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

对赤字率 、 债务 负担率 、 债 务依存度
史以来最严峻 的考验, 而作为世界最大经 来调节和 引导经济, 特别是在经济萧条的 等 一 些 指 标 的 分 析 表 明 目前 我 国 的 债 务
达 2 0 0 %以上 。 ( 图 1 )
引 发 主权 债 务违 约 , 并 逐 步 升 级 为 主 权信 普遍 问题 在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过程 中 , 由于 存 在
三、 债 务 可持 续 性 理 论分 析 区正遭 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 , 面临着有 经济 周期 , 需 要 国家 运 用 适 当 的宏 观 调 控
税 后 呈强 可 持 续 性 。 顾宁 ( 2 0 1 1 ) 通 过 对 我 ( I MF ) 在《 全球金 融稳定报告》 中指 出 , 主 国地 方 债 务 的 特 征 和传 导路 径 进 行 分 析 , 权 债 务 危 机 导 致 ~ 些 国 家 的 主 权 债 务 不 指 出债 务 风 险 不但 会 在 地 方 层 面 积 聚 , 还 断 增 加 , 从 而 使 得 国家 债 务 风 险 不 断 提
况下, 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 。如果政府无 个 国家 的经 济 安 全 。 进 而 提 出有 必 要 遵 循 融 风 险 的 恶性 循 环 。英 国、 美 国 等发 达 经
法 偿 还债 务 , 则 存在 引发 债 务 危 机 的 债 务 调 节 总量 — — 控 制 增 量 — — 削 减 存 量 的 济体都面 临着主权债务风险过高的评价 。 图1 给出的 2 0 1 1年 部 分 发 达 国 家 的债 务 风 险 问题 。 如 果 某 国 以 自己 的主 权 为 担 保 路 径 对地 方 政 府 债 务 风 险进 行 有 效 防 控 。 向外 借债 , 当其 主权 债 务 无 法 偿 还 时 就 会 用 危 机 而迅 速 扩 散 蔓 延 。 目前 , 整 个 欧 元 二、 债 务 可持 续 性 是 世 界 各 国面 临 的 水 平 均在 6 0 % 以上 , 其 中 日本 的债 务 率 高
中国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和影响-宏观研究

深度报告 中国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和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笼罩在债务的阴影之下,正在倒逼全球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周期。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的主权债务水平已经跟很多深陷欧洲债务危机的国家的债务相当。
我们将连续发布3篇关于中国债务的报告。
本报告为第一篇综合篇,阐述我国公共债务的规模,可持续性和影响。
后两篇为专题报告:第二篇报告主要是列示中国政府债务的各项目并说明我们计算总债务的假设和方法。
第三篇报告主要内容是关于地方债务的全部情况及可持续性的详细测算。
每篇报告都是独立的,可以不涉及其他篇报告阅读。
本报告摘要:通过全面的收集资料,我们把中国的显性债务和非常有可能显性化的债务做了总结,粗略的估算表明,我国目前的公共债务占GDP 的比例为73.9%。
中国的公共债务与目前其他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债务不同:1)我们国家举债主体众多,特别是地方政府;2)我们国家的政府债务依赖银行而不是金融市场;3).我们国家外债比例很低;4)最重要的,我们国家公共债务有实体经济较快增速支撑。
中国的公共债务风险主要在地方政府,根据审计署的数据,目前地方政府有10.7万亿的债务。
举债主体众多,并且依赖土地财政和银行贷款。
形成了融资平台,土地,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之间的风险链条。
根据我们特定情境下的的测算,未来5年(至2015年)地方政府的债务可以承受温和的增长(15%年均增速),不会有流动性危机。
还本付息规模2013年降至相对较低水平之后开始增加,2015年为5年之内最高。
还本付息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下降至18.5%的水平。
债务以15%的增速增长,地方全部债务与地方综合财力的比例在120%以下。
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地方综合财力的90%以下。
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例只会由2010年的27%温和上升至2015年的30%。
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虽然很高,但是没有极端情况出现风险不会大规模爆发。
目前中国总体公共债务/GDP 超过70%,至2015年将升至75%-80%。
我国金融部门债务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

一、金融债务可持续性约束条件债务可持续性的理论定义可表述为:从长期预算约束的角度出发,金融部门债务可持续性的前提条件是未来所有收入的现值大于等于所有支出加上未清偿债务的现值。
从定义给出的约束条件出发,得出如下等式:(1)其中,It表示t期全部收入;Et表示不包含债务利息支出的t期全部支出,rt表示t期的债务利息率;Bt表示t期的债务余额。
由(1)式可得:(2)在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名义GDP用Yt表示,则可以得到:(3)在式(3)中可以看到,令表示债务占GDP比例,即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表示金融部门利润率,则(3)式可以变形为:,若假设GDP增长率为,则可以得到:(4)在本文中,令由(4)式两边同时减去bt-1,可以得到:(5)综上所述,当经济增长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金融部门存在盈余,则债务可持续;如果发生亏损,则只有在Δb t=0的情况下,债务可持续。
当经济增长率小于债务利息率时,要想维持债务可持续状态,必须保证金融部门存在盈余。
二、我国金融部门债务可持续性的初步判断从债务可持续性的理论定义得出的结论出发,本文利用1996-2015年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7天加权平均利率、金融部门利润率和GDP增长率三组数据,对我国金融部门债务的可持续性情况做出初步判断。
具体情况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7天加权平均利和GDP增长率之间缺口比较大,2004年之前,金融部门利润率虽一直在0.5%以下的低位徘徊,但始终维持正我国金融部门债务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王明亮,姜丹丹(中国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黑龙江黑河164399)【作者简介】王明亮(1974-),男,黑龙江孙吴人,中国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副行长,经济师;姜丹丹(1985-),女,黑龙江黑河人,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
【摘要】债务可持续性是评估债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在对债务可持续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判断: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金融部门债务可持续性呈下行趋势。
我国央行冲销成本与冲销干预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使得 资 金市 场 的价格 配置 功能 长期 缺失 。
( ) 三 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冲销政策扭 曲了利率 以及商业银行 的资产
组 合 , 来 金 融 体 系 与 产 业结 构 的失 衡 , 而 带 带 进 来 资源 配置 效率 的损 失 。
一
方 面 , 金 融 体 系 来 说 . 过 上 调 法 定 存 从 通
我国央行冲销成本与冲销干预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米
基 旗 郎永峰
2 11 18 5)
( 南京 审计学院 , 南京
摘要 : 本文通过S A 模 型检验 了我 国央行 冲销成本与冲销干预政策之间的动态关 系。实证分析表 VR 明, 央行在外汇储备流入加剧 时 , 会通过压 制国内利率方式 以控制冲销成本 , 并注意根据 冲销成本 的高 低来把控冲销力度 , 当冲销成本低时加大冲销 力度 , 在冲销成本较高时减少 冲销力度。可见 , 央行确实考
款 准备 金 率 方式 进 行 冲销 . 实 质相 当于 向银 行 其 体 系征 税 , 果 调 整 幅 度 过 大 , 整 过 于频 繁 的 如 调
科“ 审计科学与技术”
、
我 国央行 的冲 销成本 分析
( 财政成本 一) 这部分成本是指为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 , 央
} 金项 目: 基 教育部人 文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1 J 7 0 5 、 1 J 7 0 7 )南京 审计学院科研项 目( S 20 /2 ) 江苏省优势 学 1Y C 90 5 1Y C 9 0 3 ; N K 09B 4 ;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 , 货币当局往往需要 通 过 干 预外 汇市 场来 稳 定 汇率 . 以实现 汇 率政 策 目标 。当干预导致本国基础货币发生变化后 , 货 币当局再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 冲销前者对 货 币供 应量 的影 响 ,以保 持基 础货 币量 不变 、 本 国利率水平不变 ,进而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 自上 个 世 纪 9 0年代 以来至 今 ,我 国长期 面临 国 际收支双顺差 ,作为协调汇率水平与货币供给 。 实现双重稳定的特殊工具 , 外汇冲销干预已成为 我 国协 调 汇率 政策 与 货 币政 策 冲突 . 而实 现 内 进 外均衡 的重要选择 。我国货币当局的冲销工具 , 在 19- 19 年 间主要依靠 回收央行再贷款 . 94 9 7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

政 策中介 目标组成的 四变量 S A V R模型 族 ,然后通 过 C o sy分解施 加约 束,测算 出不 同货 币 hlk e
政 策冲击对产 出波动和价格波动 的具体 效应。研 究 结果表 明,货 币政 策 冲击在 中短期 内对产 出 波动具 有最多不超过 1% 的影响 ,且数量型 中介 目标的 冲击效应要 强于价格 型 中介 目标 ;多数 1
货 币政 策冲击对物价 波动 的影响要 大于其对 产 出波动的影响 ,且 解释程度 多在 1 %左 右。货 币 2
政 策在 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 的根 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随着 M 2可控性 的逐步 减 弱和 国 内信贷调 节有效性 的逐渐丧失 ,中国未 来货 币政策 中介 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20 08年 的 “ 紧” 型转变 为 20 从 09年 的 “ 适度 宽松 ” 型 ,再转 变 为 2 1 00年 以来 的 “ 健 ” 型 。在这 稳
一
背景下 ,深入分析并准确度量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摆在宏观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要
