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d09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7.png)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第一章:生物分类与原生动物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原生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2. 原生动物的概念:原生动物是生物分类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细胞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 原生动物的特征:原生动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营养方式多样,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2. 讲解原生动物的概念和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生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原生动物的特征示意图,加深对原生动物特征的理解。
2. 布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调查和报告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性。
2. 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教学内容:1.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性:原生动物形态各异,有球形、丝状、螺旋形等。
2. 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原生动物的结构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细胞,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有的原生动物具有细胞壁。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形态的原生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特征。
2. 讲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通过实物或模型进行展示。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原生动物形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不同形态的原生动物示意图,加深对原生动物形态多样性的理解。
2. 布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调查和报告原生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策略。
第三章: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掌握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第3章 原生动物门
![第3章 原生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f1c8e3020b4e767f5acfce9f.png)
思考题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原生动物门分哪几个重要纲,其主要特征 是什么? 3、原生动物与人类有何关系? 4、为什么说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 等的一类动物? 5、简述原生动物如何完成运动、营养、呼吸、 排泄和生殖等生活机能。
二、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结构简单,体表为 一层极薄的质膜,胞质 分内质与外质,运动时 胞质形成突起—伪足, 也有摄食作用; 二分裂生殖
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根据伪足形状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纲: 1、根足亚纲:伪足为叶状、指状、丝状或根 状。(变形虫) 2、辐足亚纲:轴状伪足,一般体呈球形,多 数种类营漂浮生活。(太阳虫、放射虫)
接合生殖时,两个草履 虫口沟部分互相粘合,表膜 溶解,细胞质相互通连,大 核逐渐消失。小核分裂2次 形成4个小核,其中3个解体, 剩下的又分裂为大小不等的 2个核,然后两个虫体的较 小核互相交换,与对方较大 的核融合。然后,两个虫体 分开,接合核分裂3次,成 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 余4个有3个解体,另一个分 裂为2个,再分裂为4个;每 个虫体也分裂2次,各形成4 个子草履虫。
第七节 原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起源: 最初的生活物质、生命形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 组成的复杂体系,经过漫长的年代,由非细胞形 态的生活物质发展成为有细胞形态的原始生物, 再进化发展成为现代的形形色色的原生动物。 二、演化: 传统观点认为,鞭毛纲是最原始的,肉足纲、 孢子纲、纤毛纲是在原始鞭毛虫向鞭毛纲动物发 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分化发展形成的。
三、常见种类: 种类很多。根据纤毛的多少和分布的位置不同分为: 全毛类:全身有纤毛。如草履虫、小瓜虫等。 下毛类:纤毛仅限于虫体的腹面。如棘尾虫、游仆虫 等。 缘毛类:仅纤毛在围口部形成口缘小膜带。如钟虫、 车轮虫等。
原生动物门最新课件
![原生动物门最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96e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8.png)
人类的关系、生态分布和防治原则等。 难点:原生动物的呼吸、营养、排泄;
寄生原生动物的生活史。
原生动物门 最新
原生动物门 最新
1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概述
➢ 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基本结构相似于多细胞动 物的一个细胞;但结构和功能上分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多细胞动 物体任何一个细胞所无法比拟的。
• 眼虫有耐放射性,多种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对眼虫生活无影响。如 把小眼虫群体放在多达25.8×102C/kg(60Co)的条件下,不影响其死亡率, 也没损伤其繁殖率,因此眼虫对净化水的放射性物质也有作用。?
