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物理二例生活化实验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大胆表达的自信,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在有爱,包容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用英语表达,用英语思考和用英语学会知识。
因为教师已经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语言课堂学习的环境。
三、设计需要合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明理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颁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
朝天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弘毅日新”的创新性人才。
为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采取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同伴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合作完成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六年级上
册的“Thesecrettohealth”单元
中,该单元里面的学习文章是讲述
李先生的4个养生之道。
他做到保
持年轻的状态,每天都有开心的心
情,每天坚持运动,合理健康的饮
食和有充足的睡眠。
这是老年人的
养生之道,为了让学生懂得健康管
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去学习成长
之道,我特意为这个单元设计了三
个小组合作探究性的任务。
第一个
任务是,阅读食物金字塔,设计出
合理的晚餐餐单,并且能够说出理
由。
第二个任务是小组合作,设计
出一套适合课间运动的课间操或者
运动游戏。
第三个任务是阅读文
章,并且能够设计出一个合理的适
合自己成长的作息时间表,并用英
语表达出来。
每个学习小组领到了
任务后,都积极地讨论,从老师给
的阅读文本中找到线索,并且能够
完成任务。
由于任务贴近学生的生
活,也能够引发出学生的思考,所
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各
抒己见,分工合作,在完成任务中
同伴互助,学会合作,体验并且能
够明理。
如作为学生,还处在生长
期,应该珍惜时间,早睡早起,比
李先生(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更
多等。
教育无痕。
教师应该懂得,教
育孩子并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并
不是单纯的词汇或者语法的讲解,
而是应该把学英语、学说话、学做
人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
标。
要努力追求并实现育人在教学
实践中,育人在课堂中。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简析初中物理二例生活化实验题解析
文?茂名市电白区望夫中学 黄东娥
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特征比较明显,所以很多初中生一谈到物理,特别是物理实验,就感到非常害怕,对初中物理有很重的厌学情绪。
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构成了初中物理学科知识。
作为学习初中物理的一种方式,物理实验既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又有严谨的逻辑性,需要学生从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和探究其内在原因。
然而,如果初中物理实验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那么不仅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案例一———“光的反射”
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放置一
张桌子,桌子上铺一张没有使用过
的白色纸,将一块表面积为4cm2
的平面镜放在这张白纸的正中间。
这时,一个人打开手电筒,将手电
筒及手电筒的光垂直照射于平面镜
上。
另一个人先从侧面观察白纸的
颜色,此时白纸相对较,这是
由于光从灯泡发出之后,垂直照射
到白纸上就在白纸表面上发生了
;然后将眼睛紧靠着手电筒,
让眼睛的光线和手电筒的边缘尽可
能的靠近且平行,这时相对更
亮一些。
按照这个题目,教师和学生可
以根据下面的步骤设计实验和展开
分析、探究:
演示过程:
师:先为学生创设黑暗的环境
(将窗帘、门关上),然后放置一
张桌子,桌子上铺一张没有使用过
的白色纸,将一块表面积为4cm2
的平面镜放在这张白纸的正中间。
为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平面镜和白纸
的位置不容易发生改变,需要将白
纸粘贴在桌子上,平面镜粘贴在白
纸的正中间。
这时,教师将手电筒
放置好位置,然后向学生提问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等下看上去
是平面镜更亮一些,还是白纸更亮
7
3
2
师道·教研 2019年第7期
一些呢?”
生1:我觉得平面镜看上去更亮一些。
生2:不,我觉得白纸看上去更亮一些。
生3:你们都不对,分明平面镜和白纸一样亮。
师:有一部分同学说平面镜看上去更亮一些,有一部分同学说白纸看上去更亮一些,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平面镜和白纸一样亮,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存在着分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对同一实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呢?
(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每个人经历的实验过程是一样的,却看到了不同的现象呢?这时候,他们疑惑或许是自己观察不够认真,或许是角度的问题。
)
师:同学们看到的实验都是由老师一人操作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可能你们对于这一现象也感到非常好奇,老师建议你们从不同的角度再认真的观察一下这个实验。
例如,右边的同学到左边看看,中间的同学到右边看看等。
经过角度变化之后,再对比一下刚才观察的结果是不是不同。
(学生开始走动,尝试换着角度观察实验。
)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和刚才看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4:我在左边看,白纸更亮。
但是,当我到了右边之后,我发现平面镜更亮。
生5:我到中间看之后,发现平面镜要亮一些,和刚才看的白纸更亮不同。
(学生再次感到疑惑,在努力思考为什么自己看到的不一样。
)师:可能有些同学心中出现了疑问,为什么自己看到的不一样。
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暂时先不解释,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中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相信你们
会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找到你们想要
的答案。
(学生开始自主阅读,针对自己
观察的现象通过阅读寻找答案。
并且
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疑惑和其他学生进
行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
点拨,从而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
真正消除学生的困惑。
)
分析:这道题借助学生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素材设计并进行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讨论下完成实验的分析。
光的反射
现象在实际生后中非常多,教师要
做的就是将生活中的场景“搬”
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对
比,从而将课堂变得更直观、生
动,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教师的教
学效果更好。
案例二———“测量速度”
有甲、乙两个同学,他们要对
百米赛跑的速度进行测量。
但是,
他们都没有找到计时器。
后来,甲
同学建议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充
当“计时器”,对百米赛跑中的时
间进行记录。
最后,甲同学通过这
种方法测量出了乙同学百米赛跑所
用的速度。
按照这个题目,教师和学生可
以根据下面的步骤设计实验和展开
分析、探究:
实验步骤:
首先,先要将甲同学脉搏在一
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测定,甲同学
可以用脚均匀的打着节拍,并数着
数。
当数到60下的时候,看看脉
搏跳动了多少次。
每次都这样做,
一共做六组。
其次,在取得六组数据之后,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脉搏跳动一次大
概的平均时间,就利用这一个平均
时间作为测速时间单位。
当然,这
样的时间存在的一定的误差,所以
一方面计算时要取平均值,另一方
面甲同学在测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心
率平顺。
再次,甲同学站在终点和乙同
学站在起点,当甲同学指挥乙同学
开始跑时,自己迅速开始计算自己
脉搏一共跳动了多少次。
当乙同学
到达终点的时候,甲同学停止数脉
搏跳动次数。
这时,甲同学得到了
乙同学跑一百米自己脉搏跳动了
24次的数据。
最后,在得到24次脉搏跳动
次数的数据后,将之乘以甲同学脉
搏跳动一次大概的平均时间,就得
到了乙同学在一百米赛跑中所用的
速度。
分析:学生一般习惯于各种条
件都告知的实验题,而本题中的时
间是未知的,需要学生借助脉搏充
当“计时器”。
这种方法不仅和学
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
创新程度非常高,学生的兴趣也比
较足。
综上所述,物理与实际生活之
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实际生活中
寻找设计物理实验的模型,从实际
生活出发分析物理实验,是初中生
学习物理实验的重要方法。
为此,
教师一方面需要将学生遇到的物理
实验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
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更
懂,另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
设计物理实验的模型,加强初中生
从生活中获得设计和分析物理实验
的灵感。
这样一来,初中生不仅对
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有充分认
识,而且能形成将物理实验和实际
生活联系起来分析的学习习惯,从
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初中物理知
识体系。
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形成
了科学探究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
的物理素养。
责任编辑 龙建刚
8
3
2
师道·教研 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