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_抗日战争_历史_高中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三课时来讲叙,人教版必修一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来讲叙。
本课知识容量大,教材内容又有些凌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并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
所以,本着历史教学应遵循“一节课一个灵魂”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紧紧围绕“抗日战争”这
一主题,通过“感知篇•反思篇•启迪篇”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学习,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情感更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此次授课班级是年级普通班之一,平时的课堂活跃程度一般,部分学生比较爱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思维的深度明显不够。
因此希望通过课后预习环节对抗战史料的自主搜集过程以及课堂上对设置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小组合作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
辨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使学生深刻感知日军在中国犯
下的滔天罪行,感知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自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和重要性,学会感恩先辈的付出,激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设置“反思战争”这一环节,让学生理性反思这场战争,理性看待中
日关系,提高学生理性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理想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全民族团结抗战;难点:理性反思战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在低沉又激荡人心的音乐声中引入新课。
展示旅美画家李自建的巨幅油画创作“南京大屠杀”,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出本课学习要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环节一、走入战争——感知篇
展示时政热点:2017 年1 月3 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在
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引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感知一:战争之因。
出示文字史料,学生根据材料自主解读,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为什么要大举侵略中国?
感知二:战争之程。
(一)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归纳并展示:20 世纪30 年代,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军事侵略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感受当时中国面临的政治形势?空前民族危机!
(二)身临其境:
(1)播放视频:重温激情岁月
思考: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民都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学生:略
教师深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中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贫富,男女老少齐动员,众志成城赴国难!
(2)我是新闻播报员
教师:请同学们以新闻播报员的身份,针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滇缅战场中的任意一个战场的战况,进行新闻播报。
引导学生点评。
教师:图解历史:引入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的两大路线。
学生小组讨论: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组织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因此,抗战的胜利与国民党无关。
你怎么看待这个
问题?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事件。
教师:史论归纳:多媒体出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和评价。
学生:学以致用,对战高考:出示题目对点训练。
感悟高考考查角度及难度。
感知三:胜利荣光
出示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自主感悟: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3、环节二:走出战争——反思篇
反思一:胜利之因
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资料,交流思考: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胜的根本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不可或缺的精神保障。
反思二:抗战精神
教师:播放微课,启迪升华:抗战精神有哪些具体内涵?在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扬抗战精神?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是保障抗战胜利的精神法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在抗战年代,也正是这种精神引起了日本法西斯的极度愤怒,日本军部疯狂叫嚣,要不择手段的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
于是就出下了下面的画面。
反思三:战争之殇
多媒体出示1、侵华罪行图片集;2、侵华罪行补遗;3、战争损失数据资料。
撞ft心灵:思考战争是什么?历时8 年的抗日战争又给中华民族留下
了怎样的伤痛?
教师:战争带走的是生命,摧毁的是文明,泯灭
的是人性!这一切无一不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这来之不一的和平!
4.环节三: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启迪篇
关注现实:结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思考,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教师:引导思考:近年来日本的哪些作为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展示图片,进而就如何处理中日关系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5、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教师结合“感知•反思•启迪”这一主线进行情感升华,通过学习了解了中日关系的过去和现状、展望未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有更深刻的思考。
鼓励学生围绕“反思战争”这一内容,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小文章,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