
1.直接带隙半导体中,涉及声子发射和吸收的间接跃迁 也可能发生。主要是涉及光学声子,发射声子过程,吸收应发 生在直接跃迁吸收限短波一侧。吸收声子过程发生在吸收限长 波一侧,可使直接跃迁吸收边不是陡峭地下降为零。
自由载流子吸收是二级过程 (伴随光子
和声子)
自由载流子的吸收是它们在同一带内 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引起的,必然伴 随准动量的变化。它是吸收光子引起的跃 迁,但光子动量很小,则只有通过吸收或 发射声子,或经电离杂质中心的散射作用, 才能满足动量守恒。
E~k关系
E
k
导带中自由 电子的跃迁
自由载流子跃迁的另一种类型:
原子间距
电子的波矢在Brillioum区中,线度为:2 / a 108 cm 1,可见:
光子准动量 电子准动量;所以k k,即只有光子参与跃
迁时,电子跃迁前后的波矢不变,称为直接跃迁或竖直跃迁。
E
电子吸收光子产生跃迁时波矢保持不变(电子
B
能量增加)。这就是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为
Eg h 了满足选择定则,以使电子在跃迁的过程中波
第十章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是半导体物理性质的最主 要的方面之一。
• 半导体光电效应是各种光电器件的基础。 • 光学方法是研究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检测材
料参数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十章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本征吸收 激子吸收和其它吸收过程 光电导 丹倍效应和光磁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
子带间跃迁:吸收谱有明显精细结构
P型半导体,价带顶被空穴占据时,引起 光吸收的三种过程:
a V2 V1 b V3 V1 c V3 V2
V1:重空穴带; V2:轻空穴带; V3:自旋劈裂带;
(P312,图10.13)
a V1 b c V2
V3
k 带 Ge间的的价跃带迁中子
图10.12
三、杂质吸收
本征吸收:分为直接跃迁和间接跃迁。本征吸收限:0
hc Eg
1.24 Eg
直接跃迁:只有电子与光子的作用,一级过程,电子跃迁前后
波矢改变很小,可以忽略,所以又称为垂直跃迁。
间接跃迁:电子和光子作用,电子和声子作用,二级过程,电
子跃迁前后波矢改变较大。
无论是直接跃迁还是间接跃迁,都需要满足: 能量守恒
直接带隙半导体中,也存在间接跃迁,
4.83meV,激子束缚能很小,Ee1x
E
。
g
5.激子吸收谱
低温时才能观察到,第一个吸收峰对应光子能量为Eg-︱Eex1︳,n值更大, 激子能级准连续,与本征吸收合并,室温下,激子吸收峰完全被抹掉。
Ec
n1
n2
Eg
图10.9
n1 n2
Ev 激子能级
h
Eenx
激子吸收谱
二、自由载流子吸收
当入射光的波长较长,不足以引起带间跃迁或形成激子时, 半导体中仍然存在光吸收(图10.2),原因:
吸收阈值: Eg EI
(图10.16)
Ec Ed
Ev
c
Ec
Ea Ev
d
对于浅杂质,通常Eg-EI>EI,则: 电离杂质吸收谱在中性杂质吸收谱高能侧。
四、晶格振动吸收
远红外区,光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光吸收。
吸收机理:红外高频光波电场,使离子晶体的正负离子沿相 反方向移动 激发长光学波振动 交变的电偶极矩 其与 电磁场相互作用,导致光吸收。
k 0处的跃迁几率不为零的跃迁,称为允许跃迁。
(图10.4,p300)
某些材料,k 0的跃迁几率为零,称为禁戒跃迁,但其它k值处
直接跃迁允许,这时h h Eg 3 2
直接跃迁吸收 系数与光子能
或
2
或 2
量的关系:
(10.42)
直线
2
2
Eg
h
0
外推可确定Eg
Eg
h
三、间接跃迁
间接带隙半导体:Si, Ge, GaP
Ea Ev
b
一般情况下,电子跃迁到导带中越高能级,或空穴跃迁到价带
越低能级,跃迁几率越小。所以,相应吸收谱主要集中在吸收