货 币政 策是 中央银 行 等货 币当局 通过 利率 和货 币供应量 等 中介 目标对宏 观经 济进 行干 预 ,并 达到
lmn
中国货 币政策 的宏观 经济效应——基 于不同 中介 目标 S A V R模 型的比较 分析
4 9
的缓 慢 变化 ,也 对这 种度 量 造成 较大 的 障碍 J 。
基于SVAR模型的债务危机国际传导效应实证研究_赵新泉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欧洲债务危机通过贸易途径、 FDI 途径、 资本市场途径和债权人途径四条途径影响中 国经济, 然后使用结构 VAR (SVAR)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得到: 欧盟财政赤字会对中国 GDP 产生反方向冲击, 而 且冲击是长久持续性的; 文章提出的四个传导途径都是有效的, 欧盟财政赤字冲击对资本市场途径指标变动贡 献率最大, 贸易途径在欧债危机向中国经济变量传导过程中作用最大。 关键词: 欧债危机; 国际间传导; SVAR 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487 (2015) 07-0155-04
其中, 系数矩阵 C0 反应了内生变量之间的当期因果 关系表达式, 矩阵 C0 的主对角线元素均为 1, 非主对角线 元素 cij 表示第 j 个变量变化对第 i 个变量的当期直接或 净影响。SVAR 模型能够根据现有的经济理论, 考虑变量 之间的同期关系, 相比较无约束的 VAR 模型能更精确地 解释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对于 k 元 p 阶 SVAR 模型, 需要对施加 2k 2 - k (k + 1)/2 个限制条件才能估计出结构式模型的参数, 本文中约束 B 矩阵是单位阵,A 矩阵 (即 C0 矩阵) 对角线元素为 1, 相当 于施加了 k 2 + k 个约束条件, 对于本文中 6 个变量, 还需要 施加 k 2 - k (k + 3)/2 = 36 - 6 ´ (6 + 3)/2 = 9 个限制条件才能识 别出 SVAR 模型。这些参数可以是短期的, 也可以是长期 的。短期约束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 Cholesky 分解建立 递归形式的短期约束。在这种约束下, Cholesky 分解因子 的决定和 VAR 模型中变量的次序有关, 模型中位置靠前的 变量对靠后的变量具有当期影响力, 而位置靠后的变量对 靠前的变量没有同期影响力, 因此 C0 是主对角线元素为 1 的下三角矩阵。另外一种是依据经济理论假设的短期约 束。这种短期约束的施加不必是下三角形式的。考虑到 选取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采取第二种短期约束的方式。 根据经济理论及以往的研究, 对模型变量之间的同期 因果关系作如下假设: (1) 欧盟的财政赤字 (EBD) 不受途径变量 (NX、 FDI、 SI、 HL) 及中国 GDP (GDP) 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欧盟财 政赤字对中国 GDP 的影响及传导途径, 因而将欧盟财政 赤字指标变量放于靠前的位置, 其他内生变量均受欧盟财 政赤字的影响, 但欧盟财政赤字不受其它内生变量的影 响。即 c12 = c13 = c14 = c15 = c16 = 0 。 (2) 中国的 GDP (GDP) 受所有同期内生变量的影响, 但不影响任何途径变量 (NX、 FDI、 SI、 HL) 。将中国 GDP 变量放于靠后的位置, 所有内生变量都影响中国的 GDP, 但 c 26 = c36 = c 46 = c56 = 0 。 基于以上假设, 系数矩阵 C0 的具体形式为:
运用S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主因-计量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运用S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主因-计量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20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9.8%,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经济的过度波动.经济的忽冷忽热会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平稳运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1 数据整理与模型设定1.1 变量选取分析消费、投资、出口和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不稳定性的影响,需要对各变量挑选合适的衡量指标.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状况衡量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固定资产投资额(I)代表投资需求,其中,以中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I_zy)代表中央政府投资,以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I_df)代表地方政府投资;并且结合对财政分权的影响,以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大小代表财政分权指标;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代表消费需求;以出口额(EXP)代表出口,来分析投资、出口和消费对产出增长和波动的影响.考虑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财政分权程度加大,为了充分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本文选取1995Q1至2011Q4的季度数据,共68个样本.所用各变量数据皆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1.2 数据整理我们首先将各季度出口额(以美元计价)乘以各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加权平均汇率得到以人民币计价的各季度出口额(EXP)数据.其次,我们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同比数据和环比数据构建以1994年12月为基期的定基物价指数(CPI),然后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I_zy)、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I_df)、出口额(EXP)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的季度数据除以定基物价指数(CPI)得到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实际值,接着采用X-12季度调整方法对以上各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做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此外,为了减少各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克服数据中的异方差,分别对季节调整后的GDP、I_zy、I_df、EXP和C做对数变换,得到各变量的对数序列LnGDP、LnI_zy、LnI_df、LnEXP、LnC.1.3 模型设定为了纳入经济变量之间的同期相互影响,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行实证研究:其中,Y 为经济变量向量,C 为常数向量,B0,A 为系数矩阵;下标t 为时间变量,i 为向量滞后阶数,p 为最大滞后阶数,T 为样本个数; 为结构式冲击,且~VWN(0,I).变量与参数矩阵的具体形式为:其中, 1t,2t,3t,4t,5t分别为作用于LnI_zy,LnI_df,LnEXP,LnC,LnGDP 的结构式冲击.假设B0可逆,则SVAR模型可以转化为如下的简化式VAR方程:简化式模型(2)中,0=C/(B0) ;i=Ai/(B0);t=t/(B0),即t=B0t.可以看出,简化式扰动项t是结构式冲击t的线性组合,代表一种复合冲击.2 实证结果分析.2.1 平稳性检验.SVAR模型要求时间序列数据是平稳的,因此,模型设定好以后,需要对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对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anel A 中对数序列LnI_zy、LnI_df、LnEXP、LnC和LnGDP的ADF值都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它们都不是平稳序列.因此,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平稳化处理.在对各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我们得到Panel B 中各差分序列DLnI_zy、DL-nI_df、DLnEXP、DLnC和DLnGDP的ADF值皆小于5%的临界值,表明它们为平稳序列,从而可以将其带入SVAR方程中进行模型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2.2 模型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受到滞后阶数选择的影响,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恰当的滞后阶数.考虑到我们所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期限,同时受样本期长度限制,本文取最大滞后阶数为4.根据AIC信息准则我们判断滞后阶数选择4是合理的(表2).同时根据模型特征多项式根的倒数全部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证明我们所选择的SVAR(4)模型结构是稳定的.对k元SVAR模型进行估计,需要对结构式施加k(k一l)/2 个约束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式冲击(Hanmilton,1999).本文使用的SVAR模型包含5个内生变量,因此需要施加10个约束条件才能有效识别结构式冲击.本文根据一般宏观经济理论来确定内生变量之间的短期约束条件,常规使用的短期约束条件就是0约束.首先,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我们假设当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受前一期的经济状况影响,与同期的产出、消费和出口无关,因此可得b13,b14,b15和b23,b24,b25皆为0;其次,根据一般贸易理论,当期的出口额不受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因此b31=b32=0 ;最后,消费水平的大小也与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无关,从而b31=b32=0 .以上设定的10个约束条件满足SVAR模型的识别条件,可以估计得出B0系数矩阵:式(3)~(7)表明,每一个结构式冲击t不仅对相应变量产生影响,还将通过简化式冲击t对其他经济变量形成冲击.SVAR模型与VAR模型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同期影响.2.3 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对图1中的脉冲响应图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⑴虽然总体上投资需求增加有助于解释经济增长变动,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冲击和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冲击对我国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中央政府投资冲击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对经济影响的长期累积效应也较大;而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冲击在短期对经济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并且出现了程度较小的累积负面效应.