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情报工作失误 军民心无忧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情报工作失误军民心无忧患
导语:岁逢甲午,国殇难抑。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深重的历史灾难,更是空前的民族屈辱。

从物质的掠夺到精神的羞辱,甲
岁逢甲午,国殇难抑。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深重的历史灾难,更是空前的民族屈辱。

从物质的掠夺到精神的羞辱,甲午战败一方面宣告了清政府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社会彻底失去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追赶西方的可能。

中华民族由此陷入了“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的亡国灭种危局。

战争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有一个原因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忽视——情报失误。

清政府在情报工作上的失误充斥着甲午战争的整个进程:从战争开始前的威胁判断和力量对比,到战争开始以后敌方兵力的部署配制,乃至战争结束时的谈判交锋,清政府招招滞后,处处被动。

因为情报工作的失误,上至清政府的核心领导层,无法料敌先机,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下至战争和战役指挥者,无法掌握日军动向和实力,做到有的放矢。

相反,由于自己保密不力,加之日本情报工作细致缜密,清军一举一动皆在敌人掌握之中。

情报工作的优劣、得失、高下,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对日单向透明的战场态势。

最终,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清政府迎来的只能是失败和耻辱。

从情报的角度来看,清政府的失误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争威胁判断失误,导致战争准备不足。

早在1855年,日本改革派思想家吉田松阴就曾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的这一思想对其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