限EI附近的吸收带。对于通常的浅能级杂质,电离能EI很小,
中性杂质的吸收谱出现在远红外区。
深能级杂质EI(DL)>EI(SL),则: 深能级中性杂质吸收谱在浅能级中性杂质吸收谱高能侧。
电子、光子和声子共同参与跃迁过程。
能量守恒:h E p E f Ei Eg 动量守恒:h / q k f ki
E
0
S Ef
声子角频率:
:
p
10
13
Hz,E p
p
光子角频率:: 2c / 1015 Hz,E
声子波矢:q: / a 107 cm 1
光子波矢:2 / : 104 cm 1
研究本征吸收的意义:
研究半导体的本征吸收光谱,不仅可以根据吸收限决 定禁带宽度Eg,还有助于了解能带的复杂结构,也可作为 区分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半导体的重要依据。
上节课内容回顾
光吸收:光在电介质中传播时强度衰减的现象,称为光吸收
光子和声子的动能与动量之比较:
光子:动能 h 大,动量h/ 极小;
声子:动能 极小,动量 q 大。 p
c
的物理意义:光在介质中传播距离为 1 时,光的强度
衰减到原来的 1 e 。
➢ 反射率与透射率的关系:
T 1-R
R:反射率 T:透射率
(10.11)
§10.2 本征吸收
一、光在电介质中传播时强度衰减的现象,称 为光吸收
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 将跃迁
(即能量状态改变)
1.不同能带的状态之间; 2.同一能带的不同状态之间; 3.禁带中能级与能带之间。
4.激子的能级
质心运动;
Ec
激子的运动:分为两部分: 电子与空穴的相对运动。
n1
Eg
类似于氢原子中电子与质子在相互库仑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忽略质心运动,由类氢模型,得激子能量( Nhomakorabea子激能子级能与级 导带底Ev 的距离)为:
Eenx
1
2 r
mr* m
EH n2
;
n 1,2,3...... 。
1
mr*
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基础; 光学方法:研究能带结构及特性参数的手段。
➢ 半导体吸收系数:p.293
角频率为 的平面电磁波,沿固体中x方向传播时,电场强度:
E y
E 0
expi
t
nx c
exp
x
c
(10.11)
光强: I ( x ) I e( x ) 0
(10.12)
称为吸收系数: =2
过程II:中性施主上的电子或中性受主上的空穴,由基态跃迁 到激发态,引起光吸收。
所吸收的光子能量=激发态能量-基态能量 吸收光谱为线状谱,不连续。 (图10.15)
2.电离杂质吸收:
电离施主上的空穴或电离受主上的电子, 可以吸收光子跃迁到价带或导带。
特征:对于浅施主或浅受主,这种跃迁对 应的光子能量与禁带宽度接近,将在本征吸收 限的低能一侧引起光吸收,形成连续谱。
自由载流子吸收:自由载流子在同一能带内的跃迁引起的吸收.
吸收谱在本征吸收限长波一侧,吸收系数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大。
n,n 2,n与散射机制有关。
①声学波散射,长波高温时,n=2;低温、短波时,n=1.5。 ②极性光学波散射:n≈2.5; ③电离杂质散射:n≈3~3.5。
如果以上散射机构同时存在,则吸收相加。
上节课内容回顾
1、本征吸收:电子带-带跃迁引起的光吸收。 分为直接跃迁和间接跃迁
2、导致激子产生的光吸收称为激子吸收。
3、Frenkel激子:紧束缚激子,电子-空穴形成电偶极矩。电子-空穴相互距离 与晶格常数相仿。常出现在绝缘体和分子晶体中。
Wannier激子:电子和空穴弱作用,之间距离远大于晶格常数,可用类氢 模型模拟,可迁移,常出现在半导体和绝缘体中。
激子的消失:① 激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② 激子复合 光子或光子+声子
上节课内容回顾
五种光吸收过程: 1、本征吸收 2、激子吸收 3、自由载流子吸收 4、杂质吸收 5、晶格振动吸收
A
矢保持不变,则原来在价带中的状态A的电子
只能跃迁到导带中的状态B。A与B在E(k)曲线
0