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首先,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等经济政策和投资决策代表了政府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态度和看法,会对以后的经济走势起到很大的指示作用,而地方政府投资大多是为了响应中央政府号召,从而中央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能力要大于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其次,中央项目的投资多是对当前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行业领域,效率较高,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却往往忽视投资的质量和效率,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从而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方案,地方政府配套的投资资金更是高达17万亿之多.虽然中央政府的资金支出大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领域(如交通、电力、科技、水利、节能减排等)保护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投资却较多的投向了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行业,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无疑会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⑴对外贸易冲击虽然也会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但影响程度不大.从DLnGDP对DLnEXP的累积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短期内的对外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波动影响不明显,但长期内有较小程度的正向效应.可见,虽然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出口对GDP的贡献度较高,但国外需求冲击并不会对我国经济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比重过大.出口贸易一般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其中加工贸易是指依赖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经过加工装配后再出口到国外的贸易形式.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中间在内,两头在外,原材料和零部件是从国外进口的,在本国生产后又运到国外市场.在我国最常见的加工贸易形式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其中补偿贸易是指国外厂商提供或利用国外进出口信贷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由我方企业进行生产,以返销其产品的方式分期偿还对方技术、设备价款或信贷本息的贸易方式.因此,虽然我国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很大,但出口增加对我国经济自身增长的贡献并不是很大.⑴消费需求冲击是决定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主要因素.从DLnGDP对DLnEXP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1单位标准差的消费需求正向冲击导致GDP 出现了1.2个百分点的增长,随后迅速下降,在8季度后基本消退.同时从DLnGDP对DLnEXP的动态累积脉冲响应图形可以看出,正向的消费需求冲击不仅造成经济短期内的较大增长,而且长期内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消费一般是短期行为,持续时间不长,对经济的短期刺激较大;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提高可以改变人们长期的消费习惯,从而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较大程度的长期影响.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2.4 方差分解.为了测度各种内外因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对影响程度,本文对脉冲响应函数进行方差分解.方差分解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式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以方差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式冲击的重要性.表3列示了宏观经济波动方差分解结果.我国产出波动的方差分解表明:⑴在预测期内,由投资波动引起的我国产出的波动并不大,但却有随着滞后期逐渐增加的趋势.一方面,中央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解释能力要大于地方政府投资冲击,这说明了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或投资决策代表了我国政府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态度和看法,会对以后的经济形势起到很大的指示和影响;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投资冲击引致产出波动的速度也要快于地方政府投资冲击.这说明中央投资政策的出台大多是针对当时经济形势的短期行为.⑴与投资波动一样,国外需求的波动对我国实际产出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其解释能力随滞后期的增加逐渐增大到稳定状态时的8.7%.这说明虽然我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但国际经济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这可以归因于我国国内较强的经济活力和稳健的经济增长.⑴国内消费需求波动在短期内解释了我国实体经济的绝大部分波动,虽随滞后期的延长而有所下降,但得稳态时仍然有66.5%的解释能力.这也再次验证了扩大内需对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提示我们,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应该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来实施.2.5 稳健性检验.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受到我们根据一般经济理论设定的约束条件和Cholesky分解强加给经济变量的次序的影响,为了说明以上实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模型的设定和估计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做法是:我们首先调整SVAR模型中的经济变量顺序,但不改变约束条件,依次进行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其次,我们对原有的约束条件作适当修正,但不调整SVAR模型中的经济变量顺序,再依次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最后,我们既调整SVAR模型中的经济变量顺序又对约束条件作出适当修正,依次进行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经过多次模型调整和实证分析后,我们发现,实证结果并没有大的变化(限于篇幅,具体检验过程省略).这表明,本文所使用SVAR 模型具有稳健性,得出的实证结果是比较稳定可靠的.3 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并结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实际,可以看出,一直以来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投资率不断上升.在总需求的构成中,投资需求已经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是有目共睹的,但投资增长率波动却相当大,且超前于GDP和消费的波动.过高的投资率让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剧了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风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五次过热现象(1984~1985、1987~1988、1991~1994、2003~2006、2009~2010),其中四次源于投资增长(1984~1985、1991~1994、2003~2006、2009~2010).在这四次过热中,投资增长率全都超过了25%.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及其它相关制度刺激投资,投资快速上升;经济过热,政府开始控制投资,投资增长率下降,GDP和消费增长率随之下降,出现了投资过热-通胀-宏观调控-通缩的怪圈.⑴对外依存度较大.首先,高外贸依存度会降低本国经济对外部冲击的防御能力,一旦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国内经济便会产生反应,造成大的经济波动.其次,出口增长易受国外经济对本国商品需求的限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目前的增长速度又明显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想依靠外贸增长来长时期地维持当前的增长率,前提条件是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商品需求的增长率不能低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水平,这一点从长期看显然是不可行的.像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⑴政府主导和财政分权.一方面,在政府主导的体制性导下,国有企业成为了政府的一致行动人.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主要针对国有企业,从而导致了在政府出台救市政策、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有企业也在政府部门的体制性的导下扩大规模,增加投资,致使经济过热.而当政府意识到经济过热时,政府出台的降温政策又会导国有企业减少投资支出,致使经济进一步过冷.