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house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女性外在被强调的基础上,广告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 更为了吸引更多男性消费者的眼光而开始向更性感更诱惑的方 面进发。与以男性的性感为强调的广告不同,女性的诱惑广告 完全把重点放在了女性的敏感部位上,使得女性肤浅地变成了 色情的代言人。
这一概念的深入,导致了在广告中女性角色绝大多数被 塑造成诱惑男性消费者的工具,敏感部位被无限的放大和挑逗, 使女性在广济自主权和社会影响力方面达到了历史性的 高度,但她们仍然为在传统礼教和现实情形间取得平衡而痛苦, 因为现实在给以女性更多机会的同时,也要求她们承担更多的 责任。 女性角色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也是女性自我奋斗的结果,我们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利用这种 变化来创意我们的广告,引导女性消费;创造潮流,来驱动我 们的消费;创造需求,来扩大我们的消费。既然她们掌握了 80%的购买权,那么我们就让她们把权力用足,让优秀的女性 广告去让她们把手中的权力尽情挥洒。 趋势见解 (TrendSight)公司总裁马莎.巴丽塔(Martha Barletta)在所 著的《女性行销》(Marketing to Women)书中,以星星(The Star) 、圆圈 (The Circle)、罗盘(The Compass)、旋转道(The Spir al Path)的概念来介绍 女性行销的概念,她希望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和手法来了解女性消费者,抓住 这个最有购买潜力的市场。
一个关于亚当和夏娃的经典,牵引着千百年绵延的两性诉说, 纷呈的历史,记载着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约束与开放、中心 与边缘、喧哗与缄默的两性记忆,激荡出和谐相生的文化想象。当 视觉形象成为这个时代最时尚的文化载体时,用广告的形式去勾勒、 阐释、拓展人类生存的和谐空间,无疑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创想。 日前,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文广新 闻传媒集团等共同举办的“男女平等——公益广告大赛”给了我们 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不仅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不同领域的设计者,用 他们优秀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男女平等的世俗图景,更在于 这些广告长驱直入地表达出一种两性间安静、祥和、和谐的相处氛 围,“人需要背靠背互相依靠”、“男+女=无穷动力”、“相扣 才会温暖”等获奖公益广告,与躁动、紧张的情绪拉开了距离,这 是我们每个人对和谐社会发自内心的需要。
二、将女性价值体现在容貌、 年龄、体形上:利用女性形象做招 牌,将女性物化为性对象(在517 个女性角色中,87%是年轻漂亮的 女性,90.7%的女性角色身材苗条, 对女性的脸部特写竟多达89.2%)
三、贬损女性的智力或能力:在1197 个 广告样本中,性别歧视广告占全部广告的 33.7%,中性占64.7%,性别平等占1.6%。 其中有人物角色的554个广告中,性别歧视广 告占62.1%。虽然平等和中性的广告占全部 广告的66.3%,但当不计算非人物广告时, 含有性别歧视倾向的广告比例竟高达62.1%。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广告女性形象塑 造上确实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广告中性别歧视表现在: 一、将女性的角色刻板传统化。 二、将女性价值体现在容貌、年龄、体形上。 三、贬损女性的智力或能力。
一、将女性的角色刻板传统 化:把女性的生活空间限定在家 庭里,而且角色多固定为妻子或 母亲(在517个女性角色中, 66.9%的女性角色职业不明,在 能辨别职业的女性中,51.5%是 家庭妇女)。
女性的“外在”主要是指女性美和女性形体的工具性,凸显 出男性与女性之间看与被看的模式关系;而女性的“内在”主要 是指女性之于社会的价值及女性的发展。广告中性别歧视的另一 重要表现则是部分广告把女性置于被观看的位置,否认女性的社 会价值和女性的发展。
然而,进入父权制社会后,女性的美貌便得到了片面的强调, 这是由于女性被认为不可能像男性那样凭借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 的价值,而只能凭借与男人的婚姻而达到夫贵妻荣。这就决定了 女性相貌的重要性和被观赏性。
Love house视频
在广告的领域上,需要表现男女平等是很能显而 易见的。女性不只是男性的欣赏品,不只是母亲,不 只是软弱低能的代替品;女性也有它内在的善良,坚 强,也该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现在的社会,女性不 再是绝对的弱者,女性在很多领域都超越了男性,争 得了权位。而一个社会也只有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创造 才能够变得更美好,才能发展。 广告可以渐渐把侧重转向女性的内在面。并且有 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阐述,就是现在的消费者已经 不再只是男性了,女性的消费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将来的社会,女性将很可能会成为最有消费力的族群。
广告中性别歧视的成因 一、强化传统的男尊女卑 二、强调女性的“外在”,忽视女性的“内 在” 三、男性社会占绝对优势 四、被肤浅地转变为色的代言人
广告中最常见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和 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强化上。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 想在中国一直占有统治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形成了一种 固定思维:男性从事“外事”即从政外交,女性从事“内事”即 抚育子女操持家务。女性由此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成为家庭和 男性的附庸,男尊女卑等性别意识渗入的认同无疑使传统文化对 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进一步强化和定型。 一项对全国十大城市黄金时段电视广告的研究中的数据表 明,在电子、科技、机械的广告中,男性主角占71%(卜卫, 2002)。而年轻女性在广告中的作用只有在婴儿皮肤保健用品、 尿布、奶粉以及洗发精的选用方面享有“主权”。 这一概念的深入,导致了在广告中女性角色绝大多数被塑 造成母亲,必须负责孩子的所有生活起居;妻子,必须对丈夫服 帖如佣人保姆。
男性作为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对女性有着欣赏的资格和 评价的权利。从男性视角出发所展示的女性身体,不是在广告 中被切割,被物化,处于被凝视的地位,就是被超越现实地完 美再现。 在众多宣传女性用品的广告里,广告不仅将女性自身作 为描绘的重点,更倾向于把女性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男性赞 许、认可的目光成为女性美的衡量标准。摄像机以男性视角为 基准,分离刻画女性身体的各个部分,用部分肢体替代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