k 上位于同一垂线上,因而这种跃迁称为直接跃
迁。在A到B直接跃迁中所吸收光子的能量与图
中垂直距离AB相对应。显然,对应于不同的k,垂直距离各不相
等。即,相当于任何一个k值的不同能量的光子都有可能被吸收,
而吸收的光子最小能量应等于禁带宽度Eg。由此可见,本征吸收
2.间接禁带半导体中,仍可能发生直接跃迁。Ge吸收谱 的肩形结构的解释,P306,图10.8。
3.重掺杂半导体(如n型),Ef进入导带,低温时,Ef以 下能级被电子占据,价带电子只能跃迁到Ef以上的状态,因而 本征吸收长波限蓝移,即伯斯坦移动(Burstein-Moss效应)。
4.强电场作用下,能带倾斜,小于Eg的光子可通过光子 诱导的隧道效应发生本征跃迁,既本征吸收长波限红移,即弗 朗兹-克尔德什(Franz-Keldysh)效应。
形成一个连续吸收带,并具有一个长波吸收限:
0
hc Eg
1.24 Eg
[m]
因而从光吸收的测量,也可求得禁带宽度。
E B
Eg h
A
理论计算可得:在直接跃迁中,对任何k 值的跃迁都是允许的,则吸收系数与光子 能量关系为:
h A h Eg 1/2,h Eg
0,
h Eg
0
k A基本为一常数。
1 mn*
1
m
* p
EH 13.6eV
mr:电子和空穴 的折合有效质量 EH:氢原子基态 电子电离能
n 1,激子基态能级;n ,为导带底能量。
激子束缚能:激子基态能级与导带底之间的能量差 E 1 。 ex
GaAs中,mr* m 0.06; r 13,则
Ee1x
1 132
0.06 13.6
占据杂质能级的电子或空穴的跃迁所引起的光吸收。
1.中性杂质吸收:
过程I: 吸收光子后,中性施主上的电子 可以从基态跃迁到导带;或中性受主上的空 穴从基态跃迁到价带。
Ec Ed
Ev
a
由于束缚态没有一定的准动量,则电子或空
穴在上述跃迁后的状态的波矢不受限制,可
Ec
以跃迁到导带或价带的任意能级。 h EI , 为连续吸收光谱。
所以 E p h,h / q,则有
Eg
0 Ei
000
111
a
Ge的能带
h Eg
间接带间跃迁所涉及的光子能量仍然接近禁带宽度
q k f ki
间接跃迁为一个二级过程(电子与光子作用,电子与声子作 用),因此其发生概率比直接跃迁小得多,相应的吸收系数也 小。
间 1 103 cm1;直 104 106 cm1
( m )
3、吸收谱:
图10.2 InSb的吸收谱
吸收系数与h或的关系
I x I0ex; 为吸收系数,光在介质中传播1 / 长度时,光
强衰减为原来的 1/ e。 4、吸收边:吸收限附近的吸收谱。
吸收曲线在短波段陡峭上升,是半导体吸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 标志着本征吸收的开始。
5、本征吸收:直接跃迁 间接跃迁
动量守恒
间接带隙半导体中,也存在直接跃迁。
§10.3 激子吸收和其它吸收过程
比本征吸收限波长还长的光子也能被吸收:激子吸收、 自由载流子吸收和杂质吸收。
一、激子吸收 (exciton)
1、光子能量hv<Eg,虽然电子已从价带激发,但还不足以进入导带成为自由 电子,因库仑作用仍然和价带中留下的空穴联系起来,形成束缚态,电子与空 穴间的这种束缚态,称为激子。在激子态中,电子和空穴的相对运动是局域 化的。但整体可自由运动,整体电中性,所以激子的运动不产生电流。
1、本征吸收:电子由价带向导带的跃迁所引起的光吸收。它 是最重要的吸收,又叫基本吸收。
本征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引起光电导。
2、本征吸收限:
h h 0 Eg,
0,0为
本
征吸
收限
。cm
1
100 75
0 :引起本征吸收的最低频率限;
50
0:本征吸收长波限
25
0
hc Eg
1.24 Eg
[m]
0 4 8 12 16
二、直接跃迁
电子跃迁要求满足两个守恒:能量守恒,准动量守恒。
电子的跃迁有光子参与,
当电子的初E、kk''末 k态E波kh 矢/ 分h别c /为k k和k',光光子子的波动量长为,则
对于典型半导体(假定Eg≈1eV),引起本征吸收的光子波长
为:
0 1.24m
光子波矢为:
k
2 0
5 104 cm 1
吸收系数的理论表达式为:
A
h Eg E p
2
h Eg E p
2
h
exp
Ep kT
1
A h Eg E p 2
exp
