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有效观课和议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有效观课和议课
摘要:观课和议课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

本文从观课不同的视角论述
了观课的主要步骤和做法;议课是观课的目的所在,议课要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出发,力求议出效益。

关键词:观课;议课;问题;效益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同伴互助”式的教研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
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沈毅,崔允漷,2008)。

课堂观察的意义首先在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关注学生在课堂内是怎样学习的以及学习的有效性等。

课堂观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堂观察
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以及课堂观察所提供的研讨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
很好的途径(仝亚军,徐香云,2010)。

一、课堂观课的基本步骤
观课总是在一定的目标驱动下而发生的产物。

观课主题分为一般性观课和特
殊观课主题。

一般观课主题是指“全景式”或“全方位”地观察整个教学过程。

特殊
观课主题是指集中观察某个教学环节或某项教学技能(王斌华,2005)。

“全景式”
课堂观察是对传统听课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尽管传统的听课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有其可取之处(屈小武,2009)。

“全景式”观课是我们对
课堂进行研讨和评价的常用方式;特殊观课主要适用于初入教门的年轻教师。


轻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对教学某一侧面感兴趣或存在疑惑,他们想通
过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1.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上,观课教师要跟上课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把自己观课的目的以
及观课的重点进行说明。

如果是研究课,课前会议上也可请上课教师说课。

任课
教师主要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计思想、教学难点和教学目标等,使
观察者对本节课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为实施课题观察提供帮助;介绍本节课的教
学设计,使观察者对教学环节和流程有大致了解;从课堂气氛、学习习惯和思维
特征等方面介绍本班情况,并且提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以及困惑,以便
观察者在观察时更具针对性。

这之后,观察者可从自己观察点出发,针对任课教
师的说课进行提问。

2.课堂观察
尽管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课型的教学有不同特点,对课的结构也有不同
的划分,但课堂结构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根据课堂的教学环节,我们可
以把它初步分成:
导入呈现、学习巩固和拓展运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英语有效教学的
整体性观察框架(见表1,屈小武,2009)。

表1 基于英语学科的课堂观察框架
如果是集体性观课,我们还可以给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观课任务,从不同侧
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解剖”。

如小组1可以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小组2观
察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小组3观察教师语言的有效性;小组4观察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的有效性;小组5观察课堂达标的有效性,如我们可以选择从学生参与学习
的角度用下列评价表进行评判。

表3 学生学习的维度
3.听课后
听课后,教师应对课堂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
进行交流和反思。

教师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整理和分析(陈俭贤,2010):
(1)整理好听课记录。

听课后教师应对课堂实况多做几次回忆,反复琢磨和推敲,然后及时整理听课记录。

要按先后顺序提纲挈领地整理听课内容、时间分配
情况;整理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如情景的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整理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整理
学生重点发言;整理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整理练习状况、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

听过一节课后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堂课的特点和闪光点,总结出一些规律,明确对自己启迪的几个方面,并针对这堂课的实际情况,
准备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便课后交流和切磋,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3)与授课教师和其他教师交流。

观课的目的是探讨教学的实际问题,其宗旨
是问题的解决,所以听课者与授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显得十分必要。

在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中不仅增加了学术研讨的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情感的
沟通。

(4)自己进行总结反思。

交流之后,听课教师还要自己进行必要的反思,可以
把自己的课与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比较,也可进行理论的探源。

通过写反思日记,教育叙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广度和纬度。

二、如何议课
在议课环节,我们一般可以要求授课教师先进行简要的说课,重点关注课堂
的“预设”与“生成”以及课堂实效。

在接下来的议课环节中,议课教师可以从教学
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等常规方面
进行整体评价。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议课教师更应从“问题”的角度对课堂教学
进行深度剖析,这也是授课教师最愿意听到的“肺腑之言”。

为了达到此目的,议
课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评价量表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述。

如下表从课堂生态文化的角
度进行分析。

表4 课堂文化的维度
观课与议课是一线教师最为欢迎的教研方式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观课和议
课的一般程序和不同视角。

观课和议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无论是观课还是议课都要基于“问题”,基于“研究”,才能使
授课和议课教师取得“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1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