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湘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
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
俄而
⑤,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注)①曲突:使烟囱弯。
②徙:迁移,移走。
③过:拜访。
④积薪:堆积的柴草。
⑤俄而:不久。
(二)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
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
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
[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________
[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亡羊补牢
B.防患未然
C.未雨绸缪
[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
________。
(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
[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B.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2. 文言文阅读。
子罕①弗受玉
宋人或②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日:“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④也,故敢⑤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⑥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⑦,皆丧宝也,不若人⑧有其宝。
”
——选自《左传》
(注释)
①子罕:人名。
②或:有人。
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④宝:指珍贵的东西。
⑤敢:表敬辞。
⑥尔:你。
⑦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
⑧人:各人。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1)子罕弗受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敢献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与我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丧宝也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文言文《伯牙鼓琴》,按照要求做各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原文。
[2]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____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_________)②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
③吾马良(__________)④此数者愈善(________)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_____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①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③也;黄雀延④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⑥其后之有患⑦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释)
①居:停留,居住。
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
③傍:通“旁”,旁边。
④延:伸长。
⑤务:一定,必须。
⑥顾:考虑。
⑦患:灾祸。
[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______)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_____)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______)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本文给人启示的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B.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C.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
D.居安不能忘危,见利不能忘害。
7.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讲的是____时期____和____成为知音的传说。
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____”“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志: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
若: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 终身:________
[3]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日:“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
平公日:“善哉!”
(注)①炳烛:点燃蜡烛。
②盲臣:师旷自谦之辞。
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
③阳:这里指阳光。
④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_______ 戏________ 闻________ 善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阅读。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
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②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去:距离③顾:难道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___ ②越明年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
[4]读了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文中用___的方法叙述两人学弈的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划线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
②遂成大学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_______。
[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绝”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请将对应意义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气息中止,死亡 E.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斩尽杀绝(______)悲痛欲绝(______)破琴绝弦(______)超群绝技
(______)
[2]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______”,人们通常用
“_________”这一成语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____ 方:_____ 欲: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
②炳烛:点燃烛火。
③安:怎么。
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______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_______。
[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言文阅读。
盲人过桥
有盲子过涸①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②,兢兢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坠深渊矣。
道者告曰:毋怖,第④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手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⑤三声:“嘻,蚤⑥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之甚夷,沈⑦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⑧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
①涸(hé):水干。
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
③自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
④第:只管。
⑤哂(shěn):嘲笑。
⑥蚤:通“早”。
⑦沈:通“沉”,沉溺,拘泥。
⑧省:省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道者告曰:毋怖毋:_________ (2)第放下,即实地也
即:_________
(3)握循长号号:_________ (4)何久自苦耶苦:_________ (5)夫大道之甚夷夷:_________ (6)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隅: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