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柔nèn( ) ②魁wú( ) ③无精打cǎi( ) ④繁花似jǐn(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①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澜、争奇斗研的牡丹花和金盏花。

②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坠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判道。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篇名。

(10分)
①,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③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④,泥香带落花。

(葛天民《迎燕》)
⑤,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⑧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4.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更换个别词语,也可调整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3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我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答】
5.名著阅读。

(4分)
①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目录中常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名著的内容或特色,例如: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血与火中炼就辉煌的人生。

【答】
②请你从众多的水浒英雄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
并简述喜欢的原因。

(2分)
【答】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12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两组?(4分)
A 既加冠.
B 无从致书以.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 行.深山巨谷中
D 未尝稍降辞色.
一行.有五点明处(《山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E 久而乃和.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答】和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2分)
A 余幼时即嗜(shì)学
B 既加冠.(guàn)
C 主人日再食(shí)
D 同舍生皆被(pī)绮绣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分)【译文】
9.作者求学如此艰辛却能学有所成,他的这一段经历能作为什么观点的有力证据?请写出这一观点。

(2分)
【答】
10.《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成功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请结合上面的语段作具体说明。

(2分)【答】
阅读《城东早春》,完成11-12题。

(4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0.这首诗中的哪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新春”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2分)【答】
12.诗人写这首诗是对“诗家”说的,如果用它来指导写作,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
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3-15题。

(6分)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13.在情节安排上,作者为什么不让孔乙己把“茴字的四种写法”写完呢?(2分)
【答】
14.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

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
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2分)
【答】
15.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

对于这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2分)
【答】 阅读《错过》选段,完成16-17题。

(5分)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折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立于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16.作者认为“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
17.文中画线句子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具体说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这个令人深思的道理说清楚的。

(3分)
【答】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0题。

(7分)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
来”。

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

“猫爪藤”就是一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

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

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

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

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

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

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

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猫爪藤”当初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

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猫爪藤”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18.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
【答】
19.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

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20.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

(3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答】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1-25题(11分)
一诺千金
秦文君
①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问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

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

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②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

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③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④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
⑤后来,从那男生的获奖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

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熟睡,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

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⑥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

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的字眼,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⑦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

也许他早已遗忘了我们相处的这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⑧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郑重。

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在其中。

⑨然而处在大千世界,有着太多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的人。

那种人较之于一诺千金的人似乎活得轻松。

可惜,这种情景不会长久,一个人失信多了,他的诺言也就被当成戏言,大打折扣,全面降价。

且不说别人会怎样看轻他,就是他自己,那种无聊、倦怠都会渐渐袭上心。

人一沾上那种潦倒的气味,做人的光彩就会大为逊色。

⑩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

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

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有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

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

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

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⑾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

⑿当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
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

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暴雨中的少年。

2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22.“人一沾上那种潦倒的气味,做人的光彩就会大为逊色”一句中“潦倒的气味”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
【答】
23.从文章看,“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这一点外,你觉得“他”身上还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答】
24.如果把文中所写的“那两个少年风雨无阻如约会面”的故事删掉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25.“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暴雨中的少年”,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答】
第三部分(60分)
26.作文(60分)
题目:忘不了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情感真挚,思想健康向上。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不少于5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