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哪种气体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氢气
2、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无机物
3、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
A 兔子
B 老鹰
C 青草
D 细菌
4、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工业废水
B 农业废水
C 生活污水
D 大气降水
5、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太阳能
6、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节约水资源?()
A 随手关闭水龙头
B 用洗菜水浇花
C 长时间淋浴
D 一水多用
7、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会导致以下哪种问题?()
A 水土流失
B 气候变湿润
C 氧气增多
D 动物增多
8、以下哪种垃圾应该分类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A 电池
B 果皮
C 塑料瓶
D 药品
9、以下哪种行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A 过度捕猎
B 乱砍滥伐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10、以下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危害?()
A 引发呼吸道疾病
B 导致酸雨
C 破坏臭氧层
D 增加土壤肥力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4、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5、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是为了防治______。
6、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______制品。
7、噪声污染会对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造成损害。
8、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9、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______、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______。
10、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请简要说明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2、请简述如何从个人角度出发,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论述题(20 分)
结合实际情况,论述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你的建议和看法。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 D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C 青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4、 D 大气降水本身不是水污染的来源。
5、 D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6、 C 长时间淋浴会浪费大量水资源。
7、 A 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
8、 C 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9、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10、 D 大气污染不会增加土壤肥力。
二、填空题
1、自我调节
2、生物圈
3、光化学
4、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5、风沙危害
6、塑料
7、听力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8、湿地
9、一氧化碳臭氧
10、持续性共同性
三、简答题
1、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滥捕滥猎、工业污染等。
2、从个人角度出发,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以下贡献:
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
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随意采摘花朵。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
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四、论述题
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政策层面,制定并
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
监管和治理。
例如,推行了“河长制”“湖长制”,加强了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
在污染治理方面,加大了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治理力度。
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城市的蓝天数量增加;重点流域的水质逐步好转,一些黑臭水体得到了有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工程,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
然而,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环境压力依然严峻。
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继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环境违法行为。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更加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强化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