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基层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庆阳市公安局西峰分局政治工作办公室刘铮
警力就是指警察的战斗力,既包括警察的数量,又包括警察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效率。

人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警力是公安机关得以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

警力的多少,配置的优劣,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强弱,关系着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近年来,警力不足与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的矛盾日渐凸现,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开展和公安机关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
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在五个层面上:
1、编制不足导致警力绝对数量不足。

西峰公安分局现有公安专项编制243个,工勤事业编制18人。

西峰区现有实有人口已超过50万人(常住人口37.3万余人,流动暂住人口约13万人),公安分局正式民警总数仅有260人,警力仅占全区实有人口的万分之五点二,远远低于省委规定的全省警力应达到实有人口的万分之十点五(《中共甘肃省委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意见》省委发〔2004〕17号)的要求。

而由于受编制不足等因素限制和影响,警力补充难以
落实,使分局多年来警力变化一直呈负增长状况,至今仍有18名在职民警尚未取得公务员资格。

虽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为分局借调了300多文职和工人,但由于执法资格及身份的限制,使得这部分人员只能做为非执法性质的辅助警力存在。

新增警力相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无异于杯水车薪,现有数量与实际用人需要的矛盾更为突出,警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前进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警力补充渠道单一,后备力量缺少,队伍发展后劲不足,造成队伍的“青黄不接”,严重影响队伍的持续发展。

十年来警力增减情况一览表:
2、民警年龄老化和亚健康减弱了整体战斗力。

目前,西峰公安分局年龄40岁以下民警仅占民警总数的46.8%,这部分是当前公安工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

而超过50岁的民警已占到民警总数的16.2%,在繁重而艰巨的公安工作压力下,这部分民警已力不从心。

从近年来民警体检结果来看,分局民
警80%以上不同程度患有各种疾病,有3名民警已不能正常参与工作,还有20多名民警急需大病救助。

因加班加点、昼夜工作、就餐无时等繁重的公安工作,使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结石类疾病成为民警中普遍存在的重大身体隐患,影响到到全局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民警年龄结构一览表:
3、执法素质不足影响队伍的潜在警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警还存在着法治理念模糊、法律知识不精、执法方式简单、执法质量不高、身体素质虚弱、战术技能不规范的现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就使我们的警力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充分释放应有的能量,潜在能力得不到最大发挥,严重制约了队伍的战斗力。

4、职级待遇解决缓慢影响队伍的凝聚力。

从干部职级待遇上来说,虽然目前分局科级以上干部占全体民警总数的
34.6%,但与当前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由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相对于其它政府部门人员流动性差,只能在本局圈子内解决待遇,而科级岗位的限制使大部分民警面临退休却无法享受一个副主任科员的待遇,2001年以来,分局有3名民警从科员岗位上退休,这种现象甚至于在当前持续警力负增长的前提下、在科级以上干部数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比率还会继续升高。

5、案件高发使民警难以应付。

由于西峰处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因为各种社会矛盾引起的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也相对高发。

2011年1至12月份,共计接警22010起,其中刑事案件2991起,行政案件6389起(治安案件2886起,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案件2973起),治安事件17起,交通事故3100起,纠纷1405起,公民求助1107起,其他6933起。

2012年1至12月份,共计接警17737起,其中刑事案件3479起,行政案件6800起(治安案件3289起,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案件2430起),治安事件4起,火灾事故3起,交通事故2403起,纠纷1328起,自杀12起,公民求助1029起,走失寻人45起,其他4668起。

2013年1至10月份,共计接警13854起,其中违法犯罪案件5172起(刑事案件2461起,治安案件2670起),治安事件0起,火灾事故333起,交通事故2162起,纠纷1557起,自杀6起,公民求助701起,走失寻人49起,
其他3909起。

如此高发的发案数仅靠200余名正式民警完成案件查证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公安机关外部因素
1、严峻的治安形势产生的警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流动急剧加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现有警力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显得非常吃力。

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事故不断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使得现有警力被动应战。