原生动物门 最新
2.1.2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 通常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鞭毛常为 1-4条,少 数种类有多条。
复分裂
原生动物门 最新
出芽生殖 质裂
纵二分裂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同型配子结合(有孔虫)
• 配子生殖 异配生殖:异形配子结合(团澡) • 接合生殖 身体相互接触,交换遗传物质(草履虫)
原生动物门 最新
(10)包囊
环境因素:干旱、严寒、 受到化学污染、食物匮 乏或体内水分蒸发过多 时分泌一层胶状物质, 形成具有保护性的外壳, 将自身包裹起来,形成 不食也不动的休眠体, 即包囊。
多余水分。 伸缩泡: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多余的水分及
代谢废物。 眼点:靠近鞭毛基部,紧贴储蓄泡,实为一杯状“遮
光物”。
光感受器:位于鞭毛基部的两轴丝接合部、靠近眼点的膨大透明部分,能感知光线。 叶绿体:卵圆形的颗粒,内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产生营养。 细胞核:圆形,位于身体后端约1/3处的中央,内有核仁。 副淀粉粒:半透明,是贮藏的剩余食物。遇碘不呈蓝色。
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生物教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生物教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45db4cf9f12d2af90342e618.png)
《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生物教学--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摘要: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草履虫形态结构特和生理特,3.关草履虫结构教学可以紧接形态进行讲,外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身体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草履虫形态结构特和生理特;了原生动物门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关系.通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释实验结能力3.通学习原生动物门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思想;通了原生动物与人类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教育重、难分析.草履虫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节教学重因()容是学生次从上学习到动物学知识按着达尔进化观原生动物是动物界原始、简单、低等单细胞动物通讲原生动物代表——草履虫形态结构及生理特使学生了原始动物所具有特征可续知识学习奠定良基础()通重容讲还可以使学生了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基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基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植物细胞对比两者相和不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了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基础上更地掌握新知识(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样营养方式——异养通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对比植物体生理活动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质特征理.草履虫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终产物排出是节教学容难因()动物营养方式与植物营养方式不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草履虫食物主要是水细菌及其它生物和腐烂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摆动汇集到口沟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胞咽胞咽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当食物泡足够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细胞质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体沿定方向运行着初从草履虫身体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移动移动程草履虫体酶把食物泡食物逐渐消化消化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食物泡也逐渐地变不能消化食物残渣仍食物泡顺着细胞质移动由身体端胞肛排出体外由看草履虫整营养物质吸收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教师要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基础上讲草履虫营养物质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程这些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节课上既要记住系列名词又要理套套新生理程确有定难这就要教师能要围深入浅出地讲明其概念、特()草履虫代谢废物排出也是学生难理容对草履虫体两伸缩泡和它周围收集管认识些学生容易理成平面结构教师可以借助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说明伸缩泡是种泡状结构从面思上理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代谢废物(多余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伸缩泡逐渐涨到定程表膜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教师讲课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参与代谢程产生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消化不了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参与代谢程3.显微镜下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结构也是教学程难因“观察草履虫”是学生做动物实验显微镜下观察既又活动草履虫确实不容易要突破这难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①课前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草履虫培养准备具有定密草履虫培养液②教师示或看录像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效会更③巩固显微镜使用教学程设计、课题参考课课二、课.引言设计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把讲课与实验结合起通实验、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己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比先讲课实验传统教法更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更有助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识所以节课可以这样开始首先教师取出瓶装有丰富有机质河水给学生看然请学生从取滴制成临装片显微下观察有条件学校教师用显微投影仪与学生起制作张临装片然与学生起讨论显微镜下能看到什么生物呢?