其次,地方政府的分权过度,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经济内在的不正常波动,特别是近年来地方政府之间单纯的以GDP作为考核政绩、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目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各地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导致了投资热的出现,并造成经济的一热再热.参考文献:[1] 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J].世界经济,2004,(9).[2] 郭庆旺.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管理世界,2004,(7).[3]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J].经济研究2005,(6).[4] 张军等.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分权竞争、政府治理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J].经济研究,2007,(3).[5] Ahmed,Shaghil,Ickes Barry,Ping Wang,Byung Sam Yoo. InternationalBusiness Cycl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6] David. C. W. The Trade-Off between Cash Flow and Net Present Val?ue[J].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95 ( 1) .[7] Blanchard,Olivier , Danny Quah.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ggregate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Disturbances[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94,(81).。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作者:吴许璐王亚芬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01期[提要]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考察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
通过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可持续的,基本盈余率随着债务负担率的增加而增加,中央政府充分考虑到债务负担率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存在较强的财政调整能力。
关键词:债务规模;可持续性;政府跨期预算约束资助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自选项目(L11DJL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196)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收录日期:2012年11月8日一、引言财政可持续性重点关注政府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就是指在不发生违约的情况下,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
如果政府无法偿还债务,则存在引发债务危机的债务风险问题。
如果某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借债,当其主权债务无法偿还时就会引发主权债务违约,并逐步升级为主权信用危机而迅速扩散蔓延。
目前,整个欧元区正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而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债务危机也濒临引爆。
国家债务问题也由此成为后危机时期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困扰,引起了广泛关注。
Bulter(1985)首先提出了财政可持续的概念,他认为财政可持续性是指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
Hamilton and Flavin(1986)利用美国战后的数据提出了检验公共借贷的实证分析框架,他们得出可持续性要求政府债务具有平稳性。
Mendoza and Oviedo (2006)得出了在政府维持可接受范围内的开支和支付债务利息条件下的最大债务水平。
近年来,有很多文献研究了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周茂荣、骆传朋(2006)从实证角度利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我国的财政收支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财政在1%的显著性水平是可持续的,同时也提出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累积债务高速增长的这种趋势;杨宇、沈坤荣(2010)采用1978~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在考虑了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国财政收入影响和铸币税的情况下评估中国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表明仅仅依靠税收收入不足以保证可持续性,考虑非税收入后呈弱可持续性,进一步考虑了铸币税后呈强可持续性。
如何分析中国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doc

如何分析中国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如何运用费希尔和易斯特利所介绍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但至少以下几点是需要首先明确的。
第一,举借债务不是为公共部门赤字筹资的唯一途径。
1998年以来,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而筹集资金的主要手段是发行国债。
这给很多人留下了一个错误印象,似乎在税收收入之外,唯有增加国债发行,才能增加财政开支,刺激经济增长。
实际上,恒等式表明,政府还可以通过铸币税收人和资产出售收人为赤字筹资。
撇开铸币税收人不说,从分析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意义上看,资产出售和发行国债有什么区别?恒等式表明,政府赤字中用铸币税收人和资产出售收人弥补的比例越大,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越不容易上升,因而也就越有利于强化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弱化财政风险。
因此,分析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必须把政府资产和债务一起纳入计算,既不能只算资产不算债务,也不能只算债务不算资产。
除此之外,如果增加的政府开支主要投人了国有部门,那么,发行国债筹资就意味着国有部门的扩大,而出售资产筹资则意味着国有部门规模不变甚至收缩。
因此,发行国债只是一种筹资行为,出售资产筹资则可以同时成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手段,把宏观的总量政策与微观的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第二,要把我国的政府债务定义为公共部门债务。
在目前关于国债发行空间的讨论中,经常看到人们把我国国家财政的债务与GDP的比例拿来与世界其他国家加以比较,以说明至少单从这一个指标来看,我国的发债空间尚大。
实际上我国的财政债务与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因为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一般都等于公共部门债务,而我国的公共部门债务或国有部门债务远大于现在所计算的财政债务。
其中造成差别最大的两个项目一是国有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中的潜在损失,二是隐性养老金债务。
关于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总规模,一直没有准确的官方数字。
但与以前相比,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现在已经可以确认不良贷款的总规模至少达12000亿元,因为这是资产管理公司将要接收的总额。
中国国债使用方向与国债政策可持续性

中国国债使用方向与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中国国债使用方向与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从1998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4年实行了以“增发国债、扩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在“有效增加了国内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带来赤字规模和国债余额的较快增加。
为此,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及与其相关的财政风险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经济学家不仅从短期效果和长期后果分析政府赤字和债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从公共部门的预算约束(偿债能力)入手研究公共部门债务和赤字的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问题。
这里我们主要从国债使用方向入手探讨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及相关的财政风险问题。
一、国债使用方向与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一)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
根据赤字经济学,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可理解为保证国债政策措施对国民经济运行总影响为正的前提下、政府可能维持的最大债务规模及赤字水平。
之所以这样认识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主要是因为:(1)20世纪3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而且为实现经济增长还要故意在现时消费和现时投资之间作出选择。
因此,如果国债政策不能对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作出贡献,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期经济波动是由需求因素决定的。
那么,如果国债政策是以通过需求管理、消除国民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短期GDP波动为目标,那么,它在时间上必然具有周期性特征;但是当国债政策的周期性弱化、最终成为意在调控总供给或总需求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时,它究竟应持续多长时间、赤字规模的上限应该是多少,则取决于宏观经济指标状况。