2、过多的非警务活动“挪用”了大量警力。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强调公安机关不得从事非警务活动,但在基层受行政干预的影响,仍有大量警力被挪做他用。

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某些行政部门一遇有棘手问题,便亮出“公安”招牌,调用警力协助其开展各项工作,诸如征地拆迁、村委会选举、村民分地、计划生育等工作都调用公安机关“保卫”、“助威”,使得基层单位每年都得拿出一定的警力用来应付各种非正常警务活动。

3、部分群众的“无效”报警浪费了大量警力。

为了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基层公安机关对待群众的报警,无论事情大小、真伪,都要及时出动警力。

2013年全年西峰
公安110指挥台共接受报警15.63万起,其中90%以上为无效报警,大量的“无效”报警,浪费了相当一部分警力资源。

(二)公安机关内部因素
1、部分警察素质不高,影响警力的有效发挥。

在当前的队伍中部队转业干部较多,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公安工作,公安业务生疏、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水平有限,影响了警力的发挥。

还有一些年龄大的民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不强,对配备的一些新的科技装备不能熟练使用,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造成警力相对不足。

2、基层民警超负荷的工作造成有警无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本上所有的公安工作都需要基层所队去落实,往往是一个“战役”尚未结束,另几个“战役”已经开始,基层有限警力什么工作都要抓,什么任务都要完成,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同时肩负多项任务,不得不超负荷工作,经常是加班加点,昼夜作战,疲于应付,许多民警不同程度地存在厌战情绪,最终造成有警无力。

3、大量的检查考评工作占用了相当警力。

当前上级对下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考评此起彼伏,多头、重复考核严重,而且多是针对基层队所,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考评,基层部门只得停下日常工作忙于接待,动用大量的警力造计划方案、搞形式总结、定期汇报情况,这些检查考评严重影响了警务工作的开展,使基层的警力不能完全沉到业务工作中去。

三、基层警力不足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不仅要增加数量,而且要提高质量;既要治标,通畅进出口以满足急需,又要治本,实现警力调配的良性循环。

1、争取政策,增加编制,壮大警力。

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已将加强公安专项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优化人员结构,适当增加公安专项编制列入公安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公安编制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加警察编制,从数量上为公安机关增加警力提供足够的后劲。

2、重组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警力。

科学重组是实现质变的一种重要方式,合理调配警力是达到警力充足的有效途径。

一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定岗定位、定编定员,合理调节配置机关与基层、警种与警钟之间的警力,建设“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确保基层所队警力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

二是采用机关民警下基层、定期驻勤和轮岗代职等方式,推动警力下沉,将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对于一些常年病休或年老体弱的民警,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提前退休或离岗待退等办法来解决,使之不占指标、不影响进人,形成分布平衡、结构优化、进出顺畅的警力调配机制。

3、科学使用,劳逸结合,释放警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始终使民警队伍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是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一剂良方。

一是合理用警,尽量减少非警务活动,能不用警力的尽量不用,最大限度节约警力资源。

二是改革基层警务运行机制,逐步推行四班三运转的勤务运行机制,使警力得到有效缓解,做到有张有弛,使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不减。

三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可有可无的检查测评要全部“瘦身”,必要的检查考评尽量减少考核项目,确保基层民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四是要深怀爱警之心、多做利警之事,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彻底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释放警力。

4、科教强警,提高素质,深挖警力。

在现有的人员编制下,实施科技强警,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使每个民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是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方法。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警力,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科技投入,不断改善装备等硬件建设,加大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深化苦练基本功,向素质要警力,通过经常性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业务水平和体能技能,使每个民警都成为公安工作的“专家”,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从而实现内涵意义上的增加警力。

5、专群结合,发动社会,扩大警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
穷。

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社会基层调解机构要做好居民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水、电、气保障部门要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无业人员的就业工作等,把我们的警察从“万能”中解放出来。

二是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群防群治。

在小区内实现物管自治,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搞好内卫防控,在商贸区形成百店联防。

三是大力发展保安业。

加大对保安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保安的作用,实现保安的职业化、专业化,以更好地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治安防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