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二知能过关演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2012【优化方案】高二下生物电子题库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二知能过关演练
1.临床上使用甘露醇(一种肾小球能够滤出而不能重吸收的药物)由静脉注入血液,这样可以( )
A.增加原尿量B.增加终尿量
C.减少原尿量D.减少终尿量
解析:选B。

甘露醇能滤过而不能重吸收,则可提高原尿的渗透压,影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2.(贵港高二期末)下列有关Na+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补充K+
②Na+和K+都能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
③Na+有维持心肌自动节律性搏动的功能
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

K+在人体内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故①正确。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故④正确。

K+在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中均存在,与Na+一起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故②正确。

维持心肌自动节律性搏动的是K+而非Na+,故③错误。

3.(高考北京卷)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选A。

过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过多而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肿胀细胞失水而恢复正常,以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故A选项正确。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故B选项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细胞内液失水,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升高,故C选项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液体总量增加,故D选项错误。

4.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

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K+的代谢情况。

在人体内,血液与组织液中的K+、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K+都在不断交换,这种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

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从肾脏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若只饮水不进食,体内无法摄取K+,体内K+含量会逐渐减少,排出量也会较正常情况下减少。

5.人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的物质以及缺少该物质后人表现出的症状分别是( )
A.Na+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B.K+心律异常
C.Ca2+肌无力
D.蛋白质组织水肿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人体有关稳态知识的掌握。

在人体内K+不仅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等重要作用,还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临床上常把血钾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

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6.下列是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①~⑦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通过调节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

(4)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应及时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相反,当人因饮水过多或是盐丢
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严重腹泻时既丢失水,又丢失Na+、K+等无机盐离子,并使胃肠道对水、无机盐的吸收功能减弱,最终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因此,严重腹泻时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1)①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②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大脑皮层④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⑤抗利尿激素⑥肾小管、集合管
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2)通过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神经调节神经—体液
(4)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生理盐水
1.某儿童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

住院治疗期间,为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静脉注射液中必须添加( )
A.C6H12O6 B.NaCl
C.CaCl2D.KCl
解析:选D。

K+可用于维持心肌的兴奋性,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Na+用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Ca2+与肌肉舒张有关。

2.某人因患病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向静脉滴注( )
A.葡萄糖B.生理盐水
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解析:选B。

当人体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水及无机盐大量丢失时,将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因而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及时补充水和盐即生理盐水。

3.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选D。

饮用清水3 h后,随着排尿量的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与饮生理盐水的曲线发生交叉或重叠。

4.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
D.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矿泉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解析:选B。

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因大量排汗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因此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增加。

因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大量排汗,因失去的不仅有水,还有无机盐,故应及时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5.两种鼠A和B,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A、B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透调节功能,选择的鼠重量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喂等量食物,但不喂水。

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分析上表不.能得知
A.物种A最可能生活在干燥环境中
B.鼠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有排尿、排汗、呼吸等
C.实验一段时间后B鼠先死亡
D.鼠的代谢活动可提供部分水分
6.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解析:选D。

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调控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7.(北京西城高二期末测试)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神经激素调节下维持着平衡状态。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B.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排钾保钠”
D.大量出汗使体液丢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解析:选B。

饮水过少或食物太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8.下列水分排出的途径中,机体可调节的途径是( )
A.肾排出B.大肠排出
C.皮肤排出D.肺排出
解析:选A。

水分排出的四个途径中,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大肠、皮肤和肺排出的水分是一定的,只有肾脏排出水分是机体唯一可调节途径。

9.(梧州高二期末)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
常。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变化曲线依次是( ) A.④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选D。

该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由较高恢复到了正常。

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先增多再下降至正常水平,醛固酮分泌量先减少再增加至正常水平。

10.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D.抗利尿激素是由肾上腺细胞产生并释放的
解析:选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及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

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伴有口渴现象。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保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

1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K+的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

(1)尝试构建人体内K+的动态平衡模型(①在图形框中用箭头表示,②不考虑血细胞、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

请在下图中作答。

(2)消化道中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K+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排出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解析:(1)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K+等无机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

(3)K+的排出特点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答案:(1)
(2)主动运输
(3)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12.(遵义高二检测)下图表示的是某人一次饮1 L清水和饮1 L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后的排尿率的变化情况。

(1)图中________线表示的是饮清水后的排尿率的变化情况。

(2)从B曲线可知,尽管饮用了较多的上述某种溶液,但排尿量并不上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请在上图中,绘制出饮清水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的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趋势。

答案:(1)A (2)0.9%的氯化钠溶液与体液等渗,饮用后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变化,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也无多大变化,故尿量并不增加
(3)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