当然,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财政风险将大大增加。
严格地讲,与政府债务状况相关的财政风险是指出现财政无力偿还其债务,并继而引发政治、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考虑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与政府债务相关的财政风险也应包括债务规模持续增加使财政政策效果由正变负的可能性。
我国国债的可持续性研究

A Study on National Debt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作者: 谭晓兰[1]
作者机构: [1]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出版物刊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6-140页
主题词: 中国国债;国债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摘要: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国债政策已成为政府进行需求管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债务中性理论在中国不成立。
因此,要维持国债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使国债发行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只有这样,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一直保持正向效应。
根据近期中国的系列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无特殊外部因素的扰动下,国债负担率稳定在约25%的水平将使中国国债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

我国债务规模可持续性分析我国债务规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可持续性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债务规模的现状和趋势,评估其可持续性,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债务规模的现状和趋势我国债务规模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就需要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其次,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借贷变得更加容易,进一步刺激了债务的增长。
此外,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借贷需求。
然而,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增加国家的财政风险,导致财政压力加大。
其次,债务水平过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此外,过高的债务水平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评估评估我国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涉及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债务水平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一般来说,如果债务水平过高超过了国家收入的一定比例,就可能存在可持续性风险。
其次,还需要考虑债务的结构和成本。
如果债务主要集中在高利率、短期的债券上,政府偿还债务的风险将增加。
此外,还需要考虑债务的服务能力,即政府能够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的能力。
根据以上指标,我国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评估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比例,受到了国际机构和学者的担忧。
此外,部分债务集中在高利率、短期的债券上,加大了政府的偿债风险。
尽管我国经济增长较为迅猛,但债务规模增长速度也相当快,这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债务规模的解决方案针对我国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问题,可以考虑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强财政管理,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
通过加大投资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借贷需求。
其次,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制,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增加国家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关于国债可持续性的实证检验

关于国债可持续性的实证检验国债是一国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工具,通常用于支持国家的各项开支和投资项目。
国债的可持续性成为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国债的高风险和后果严重的违约事件可能对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本文将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探讨国债的可持续性问题。
1. 国债的概念和特点国债是指政府以其信用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务工具。
国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作为发行主体,信用等级较高,风险相对较低;(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3)国债的期限灵活多样,可以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等。
2. 国债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可持续性是指一个系统在短期和长期内能够维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国债的可持续性问题与债务的偿还能力、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服务能力等因素紧密相关。
在经济学理论中,有三个核心指标用于判断国债的可持续性:债务比率、债务服务比率和债务结构。
3. 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为了对国债的可持续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者通常采用经济学中的计量方法和统计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国债的发行量、利率、经济增长率等因素进行建模和研究。
此外,还可以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国债数据,揭示可持续性问题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4. 实证检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国债可持续性的实证检验研究,一些研究者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国债规模对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过大的国债规模可能增加国家违约的概率。
其次,经济增长率是国债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趋缓可能导致国债的不可持续。
此外,债务服务比率对国债可持续性也有显著影响,债务服务比率越高,国债的可持续性越差。
5. 国债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提升国债的可持续性。
首先,政府应合理控制国债规模,避免过度借贷。
其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提升国债的可持续性。
谈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引言国债是指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资金而向国内或国外借入的一种债务工具。
国债政策被视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并评估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国债政策的背景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债政策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债的发行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来融资,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债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工具,因为政府作为债务人,其还本付息的能力通常较强。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挑战然而,我国国债政策在可持续性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的债务负担不断增加。
按照国际债务可持续性的标准,债务/GDP比率超过80%被认为是高风险区域。
截至2020年底,我国债务/GDP比率已经超过300%,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其次,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还受到债务结构和还款能力的影响。
目前,我国国债的主要持有人是国内的金融机构,这使得金融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也持有我国国债,这增加了外汇风险。
如果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政府还本付息的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政策调整和未来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国债管理,提高债务违约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
其次,稳步推进财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此外,加强金融监管,控制金融机构投资国债的风险。
在未来,我国国债政策的发展前景仍然积极向好。
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实力和还款能力依然较强,国际投资者对于我国国债的信心仍然高涨。