有植物、微生物还有动物教师向学生介绍我们这里看到动物是动物界原始、简单、低等单细胞动物叫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约有3万多种分布很广有由生活种类(海水、淡水、空气)也有寄生生活种类它体有些特化结构用维持它生命和延续代下面我们以原生动物代表——草履虫例研究下它形态和结构.关草履虫形态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试管有定浓草履虫培养液使学生对草履虫有定感性认识那些体微、能够移动白就是草履虫它们喜欢聚集培养液上方它形态结构特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二让学生从培养液上方取滴液体制成临装片制作装片程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了避免草履虫视野跑得太快可以想什么办法阻止它什么要把少许棉花纤维放滴有培养液玻片上?教师要有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问题能力学生观察装片可以播放草履虫形态录像片以助学生准确制片和得出正确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把草履虫形态画黑板上三教师可以对草履虫名由做补充说明;也可以用草履虫模型进步定位草履虫形态或黑板上对学生画出形态进行修改以备讲结构用3.关草履虫结构教学可以紧接形态进行讲教师可以问学生草履虫身体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它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相和不?怎样证明这些相和不?教师可以结合挂图或画板图带领学生把草履虫结构弄清楚还可以给学生放录像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身体侧有口沟其旋运动特以及布满棉花纤维水钻钻样子外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身体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讲结构应有识地提示学生①草履虫原始特②与植物细胞结构上差异.关草履虫生理特教学可以与植物对比地进行讲教师可以问学生绿色植物是怎样获取营养?草履虫又是怎样获取营养呢?由启发学生理养与异养概念以及草履虫捕食、消化、吸收和排出食物残渣程并明确给出排遣概念关食物泡形成和移动路线教师可画板图说明并请学生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体食物泡移动情况观察程教师可以提问食物泡是否样?哪儿哪儿?什么?有条件学校还可以放录像说明特别是排遗程教师要告诉学生草履虫消化方式是细胞消化关草履虫呼吸教师可以借助板图说明草履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整身体表膜进行草履虫通表膜把溶水氧气渗入到细胞质进入细胞质氧气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植物呼吸作用理氧气草履虫体也是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作生命活动动力有机物分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含氨废物可以从体表(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表膜)排出也可和量多余水起借伸缩泡排出关草履虫排泄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位草履虫身体前二端收集管和伸缩泡运动情况然提问①收集管与伸缩泡关系如何运动特怎样?②前二伸缩泡伸缩特是什么?这样伸缩处是什么?③伸缩泡废物通什么途径排出体外?④什么叫排泄?它与排遣区别是什么?讲完上述容教师可黑板上结草履虫消化、吸收、呼吸和排泄程通上述结可以使学生把草履虫几生理程系起便理和掌握提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怎样反应?这是下节课讨论问题三、二课.引言设计二课开始教师用草履虫形态结构图请学生回忆课所观察和学习到容及知识请学生回答①草履虫形态前端和端区别?②部各部分结构名称?③草履虫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程?①草履虫结构和生理上与植物细胞不?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除了形态、结构、生理上与植物有所不外还表现它对外界刺激反应上与植物也不相怎样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呢?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己设计实验然教师再引导学生做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程教师可以提些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例如什么叫应激性?清水对草履虫有没有刺激?草履虫对清水和盐粒刺激是怎样反应?植物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动、植物对外界刺激反应有什么不?教师要重申①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这种反应叫应激性②动物应激性能够使它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③动物对外界刺激反应要比植物灵敏得多(可以举例)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是通表膜上特定结构感应3.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和不教师可以把讨论结用投影片打出也可以整理出板.关草履虫生殖有条件学校可以先放段录像让学生看清草履虫进行无性生殖程;也可以用挂图或教师画板图进行说明草履虫适宜条件下进行分裂生殖要说明几①草履虫分裂生殖是横二分裂②分裂细胞核先拉长再断裂然从草履虫身体部向凹陷断成二③新体除各有核和核外还保留母体伸缩泡并再形成新伸缩泡④适宜条件下草履虫般两完成次分裂5.关原生动物种类和特征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讲完草履虫生理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种类约有二十多种我们实验用草履虫只是其种叫草履虫所谓草履虫也是相对而言它身体只有十几微米~多微米除外还有双核草履虫、多核草履虫等它们都是草履虫族成员原生动物约有3万多种些是有益种类如太阳虫、喇叭虫、钟虫等可以做鱼及其它水生动物饵;也有有害种类如使人得疟疾病疟原虫使人得痢疾痢疾变形虫有条件学校可以放映相应录像也可以用挂图说明教师可以做以下总结原生动物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有其共特征即身体微结构简单整身体是由细胞构成(这些特也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因原生动物也叫单细胞动物是动物界低等、原始动物.300多年前列虎克用放约70倍透镜看到了很多由生活和寄生生活原生动物他把眼虫描述“绿、两端白”虫子人尊称他原生动物父.原生动物形态变化很有原生质随流动、形态不定变形虫;有结构精巧、宛如雕刻着花纹工艺品放射虫和有孔虫种类可因处生活史不期或不环境条件而改变形状体般0微米~毫米只有微米(如寄生红细胞巴倍虫)长达9厘米(如早新生代钱币虫)3.已知有30种原生动物直接侵人体至少有人类因寄生原生动物而患病每年有35亿人患疟疾非洲、太平洋群岛、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因患疟疾而致死约00万人土壤原生动物能促进土壤有机物质循环能助植物碎片分成有用腐殖质能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由原生动物具有材易得、适、繁殖期短、容易培养、便模拟等优生物学细胞、遗传、生理、生物化学等领域它们常被用作实验材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上课学习教案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上课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2df0a4693daef5ff73d54.png)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表壳虫 砂壳虫
