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泌尿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构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 需要的主体探究精神与能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本节课的基本理念。
运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通过设计真实、深入、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思考,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发 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 在动手实践中产生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 的转变” ,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学习内容分析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北京版教材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七章“生物的排泄” 第二节“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 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2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关于消化系统、循环系 统、 呼吸系统等人体生理的基础知识, 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 观察能力, 对“肾”、 “膀胱”、 “尿”等在生活中已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
但是, 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理解能力较弱, 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微观抽象,是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难点。
3 、教学方式手段技术分析 教学方式: 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手段技术: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了相关的 ppt 课件(含视频、 flash 演 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外形与纵剖结构、肾单位 在肾脏的分布和组成、 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等内容,力求让 学生对知识掌握准确,理解深刻,分析透彻。
通过分组观察羊的肾脏实验,增强 学生的感性认识。
用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变得宏观、具体, 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肾单位结构。
展示学生到医院采访肾衰患者及医生的录 像,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健康,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能描述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 、会识别肾脏的纵剖结构。
3 、能概述出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4 、利用彩线,能制作出肾单位简易模型。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人体泌尿系统模式图、观察肾脏的外形与内部结构、观察 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与模型,进一步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对肾衰患者及医生的采访,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 关注健康、 热心公益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通过动手实践,产生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 两名 “小记者”到医 明确采访内容;选派两 院采访肾衰患者及 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生 课前准备 名“小记者”, 确定采访时 医生并录像。
活中,获得感性认识 。
间、地点等。
引 入 展示课件 :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 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 资料一: 2006 年 4 月 激发兴趣。
了解有关肾 13 日 北京新闻报道: 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 边听边看。
为了挽救身患尿毒症的 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 女儿,父亲将自己的一 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 观看。
个肾脏捐献出来。
肾移 关注社会、关注健康、 植手术很成功,父女俩 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 得到了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环节
关爱。
资料二: 据不完全统 计,肾衰导致的尿毒症 比率逐年上升;每年每 百万人中就有 100-150 人患病;每年有 2200 人需要肾移植;北京的 发病率大于全国发病 率。
讲述:根据社会中存在 的现象,带着同学们关 注的问题,我们派出 两 名 “小记者”到医院进行 了采访,请看采访录像。
展示录像。
新课 泌尿 展示模型:泌尿系统的 观察。
新课 系统 组成。
看书思考。
的组 成及 展示课件: 泌尿系统组 其功 成 示意图。
能 提问:泌尿系统由哪几 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 能?最重要的器官是什 么?为什么? 展示课件: flash 演示 依图回答: 泌尿系 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统各器官名称与功 能。
肾脏 展示课件: 肾脏位置示 观察。
意图。
依图和生活经验指 讲述 :请指出自身肾脏 出自身肾脏的大致 的大致位置。
位置。
展示课件: 肾脏外形模 四人一组观察羊肾 式图。
提问: 脏外形并 回答。
1 、肾脏什么颜色?外 形像什么? 2 、是否有管道与肾脏 相连?分别是什么?