另一方面,我国正在推进金融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国债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我国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研究戎梅【摘要】文章回顾了已有文献关于主权债务可持续性内涵、评估方法的研究,梳理了中国近年来主权债务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财政压力,在此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的方法评估了中国主权债务可持续性,并进一步考察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后的整体公债可持续性.结果发现,中国的中央财政收支以及整体财政收支都是具有协整关系的,这意味着当前我国尚未面临债务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仍存在一定的财政空间进行宏观调控.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曾在低于60%的债务水平上发生过债务危机,今后仍需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并警惕去杠杆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主权债务风险.【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主权债务;财政收支;债务风险【作者】戎梅【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52009年10月份,希腊政府宣布该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随后,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分别宣布本国主权债务不可持续,和希腊被并称为“欧猪五国”。
自那时起,欧元区深陷债务泥淖不能自拔,经济增速疲软,复苏乏力。
2015年6月30日,IMF宣布未收到希腊拖欠的15.5亿欧元债务,使该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面临发达国家的债务违约,而这已经是希腊独立以来的第6次主权债务违约。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并非个例,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更像是“沧海一粟”。
研究表明,自14世纪英国王室首次债务违约以来,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不下300次的主权债务危机。
本轮债务危机中的欧元区发达国家,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同样经历了几次债务违约。
当今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在兴起阶段大都发生了多次主权债务违约。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债务危机的重灾区,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至今尚未爆发债务危机(抗战时期除外)。
新常态下中国合理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研究r——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合理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研究r——基于
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崔耕礼;王频;王祥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9)010
【摘要】从我国长远目标、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论述我国保持高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提出以外汇储备为后盾,利用贸易和投资、政治和经济手段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长远经济目标的达成.实证部分以2006~2016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采用SVAR和OLS方法研究汇率、进口和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率、进口和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外汇储备数量的显著因素.外汇储备的汇率弹性在各因素中最高.
【总页数】7页(P41-47)
【作者】崔耕礼;王频;王祥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枣庄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枣庄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73
【相关文献】
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生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王增磊;张恒义
2.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研究 [J], 卢璐;张廷新
3.基于改进阿格沃尔模型及需求函数法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证研究 [J], 宋娟
4.基于SVAR模型对我国外汇贷款增长问题的实证研究 [J], 陶川;陈永伟
5.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r——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J], 黄薰好;王惠;郝思敏;刘月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_1

谈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近几年,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
实践证明: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国民持续快速健康地,它是我国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进行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但短期政策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同时,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病,赤字与国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经济风险,造成了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以探讨其可持续性,并针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和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提出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以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经济学中,挤出效应一般是指政府通过向公众(、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扩张部分或全部抵消。
挤出效应是国债的副产品,若挤出效应存在且过大,则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质疑,考查挤出效应,重点要分析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
在IS——LM模型中分析挤出效应的产生,我们可知其产生有严格的假设条件,挤出效应只有在货币供给不增加并且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民间储蓄居高不下,投资萎缩,消费低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扩张不会引起利率上升,且考察起来,我国近年来实际利率的上升与政府支出无相关关系,实际利率上升和它对非政府投资的某些抑制作用也不能说明政府支出扩张有挤出效应,因为我国货币供给量一直在变化。
利率上升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名义利率下调幅度不够,是利率政策限制了财政政策扩张发挥充分的乘数效应,而不是财政扩张自身产生了“挤出效应”。
另外,政府供款也不一定引起资金需求竞争。
我国资金需求主要是对银行资金的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一直超过7%(或总准备金率超过15%),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是充足乃至过剩的。
这种资金过剩是民间资金需求不足、银行资金供应谨慎双重作用下的结果,政府向银行借的是闲量资金,它只是减少银行闲量资金,并非消除银行的闲量资金,所以对企业的资金供应并未产生挤出效应。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1. 简介国债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国家财务需要以发行国债的形式筹集资金,用于满足国家发展和公共事务的资金需求。
然而,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是评估这一政策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实施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
2.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因素2.1. 负债水平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首先需要考虑负债水平。
当国家负债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债务违约风险的增加,对国家信用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国债政策应当控制债务规模,避免负债水平过高。
2.2. 债务结构债务结构也是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债政策应当尽可能采用长期债务,以便分摊偿还压力,并能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稳定的抵抗风险能力。
另外,债务结构也需要关注外汇风险的管理,避免外债过高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
2.3. 债务收益率债务收益率直接影响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如果债务收益率过高,将使得国家偿还债务的负担加重,从而可能影响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因此,债务收益率应当与国家的偿还能力相适应,确保国债政策能够长期可持续。
