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训教学新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CUPATION
2010 3
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
六、数学教学“生活化”
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1.以生活为源泉的数学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讲授“空间直线和平面”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把教室当成一个大的空间图形,从而形象地理解点、线、面的知识。
2.营造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
在教学时,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来代替数学的具体情节。
比如,电信公司往往有很多套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电信公司的活动套餐,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哪种方案是最经济合算的。
这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也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实用性。
3.生活化的扩展教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和生活精彩的描述。
为了让学生能学好数学并将其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
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坚持“依托生活,实用生活”。
(1)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日常生活“数学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设计应用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
坚持“依托生活,实用生活”的道理。
从而,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走出课本的“围城”,再引导他们在社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这样,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他们学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就联系得更紧密了。
同时,数学的教学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更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让学生们轻轻松松学数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自去探索、发现,从而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也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训教学新方法
文/武 辉 曹世燕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管理学原理》教学,应使学生建立起关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使之初步了解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操作方法,达到熟练运用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进行实际应用的程度。
为达到此教学目的,组织并实施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活动的历史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国内外学者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概括,找出了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一种假设,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管理活动中进行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管理原理。
这些原理经过抽象和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理论。
这些管理理论又被应用于管理活动,直到管理活动完成对这些理论的实践检验,这就是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
管理者是组织管理活动的主体,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与管理者密切相关的。
管理者合格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
同时,管理对象的复杂
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际能力的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学习管理基本理论,更要运用案例、模拟、游戏等实践形式,使学生认真地领会和品悟管理的艺术、管理的真谛,经过学习和课程实践后具备一定程度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的目的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实践训练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各专业学生的管理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各种管理方法、管理原理、管理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该课程的训练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包括决策的制定、计划的选择、人员的组织和招聘等训练科目。
通过学习,应使学生建立起关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使之初步了解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操作方法,熟练运用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
教学方法
编辑︱丁为之︱E-mail:zhiyezazhi@
教学研究
TEACHING METHODS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法进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解有关理论,扩大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难度大
《管理学原理》是基础性学科,涉及的基础理论较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难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开展管理学课程实训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这导致了很多实训方法的不规范、不严谨,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多数教师只是利用案例法、课堂讨论、实地参观等具体方法进行课程理论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只能掌握到管理学基本理论表面形态,无法真正使用管理技巧进行管理实践训练。
2.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实践要求
课程实训需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如实训基地、实习实验室等,没有必备的实训配套设施,就无法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
管理学原理在具体教学实训中,必然会涉及企业微观层次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保证基本的办公设备,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配套设备的话,势必会严重影响管理学实训步骤的实施,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体现。
3.实训教学考核标准不明确
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考核过程中,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对实训教学的影响很大。
如果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意义,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学生本身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时,实训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传统的授课教师评定成绩方法无法给学生足够的压力源,学生认为实训内容和平时成绩的评定一样,缺乏真实性,因而对实训活动缺少足够的重视。
四、《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对课程实训进行了如下设计:整个过程模拟企业运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可操作性分为三个任务模块,以此对应管理学中决策、计划、人员招聘三个部分,在考核评分中结合团队和个人分别给分。
1.模拟公司经营决策
通过课堂模拟公司经营决策作出利润评定,决定各组名次,第一名满分,依次减一分。
该任务共占总成绩15分,安排在教学计划第五周。
通过游戏过程,让学生体会企业制定决策时主要存在的影响因素,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协助、引导组内成员做出正确决策,以在行业竞争中获得利润。
2.模拟企业决策制定
(1)分组。
将全班学生按5~6人自由分组,要求自由组合不指定安排,明确告知学生,此次活动以小组成绩为依据,小组每个成员的工作能力决定小组每个人的成绩高低。
(2)模拟决策。
设定每组将有100万元资金,要求各组制定各自的决策方案,并形成《大学生模拟创业项目计划》(要求:计划书中需包括决策投资内容、行业背景分析、初期经营计划、预期利润计算等),最终通过课堂答辩方式,决定名次。
(3)补充说明。
该活动预计四次课(8课时),第一次课交待任务,开始课程教学,预计4课时完成理论教学;第三次课为课上教师辅导答疑时间,各组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决策,由教师进行流动指导;第四次课进行公开答辩,由教师进行点评,评出名次(有条件可组织教师组共同评判)。
该次活动占期末成绩20分,第一名20分,以下各组每名减2分,取前5名,其余均为10分。
各组成员均按每组得分。
3.模拟人力资源招聘
结合第二次活动进行,前5名之外的各个学生,要及时根据前5名各组公布的职位进行应聘,递交个人简历,前5名组按2∶1选定6人参加面试。
授课教师安排一次课的时间,进行课上面试。
该活动的评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前五名组按各组人员招聘活动的组织与面试问题的安排是否恰当,由教师评定成绩,最高分10分,可根据各组情况给分,不用排名减分;参与应聘的学生因无第二阶段成绩,所以只要递交简历就可给15分,通知进入面试可得20分,最终被录用可得25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活动后,各组要将决策方案、计划书、组织机构、招聘及录用名单,上交授课教师,作为课程实践资料和成绩评定依据。
五、实训项目阶段性总结
在课程组制定的实训计划中,主要体现如下特色:
1.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
在实训计划的三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模拟实际环境的操作和沙盘推演,在教学实训中创造出仿真企业竞争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锻炼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
以小组成绩为依据,给定每个成员的最后成绩,团队的合作能力决定小组每个人的成绩高低,锻炼了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
在进行实训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以小组成绩为依据,符合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企业业绩的衡量。
3.加强评判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在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改变了由授课教师给定成绩的方式,改由教师组形成评定小组,分别给定成绩,再求得平均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经过两年的实践教学体验,《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良好。
对课程教学所涉及的3个专业7个班级的调查中,满意率达到95%。
其中,对教学方法的好评达到96%,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接近100%。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编辑︱丁为之︱E-mail:zhiyezazhi@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OCCUPATION 1
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