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 生的感性认识。
运用“以 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学习模式,通过设计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思考,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及时反馈,检测自主学 习效果,查缺补漏。
明确肾脏在身体的位 置。
观察实物,增强感性认 识,提高学习兴趣。
展示课件: 肾脏的血液 听、看。
直接来自肾动脉。
肾脏 的血液供应很丰富,健 快速计算、回答。
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 约有 1000 毫升血液流 过两肾,人体总血量约 4000-5000 毫升。
提问:全身血液只需几 分钟便能流经肾脏一 次?有何意义? 展示课件:肾脏纵剖数 两人一组观察羊肾 码照片。
提问: 脏纵剖。
肾脏
明确 肾脏的血液供应 非常丰富及其意义。
训练观察能力 训练概括能力。
由几部分 回答、讨论。
构成?各有什么 填出相应的结构名 特征? 称。
输尿管与肾脏 的哪一部分相 连? 展示课件: 肾脏纵剖面 模式图。
展示课件:肾单位的显 观看。
微照片。
听 讲述:每个肾脏由 100 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观看。
将微观抽象的重点知识 转变成宏观、形象的内 容,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展示视频:肾单位的结 构。
课件展示:肾单位在肾 依图回答 肾单位的 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 脏中的分布和组成模式 结构,讨论肾小球、生观察讨论,把微观抽 肾单 图。
肾小囊、肾小体的特 象的知识传授转变成生 位 点。
动而形象的解决问题的 展示自制肾单位模型, 过程。
使学生从感性认 动态演示肾小囊的形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自 成。
制肾单位模型帮助学生 理解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血液流 说出:血液经肾动脉 让学生清楚肾脏中的“血 经肾脏的路线。
路”,为学习“尿路”做铺 → 入球小动脉→肾 垫。
引发学生进行深层 次的思考,训练思维能 小球→ 出球小动脉 力。
→毛细血管网→小 静脉→肾静脉,离开 肾脏。
课堂反馈 联想 ABC: (内容见学 抢答。
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 习效果评价) 与,进一步培养学生推 理、分析、归纳的思维 展示课件:给出几个词 能力和竞争意识。
检测 语,通过你的联想,猜 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一猜说的是肾单位中的 情况。
什么结构?(从给出第 一个词语时就可以开始 抢答) 拓展延伸 模型方法:请用红、黄 两人一组,合作完 动脑设计、动口讨论、 两根玻璃丝(或毛线) 成。
先讨论设计,再 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 摆出肾单位中肾小球、 动手操作,最后用胶 趣,充分发挥想象力与 肾小囊及肾小管三者正 条粘在白纸上。
创造力, 产生创新意 确的位置关系。
(即肾 识。
为下节课学习“尿液 单位的平面示意图) 的形成”时,做拼图游戏 做准备。
鼓励、评价。
展示成果。
教师的鼓励评价,增加 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 心。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 画箭头并作简要说 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 试着画出尿液产生和排 明。
考: “尿路”与“血路 ”的联 出的路线。
系。
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课外思考 1 、血液流经肾脏时发 思考。
开放式结束,让学生带 生了怎样的变化? 着问题出课堂。
第一题 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 2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 笔,第二题与开始呼应。
肾脏? 教学流程图
五、 六、 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为了检 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联想 ABC”、制作简 易模型、 画路线图多种形式,并且有梯度设计,问题是逐步深入的。
1 、 “联想 ABC”(通过课件展示):给出几个词语,通过你的联想,猜一 猜说的是肾单位中的什么结构?(从给出第一个词语时就可以开始抢答)
通过学生的抢答, 了解到学生对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名称认识得比 较清楚。
2 、模型方法——利用彩线,制作肾单位简易模型: 用红、黄两根玻璃丝 (或毛线)摆出肾单位中肾小球、肾小囊及肾小管三者正确的位置关系。
(即肾 单位的平面示意图)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先讨论设计,再动手操作,最后用 胶条粘在白纸上。
附:学生作品
从学生作品分析, 75%的学生非常清楚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者的位 置关系; 20%的学生能摆对两种结构的位置关系;只有 5%的学生不能摆出三 者的正确位置关系。
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部分学生的作品能 体现出学生的 创新意识。
通过“模型方法”,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肾小
球没有紧贴肾小囊内壁、 肾小囊没有包裹住肾小球等。
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下节课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遗留问题。
3、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试着用 箭头 画出尿液产生和排出的路线。
这是 让学生逆向思维, 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尿路”与“血路 ”的联系, 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梳理。
从结果看, 多数学生清楚“尿路”与“血路 ”的联系。
这个检测要“因材施教”。
教师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在本节课上弄明白这个问题, 有些学生在下节课学习完“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后,再明白这个问题也完全可以。
但是针对我们学校 (重点校 )的学生或基础好的学生,如果明白,就要给他们表 达的机会。
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本节课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相关知识,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变得宏观、具体,极大 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体参与性。
通过分组观察羊的肾脏实验,增强了 学生的感性认识,训练了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用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帮助学生 理解了难点。
展示学生到医院采访肾衰患者及医生的录像,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 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渗透了可持续发展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