有孔虫 足衣虫
第23页/共42页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②辐足亚纲 具轴伪足(wěizú),一般呈球形,多营漂浮
生活
太阳虫:多生活在淡 水中,细胞质呈泡沫 状,伪足较长,内有 细丝(xì sī),适于漂浮 生活。
放射虫:具硅质骨骼 。分为外质和内质。 外质中有很多泡,增 加浮力。内、外质之 间具有一个几丁质囊 ,称为中央囊,具1至 多个细胞核。
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
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 段。
大滋养体:个大,能分泌蛋白 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
小滋养体:个小,寄生于肠腔
,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
菌为食物。
包囊: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
的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抵
痢疾(lìji)内变形虫
抗不良环境能力强,4个核的 包囊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第18页/共42页
细胞内消化:食物形成食物泡进入(jìnrù)细 胞内和溶酶体融合并消化的过程。
排遗:不能消化(xiāohuà)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13页/共42页
第十四页,共42页。
胞饮作用:变形虫能摄取一些液体食物(shíwù),如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 或某些盐类的液体环境中。这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变形虫质膜表面后,使 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断裂形成一些液泡,将吸附 物包裹其中移到细胞质中,这些液泡和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 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故称为胞饮作用 。
第1页/共42页
第二页,共42页。
(一)鞭毛(biānmáo)纲-绿眼虫
生活(shēnghuó)在有机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积水。温暖季节可 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_高中生物教案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_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b2a8a49649b6649d7475d.png)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_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
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
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ca0c369852458fb770b569e.png)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草履虫、眼虫、变形虫、孢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
难点:1、原生动物的呼吸、营养、排泄。
2、寄生原生动物的生活史。
学时:讲授5学时。
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原生动物是身体有单个细胞构成的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体型微小,长约30-300μm ,最小的利什曼原虫只有2—3μm,最大的(某些有孔虫)可达10cm左右。
二、原生动物由单细胞构成,具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外,还具有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特殊细胞器(类器官,如胞口、胞咽、伸缩泡、鞭毛等),完成运动、消化、排泄、生殖、感应等各种生理机能。
作为一个细胞它是最复杂的,作为一个动物机体是最简单的。
某些原生动物个体聚合形成群体,但细胞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原生动物体表的细胞膜,有的种类极薄,称为质膜,不能使身体保持固定的形状,体形随细胞质的流动而不断改变。
多数种类体表有较厚且具有弹性的表膜,能使动物体保持一定的形状,在外力压迫下改变形状,当外力取消即可由弹性恢复虫体原状。
还有些原生动物的体表形成坚固的外壳,外壳有几丁质、矽质、钙质或纤维质等。
四、原生动物通过鞭毛、纤毛、伪足等来完成运动。
主要有三种营养方式。
有色素体鞭毛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进行光合营养(Phototrophy);变形虫等靠吞噬其他生物或有机碎屑,进行吞噬营养(Phagotlophy);寄生种类借助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的可溶性有机物,进行渗透营养(osmotrophy)。
呼吸通过体表直接与周围的水环境进行的,并通过体表和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de)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五、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 教案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cc58e011ca300a7c39010.png)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原生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本节课是前面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又为后面更高等动物,如环形动物,节肢动物及脊椎动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主要内容:1、草履虫和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草履虫和水螅的消化、吸收、呼吸、排泄、生殖等特点;3、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学情分析(1)年龄特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十六七岁,对动物也比较感兴趣,更喜欢形象直观的教学,而且学生所开课程较多,内容要简化一些,学生能够接受,所以,在上课时能够多展示一些图片和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原生动物,腔肠动物,也并不陌生,比如草履虫,学生还能记得倒置的鞋底形状,但是关于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的生命活动不太容易理解,或者说时间长了忘记了,所以需要教师认真引导,深入浅出。