Ep kT
1
1 exp
Ep kT
0
h Eg E p Eg E p h Eg E p h Eg E p
四、补充
1.直接带隙半导体中,涉及声子发射和吸收的间接跃迁 也可能发生。主要是涉及光学声子,发射声子过程,吸收应发 生在直接跃迁吸收限短波一侧。吸收声子过程发生在吸收限长 波一侧,可使直接跃迁吸收边不是陡峭地下降为零。
自由载流子吸收是二级过程 (伴随光子
和声子)
自由载流子的吸收是它们在同一带内 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引起的,必然伴 随准动量的变化。它是吸收光子引起的跃 迁,但光子动量很小,则只有通过吸收或 发射声子,或经电离杂质中心的散射作用, 才能满足动量守恒。
E~k关系
E
k
导带中自由 电子的跃迁
自由载流子跃迁的另一种类型:
原子间距
电子的波矢在Brillioum区中,线度为:2 / a 108 cm 1,可见:
光子准动量 电子准动量;所以k k,即只有光子参与跃
迁时,电子跃迁前后的波矢不变,称为直接跃迁或竖直跃迁。
E
电子吸收光子产生跃迁时波矢保持不变(电子
B
能量增加)。这就是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为
Eg h 了满足选择定则,以使电子在跃迁的过程中波
第十章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是半导体物理性质的最主 要的方面之一。
• 半导体光电效应是各种光电器件的基础。 • 光学方法是研究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检测材
料参数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十章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本征吸收 激子吸收和其它吸收过程 光电导 丹倍效应和光磁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
子带间跃迁:吸收谱有明显精细结构
P型半导体,价带顶被空穴占据时,引起 光吸收的三种过程:
a V2 V1 b V3 V1 c V3 V2
V1:重空穴带; V2:轻空穴带; V3:自旋劈裂带;
(P312,图10.13)
a V1 b c V2
V3
k 带 Ge间的的价跃带迁中子
图10.12
三、杂质吸收
本征吸收:分为直接跃迁和间接跃迁。本征吸收限:0
hc Eg
1.24 Eg
直接跃迁:只有电子与光子的作用,一级过程,电子跃迁前后
波矢改变很小,可以忽略,所以又称为垂直跃迁。
间接跃迁:电子和光子作用,电子和声子作用,二级过程,电
子跃迁前后波矢改变较大。
无论是直接跃迁还是间接跃迁,都需要满足: 能量守恒
直接带隙半导体中,也存在间接跃迁,
4.83meV,激子束缚能很小,Ee1x
E
。
g
5.激子吸收谱
低温时才能观察到,第一个吸收峰对应光子能量为Eg-︱Eex1︳,n值更大, 激子能级准连续,与本征吸收合并,室温下,激子吸收峰完全被抹掉。
Ec
n1
n2
Eg
图10.9
n1 n2
Ev 激子能级
h
Eenx
激子吸收谱
二、自由载流子吸收
当入射光的波长较长,不足以引起带间跃迁或形成激子时, 半导体中仍然存在光吸收(图10.2),原因:
吸收阈值: Eg EI
(图10.16)
Ec Ed
Ev
c
Ec
Ea Ev
d
对于浅杂质,通常Eg-EI>EI,则: 电离杂质吸收谱在中性杂质吸收谱高能侧。
四、晶格振动吸收
远红外区,光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光吸收。
吸收机理:红外高频光波电场,使离子晶体的正负离子沿相 反方向移动 激发长光学波振动 交变的电偶极矩 其与 电磁场相互作用,导致光吸收。
k 0处的跃迁几率不为零的跃迁,称为允许跃迁。
(图10.4,p300)
某些材料,k 0的跃迁几率为零,称为禁戒跃迁,但其它k值处
直接跃迁允许,这时h h Eg 3 2
直接跃迁吸收 系数与光子能
或
2
或 2
量的关系:
(10.42)
直线
2
2
Eg
h
0
外推可确定Eg
Eg
h
三、间接跃迁
间接带隙半导体:Si, Ge, GaP
