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每小题答案填入下表中:
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答案】B
【解析】应该是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而不是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故选B
2、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答案】D
【解析】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应该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A错误。
实验室内不允许用手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故B错误。
倾倒试液时,标签要向着手心,否则会腐蚀标签。
故C错误。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故选D
3、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用铁矿石炼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 天然气燃烧的反应是:CH4 +2O2点燃
CO2 +2H2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绿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硝酸银溶液能与铜片反应,说明金属银的活动性比铜强
【答案】C
【解析】用铁矿石炼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天然气燃烧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置换反应指的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B错误。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硝酸银溶液能与铜片反应,说明金属铜的活
动性比银强,故D错误。
4、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 蒸馒头时加适量的纯碱
B. 制香肠时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 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 运输海鲜品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答案】A
【解析】加过量的亚硝酸钠、用霉变的花生、运输海鲜品时用甲醛溶液浸泡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6、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
象的分析科学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某物质完全燃烧产生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证明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故A错误。
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B错误。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原物质中含有碳氢元素,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故C错误。
能使火焰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
故D正确。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一定温度下的a、
b、c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
a
b
溶
解
度
(g)
c
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a溶液
B.b溶液
C.c溶液
D.a溶液和c溶液
【答案】A
【解析】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对于任何物质都能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但升高温度能变成饱和溶液的只能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故选A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pH试纸不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
B.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D.用饱和(NH4)2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鸡蛋清溶液
【答案】A
【解析】肥皂水显碱性、食醋显酸性,用pH试纸可以区分,故A的说法错误,故选A. 9、艾滋病的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社会公害。
2005年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P 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径,从而有效地抵抗HI-1病毒(艾滋病毒)、SARS病毒。
已知维生素P 的化学式为C27H30O16,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维生素P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②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
③维生素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
④将维生素P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
【解析】维生素P是由维生素P分子构成的,一个维生素P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第二句错误,27:30:16是维生素P中原子的个数比,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0):(16*16),故第3句错误。
10、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
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 ,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答案】D
【解析】是要探究为什么有气泡产生,而不是看产生气泡的快慢,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 分)
11、(7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
是;(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2)常用燃料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都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
(3)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环境杀菌。
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__ ___。
(4)吸烟有害健康。
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
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____。
(6)水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可使水溶液的凝固点__________,以防止水结冰。
(7)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
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2、(7分)现有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Fe2O3
Fe
(1)在“方框”内填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有硫酸铜溶液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NaOH HCl
CuSO4
(2) Fe+ CuSO4===Cu + Fe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突破点看既能和铁反应又能和氧化铁反应的就是盐酸,即可推出结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3、(11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或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 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
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备,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
请回答:乙炔的物理性质之一
是;从上图选择实验室制备乙炔所用仪器的最佳组合是和(填字母)。
14、(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他们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到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
【小结】
NaHCO 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答案】实验一:碱
实验二:(1)水珠(或水雾等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CO 2===CaCO 3↓+H 2O (2分)
(3)①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NaHCO 3中含有Na
、H 、C 、O 等元素等合理答案均可 ②(其他合理的实验方案也可)
或
[小 结] 2NaHCO 3
△
Na 2CO 3+CO 2↑+H 2O 。
(2分)
【解析】pH>7,为碱性。
因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会生成水,所以有水珠生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Na 、H 、C 、O 等元素,反应后也应该有。
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加入盐酸,产生气体的就是碳酸钠,或加入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取出6g 合金样品,将50g 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第五次加入10g 1.2 g
(1)m值为;
(2)求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3)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友情提醒:试题结束,请认真检查。
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BDCAC 6—10 DAAB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 分)
11.(1)C (2)氧气(3)+1 (4)微粒在不断运动
(5)CO2 (6)降低(7)混合物
12.(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2) Fe+ CuSO 4 ===Cu + FeSO 4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3、(1)集气瓶 (2)催化 E 2H 2O 2======2H 2O + O 2↑(2分)
(3)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分) (4)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等。
B F 14、实验一:碱
实验二:(1)水珠(或水雾等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CO 2===CaCO 3↓+H 2O (2分)
(3)①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NaHCO 3中含有Na 、H 、C 、O 等元素等合理答案均可 ②(其他合理的实验方案也可)
或
[小 结] 2NaHCO 3
△
Na 2CO 3+CO 2↑+H 2O 。
(2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5、(1)m 为3.4 (2)80% (3
)19.6%
M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