(3)水平基础: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草履虫、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懂得原生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的特点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水平目标:能够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使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点,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懂得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实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草履虫和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本章的内容,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懂得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点,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能够使学生懂得到:细胞不但是构成植物体的基础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础单位。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fa4f48647d27284b7351d4.png)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Prot ozoa)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它们的个体微小,分布广泛,自由生活的分布在淡水、海水或潮湿的土壤中;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于人体、动物体或植物体内..................... 。
(区分后生、中生和侧生动物)第一节代表动物------ 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1.分布与外部形态大草履虫生活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淡水池沼、河沟中。
其外形似草鞋,圆筒形,前钝后尖,体前侧有一向中部插入的斜沟,称为口沟(oral groove),内有胞口(cytostome)。
2.结构与功能体表有弹性的表膜(pellicle),可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膜上布满纵行排列的纤毛(cilium ),口沟内纤毛较长。
表膜着生纤毛处有凹陷的纤毛囊,纤毛是细胞质的基体向外突出的一种运动细胞器。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每根纤毛的外膜与表膜连续,膜内是9X 2 + 2纵行的微管结构。
另外,草履虫有表膜下纤维系统(in fraciliture) ,与纤毛的协调运动有关。
表膜内的细胞质分为外质(ectoplasm) 外层透明致密的部分。
内质(en doplasm) 内部多颗粒疏松的部分。
食物泡(food vacuole) 在细胞内质中沿一定路线运行流动,并与溶酶体结合,对食物进行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泡中的食物残渣运行到胞肛时排出体外。
刺丝泡(trichocyst) 外质中含有大量与表膜垂直的杆状体,当遇到理化刺激时可从表膜上排出具毒性的丝状物,具有捕食和防御功能。
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 体前、后各一,每个向周围伸出约4—10个收集管,伸缩泡有孔开口于体表。
两个伸缩泡周期性地交替收缩,不断排出渗入的多余水分,完成渗透压调节的功能。
呼吸与排泄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气体交换并排除代谢废物。
细胞核大核(Macronuclei) 呈肾形,为多倍体,控制细胞的正常代谢。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_高中生物教案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_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b2a8a49649b6649d7475d.png)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_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
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
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
第二讲原生动物门讲课文档
![第二讲原生动物门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257ed22b14e852459fb5779.png)
2. 临床表现 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消瘦、贫血、白细胞 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
3. 感染方式与感染阶段: 1.白蛉吸血注入前鞭毛体 2.寄生部位与致病虫期:无鞭毛体(利杜体)寄生于肝 、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巨噬细胞内)
4. 症状 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脾肿大出现率在95%以 上。后期则因网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变硬。有的患者 可有蛋白尿、血尿出现。
1. 体呈绿色、梭形、 长约60µm;
2. 体表膜具弹性并带 斜纹;
3. 细胞核位于体中部 偏后;
4. 体前端具一胞口, 从胞口内延伸出鞭 毛。
第十五页,共47页。
第十六页,共47页。
第十七页,共47页。
三、分类--植鞭亚纲
Α:植鞭亚纲(Phytomastigina)
1. 特征:一般具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
1000-2000个/升时,将引起剧烈海发光。
第二十页,共47页。
杜氏利什曼原虫(L. donovani
)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分类
Protozoa
原
鞭毛纲
植鞭亚纲: 盘藻、团藻、夜光虫、沟腰鞭虫
生
代表物种 动鞭亚纲: 利什曼原虫(如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
动
隐鞭虫(如鳃隐鞭虫)
(1)二分裂:等二分裂、纵二分裂、横二分裂
(2)复分裂(多分裂、裂体生殖)
(3)质裂 (4)孢子生殖 (5)出芽生殖
第七页,共47页。
第八页,共47页。
2、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1)配子生殖(gamogenesis)
生物教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生物教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c4f825b9d0d233d4b14e699b.png)
生物教学--第一章原生动物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章原生动物门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
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
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1b4643afdd3383c4bb4cd223.png)
一.单细胞动物的起源
紫外线、放电海中
无机物————————简单的有机物———
热
化学组合
原始的生命分子————原始的多肽、聚核苷酸、
海中
多糖类、脂肪———原始的生命——原始的鞭毛虫
40亿年
二、各纲的亲缘关系
8、分布广泛,多生活在液体环境(淡水、海水、血液、肠的内容物、体液、原生质)和潮湿土壤中。生活在淡水或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多为世界性分布。营养方式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
思考题:
1)为什么许多原生动物的分布能够遍及全世界?