Ea Ev
b
一般情况下,电子跃迁到导带中越高能级,或空穴跃迁到价带
越低能级,跃迁几率越小。所以,相应吸收谱主要集中在吸收
限EI附近的吸收带。对于通常的浅能级杂质,电离能EI很小,
中性杂质的吸收谱出现在远红外区。
深能级杂质EI(DL)>EI(SL),则: 深能级中性杂质吸收谱在浅能级中性杂质吸收谱高能侧。
电子、光子和声子共同参与跃迁过程。
能量守恒:h E p E f Ei Eg 动量守恒:h / q k f ki
E
0
S Ef
声子角频率:
:
p
10
13
Hz,E p
p
光子角频率:: 2c / 1015 Hz,E
声子波矢:q: / a 107 cm 1
光子波矢:2 / : 104 cm 1
研究本征吸收的意义:
研究半导体的本征吸收光谱,不仅可以根据吸收限决 定禁带宽度Eg,还有助于了解能带的复杂结构,也可作为 区分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半导体的重要依据。
上节课内容回顾
光吸收:光在电介质中传播时强度衰减的现象,称为光吸收
光子和声子的动能与动量之比较:
光子:动能 h 大,动量h/ 极小;
声子:动能 极小,动量 q 大。 p
c
的物理意义:光在介质中传播距离为 1 时,光的强度
衰减到原来的 1 e 。
➢ 反射率与透射率的关系:
T 1-R
R:反射率 T:透射率
(10.11)
§10.2 本征吸收
一、光在电介质中传播时强度衰减的现象,称 为光吸收
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 将跃迁
(即能量状态改变)
1.不同能带的状态之间; 2.同一能带的不同状态之间; 3.禁带中能级与能带之间。
4.激子的能级
质心运动;
Ec
激子的运动:分为两部分: 电子与空穴的相对运动。
n1
Eg
类似于氢原子中电子与质子在相互库仑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忽略质心运动,由类氢模型,得激子能量( Nhomakorabea子激能子级能与级 导带底Ev 的距离)为:
Eenx
1
2 r
mr* m
EH n2
;
n 1,2,3...... 。
1
mr*
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基础; 光学方法:研究能带结构及特性参数的手段。
➢ 半导体吸收系数:p.293
角频率为 的平面电磁波,沿固体中x方向传播时,电场强度:
E y
E 0
expi
t
nx c
exp
x
c
(10.11)
光强: I ( x ) I e( x ) 0
(10.12)
称为吸收系数: =2
过程II:中性施主上的电子或中性受主上的空穴,由基态跃迁 到激发态,引起光吸收。
所吸收的光子能量=激发态能量-基态能量 吸收光谱为线状谱,不连续。 (图10.15)
2.电离杂质吸收:
电离施主上的空穴或电离受主上的电子, 可以吸收光子跃迁到价带或导带。
特征:对于浅施主或浅受主,这种跃迁对 应的光子能量与禁带宽度接近,将在本征吸收 限的低能一侧引起光吸收,形成连续谱。
自由载流子吸收:自由载流子在同一能带内的跃迁引起的吸收.
吸收谱在本征吸收限长波一侧,吸收系数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大。
n,n 2,n与散射机制有关。
①声学波散射,长波高温时,n=2;低温、短波时,n=1.5。 ②极性光学波散射:n≈2.5; ③电离杂质散射:n≈3~3.5。
如果以上散射机构同时存在,则吸收相加。
上节课内容回顾
1、本征吸收:电子带-带跃迁引起的光吸收。 分为直接跃迁和间接跃迁
2、导致激子产生的光吸收称为激子吸收。
3、Frenkel激子:紧束缚激子,电子-空穴形成电偶极矩。电子-空穴相互距离 与晶格常数相仿。常出现在绝缘体和分子晶体中。
Wannier激子:电子和空穴弱作用,之间距离远大于晶格常数,可用类氢 模型模拟,可迁移,常出现在半导体和绝缘体中。
激子的消失:① 激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② 激子复合 光子或光子+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