2.4. 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情况。
如果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不足,将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困境,并影响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因此,国家应当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以支撑国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3.1. 经济稳定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对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当国债政策能够长期稳定,债务水平适中,债务结构合理,能够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使得经济发展有持续的动力。
3.2. 投资环境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也对投资环境有影响。
当国债政策可持续时,将提升国家信用和稳定性,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国债,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
3.3. 社会稳定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对社会稳定也非常重要。
当国债政策可持续时,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的稳定性。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1998年以来,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地发行国债,扩大财政开支,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余额急剧累积,有些人开始担心: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偏大?国债政策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而导致民间投资锐减和经济效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认为:就目前财政偿债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而言,我国国债规模仍有一定的拓展余地;至于国债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则主要取决于国家债务收入的使用方向。
一个多世纪以来,财政理论经历了从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到充分就业预算论的发展过程,而国债理论也经历了从弥补财政赤字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论到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佳连接点的双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论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国债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的最佳连接点,一方面适度发行国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直接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国债规模的膨胀、国债品种的增多、国债流动性的提高、国债利率的更富有弹性以及国债市场的更有效率,这就为中央银行主动而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了条件。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使货币供给量维持在适度的水平,并对社会总需求施加长期的影响,以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目前我国国债规模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来判断,主要是从财政偿债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但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财政偿债能力来考察,通常使用两个指标:1.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国国债的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的适应度,指标值超低,说明该国的财政偿债能力越强。
该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20%。
如果简单地用1998年以来任何一年的我国国债还本付息额除以当年财政收入,其比值均会高于20%,似乎可以得出我国国债规模偏大的结论。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_1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1998年以来,为了抵御亚洲危机给我国运行造成的不利,我国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地发行国债,扩大财政开支,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余额急剧累积,有些人开始担心: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偏大?国债政策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而导致民间投资锐减和经济效率下降?针对上述,认为:就财政偿债能力和应债能力而言,我国国债规模仍有一定的拓展余地;至于国债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则主要取决于国家债务收入的使用方向。
一个多世纪以来,财政经历了从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到充分就业预算论的过程,而国债理论也经历了从弥补财政赤字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论到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佳连接点的双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论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国债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的最佳连接点,一方面适度发行国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直接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国债规模的膨胀、国债品种的增多、国债流动性的提高、国债利率的更富有弹性以及国债市场的更有效率,这就为中央银行主动而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了条件。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使货币供给量维持在适度的水平,并对社会总需求施加长期的影响,以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目前我国国债规模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来判断,主要是从财政偿债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但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财政偿债能力来考察,通常使用两个指标: 1.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国国债的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的适应度,指标值超低,说明该国的财政偿债能力越强。
该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20%。
如果简单地用1998年以来任何一年的我国国债还本付息额除以当年财政收入,其比值均会高于20%,似乎可以得出我国国债规模偏大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10期一、引言中国自1981年重启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大幅增加,发行规模从期初的147.81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16949.32亿元,国债累计余额2013年达到86750.46亿元;与此同时,虽然赤字率、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率等国际常规指标显示规模水平正常,但国家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在2007年高达46.48%,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限值20%。
国债规模的迅猛扩张态势引起了学术界对当前国债规模风险及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的普遍关注。
因此,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有别于常规国际指标体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期对中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当前国际上有关国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遵循的研究范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常规国际指标体系,即以特定的债务可持续发展指标上限作为标准,并认为满足标准的国债规模是可持续的(Reinhart et al.,2010;Cristina &Rother,2012);二是以政府预算约束为条件推导国债可持续性数理方程(Niklas&Markus,2012;Saeid Mahdavi, 2014);三是基于国债对宏观经济影响视角,将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等定义为国债政策的经济约束,指出若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明显,则国债规模不可持续;反之,其是可持续的(Lucian,2011;Atish et al.,2013);四是基于家庭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Chalk,2000;Agenor&Yilmaz,2011)。
国内学者在20世纪初主要依据第一种研究思路,且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国债规模存在应债能力宽松而依存度较高的矛盾(刘溶沧和夏杰长,1998;贾康和赵全厚,2000;周佰成等,2002)。
近年来学者多以满足非蓬齐博弈条件(No-Ponzi-Game)作为检验标准,从政府预算约束着手研究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胡绍雨和申曙光,2013;王亚芬, 2013)。