2)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哪几种形式?
3)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教学进程
第二节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绿眼虫
3.具顶复合器(含顶环、类锥体、棒状体及微线体)
4.生活史复杂,在生活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教学进程
三、分类
晚孢子亚纲:疟原虫、球虫、簇虫
有丝孢子亚纲:碘泡虫、微粒子虫
无丝孢子亚纲:肉孢子虫
第五节纤毛纲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1.形态:似倒置的草鞋,全身密布纤毛。具伸缩泡及大、小细胞核。
(5)双滴虫目:如贾滴虫
(6)毛滴虫目:如毛滴虫、阴道滴虫
(7)超鞭目:鞭毛很多,而核只有一个,如披发虫
第三节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变形虫
教学进程
1、形态结构:由质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等组成。细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后者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
2、运动胞器:伪肉
运动方式:变形运动
3、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6、环境不良时形成包囊或卵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Zoology)第一讲概述•动物学定义•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一、动物学定义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
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
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
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种或物种(species)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
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亚种(subspecies)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
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
界(Kingdom)、门(Phylum)、纲(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即把形态生理相近的种归并为属,相近的属归并为科,相近的科归并为目,直至最后的界。
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都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
•物种在动物系统中的地位可从上面体系中相当精确地表示出来。
有时为了更为明确地表明动物间的相似程度和精确表达种的分类地位,常常是在前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一些阶元,即在原名称前加上拉丁前缀总(super—)或亚(Sub—)而形成。
于是就有了总目(Superorder)亚目(Suborder),亚种(Subspecies)等名称。
3.动物分类方法动物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类;•人为分类法:以外形辨认方便为基础,分类时不考虑动物的构造、发育、生理及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
•自然分类法:以生物的构造、发育及生理为分类基础,在分类时以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为基础。
如鲸与鱼如按不同的方法分类结果不同。
三、生物分界与动物主要门类•两界学说;早期的林耐(Linnaeus)根据生物是否运动,将生物分成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ntae) 。
•三界学说;后来由于显微技术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微小的生物,人们又提出了三界学说;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五界学说;根据生物细胞的营养、结构、繁殖等因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动物界和植物界。
•动物的主要门类(公认的19个门类)•原生动物门(Protozoa)•多孔动物门(Porifera)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环节动物门(Anneli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苔藓动物门(Bryozoa)•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帚虫动物门(Phoronida)•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脊索动物门(Chordata)前18个门一般通称为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脊索动物门除一小部分虽然没有脊椎,但为了教学及研究的方便,一般通称为脊椎动物(Vertebrate)。
三、动物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要求,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动物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1.观察描述法是动物学学习与研究中最经典的方法。
即通过对动物直接观察,把其外形特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系统地客观地记录下来,有时需要绘图,以获得动物体的第一手资料。
在描述过程中还可以对某些特征作适当说明。
如亚里士多德、达尔文等对动物的研究工作。
2. 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动物学的最有效方法。
即通过对不同动物的某些方面进行系统地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以得到规律。
如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点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极为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3.实验研究法是目前学习和研究动物最重要和公认的方法。