随着市场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完善,国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私人投资及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发受到重视,诸多学者依从第三种研究范式对国债规模可持续性问题展开了探讨。
刘立峰(2001)、洪源和陈英(2005)认为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相对规模的变化,同时还应考察对经济增长、民间投资等的影响。
马拴友等(2006)利用月度VAR模型指出国债对实际利率和通胀作用微弱。
王玉华和刘贝贝(2009)通过VAR模型分析显示,国债规模对居民消费有正的引导作用,但存在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杨子晖(2011)研究表明公共债务的增加通过影响未来税负预期,使两者互补性减弱,减少当期消费。
王亚芬(2012)利用SVAR方法研究了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和产出的动态影响,认为中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先挤入后挤出的效应,且产出对公共投资的冲击更为敏感。
综合文献可知,学者对于国债规模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各异。
国外学者对于国债规模的研究比较充分,多注重数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
国内学者研究多局限于常规国际指标体系的静态分析,或是利用协整检验等工具考察国债规模对宏观经济某一方面的影响,采用动态计量工具综合分析国债规模可持续性发展的较少。
作为一种横向比较方法,各指标特性及敏感程度在不同研究中的不同引发了学者的质疑,其限值的划分也存在较大争议(朱柏铭和徐利君,2001)。
近年来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财政政策冲击效应的标准方法之一,因此也是分析国债规模对宏观经济运行动态影响的较好工具。
鉴于此,本文基于国债规模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视角,研究国债规模对经济增长、挤出效应及通货膨胀效应的影响,构建国债规模、产出、民间投资以及通货膨胀四变量的SVAR模型,以期研究中国当前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问题。
三、研究设计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实证研究以1981年~ 2013年为样本空间,选取了国债规模(积累余额,BS)、产中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殷金朋贾占标袁埜摘要:文章运用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1981年~2013年间国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私人投资以及通货膨胀的效应,以考察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现存国债规模对经济增长和私人投资存在短期与长期的“倒U型”负向效应,在中期则表现为“单峰型”的正向冲击;国债规模已经成为解释经济增长、私人投资及通胀变动的主要因素。
总体而言,中国现存国债规模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国债规模;可持续发展;SVAR模型■发展战略88--51015205101520510152051015200.40.0-0.4-0.80.40.20.0-0.2-0.4-0.60.40.0-0.4-0.80.80.20.0-0.10.1-0.2(a)Response of LNPI to LNBS (b)Response of LNGDP to LNBS (c)Response of LNBS to LNBS (d)Response of LNCPI to LNBS 图1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出(GDP)、私人投资(PI)和通货膨胀(CPI)四个系统变量。
由于私人投资无官方数据,本文采用楚尔鸣和鲁旭(2008)的处理方法,从资金来源入手,将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政府投资,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国家预算内投资得到私人投资。
由于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本文用CPI 替代通货膨胀率。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4)、《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0-2014)、国家统计局网站、财政部网站和中经网等。
其中1981年~1984年间CPI 缺失,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予以替代。
为了减少数据非线性的干扰,文中对系统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2.模型构建。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由Blanchard 和Quah (1989)在非约束性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基础上提出,依据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经济理论施加相应的约束条件,得到结构脉冲响应函数,进而分析变量对经济系统的动态响应。
根据需要,本文构建的四变量SVAR 模型如下:A 0y t =f(lnBS,lnGDP,lnPI,lnCPI)=ψ0+ψ1y t-1+ψ2y t-2+ψ3y t-3+ηt ,t=1,2,3,…,T (1)上式中变量和参数矩阵即可表达为:A 0=1-a 12-a 13-a 14-a 211-a 23-a 24-a 31-a 321-a 34-a 41-a 42-a 431⎡⎣⎢⎢⎢⎢⎢⎢⎢⎢⎢⎢⎢⎢⎤⎦⎥⎥⎥⎥⎥⎥⎥⎥⎥⎥⎥⎥·y t =lnBS lnGDP lnPI lnCPI ⎡⎣⎢⎢⎢⎢⎢⎢⎢⎢⎢⎢⎢⎢⎤⎦⎥⎥⎥⎥⎥⎥⎥⎥⎥⎥⎥⎥·ψm =λ11(m)λ12(m)λ13(m )λ14(m)λ21(m)λ22(m)λ23(m )λ24(m)λ31(m)λ32(m)λ33(m )λ34(m)λ41(m)λ42(m)λ43(m )λ44(m)⎡⎣⎢⎢⎢⎢⎢⎢⎢⎢⎢⎢⎢⎢⎤⎦⎥⎥⎥⎥⎥⎥⎥⎥⎥⎥⎥⎥(m=0,1,2,3),ηt =η1t η2t η3t η4t ⎡⎣⎢⎢⎢⎢⎢⎢⎢⎢⎢⎢⎢⎢⎤⎦⎥⎥⎥⎥⎥⎥⎥⎥⎥⎥⎥⎥其中ηmt 分别表示作用各变量的结构式冲击,ηt 是协方差为单位矩阵的白噪声向量,即ηt ~VMN(0k ,I k )。
由于SVAR 模型中含有4个变量,需要施加6个限制条件才能满足模型的可识别性。
根据经济理论,本文施加如下约束条件:(1)国债作为一种金融资产,通过改变资产结构影响私人投资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作用于产出,即国债对产出、私人投资及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假定a 12=0,a 13=0,a 14=0;(2)产出与系统内其他变量之间具有当期影响;(3)私人投资的增加势必将拉动当期产出的增长,进而带动当期私人投资与国债规模的增加,即私人投资与系统内变量呈同期关系;(4)通货膨胀对系统内其他变量的影响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因此假定a 41=0,a 42=0,a 43=0。
至此,在满足了模型可识别的条件下,建立起了本文所需的SVAR 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1.模型基础性检验。
SVAR 模型需要在设定滞后阶数的基础上进行单位根检验。
根据AIC 和SC 准则,得到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5期。
并且ADF 统计量表明,在显著水平10%上,系统变量均拒绝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其为一阶单整序列。
这意味着所选取的四个变量可以构建稳定SVAR 系统。
2.协整检验与参数估计。
本文采用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Juselius 协整方法检验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从Trace 及Max-Eigen 统计量看出,系统存在2个协整向量。
SVAR 模型根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之内,即该模型是稳定的。
根据Sims 等(1990)的研究,当系统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时,利用原水平变量建立的VAR 模型是可以识别的。
因此,可得SVAR 模型的参数值为a 21=5.57,a 23=1.30,a 24=46.74,a 31=17.40,a 32=-4.62,a 34=-16.06。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依据已识别的SVAR 模型计算出脉冲响应函数,以描述国债规模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如图1)。
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阶数(年),纵轴表示冲击作用的响应程度(0.0001),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从图1可得:(1)对于国债规模1单位的正向冲击,GDP 表现出了短期“倒U 型”负效应,中期则呈现“单峰型”的正效应,而在长期中的反应类似于短期的“倒U 型”负效应。
这表明国债在短期中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可看出,第17期转为反向作用,且整体上呈负向影响,即中国现存国债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2)对于国债规模的一个正向冲击,私人投资(PI)、通胀效应(CPI)显示了与GDP 响应(不同的是通胀表现为“双峰型”正效应),即初期为负向影响,中期转为正向影响,在第16期前后又转为负向作用,并逐渐收敛于零点。
整体而言,其对私人投资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负向影响,而且相比GDP 与CPI 的反应程度,PI 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
这表明中国现存国债规模对于私人投资存在先挤出-后挤入-再挤出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通胀效89--■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10期LNBS LNPI LNGDP LNCPI LNBS LNPI LNGDP LNCPI LNBS LNPI LNGDP LNCPI LNBS LNPI LNGDP LNCPI 510152051015205101520510152080604020070605040302010080604020010050403020100(a)Varoamce Decomposition of LNBS (b)Varoamce Decomposition of LNGDP (c)Varoamce Decomposition of LNPI (d)Varoamce Decomposition of LNCPI 图2模型方差分解■发展战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