即对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大分子结构、生态行为等方面进行试验设计并实施试验,从而找出相应的结论。
贝类个体间DNA的RAPD扩增多样性•主要参考书目•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年版。
•刘恕《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刘恕、曾中平《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刘凌云等《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Richard D.Jurd 著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精要速览) 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6.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7.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8.武汉大学等《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年版。
9.杨安峰等《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10.堵南山等《无脊椎动物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1.鲍学纯等《动物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12.郑乐怡 1987.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3.郑作新 1982.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4. Alexander, R, M. The Invertebrat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15. Barnes,R..D.Invertebrate Zoology.4th ed. Saunders College 1980.16. Boolootian,R.A.Zo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nimals).MacmillallPublishing Co 1979.第一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它们的个体微小,分布广泛,自由生活的分布在淡水、海水或潮湿的土壤中;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于人体、动物体或植物体内…………。
(区分后生、中生和侧生动物)第一节代表动物——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1. 分布与外部形态大草履虫生活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淡水池沼、河沟中。
其外形似草鞋,圆筒形,前钝后尖,体前侧有一向中部插入的斜沟,称为口沟(oral groove),内有胞口(cytostome)。
2. 结构与功能体表有弹性的表膜(pellicle),可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膜上布满纵行排列的纤毛(cilium),口沟内纤毛较长。
表膜着生纤毛处有凹陷的纤毛囊,纤毛是细胞质的基体向外突出的一种运动细胞器。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每根纤毛的外膜与表膜连续,膜内是9×2+2纵行的微管结构。
另外, 草履虫有表膜下纤维系统(infraciliture),与纤毛的协调运动有关。
表膜内的细胞质分为外质(ectoplasm) 外层透明致密的部分。
内质(endoplasm) 内部多颗粒疏松的部分。
●食物泡(food vacuole) 在细胞内质中沿一定路线运行流动,并与溶酶体结合,对食物进行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泡中的食物残渣运行到胞肛时排出体外。
刺丝泡(trichocyst)外质中含有大量与表膜垂直的杆状体,当遇到理化刺激时可从表膜上排出具毒性的丝状物,具有捕食和防御功能。
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 体前、后各一,每个向周围伸出约4—10个收集管,伸缩泡有孔开口于体表。
两个伸缩泡周期性地交替收缩,不断排出渗入的多余水分,完成渗透压调节的功能。
呼吸与排泄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气体交换并排除代谢废物。
细胞核●大核(Macronuclei) 呈肾形,为多倍体,控制细胞的正常代谢。
●小核(Micronuclei) 球形,为二倍体,控制生殖过程中的基因交换和重组,并可以分裂产生大核。
生殖无性为横二裂生殖(binary fission)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进行。
小核进行有丝分裂,大核行无丝分裂,虫体中部缢缩,断裂形成两个新个体。
有性为接合生殖(conjugation);当环境条件不利时进行。
①两虫体口沟处粘合,相贴处原生质桥接。
②每个虫体大核消失,小核分裂两次形成的4个小核,之后其中3个消失,留下的1个分裂形成2个大、小不同的配子核,两虫体互换雄配子核,与对方的雌配子核融合形成接合核。
③两虫体分开,接合核分裂3次形成8个核,其中4个大核和4个小核,小核中3个消失。
④留下的1个小核分裂2次,虫体也分裂2次形成4个子细胞,大核则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
2个虫体接合生殖的结果是形成8个子细胞,每个细胞与接合生殖前的核状态相同。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和重要种类现存的原生动物约60000种以上,根据它们的运动细胞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特征将其分为4个纲:即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1.鞭毛纲(Mastigophora)主要特征运动细胞器为鞭毛,营养方式复杂;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
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在不良条件下一般可以形成包囊。
重要种类绿眼虫(Euglena viridis)、利什曼原虫(Leishmannia)、夜光虫(Noctiluca)、衣滴虫(Chlamydomonas)、披发虫(Trchonypha)等。
1.绿眼虫(Euglena viridis)生活习性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流动性不大的淡水中,大量繁殖时会使水体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